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用写实风格刷新太空科幻片

2018-05-25 19:24:46 来源:网络

《地心引力》和《星际穿越》在近两年的持续热映,让太空科幻片成为了影坛热点,所以当这部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马特·达蒙主演的年度科幻大片《火星救援》出现时,人们不禁会想,这会是另一部《地心引力》吗——两部影片都讲述宇航员险境求生、回归地球的故事;会是另一部《星际穿越》吗——两部影片都讲述了星际旅行和外星冒险,甚至都要去救马特·达蒙!但是看过《火星救援》之后,你会发现虽然本片与那两部影片不乏相似之处,但科幻基调实则大异其趣,不再是天马行空的浪漫,而是一板一眼的写实。《火星救援》将“科幻片”中的“幻想”成分减到最小,将“科学”成分增到最大,通过纪实性的表现手法,用大量基于现实科技与科学理论的细节,展现了宇航员火星求存与营救的壮举,堪称创造出一个前所未见的写实(纪实)科幻片的全新类型。

《火星救援》开创性地用纪实手法来表现科幻,从而给观众造成了一种“发生在当下”的真实感。首先,影片在服化道等各个层面有意跟其他酷爱展现“未来感”科幻片形成鲜明反差,片中的未来世界跟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没有什么差别,观众不会看到任何噱头式的未来高科技道具,也绝不会有太空科幻片中常见的宇航员跟飞船主控电脑进行“人机对话”的未来科技感十足的场面,影片甚至从头到尾都没有标明故事发生的年代,也是在有意弱化未来感,强化现实感。其次,影片采用的事无巨细的纪实性叙事方式,也同其他酷爱展现浪漫冒险的太空科幻片形成鲜明反差。片中的“火星救援”不是由一波接一波的惊险动作和千钧一发的死里逃生这样的商业化传统桥段所组成,而是由步步为营、聚沙成塔的火星生存与地球营救的丰富细节所构建,剧情推进的每一步都有足够的细节呈现与逻辑合理性作为支撑,片中出现的主要地点和人物都有字幕提示,关于火星生存和救援的各种数字被重点提及、反复计算,再加上冷静克制的镜头语言、沉稳扎实的叙事节奏,《火星救援》犹如纪录片式的写实气息扑面而来。

此外,《火星救援》构建真实感的努力不仅在于科技层面,而是全方位的。在NASA组织救援行动的过程中,观众可以看到NASA形形色色的众多角色、部门和场所,NASA主管的每一步决策都要基于多方利益的考量,既要兼顾整个火星探险计划,又要应对媒体公关的难题,还要考虑到营救行动给执行任务的宇航员所造成的心理影响,有时更要基于全局利益作出残酷的决定,从而在社会与政治层面不断完善着整部影片的真实化拼图。

以上这一切都让观众在观看《火星救援》时,产生出同观看其他科幻片截然不同的审美体验。吸引眼球的不再是那些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宏伟壮观的太空冒险,而是在火星生存和救援过程中不断攻克难关的异常真实的科技细节呈现。一部好莱坞科幻商业大片的魅力不是来自幻想而是来自科学,不是来自视觉效果而是来自细节魅力,不是来自感性浪漫而是来自理性务实,不是来自刺激动作而是来自冷静行动。

《火星救援》虽然弥漫着科学的理性与冷静,也并不刻意煽情,但整部影片也绝不缺乏感人至深的情感浓度和积极昂扬的精神力量。宇航小队的女队长对于马克·沃特尼的歉疚感与责任心真挚而感人,其他宇航员也都毫不犹豫地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前去营救队友,他们彼此之间随意的调侃和对话,都洋溢着浓浓的友情。当中国政府得知NASA的营救计划陷入绝境时,主动伸出援手,也展现出科学无国界的精神以及人类共患难的伟大人道主义。而马克·沃特尼和宇航小队的其他成员在面对各种困难时,也始终秉持着乐观主义精神。即便在遭遇意外感到获救无望之时,马克·沃特尼的内心独白中也从未有过恐惧和懊悔,而是充满了为科学事业奉献生命的坦然与无憾。而救援行动的每一次重大进展,银幕上的人们在欢呼雀跃,银幕外的观众也会在心中呐喊,整部影片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火星救援》也展现出有别于其他太空科幻片的崭新世界观。以往的太空科幻片即便不乏较为真实的科学内容,但总爱渲染外星人、造物主、多维空间等神秘未知的力量,来表现人类对于宇宙的无限敬畏与瑰丽狂想。但《火星救援》完全没有这些内容,通篇只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在苍莽寂寥的火星上、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只有人类不断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以及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在闪光,人类的命运掌握在人类自己的手中,值得敬畏的只有人类自己的智慧与意志。是科学而不是幻想赋予了《火星救援》强大而独特的魅力,而本片也让科学放射出强大的魅力与光芒。观看本片,会让你爱上科学的哦!

,《周厚恩 火星救援》:用写实风格刷新太空科幻片

相关:

讲了60年《聊斋》的刘立福走了评书名家刘立福先生11月30日9时2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去世,遗体告别仪式将于12月2日上午9时在天津市第一殡仪馆举行。 刘立福先生1924年生于天津,自幼在评书大家陈士和、父亲刘健英的熏陶下,痴心于传统评书《聊斋志异》的评说批讲。在他24岁的时候,正式拜师张健声,并继承陈士和与刘健英的表演风格。经过六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他将相声和京剧中很多元素融入评书之中,听他的评书既长知识又有包袱。刘立福先生从艺七十余年,在..

