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愈之与首部《鲁迅全集》出版

2018-10-15 11:33:58 来源:网络

胡愈之,浙江上虞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公理日报》《团结》《东方杂志》等报刊,组建“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复社”等团体,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路线,传播抗日救国主张,与侵略者和反动势力进行坚决斗争。1949年后,任国家出版总署署长、《光明日报》总编辑等职,曾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各界进步人士陷入极大悲恸之中。胡愈之敏锐地意识到:必须尽快着手《鲁迅全集》的整理、编辑、出版工作,鲁迅先生未公开发表的遗作与手稿倘若落入国民党当局手中,将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精英团队

1936年11月,胡愈之向上海地下党组织汇报了编辑出版《鲁迅全集》的想法,党的负责人刘少文等商议后表示:在国家和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迫切需要用鲁迅精神来唤起民众,支持抗战,要动员、利用一切力量,尽快组织出版《鲁迅全集》。

胡愈之很快写出《鲁迅全集》编辑分类大纲,与鲁迅夫人许广平商议。两人细致归纳,统计出鲁迅已出版的文集、译著、发表的作品共约400万字,未公开面世的译文、手稿约200万字。以体裁、内容归类,《全集》拟分20卷,总计600余万字。

要完成这项庞大的出版工程,必须组建高水平的编辑团队。当时,白色恐怖严重,鲁迅的一些作品仍被当局追缴、查封。这就要求编辑须具备先进文化思想,敬佩、支持鲁迅的民族气节和抗争精神。

不久,由胡愈之、许广平、郑振铎(《民主周刊》主编)、王任叔(《救亡日报》主编)、唐弢(《文汇报》副刊主编)、谢澹如(左联期刊《前哨》主编)、柯灵(《周报》主编)以及黄幼雄、许寿裳、吴观周、张宗麟、胡仲持等26人参加的编辑团队很快组成,开始分门别类、各司其责地开展工作。

整理、编辑尚具雏形的文章、未发表的手稿颇有难度,一些章节、句式要润色、删修凌乱,字迹模糊的须誊写。胡愈之每天召集编辑会议,协调、解决各种问题,经半年多艰苦努力,《鲁迅全集》编辑前期工作基本就绪。

胡愈之晚年回忆这段经历说:“我和郑振铎、王任叔、谢澹如等十几个人,连续一个多月吃住在师母(许广平)家厢房里,夜以继日地整理手稿,遇到弄不懂的句子,辨不清的字就去向师母请教,光我编辑、誊写的手稿就大约30多万字。”

出版受阻

编辑工作还算畅顺,但印刷出版阻力巨大。当局对书刊发行控制得非常严格,公开出版个人文集必须申报、核查、审批。1937年4月,胡愈之与许广平来找鲁迅的老乡和好友蔡元培,请他协助、通融出版事宜。蔡元培曾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司法部长、监察院长等要职,在官场甚有威望。

蔡元培听罢请求,沉思良久,说:“斡旋出版不能出师无名,要成立一个团体,我也好说话。”不久,由蔡元培任会长,胡愈之、许广平、周作人、茅盾等组成的“《鲁迅全集》编辑委员会”成立,蔡元培以会长身份,找上海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商议。

王云五是蔡元培多年幕僚,曾任上海国民政府参议。他满口答应:“鲁迅先生文化贡献之功大焉,助出全集吾等责无旁贷,容我与政府疏通,只要得允,由印书馆承担出版。”

一个多月后,咨询王云五,他说:“出版申请已呈报,只待国府批下,全集即可付梓。”而后又多次询问,他都满脸无奈地告知“尚未批复。”编委会也不好责怨王云五推脱搪塞。大家都知道,鲁迅的一些作品被列为“逆文”,许多反动政客、右翼文人仍在对他攻击诽谤、诋毁谩骂,要让国民政府批准出版《全集》,谈何容易!

同心协力

进入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华北不断扩张势力,淞沪会战初露端倪,严峻的形势让胡愈之感觉到,《鲁迅全集》出版再不能等所谓的批复,一旦战事爆发,后果难料。

胡愈之找刘少文商议:目前许多民间文化团体正在创办报刊、编印书籍,号召民众救亡救国,投身抗战。我们可以“振奋民族精神、激励抗战斗志”的名义,由《复社》组织出版《鲁迅全集》。

刘少文请示陕北党中央获得同意,出版重任自然落到胡愈之肩上。他细细盘算,工作千头万绪,但重中之重是资金,否则,任何事都无法运作。经测算,《鲁迅全集》20卷,共印刷200套,每套工本费约需60银元。

胡愈之想起,1937年出版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时,复社曾以收取预定款的方式,使印刷等事务得以顺利进行。《鲁迅全集》也可采取这一方式筹集出版资金。他与许广平首先找“鲁迅纪念委员会”发起人之一宋庆龄,她得知情况,除与上海各大金融机构、公司联系,还亲自撰写预定倡议书,寄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华文报刊登载;又通过《鲁迅全集》编辑委员会成员和沈钧儒、茅盾、巴金、陶行知等进步人士,联系大专院校、图书馆等有关部门进行预定工作。蔡元培还亲笔书写“征订《鲁迅全集》精制纪念本启”发表在上海、北平、武汉等各大报刊,广泛募订。不到两个月,1.2万元出版资金全部入账。

