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秦腔《三滴血》引发千人合唱

2018-10-15 11:33:19 来源:网络

易俗社剧作家范紫东编剧创排的《三滴血》是秦腔“经典中的经典”,从1918年首演至今已演出了100年。10月13日、14日,经八代秦腔人传承的这部经典,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了上演一百年的纪念演出。

“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姐弟姻缘生了变,堂上滴血蒙屈冤……”演出伴随悠扬的板胡声开始,经典的秦腔曲牌、传统而不失现代审美的舞美效果均让观众耳目一新。《三滴血》取材于《阅微草堂笔记》,讲述一场关于“滴血认亲”的故事。自上世纪初创排以来,易俗社带着该剧走遍大江南北。由于沿袭了明清以“双线结构”为基础的编剧传统,保持了古典戏曲经典中最复杂的“三审三问”“双生双旦双团圆”的故事模式,《三滴血》令每个演员都有发挥演技的表演空间。

演出现场,演员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对角色的塑造之力,让京城观众赞叹。当演员唱到许多经典唱段时,台下不少观众除了报以掌声和喝彩,更情不自禁跟着小声哼唱起来。在谢幕环节,西安秦腔剧院的小学员和主演共同唱响《三滴血》中最为经典的唱段“祖籍陕西韩城县”,更是引发台下近千名观众大合唱。导演张保卫介绍,为了纪念《三滴血》演出一百年,在近年几度打磨的基础上,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遵循“移步不换形”的原则,在老一辈艺术家的指导下,对《三滴血》进行了再次精排和进一步提升。

,百岁秦腔《三滴血》引发千中韩汇率 人合唱

相关:

“北京故事”七部精品走进东北继去年在天津、上海成功演出后,今年“北京故事”再度启程。“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精选作品巡演日前在沈阳开启,随后近一个月内将有7部精品在沈阳和长春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巡演活动。 此次“北京故事”给东北两地观众带去的7部作品,全是从150部入围过“北京故事”的剧目中精挑细选,优中选优的。7部作品类型各异,题材广泛,故事、人物和创作团队上都展现出了不同风格,其中既有百戏之祖、阳春白雪的昆曲,有感人至深、..

张译获得“观众喜爱的演员奖”10月14日晚,第2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在湖南长沙揭晓。李易峰和迪丽热巴同时获得“最具人气演员奖”和“观众喜爱的演员奖”,张译和丁柳元也均获得“观众喜爱的演员奖”。“最佳电视剧奖”则花落《海棠依旧》,陈力也凭借《海棠依旧》获得“最佳导演奖”。本届金鹰奖还首次颁发了“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视艺术家”,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和著名剧作家王朝柱获此殊荣。 继去年获得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后,张译再次凭..

莫言近百幅墨迹展出 自嘲不能称为书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莫言的首个书法个展《笔墨生活——莫言墨迹展》10月14日在北京时间博物馆正式开展,莫言近百幅书法作品展出。书法作品对面的展览柜里,还陈列着莫言“走出去”的几十部文学作品,书和字相互交融,它们以无声对话的方式,述说着莫言的笔墨生活。 展品风格多样,除了文人常见的书写古代诗词,还有不少笔记式的随笔及感悟,此外还展出了莫言以硬笔书写的文学作品手稿。 纵观莫言书法作品,书法笔记最为有..

轻叹心伤漫步林荫小路。轻叹。心伤。期中考试的成绩不尽人意。无辜地吹着《醉逍遥》。看着手中纸条。不觉心中有多处一丝无奈。 我们现在是春的年纪。又为何要做一些夏天的事情?过早地做了夏天的事会不会也要过早地成熟? 只期望我的轻声劝慰。能改变她的心思……泯灭了这一场烟花。

【秋之韵】又见落叶飘零每年到落叶飘零的时节。看着满地飘落的金黄金黄的树叶。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童年时扫落叶的事情来。那一幕幕扫落叶的情景立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记得。在我的童年中。家里真的是一贫如洗。不仅缺吃缺穿。而且也缺烧水做饭用的柴草。因此。每年深秋时节。当树上的叶子开始随风飘落的时候。我和二姐的任务就是找上几条破麻袋。拿着一把破笤帚。拉着架子车到处去扫落叶。然后把这些从各处扫来的树叶薄薄地摊在家门口。抓紧时间..

玉蝉儿高山流水雁留声。 姬雨啼血泣成鸣。 九尺高台层銮殿。 七里长亭云梦山。

希望有那么一天希望有那么一天   可以忘记   可以忘记   爱的滋味 希望有那么一天   可以忘记   可以忘记   痛的滋味 希望有那么一天   可以忘记   可以忘记   恨得滋味 希望有那么一天   可以忘记   可以忘记   一切一切 忘记自己   忘记所有人   思绪横飞   却找不到可以伤心的滋味 希望有那么一天   可以忘记   可以忘记   忘记自己   忘记所有人   尝遍万物   却不会再有可以流泪的滋味 希望有..

春时春来春去花不知。 花开花落水无痕。 一朝梦醒花有时。 月色流光水流深。

秋深蒹葭苍苍一水间。 薄如轻纱幻尘烟。 莫恋当时秋意深。 暂借此情惜此身。

望城爱上一个人。 失去一座城。 我只是游魂。 忘记了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