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肯的“微写作”

2018-05-25 19:20:45 来源:网络

《思想的烟斗》 宁肯著 商务印书馆出版

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最终还是要落在纸上,才觉得是真正的文字,尤其是像宁肯这样的写作者,对文字始终怀有深深的敬意,因此,他的微博结集《思想的烟斗》固然是一种化整为零的写作,但它仍然是写作——宁肯称之为“微写作”,与他庞大、艰难的长篇小说写作形成互补。

我喜欢宁肯的文字,首先是喜欢他文字里有一种独特的敏感。十几年前读宁肯的散文《藏歌》,第一句话就把我震住了:“寂静是可以聆听的,唯其寂静才可聆听。”他接着说:“一条弯曲的河流,同样是一支优美的歌,倘河上有成群的野鸽子,河水就会变成竖琴。”我不是说他文笔好,而是说他感觉敏锐,仿佛他的身体里暗藏着一套机敏的感观设备,随时准备接收外部世界的信号,把自然世界的风吹草动、光影变幻,都浓缩在140字的微博里。

我能想象他写下这些文字时的表情——沉静似水,其实是没有表情,像一个制表的技工,用有形的零件来对应无形的时间。他沉浸在自己那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里,不能自拔。

然而,与外部世界的丰沛灿烂相比,宁肯更关注内部世界的隐秘幽深。在微博这个“烟斗”的帮助下,他时常会思考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零零散散,不成系统,却无孔不入,时常令我茅塞顿开。比如:“为什么面对老建筑,会多少有点像面对自然界的事物?”他给出的解释是:“时间赋予它们生命。老建筑或老城市附着了时间,而时间恰是一切事物活性的媒介。”还说:“环境比人老,人才有安全感,现在是人比建筑老。当人成为古老的事物,周围都很年轻,是一种怎样的‘孤独’?”

宁肯的文字从来都是向内的,无论小说、散文还是微博。这使他的微博具有一种安静的力量。19世纪以来,从曹雪芹到鲁迅,从列夫·托尔斯泰到伊恩·麦克尤恩,文学都是向人类精神的内部拓展的。它改变了我们对故事的看法,无论是《复活》还是《赎罪》,所谓的故事就是围绕内心的困扰与救赎而展开的日常生活,而不再是那些猎奇、疯狂、吸引眼球的事件。宁肯自然深谙这一点,他也在微博里提醒自己:“如果故事性太强,或过险,就应想方设法消解故事,而不应再增加‘故事性’。”他的小说就是心灵的小说,他的散文也是心灵的散文,他的微博也不只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记录,而是变成了散文。他通过微博,扩大了散文的领地。

即使像宁肯这样的纯文学作家,也不能无视互联网的强大。那么,互联网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写作呢?人类的书写从来都是因媒介而改变的。从青铜、石鼓、甲骨、竹简、布帛到纸页,不同的材质为书写提供了不同的语法,也把书写带进了不同的时代。我们痴迷于辉煌的纸上文明,它给我们带来书画的斑斓与书卷的风雅,但这样的纸上文明也只是书写文明的一个阶段而已。它会来,也或将会去。互联网这种新兴媒体也会将书写纳入自己的规则。

在未来的文学史里,互联网写作是否会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散文那样成为正统和主流,像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那样,取代今天的纯文学?从外观上看,互联网给书写(乃至文学)带来的影响至少有两种:一种是短,与过去的读者相比,当下的人们似乎失去了阅读的耐心,只愿意读轻快短文;还有一种是长,网络文学,单部作品可达到数百万字。在这两种极端的变化之下,潜伏着一种更加深刻的变化,那就是互联网把写作引向外在的欢乐。起伏多变、离奇怪诞的故事情节或许会给阅读带来愉悦,这当然不坏,但对于文学,这远远不够。因为它不思考问题,放弃了对人类处境的深刻观察,所以它无论把故事写得多么复杂,也是简单。