军艺《迷彩四季》流行唱法首次成主角由中国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出品的军旅流行声乐组歌《迷彩四季》,近日由中国唱片总公司正式出版发行。 这张唱片中的歌曲《给青春理个短头发》、《星光》、《他在那里站岗》等均由军艺音乐系教授栾凯作曲。栾凯介绍,组歌中的6首歌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叙事性,借助歌词的表达,使歌曲之间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情节。此外,抒情歌曲在其中占据大部分篇幅,能够触动年轻一代士兵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唤起他们对..

蓝天净土呈现西藏绘画成果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美术馆新馆日前正式开馆,“蓝天净土·高原画派——西藏题材创作工程首期成果展”亮相。 此次展览是西藏当代美术题材的一次群体性展出,旨在呈现西藏文化的底蕴与发展,及其相关的艺术创新成果。参展画家除了西藏本土创作者,还有其他长期关注西藏文化、致力于展现其独特审美的艺术家。展览展出作品约150幅,包含水墨、油画、重彩等多种形式。 长期以来,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致力于研究展示李可染及20世纪诸艺术大..

《青岛往事》张新建等了黄渤半年如果说《红高粱》重新塑造了鲁剧在大众心中的老牌地位,正在央视播出的《青岛往事》则是鲁剧的又一次发力。作为鲁剧幕后的领军人物,《青岛往事》导演张新建格外低调。他多拍年代剧,曾经执导过《闯关东》、《知青》、《老农民》,在他的作品里,“家国兴衰录,乱世儿女情”是永恒主题,也是鲜明的特色。 张新建为青岛拍城市传记 2013年,张新建花费了半年时间筹拍这部集传奇、励志、商战和情感于一体的年代剧《青岛往事》,..

袁立李亚鹏获“2015年度责任人物”由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暨2015责任中国荣誉盛典日前举行,袁立和李亚鹏获得“2015年度责任人物”奖项。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发端于2005年,是国内最早发起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之一,本届论坛以“再见初心”为主题。李亚鹏表示,“总有人问我做公益的感想,我说我现在的感想就是我们能力太弱了,我们需要更多的钱,这样的遗憾同样可以滋养我们那一颗初心。” ..

“北戏”三台剧目赴津展教学成果12月6日至9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将携舞剧《夕照》、京剧《中华美德故事汇》和评剧《花为媒》三台剧目赴天津海河剧院演出,为津门观众呈现北戏近三年的教学成果。这是三地院校筹划成立“京津冀艺术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之后,正式启动的第一个活动。 资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是京津冀三地艺术职业教育面临的共同任务。北戏作为北京唯一一所公立艺术职业高校,在教书育人的基础上,遵循艺术职业教育规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

俄“喜剧教父”梁赞诺夫人生落幕 老一代中国影迷熟悉的苏联和俄罗斯导演埃尔达尔·梁赞诺夫11月30日凌晨在莫斯科一家医院逝世,享年88岁。“他走了。”梁赞诺夫的外孙德米特里·特罗扬诺夫斯基告诉媒体记者。梁赞诺夫去年11月突发急性缺血性脑梗塞,过去一年来多次入院治疗,今年11月21日因呼吸困难再度入院。 俄罗斯媒体报道,梁赞诺夫去世的原因是心脏和肺功能衰竭。梁赞诺夫是苏联和俄罗斯电影传奇人物,被称为“喜剧教父”,较著名的作品有“悲喜三部曲”..

歌剧《岳飞》:迟到30多年的亮相一部创作于30多年前的歌剧一直没有机会登上正式舞台演出,而刚刚过去的周末,天津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把它搬上了天津大剧院的舞台。 由黄安伦作曲、徐庆东编剧、陈薪伊导演的大型原创歌剧《岳飞》正式在天津大剧院公演,演出由年过八旬的著名指挥家郑小瑛执棒,天津音乐学院的师生担任演唱和演奏,展现了岳飞精忠报国和蒙受不白之冤悲愤而死的人生历程。 天津音乐学院能够演出这部创作于37年前的歌剧是因为该院声乐系主任马梅的努..

“好母亲专业户”萨日娜:荧屏上没留青春亦无悔 《青岛往事》正在中央电视台八套热播,这部由山东影视集团、正午阳光侯鸿亮团队打造的又一精品鲁剧,开播首集收视率就破1,被不少观众赞为“大写加粗的国产良心剧”。剧中,又是“中国好母亲”萨日娜,出演黄渤和巩峥两人的妈妈,虐心母子情撑起全剧。 在这个刷脸的时代、人人躁动的行业,萨日娜的存在显得尤为奇特:从26岁出演第一部电视剧《牛玉琴的树》起,萨日娜就在戏里既当妈又当奶奶,在随后出演的《满天星》、《母亲是..

中国文学渐渐进入世界视野之中 前不久,法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在北大博雅人文论坛演讲时说道:“中国文学自发端以来,直至今日,已经竖起了一座宏伟壮丽的丰碑,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之一。”他指出:“中国文学的影响已经遍及全人类文明,成就是如此显著可见。”他谈到从《论语》、《孙子兵法》、到唐诗宋词,再到《红楼梦》和《西游记》,这些作品让世界逐渐认识了中国的文化,也启发了许多西方的文人。他最喜欢的中国作家是老舍,“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