图书馆提升内涵 用高品质服务把读者留下

2018-12-07 23:39:22 来源:网络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会点,内陆腹地广阔,辐射西北、华北、东北12个省区市,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自2006年5月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并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来,滨海新区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多重叠加的历史性窗口期,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天津滨海新区,已成为国内外企业青睐的投资热土。如今,这里已聚集了逾7000家外资企业、上万家内资企业,在这里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过140家。

经济向好,企业家青睐的背后是天津滨海新区创建繁荣、宜居、智慧新城,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不懈努力。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把握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滨海新区提出了创建繁荣、宜居、智慧新城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全力打造集聚、开放、智能“三大经济”的发展战略方向,明确了实施深化协同发展、推进产业升级、着力改革攻坚、创优开放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六大行动”的战略举措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保障,目标就是要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名副其实、数一数二、朝气蓬勃、生态宜居的新城。

与此同时,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文化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滨海新区公共文化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已基本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高颜值滨海新区图书馆人气火爆

今年国庆长假,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迎来了一周岁生日。一年来,滨海新区图书馆备受读者青睐。春节、五一、中秋、十一……几乎每一个节假日期间,这里都会人气“爆棚”。从开馆至今,滨海新区图书馆已经吸引读者和参观者超过255万人次。大家纷纷走进这座被国内外媒体誉为“世界上最酷的图书馆”“每个爱书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全球终极图书馆”的“网红图书馆”,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尽情享受阅读的快乐。

“人太多了。”津滨国泰(天津)安保服务有限公司的保安队长李文志说,国庆长假10月1日到5日,滨海新区图书馆客流量最多的一天接近2.6万人,最少的一天也超过2.15万人。游客多,是对安保工作的最大挑战。工作时间要不停地走动,维持好馆内秩序。一天下来,他得走4万多步。

人多的一大原因是滨海新区图书馆的颜值高。

由于进馆只需安检,不需要证件,这大大节省了进馆时间。进入馆内,人们的目光会先被中庭的设计吸引——层层叠叠的白色阶梯,从地面向上延伸,这些阶梯构成了书架、坐席、阅读区,造型蜿蜒曲折、疏疏密密,立体而又生动,极具科技感。被层层“书山”围绕的是一个外径21米的巨大球体,立在中庭正中,意为“滨海之眼”。别小看这颗“球”,它是整个空间的视觉中心,表面分布着44万个LED灯,如同眼睛一般与城市对视。它还是一个报告厅,内部具有环绕立体声和数字放映功能,有82个伸缩座椅,是图书馆开展公益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网红图书馆刷屏了,一直想来,来了之后感觉比照片里看到的还要震撼。”专程从北京来的张先生说,趁着假期带着全家来图书馆看看。正因为有着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丰富的建筑语汇,滨海新区图书馆在开馆后迅速红遍网络,慕名而来的读者与参观者络绎不绝,日接待量最高时突破2万人次,一到节假日门口更是排成长龙,可谓近年来最火的“现象级”图书馆。

“改变了大众对图书馆已经衰落了的看法”“比书本更奇幻”。今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了“2018年最值得去的100个地方”,其中滨海新区图书馆位列榜首。“开阔的空间体验是给大家最好的礼物。”在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建筑分院院长、滨海新区图书馆中方项目负责人赵春水看来,滨海新区图书馆正是从“阅读”到“悦读”的空间体验模式上进行了探索。以中庭“书山”为例,它不仅联系各个功能区块,满足了基本的阅览功能,同时创造了一个承载多种活动类型的均质化公共空间,读者的各种行为都可以在这个空间里找到适合的场所。

打造高质量、高品位文化服务的新时代典范

“开馆初期,很多人确实是为拍照发朋友圈而来。”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馆长张会凤说,随着图书馆影响力越来越大,来这里读书的人也越来越多。一年来,滨海新区图书馆外借图书合计约98.8万册次(其中中心馆区74.9万册次),外借人次约27.6万(其中中心馆区21.4万),新办书证合计约8.7万个(其中中心馆区7.5万个)。“滨海新区图书馆在网上爆红,也给我们带来很大压力。很多人自然也会质疑,图书馆修建得这么漂亮,是不是只是徒有其表,只是一个旅游的景点而已。”张会凤说,高颜值体现的是滨海新区图书馆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可以吸引人们的关注,但最终能把人留住的还是内涵。“要把滨海新区图书馆建成群众享受高质量、高品位文化服务的新时代典范,这是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对图书馆建设提出的要求和标准。我们已全面启动滨海新区图书馆内涵提升十条行动计划,力求使其内涵和颜值更加匹配。”

