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讲故事”的方式说历史

2018-05-25 22:15:09 来源:网络

言及中国史学的现代化转型,人们每每联想到的是胡适等一系列学术大师连缀的精英系谱,以及新旧不同学派交错分布的学术“地图”,殊不知其时的史学转型,作为社会文化整个转型的一部分,还有着另一些面目。且不说伴随新文化运动掀起的科学和民主思潮带来的观念变化,不说学术载体和知识传播媒介的变化,仅就以废科举兴学校开始的教育体制的变革讲,其于史学的震荡即足可以“革命”视之。从初级到高级学校教育体制的建立,不仅标志着知识预期受众的变化,输出与接受知识之方式的变化,以及知识体系与内容的变化等一系列革命性的改变,而且连知识的言说与书写的方式亦发生了与传统几近颠覆的变化。在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现代教育体制建立的语境下,即使是中国学术中最传统、最为人们所标榜、认为最可与西方学术之科学性有一拼的历史学,也不得不面临对所授知识“说什么”和“怎么说”等最基本问题的思考和尝试。应该说,新的历史知识的解释、言说与书写方式的建构,对于社会一般知识世界中的历史观的形成,其重要性和影响因子,绝不亚于那些学术精英的成果。而说起新史学这方面的转型,那位曾高擎“古史辨”旗帜,以“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替中国史学界开了一个新纪元”(胡适语)的顾颉刚,无论是理论思考还是具体实践,都同样扮演了不容小觑的筚路蓝缕者的角色。

按20世纪之幕甫揭之时,也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启程之时。先是清政府在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开始初步形成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学校体制、考试制度和课程设置等现代教育体制雏形。继而是刚成立的国民政府在1912年到1913年先后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以及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将现代教育体制进一步修订、落实。因为此时也是标榜科学民主的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展开之时,于是在新的教育学科体制下,面对新的受众,历史课程“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便理所当然地提到了人们思考与实践的日程上。

事实上,早在五四运动爆发的第二年,受科学、民主精神感召的顾颉刚先生,就受罗家伦之约,在北京《晨报》所办《五四纪念增刊》发表了《我们最要紧着手的两种运动》。该文指出,要改造中国,最要紧的是进行教育运动和学术运动。顾颉刚认为,教育运动的开展,能使全体国民得到受教育和开心智的机会,而教育运动的深入展开,则又有赖于学术运动的推动。理性的、科学的学术通过教育得到普及,“自然使恶势力都失掉了原来在糊涂脑筋里的根据,更使世界上的好势力,在清明的脑筋里确定了他的根据”,顾颉刚如是说。

顾颉刚的这一认识,也可说是他当时对于社会启蒙与改良认识的基本思路。事实上,自打1920年由北大哲学系毕业留校开始,顾颉刚就一直沿着这两项运动的方向做努力——一方面由姚际恒而崔述而郑樵,由疑古书到疑古史,逐渐深入对于中国古史的认识;一方面也在思考新的学科教育体制下如何将“教科书做成一部活的历史,使得读书的人确能认识全部历史的整个的活动,得到真实的历史观念和研究兴味”(《古史辨》第一册《自序》)的问题。从1921年7月给李石岑书信中所附“拟编中学本国地理历史教科书的大纲”,到1922年4月在《教育杂志》所发表的《中学校本国史教科书编纂法的商榷》,顾颉刚逐渐提出、完善了他对现代历史学科教育体系下“说什么”和“怎么说”的一些设想,并在此基础上,于1923年9月到1924年2月间,撰写了《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初自撰,后邀王钟麒合作)。

作为民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历史读本,《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的编撰,也是顾颉刚要民众“初学得承受较正确之古史常识”,以科学的历史知识替代“原来在糊涂脑筋里的根据”,进而“在清明的脑筋里确定了他的根据”,这一社会改良思想的实践。其无论是内容上的“说什么”,还是形式上的“怎么说”,都为现代历史课程教学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尽管后来这部教科书因摒弃了传统以“五帝三皇神圣事”为信史开篇的叙事而遭禁,但顾颉刚以现代科学的方式尝试中国史“说什么”和“怎么说”的努力并未改变,这就有了《国史讲话》、《中国上古史讲义》、《春秋史讲义》等一系列的作品。