为防意外,胡愈之决定《全集》不署编辑姓名和出版部门,统一署名“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为应对特务寻衅滋事,他还特地请蔡元培先生这位国民政府元老题写书名、作序。

1938年4月,《鲁迅全集》出版工作正式启动,纷繁、复杂的事务让胡愈之忙得不可开交:每一页校对完的清样都要由他终审;铅字需要量巨大,他要四处采购铸字用的铅锭;当时上海食品奇缺,有钱也难买到粮食,工人们请求:宁可少赚工钱,也要每天供应三餐,哪怕米粥窝头,吃饱就行,他又得多方奔走买粮食。

这时,党组织通过关系为《复社》搞到5000斤大米,胡愈之马上发给每位工人50斤。久旱甘霖般的粮食极大地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出版进度突飞猛进。

偷梁换柱

1938年7月,《鲁迅全集》出版进入尾声,却发生了始料不及的意外:连日暴雨,原料库房渗水,印制封面的漆布纸板全部被淹。当时,这种纸板国内没有生产,需从南洋进口。而且上海的大型印刷厂家为躲避战争,多已迁往内地,无处求货。如用图画纸代替制作封面,则显得过于简陋。

正当胡愈之一筹莫展时,上海国民政府举办大学生、高中生“笃学报国”评奖活动,要印5000个大红漆布纸板证书封面。负责评奖事务的上海参议会教育部长刘湛恩,是胡愈之早年同窗,他把纸板送到复社,将这批活儿交给了“老同学”。

胡愈之望着一垛垛鲜红的漆布纸板,计上心来。没几天,他找到刘湛恩,哭丧着脸说:“刘仁兄,实在对不住!库房漏雨,制作证书封面的纸板被浸泡,无法按时交货。”

刘湛恩大发雷霆:“离颁奖大会只剩三天,证书印不出来,你让我怎么办!”

胡愈之急忙说:“仁兄息怒!尚有补救办法,只浸泡了一部分,证书是16开,只要改为32开,纸板还完全够用。”

没奈何,刘湛恩只得点头同意。胡愈之巧施“偷梁换柱”妙计,从证书中截留了足够的原料,解决了《鲁迅全集》精装封面原料的急需。

巨制弥珍

1938年8月10日,200套32开本,封面、扉页加注编号的精装《鲁迅全集》面世。全书大致分原创、校辑、译作三部分,改传统的繁体竖排为时尚的简体横排,内容完全按原稿或手迹排印。

宋庆龄赞誉《鲁迅全集》的出版:“起到扩大鲁迅精神影响,唤醒国魂,争取光明之目的。”

蔡元培在序言中赞道:“鲁迅著作方面颇多,蹊径独辟,为后学开示无数法门,鄙人以新文学开山目之。”

许广平在“编校后记”中写道:“六百余万言之全集,竟得于三个月中短期完成,实开中国出版界之奇迹。”她说的“三个月”,指复社开始印刷到出书,如从收集、整理、编辑书稿算起,已历时近2年。

抚摸着鲜红封面、烫金书名的《鲁迅全集》,胡愈之不禁热泪盈眶:700多个日日夜夜,绞尽多少脑汁,耗费多少心血,今日终于如愿以偿。

他把编号058的《鲁迅全集》交上海党组织转送党中央。当时,恰逢上海《读书》杂志编辑杜元启、匡乃成等4人投奔解放区,便将这套书带到了延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同志非常高兴,每人取得几卷交换阅读。在历史照片“毛泽东摄于延安窑洞”上,可见书桌上摆放着三本首版《鲁迅全集》。

胡愈之后来回忆说:“《鲁迅全集》出版后,发现两大憾事,一是没有完整编入老师的日记。当时有一天,师母带着几本‘日记’手稿交送编辑,在街上遭到特务搜查,‘日记’被掠走,无处讨还。二是大量书信没有收入,因为时间紧迫,分散在收信人手中的信函没来得及征集。”

此后,所言憾事最大限度得到了弥补。1946年,胡愈之、许广平将征集到的855封书信编成《鲁迅书简》出版,胡愈之与唐弢搜集整理,编写《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出版。

进入21世纪,1938年首版《鲁迅全集》存世稀少、弥足珍贵。目前仅知上海鲁迅纪念馆珍藏一套(编号001),鲁迅博物院藏有一套(编号017),另有极少的个人收藏。

,胡愈之与首部《鲁迅全中海雅园 集》出版

相关:

2017“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开展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广东省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中国摄影报社与佛山市南海区文化体育局、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人民政府承办的2017“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将移师到广州289影像空间,为期7天的广州巡展拉开帷幕,本次巡展将展出高路明、陈翊雄、邱晓宇、胡征洋、付雄英、李蓬非、张谨韬等多名获奖摄影师的作品。 以近代科学先驱邹伯奇命名的“伯奇杯”中国创..

