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机车藏馆:收藏另类心中之爱

2018-05-25 21:36:08 来源:网络

镇馆之宝——CHOP DELUXE  苏 宁摄


参观者对重机车啧啧称奇  苏 宁摄

世人皆知澳门以博彩著称,却鲜有人知这里还有很多另类的藏馆。“铁赤道澳门重型机车藏馆”就是这样一个值得一去、引人入胜的地方。

濠江圆了儿时梦想

在澳门半岛娱乐场、抵押店林立的黄金地段,毗邻著名的“鸟笼”娱乐场,铁赤道澳门重型机车藏馆就深藏在旁边一座建筑的四楼上。

机车是台湾的叫法,港澳和东南亚叫电单车,中国大陆则称为摩托车,重型机车一般是指发动机排量在400CC以上的机车。出了电梯,迎面就是一辆火红炫目、排量超过2000CC的两轮重机车,它由美国著名机车品牌“印第安”改装而来,是著名大师Bill Biler为纪念歌手猫王而专门制作的。全车只有两个颜色:鲜亮耀眼的大红和闪烁的镀铬金属光芒。

面积不算太大的展室里,正前方是一个以LED显示屏为背景的小舞台,舞台上和两侧都是来自哈雷戴维森、印第安、胜利、美国铁马等著名品牌的重型机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改装车,生产年份囊括了上世纪90年代到今年的最新出品。

不说排量、冲程、汽缸等专业标准,单看颜色、样式就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黑色、紫红、明黄、果绿、咖啡色,紫罗兰色,还有一辆女式重机车,居然是桔红色的车体,上面绘着银色的云纹图案,真是亮瞎了!机车的模样除了平常在美国影视中常看到的超酷外形,还有车身距离超长的,车把手跟坐骑几乎在一个平面上的。

展室正中央的长形平台上,放着三辆最炫的重机车,除了前面提到的那部火红机车,中间那部就是“镇馆之宝”——CHOP DELUXE。它的周遭摆放了8座奖杯和2个头盔,包括2014年全美定制机车比赛冠军。

机车藏馆的主人陈捷先生在开幕式上告诉众多的参观者,这个藏馆圆了他儿时的梦想。为打造这座大中华区独一无二的机车藏馆,馆内以重金属色彩及工业风格设计,完美地衬托着每部机车精密的部件、华丽的设计以及独特的车身线条。

打造一个“朝圣”之地

1885年,德国人戈特利伯·戴姆勒将一台汽油发动机安装到自行车的框架中,世界上第一台机车诞生。经过100多年的沧桑巨变,原始机车与现代机车在外形、结构和性能上有了巨大改变和发展。机车操纵简单、行动方便、价格低廉,因而在日常生活、运输、警政、军事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目前世界上约有2亿台机车,中国是全球制造机车总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陈捷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老总,这位上海出生的“海归”站在他从世界各地“淘”来的全球顶级品牌的经典之作中间说,对机车的热爱是大多数男孩子的梦想,作为工程技术与艺术创意完美结合化身的定制重机车,更是男人的另类“梦中情人”。他从小就喜好机车,但当时上海街头能看到的多是邮递员骑的普通款式。后来留学北美时,看到高速公路上驰骋的重型机车,立刻心驰神往。作为资深发烧友,陈捷每年都不会错过美国拉斯维加斯的重机车大展,他收藏的40多部重机,大部分是独一无二的定制版。澳门一向不乏追捧重型机车的爱好者,但惟独欠缺一个爱好者必到的朝圣之地,铁赤道重型机车藏馆正是为这些狂热灵魂而生。

助力澳门多元发展

11月是澳门的“大赛车”月,同样代表着激情和力量的重型机车展馆,共襄盛举同时开幕。为此,展馆还专门从美国请来了重型机车制作大师肖恩·拉迪(Shaun Ruddy)为参观者举办签名活动,满足一众发烧友的热切期待。

现年47岁的肖恩出生在澳大利亚,天生就是“操作控”。孩童时期,他就靠打工挣来的钱购买零配件,自己组装自行车和卡丁车而在当地“一举成名”。16岁时,他靠自己挣来的钱拥有了第一台机车。40岁生日前,他突发奇想,放弃稳定生活和收入,与太太来到世界改装重机车“圣地”——美国西部的拉斯维加斯,与最高水平的重机车改装高手学习、交流、较量。如今的肖恩在重型机车业界享有盛名并获奖无数,他说当自己费尽心血打造一部机车,看着它达到心目中理想的模样,那种成就感和幸福感很难用言语形容。

重型机车向来是潮人热捧的型格标志,“自由、乐活、不拘”是爱好者追求的精神境界。早有发烧友道出骑重机与开车的不同之处,开车是身在车中、铁包着肉体的身躯,而重机骑行是跟着好友相聚一道呼啸前行,风声、雨水、空气的味道、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甚至进到自己身体的躯壳中,这种咀嚼人生的意义非亲自体验不可得知。

我们虽然无法亲身领略驾驭铁骑驰骋的快感,但还好现在有了这个重机藏馆,让参观者可以在众多华丽、尊贵的重型机车群中,幻想一下与梦想战车合二为一,纵横驰骋的超级体验。

,重机车藏馆:收藏另类中华管乐网 心中之爱

相关:

冯唐的“乱译”和宝能的“逆袭”习医出身、商界出名的作家冯唐,翻译了泰戈尔的《飞鸟集》。这本今年7月就已出版的译本,却在近日引爆如潮恶评。据说拿了“业内最高翻译费”的冯唐,在译本里“大量充斥荷尔蒙”,以至于生生把泰戈尔翻成了“郭敬明”,甚至构成了“诗歌翻译史上的一次恐怖袭击”。 《飞鸟集》作为经典传世已有经年,人们耳熟能详的中译本也不乏其数。最有名的如郑振铎版,语言相对节制,虽不算文采斐然,风格和意思却忠于原文,因而一直担得起“..