一部以现代科学精神撰写的中国史应“说什么”和“怎么说”?按照顾颉刚1925年的设想,举其要大致是这样一些:

主于把人类的活动的状态,拣取最精彩的部分,作亲切的描写;避去呆板的叙述。

所拣取的故事必要能表现“时代精神”的:时代精神各各不同,我们应当写出它们各各不同的面貌。

用“打统账”的眼光去作叙述,使提出任何部分时都可见出它的关联之点,都可见出它在全体中的位置;使读者对于历史有整个的认识。

从向来沉埋于史书下层的记载与器物中寻出各种社会的事实与心理,使叙述的方面不偏重于政治社会和智识阶级。

从具体的个别的事实中归纳出抽象的共同的时势。

从时势鼓荡的权力和方向中帮助有名人物的产生之故。

指示进化的径路,排斥复古观念。

……

(《编纂国史讲话的计画》)

顾颉刚的这些论述还是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其所表现的历史知识教育的话语体系,从“说什么”到“怎么说”,显然与几十年前的清季已俨然两个世界了,更遑论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代表的历史叙事体系的差异!如今,七八十年过去了,再重读顾颉刚当年的这些讲义,重温他以科学和理性的精神重构历史知识世界时的心路与实践,是否我们也有必要思考一下:新时代,从中学到大学,我们的历史教学是否也有“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这里且不说历史知识的内容与解释体系,以及学术与教育的关系,仅就知识“怎么说”而言,顾颉刚讲义文字的流畅和引人入胜,也许是人们最直接的阅读感受。顾颉刚本来就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他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问题的发现,多少也是得益于他对故事构成的理解。而历史的本质本来也是讲故事,是唯一以叙述为基本言说方式的学科——经语言学转向洗礼而重新发现历史的叙事性的西方历史认识论如是认为,当今史学界亦因此出现复兴历史叙事的吁求;更何况我们唐代的史学理论家刘知幾早就有了“夫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的认识。历史“怎么说”?读了顾先生这几部讲义后,我们是否会得出这样的认识:历史,包括历史教学,有必要像顾先生那样说——起码是要在历史的叙述方面。

(本文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本文是其为《国史讲话》所作推荐序,标题为编者所加,该书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15年7月出版)

,以“讲故事”中国网络电视台直播 的方式说历史

相关:

以形写神“醉”伏生12月18日至20日,国家京剧院新编历史剧《伏生》在北京国安剧院连演三场,剧中主要人物伏生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伏生,秦朝大博士,为护《尚书》、为保经史佯醉狂歌的“疯子”,为中华文脉“献子偷生”的庇佑人,睿智而不得不隐忍拧巴,清醒而不得不借酒沉醉,举世皆浊而我独清的痛苦思想者。可以说,《伏生》的上演为京剧舞台增添了一位独特的文化守护神的形象。 编剧孟冰生活中不离烟。他在《伏生》中似将这种数十年切身体..

姚晨为女强人鸣不平将于2016年1月1日全国公映的贺岁电影《一切都好》12月28日在京举行全国首映发布会。导演张猛携张国立、姚晨、窦骁、陈赫等演员悉数亮相。陈赫首次亮相发布会,老管一家终于团圆。现场,姚晨为女强人鸣不平。 在昨天的现场,姚晨当众向父亲致歉,称曾经父亲生病要动手术,竟然是自己的好哥们儿去签的字,姚晨自己完全不知情。愧疚之余,姚晨也呼吁每一个子女多多关心自己的父母。同时她还称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父母也会相应..

一勺池文学课开讲:作家的真我隐匿在他的小说里编者按: 契诃夫曾在《萨哈林旅行记》这样写道:“当地的吉利亚克人,弃修好的路而不走,依旧穿行于密林中。”《密林中》这个意象被80后女作家周嘉宁用作她刚刚出版的小说题目,在我看来也恰恰照映了这一代写作者的精神状态。 香港作家董启章在致《同代人》中的一段话也许可以作为“密林中”的注脚:“我们就是在这形同太空漫游的状况下写作――看不见目标,看不见来处,看不见同伴,也看不见敌人。而又因着看不见空间和时间的坐..