柏林爱乐单簧管首席登台音乐节作为本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第一场音乐会,10月13日晚,柏林爱乐乐团单簧管首席安德烈斯·奥登萨默与港乐四重奏,以及拥有35年历史的上海四重奏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上演了一场室内乐盛宴,带来了门德尔松、莫扎特的多首室内乐作品。 安德列斯·奥登萨默堪称古典音乐界的“单簧管男神”,今年29岁的他已是柏林爱乐乐团的单簧管首席。他不仅通晓多门乐器,还是优秀的网球手,组建过足球队。这次来到北京,他联袂香港管弦乐团四..

台湾相声家吴兆南逝世 曾拜侯宝林为师据吴兆南相声剧艺社官方微博发布的消息,台湾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吴兆南先生于当地时间10月14日在洛杉矶去世,享年93岁。 吴兆南,字宗炎,192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经济系。他在胡同里长大,常往茶馆跑,喜欢听说书。久而久之,他对“说的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13岁那年,他拜侯海林为师学京戏,文、武、丑都学。唱京剧为他日后“说、学、逗、唱”练就了一些基本功。 1949年元旦,吴兆南辗转来到台湾。做小生意的同..

《幸福城市》冒险用过期胶片拍摄由青年导演何蔚庭执导的影片《幸福城市》10月14日亮相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主演李鸿其、丁宁现场分享了拍摄经历。该片获得本届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提名,两位演员还分获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女配角提名。 影片描述了一个平凡男人,在三个不同季节的夜晚,经历了他人生中三个重大的转变。拍摄时,导演何蔚庭使用的是过期富士胶片,这是一次大胆而冒险的尝试。李鸿其称,现在用胶片拍电影的机会越来越少,对他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央美双展呈现油画本土化之路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系列展览中,反映油画艺术本土化历程的两个重要展览《师严道尊——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教学研究展》《意义的回归——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进行时》,上周末起同时在央美美术馆开展。前者聚焦董希文创建的央美油画系第三工作室,回顾油画中国风的确立过程;后者则是央美在时隔20余年后,第二次集中展出油画系在职教师的作品。 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复制件)、詹建俊的《柴木错》、朱乃正的《妇..

百岁秦腔《三滴血》引发千人合唱易俗社剧作家范紫东编剧创排的《三滴血》是秦腔“经典中的经典”,从1918年首演至今已演出了100年。10月13日、14日,经八代秦腔人传承的这部经典,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了上演一百年的纪念演出。 “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姐弟姻缘生了变,堂上滴血蒙屈冤……”演出伴随悠扬的板胡声开始,经典的秦腔曲牌、传统而不失现代审美的舞美效果均让观众耳目一新。《三滴血》取材于《阅微草堂笔记》,讲述一场关于“滴血认亲”的故..

“北京故事”七部精品走进东北继去年在天津、上海成功演出后,今年“北京故事”再度启程。“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精选作品巡演日前在沈阳开启,随后近一个月内将有7部精品在沈阳和长春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巡演活动。 此次“北京故事”给东北两地观众带去的7部作品,全是从150部入围过“北京故事”的剧目中精挑细选,优中选优的。7部作品类型各异,题材广泛,故事、人物和创作团队上都展现出了不同风格,其中既有百戏之祖、阳春白雪的昆曲,有感人至深、..

张译获得“观众喜爱的演员奖”10月14日晚,第2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在湖南长沙揭晓。李易峰和迪丽热巴同时获得“最具人气演员奖”和“观众喜爱的演员奖”,张译和丁柳元也均获得“观众喜爱的演员奖”。“最佳电视剧奖”则花落《海棠依旧》,陈力也凭借《海棠依旧》获得“最佳导演奖”。本届金鹰奖还首次颁发了“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视艺术家”,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和著名剧作家王朝柱获此殊荣。 继去年获得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后,张译再次凭..

莫言近百幅墨迹展出 自嘲不能称为书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莫言的首个书法个展《笔墨生活——莫言墨迹展》10月14日在北京时间博物馆正式开展,莫言近百幅书法作品展出。书法作品对面的展览柜里,还陈列着莫言“走出去”的几十部文学作品,书和字相互交融,它们以无声对话的方式,述说着莫言的笔墨生活。 展品风格多样,除了文人常见的书写古代诗词,还有不少笔记式的随笔及感悟,此外还展出了莫言以硬笔书写的文学作品手稿。 纵观莫言书法作品,书法笔记最为有..

轻叹心伤漫步林荫小路。轻叹。心伤。期中考试的成绩不尽人意。无辜地吹着《醉逍遥》。看着手中纸条。不觉心中有多处一丝无奈。 我们现在是春的年纪。又为何要做一些夏天的事情?过早地做了夏天的事会不会也要过早地成熟? 只期望我的轻声劝慰。能改变她的心思……泯灭了这一场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