《正午故事》出版 冯远征分享求学经历 相比80年代,今天的年轻人选择变多了吗?选择的同时,是否又会错过什么?12月20日,演员冯远征、编剧史航及媒体人叶三以《正午故事》的出版为契机,三人做客正午沙龙第一期,共同讲述他们的“选择”与“错过”。 《正午故事》集结了非虚构写作平台“正午”的优秀作品,日前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叶三表示,正午在做的就是“主流媒体不关心的事。” 《我穿墙过去》是故事集中的一篇,记录了演员冯远征早年赴德求学,见证..

2015中国儿童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在京召开12月19日,2015中国儿童文化产业发展论坛暨少年儿童视听安全公益活动在北京举办。 本次论坛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事业发展中心、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公司主办,以“关爱儿童,共创未来”为主题,启动了“中国少年儿童视听安全科普活动”项目。来自儿童教育、文化出版、产业投融资领域的企业家与儿童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关爱、关心儿童为出发点,围绕儿童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跨界融合、共赢发展等问题进行热烈地交流研..

崔廷玉百米长卷《世界和平富贵图》在京首展12月18日,“牡丹也疯狂——崔廷玉百米长卷《世界和平富贵图》艺术展”在北京展出。 据了解,由崔廷玉创作的《世界和平富贵图》,自2004年12月31日开笔,历时11年方才完成。这幅长达117米的国画以牡丹元素为主线,通过和平鸽绘画元素的串联将中西各国政治、文化、经济、教育等领域的代表性建筑逐一展现。在创作手法上,崔廷玉不拘泥于国画手法,还创新性地融合了油画等西方绘画技巧。他将个人理想和整个时代的理想融入到画作之中..

京韵大鼓的前世今生骆玉笙 《曲艺》杂志供图 京韵大鼓,一种使用北京方言演唱的北方曲艺,在全国曲艺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06年,京韵大鼓的前身“木板大鼓”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一年,京韵大鼓成为北京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末民初,京韵大鼓由流传于河北的沧州、河间一带的木板大鼓发展、演变而成,流行于北京、天津等地。木板大鼓是源于河北农村的一种说唱形式,因以鼓、板作为伴奏乐器而得名。木板大鼓最初的创作者..

艺术品收藏应趋向大众化 低价格的室内装饰艺术品越来越受追捧 近日,由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与有关艺术创意协会展开的联合调查显示,在英国,中产阶级正在成为艺术产业主导力量,而回顾近年来国内艺术品市场不断爆出的天价,两相对比使得人们不由怀疑:在我国,艺术是否已成为有钱人的专属盛宴? 英国以及西方社会的艺术品市场相比我国更加成熟,其艺术知识的普及程度也高于我们,从某种角度上看,我们的艺术市场确实像是掌握在少数富人手中。 ..

大仲马:历史是钉子,用来挂他的小说今年12月5日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亚历山大·仲马逝世145周年的日子。他生前建造的基督山伯爵城堡今年正在进行翻修,并因此向文化遗产基金会进行公共募捐。 在法国历史上,仲马这个曾经属于黑奴的生僻姓氏,却创造了一家三代、一门三杰的罕见传奇。其中承上启下的大仲马,以一支笔留下了400卷左右的戏剧、小说,塑造了3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人物。同时他继承了父亲仲马将军的共和遗志及其军人的血性,在1830年“七月革命”、184..

国家大剧院8岁了! 12月22日,艺术家在国家大剧院一层环廊表演。当天是国家大剧院一年一度的“公众开放日艺术节”,也是国家大剧院的8岁生日。12场剧场演出、30余场空间表演、近10场沙龙讲座、八大系列展览……60余场艺术活动在大剧院上演。按照惯例,大剧院提前通过40余种渠道,把观摩票发放给劳动模范、道德模范、社区居民、医护工作者、大中院校师生、首都志愿者等。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公众开放日接待观众近万人。 自2007年12月22日开门..

有些鸡汤为啥招人烦最近迷上了央视一套的真人秀综艺节目《了不起的挑战》。节目里,要不要吃火锅,选择喝西瓜汁还是牛奶,每一个看似简单的是或否,都会导致接下来不同的囧途,上演的是浓缩了不同行业辛酸的悲喜剧。 这是一档让人笑过之后有思考的节目。有趣的是,在节目中,到了人们眼中的心灵鸡汤时间,居然真的会在屏幕的右上角标上一盆鸡汤。旗帜鲜明地弘扬正能量,获得大批80后、90后拥趸,不少年轻人说,“这碗‘鸡汤’,喝下了!..

从电视剧《芈月传》透视两千多年前古人“称呼”通过一部电视剧《芈月传》能长不少历史知识。虽然观众已知“芈”的正确读法(“芈”,音“mǐ”),可是对于这些战国中期人物的称呼方式,历史学者有话要说。 日前,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副教授郭永秉指出,“剧中,嬴驷、赵侯雍……这些称呼和它们出现的场合,并不是严谨的先秦风格”。 自上古时代至春秋战国,人类在繁衍与文明的发展中建立了家族与血统的观念,对它们的重视就体现在“姓”与“氏”上。历史上,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