国家大剧院的文化情怀 歌剧《方志敏》剧照 歌剧《冰山上的来客》全国巡演 歌剧《骆驼祥子》亮相歌剧故乡意大利 2015年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NCPA)走过了历史上的第8年。 “8”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语境中,有吉祥之义;而换一个视角,它又恰是数学中的无穷符号“∞”。 “8”蕴含了无限,这也正是关于国家大剧院的一个精彩隐喻。 8年创业历程,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国家大剧院通过不懈的努力,突破有限的时间,不负国家与人民的期待,赢得了世..

和抓坏人比起来爱情才不重要呢第五季《国土安全》落幕,粉丝都要崩溃了。从本季开头,主角Carrie就开始掉链子,至于大配角Saul,则是不停地犯糊涂,说好的智力剧呢?怎么结束在Quinn的生死之谜上?这伤透了粉丝的心。我们都满心期待着结局的反转,呵呵,结果是主角们真的智商集体下线。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是一种反转吧?以一种降低观众预期,而非挑战智力的方式。 我曾经以为《国土安全》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美剧,说白了,它跟《广告狂人》这种虚头巴脑的货色..

雪夜拥炉看“犯罪”不亦快哉位于美国中北部的明尼苏达州,因为地处高纬度和五大湖周边的缘故,那里的冬天以寒冷且漫长闻名,据说这个地方一年中有半年都在下雪。 而更多人熟知明尼苏达,是因为NBA有一支叫作“明尼苏达森林狼”的篮球队。大雪,森林,狼,明尼苏达的一切,听起来都是那么的适合跟我国东北搞联谊。以上提到的一切景物,在我观看美剧《冰血暴》的时候,都得到了印证。 第二季的《冰血暴》,故事回到了1979年,地点没变,季节也没变,重点讲述..

瑜老板2888块的“跟包票”卖给什么人?时维冬至,一向走在个人品牌营销前沿的京剧女老生王珮瑜亮嗓“瑜音绕梁·2015·冬至清音会”,门票中有一档名唤“梨园弟子”的颇引人瞩目:盖2888元高价换来的是“全程伴随瑜老板的机会,从后台到前台,从化妆到演出”,没有茶水小吃,开戏了就站侧幕看。从前站侧幕的,若非管把场的老师,多半是管饮场的“跟包”,也即现在的明星助理。看看这票背后的待遇,也难怪被戏迷形象地称为“跟包票”,直斥吃相太难看。 友邦大可不必惊..

北剧场不相信眼泪 北剧场的前世与今生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剧场有一个剧场的命运。北剧场的命运就是:不断地被发现,又不断地被放弃。 其实,这已经不是北剧场第一次“关门”了,上一次是2005年9月18日,中秋节。北剧场的那一次关门,在当时戏剧圈和文艺青年中引发了远比现在更大的震动,用“哭声遍地”来形容远不为过,留下的新闻报道和评论也相当海量。 作为中国第一个曾经拿到合法营业执照的民营剧场,在没有任何政府资助的背景下,北..

老炮儿的社会隐喻、身体隐喻、动物隐喻12月24日上映的《老炮儿》不负期待成为了话题电影,它如一根导线引爆了众声喧哗——关于文化、关于城市、关于道德,关于无情地被洗刷与抛弃的一代又一代。有人觉得它准确地戳了时代的腰眼,触碰了笑点、泪点、痛点,也有人认为那个文明与法制岌岌可危的年代下造就的“六爷”一代,身上所被赋予的英雄色彩有所偏颇,甚至是美化和曲解。 “宣武区早就没了,已经被划入西城了!”当与人订下茬架之约的“老炮儿”六爷写信邀请老友前..

吴湖帆:“拮据”购藏 奠基书画鉴定学◤吴湖帆54岁画像 作为2015年值得一书的重要展览,12月10日在上海博物馆三楼中国历代绘画馆启幕的“吴湖帆书画鉴藏展”无论从质量还是规模,都绝对担得起压轴的角色。上海博物馆馆藏的吴氏收藏之丰居全国之首,这次展览有24件国家一级文物亮相,足以说明展品的精粹珍罕。但只展书画并不是上博惟一的目的,他们此番更想展示的是吴湖帆这个人。 吴湖帆,这位从苏州走出的士大夫式文化藏家和他的梅景书屋,曾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