“在提升图书馆内涵方面,一年来,我们重点做了四方面的工作。”张会凤说,一是丰富和健全馆藏资源。目前,新增中、外文图书31.2万册和外文报刊80份。自习区、社会科学阅览区7层以上图书全部上架。数字图书馆、古籍书库、音乐图书馆和地方文献馆建设取得新进展,数字资源总量达50TB。二是加强基础建设与管理。整合区属5家图书馆,推行“统一标准、统一采购、统分结合、顺畅高效”运行管理模式,建立远程办公监管系统,健全规章制度和服务规范。开展全员培训,增加安防设施和巡导员,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加强总分馆体系建设。通过内涵提升,发挥中心馆的核心功能和神经中枢作用,采取“多馆区、总分制”模式,增强向农村和卫星城辐射能力,实现全域通借通还,着力解决基层群众读书难、读书少的问题。截至目前已建街镇分馆18个,居村三级图书服务网络300个。增加查询、检索、办证、借还等自助服务设备,增加24小时室外自助服务点,实现全天候借还服务。四是塑造“书香滨海”服务品牌。目前已举办“读遍书山”品牌活动27期、“社区小讲堂”130余场、“小小志愿者”活动40多场次,开启“同心讲堂”“滨海市民文化讲堂”等特色品牌讲座,并探索建立“阅读组织”孵化器,强化引导全民阅读功能。

“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就是要提升图书馆的内涵品质,真正回归阅读的本质。”张会凤说,许多慕名到滨海新区图书馆的读者,进馆看了中庭后以为就结束了,其实并不是。中庭只占滨海新区图书馆很小的一部分。

滨海新区图书馆共六层,一层为亲子阅览区、自助设备区、视障学习区以及老年人阅览区,二层为儿童借阅区、自习厅以及展厅,三层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文图书开放借阅区,四层为中文报刊阅览室和外文阅览室以及报告厅等,五层为音乐图书馆、电子阅览区等。目前,滨海新区图书馆藏书数量近60万册,包括外文图书14150册、盲文图书1724册、古籍21782册。

在亲子阅览区,成千上万本崭新的绘本,陈列在造型各异的书柜里,供父母领着孩子阅览。今年“十一”期间已正式开通绘本外借服务,深受小读者和家长的欢迎。仅“十一”期间共外借绘本图书810册,接待借阅读者409人次。

除传统的借阅室,图书馆内的智能化设备也是一应俱全。在一楼服务台,通过自助办证机,只需身份证、无需押金,不到一分钟就可以办好证件。还有书目自助查询机、图书自助借还机、图书自助杀菌机等行业内的先进设备,都给读者带来十分新鲜便捷的借阅感受。

内涵提升十条行动计划全面启动

“滨海新区图书馆人气火爆,反映了社会对于新型图书馆空间的渴望,也反映了图书馆转型是必然趋势。”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柯平表示。

柯平认为,滨海新区图书馆作为新型图书馆建筑,受到全球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发挥了其文化地标的功能。滨海新区图书馆应当利用现有影响力,进一步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真正发挥新一代图书馆的功能作用。

“图书馆颜值高,已成为网红图书馆,接下来怎么留住进馆的人流,就要靠加强内涵建设、提质增效了。”张会凤表示。

开馆一年来,滨海新区图书馆在服务上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图书馆全年无闭馆日,每周开放73小时。除提供借阅之外,图书馆还举办讲座、展览、阅读推广等各类读者活动共500余场,培养读者阅读兴趣,引导群众读经典、读好书。今年5月,在第六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

目前,滨海新区图书馆已全面启动内涵提升十条行动计划:继续增加和优化资源、发挥中庭空间价值、加快建设特色馆藏、加快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进一步完善总分馆体系建设、增进馆际合作交流、丰富和拓展阅读服务品牌、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城市品牌推广,滨海新区图书馆将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和国际化视野,培育打造新时代文化惠民新样板。

在加快建设特色馆藏方面,张会凤表示,将积极挖掘滨海新区文化特色和内涵,在特色馆藏内容打造上下功夫,体现滨海新区区域特色,建立专题阅览室或专题研究组,推动读者深度阅读。在馆内建成滨海文献馆和音乐图书馆。

对于深受大家喜爱和关注的中庭区域空间,张会凤说,将用互联网的思维对中庭区域空间进行优化拓展,发挥导向作用。充分体现“滨海之眼”“书山”形象设计的品牌价值,积极开展新书发布、阅读推广等活动,把中庭做成服务空间与文化空间,引领滨海新区全民阅读。

此外,滨海新区图书馆还将大力增进馆际合作交流,积极利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优势,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争取在国家政策、资源、经验、品牌建设方面的支持,与国内外优质知名图书馆开展交流合作,探索建立沟通机制,借鉴吸收先进理念和运行管理经验,努力把滨海新区图书馆打造成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

(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宣传部供稿,贾成龙摄影)

,图书发财之道 馆提升内涵 用高品质服务把读者留下

相关: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第七辑出版收录了嵇康、陈子昂、秦观、李贽、袁宏道、萨冈彻辰、金圣叹、袁枚、郭沫若、朱自清等10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第七辑,日前由作家出版社推出。 传记丛书工程由中国作家协会组织实施,旨在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杰出的文化巨匠树碑立传,是重大的国家文化出版工程。整项工程逾130部作品,迄今已经推出七辑共70部。 首发式上,参会嘉宾、“传记”文史两组专家表示,“传记”丛书创作者应做到文需出彩..

《连心饺子》在日首发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由日本侨报出版社主办、中国驻日大使馆支援的第一届“难忘的旅华故事”征文比赛颁奖典礼暨获奖文集《连心饺子》首发式,近日在东京举行。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日本众议院议员、财务大臣政务官伊佐进一、日本著名作家海老名香叶子等及获奖者约150人出席。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为《连心饺子》撰写的序言中写到,读完“旅华故事”后心潮澎湃,这些珍贵的经历对于促进日中两国民相互理解发挥不..

读王蒙《中国人的思路》最近读到王蒙新书《中国人的思路》,这是他近40年来“关于文化问题的文章、演讲、谈话”。许多内容我们看到过,如以《欲读书结》为代表的文化随笔,《王蒙自述:我的哲学》《王蒙自传》《中国玄机》等相关文字,大量演说以及继《红楼梦》、李商隐研究之后,王蒙对孔、孟、老、庄等中国文化要籍的注疏解说。但上述论著各有侧重,本书“按照一定的逻辑理路”重新编排,有些文章“通篇补写、删节、调试、定稿”后,使得王蒙关于中国..

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发现木构水井和窑址等遗迹记者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获悉,在近日结束的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2018年度发掘项目中,考古人员发现了金代的木构水井、窑址和神庙排水系统等遗迹,为进一步探明神庙的形制、结构等细节提供了重要依据。 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原名宝马城)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西北的高敞台地上,距离长白山天池约50公里。该遗址曾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据考古队领队、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副教授赵俊杰介绍,今年是考古队对长白..

王益勇:“互联网+石雕文化”的探索者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国家一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这是王益勇名片正面最显著的三个头衔。自1995年从德国回国至今,王益勇已经在石雕产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从“重操青田人的老本行”,到以互联网思维传播石雕文化,王益勇走出了一条充满艺术气息的创业之路。 一辈子的石雕情缘 “青田华侨走了300年,还是没有走出青田。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谈起自己当年回国的初衷,王益勇笑着说。 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是中国著名..

杜鹏程:为伟大的文学事业燃烧的烈火在新中国成立后居于当代文学重要位置的第一代作家,大都经历了相似的生活和创作道路。他们都是早年投身革命,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而深入革命生活,体验革命人生,认识和理解革命思想,进而拿起笔开始创作,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之后,以他们与时代精神相呼应的文学成就构成了新中国文学的主流阵营。杜鹏程就是其中的一位。 柳青说:“不用和老杜交谈,看作品就知道作家吃了多少苦” 杜鹏程(1921—1991)出生于陕西韩城县苏村一个贫..

一部纪录片,打开网民集体记忆一部正在热播的纪录片,将用9天、630分钟、107个改革故事,勾连历史与现实,让改革开放40年的宏伟画卷生动呈现出来。 从12月2日起,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18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每天播出两集。该片在电视上热播的同时,也在网络上开始走红。 激发爱国热情 纪录片在网络视频平台上热播。截至12月5日16时,芒果TV上第一集视频播放量超过16万次。在腾讯视频、爱奇艺等平..

中国音乐剧市场的爆发点在哪里最近几年,一些“爆款”音乐剧票房表现抢眼,成为文化演出市场令人瞩目的现象。《音乐之声》从2016年7月份至今,两年多时间已演出了314场。2018年,音乐剧《猫》在上海演出,票房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经典大剧长盛不衰,新锐剧目也不遑多让。2018年演出季,百老汇经典原版音乐剧《吉屋出租》在时隔13年后再次来到上海,连演22场。与《猫》《剧院魅影》《悲惨世界》等拥有豪华阵容和大制作预算的经典剧目相比,《吉屋出租》更能..

“红船精神”与新时代革命文化传承回首170多年前,当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遭遇外族铁蹄践踏,救亡图存成为中国社会的首要主题,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谱写了抵御外辱的壮烈史诗,其中的先进知识分子以力挽狂澜的责任担当意识引入马克思主义,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在烽火硝烟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体现了革命先烈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而献身的情怀,是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救亡图存过程中的生动体现。从“红船精神”开始..

家庭音乐剧《素敵小魔女》开启百场巡演北京保利剧院刚刚完成首轮五场家庭音乐剧《素敵小魔女》,日前开启国内百场巡演,将这部由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与四季欢歌(北京)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制作的音乐剧带到全国各地。 《素敵小魔女》是日本四季剧团上演36年的经典剧目。本轮演出时,日本驻中国大使横井裕夫妇、日本驻华公使堤尚广、日本四季剧团董事长吉田智誉樹、日本四季剧团国际部长小林聪、《素敵小魔女》日文原版编剧梶贺千鹤子,剧作家万芳,著名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