“通过文字的缝隙,可以进入未知的灵魂。慢慢地探测——这个过程与其说是发现,不如说是创造。”如宁肯所说,他在形式上遵从了这个时代的法则(比如“微写作”),但在这法则之下,他坚持着自己的原则,甚至,在用自己的原则(也是文学的法则)影响和改造着互联网写作的法则。无论时代如何变幻,他从来没有怀疑过文学的力量,没有在疾速变化的时代里丧失自己的听力、观察力和判断力,他宁可接受寂寞和冷清,也不接受哗众取宠和避重就轻。

他是宁肯,他宁肯如此。

,周杰伦演唱会下载

相关:

俄著名导演梁赞诺夫去世 曾执导《办公室的故事》据外媒报道,俄罗斯著名电影导演埃利达尔·梁赞诺夫因急性缺血性中风、心肺衰竭,于11月30日在莫斯科医院去世,享年88周岁。梁赞诺夫擅长塑造小人物,他执导的《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等影片曾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上映。 梁赞诺夫是在中国上映作品数量最多的俄罗斯导演,个别电影至今还是每年新年期间必播的喜剧。他的不少电影作品都被翻译成了中文,比较著名的有“悲喜三部曲”(《命运的捉弄》、《办公室的故事》、《两个人..

汤氏家风:事不避难 义不逃责 1957年全家福,右起依次是汤一介、汤用彤、汤丹、乐黛云、汤用彤夫人张敬平、汤一介弟弟汤一玄,左起一次为萧萐父、杨祖陶、肖静宁、杨辛。 编者按:“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先生(1927—2014),少年时就在其父影响下开始吟诵庾信的《哀江南赋》。年过七旬,汤先生着手追述自家家风,用3年时间陆续写成书稿,并将之定名为《我们三代人》。然..

“IP电影”热的冷思考漫画 徐鹏飞 “IP电影”是个产业概念,它最容易落入的陷阱,莫过于产业意识大于创作意识,丢了艺术作品的文化本质 今年,有一个新词愈发流行,那就是“IP”。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意为“知识财产”。“IP电影”指的是从热门的“知识财产”(通常为粉丝众多的文艺作品)衍生而来的电影,这个词包含了“粉丝足量”“市场保证”的言下之意,因而成为行业“新宠”。今年暑期档、国庆档的主要影片《煎饼侠》《滚蛋吧..

冯巩现身央视春晚二审 于谦“单飞”上演小品 继猴年春晚语言类节目一审结束后15天,昨天(11月30日),春晚二审如期在央视老址举行,冯巩携白凯南现身此次审查。北京晨报记者从知情人士独家获悉,白凯南在节目中搭档冯巩并饰演其儿子,此外,冯巩小品中还有两个角色,分别是女儿和母亲,而女儿一角由张小斐饰演。值得一提的是,于谦也现身春晚二审,“单飞”的于谦演了一出笑料十足的小品。 昨天,记者从中午起便守在央视老址门外,直到下午2时许,冯巩近年的“老搭档”白..

《梦回长安》:用歌舞诠释新丝路文化11月26日,大型歌舞剧《梦回长安》在北京启动创作。由著名歌手、音乐人春雷作曲并演唱的同名主题歌也于当天发布。 作为《梦回长安》的总策划、总编导,春雷说:“《梦回长安》是以弘扬民族文化、振兴华夏精神为创作目标,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打造的文化产品。”据介绍,《梦回长安》以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经济为背景,融入丝路沿线异域民族人文元素,展现华夏民族曾经的辉煌与文明,呼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守护乡愁 留住“活着的文化”最近几年,“乡愁”成了新闻热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变得热门。然而,究竟什么是乡愁,“非遗”要怎么保护,似乎并没有统一认识,实践中,甚至还存在着脱离文化本源的做法。 曾有一个村子要搞鹰猎文化节,乡领导指示在村口搭门迎客,坚持将新门涂成鲜红的“喜庆”颜色。实际上,鹰天生怕红,鹰眼里的红色是火焰。红门竖起,鹰根本不肯飞出。不了解民俗和非遗的文化内涵,只从现代人的直观感觉出发粗暴干预,一定会走向“死路”..

姚建萍刺绣艺术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从悠久的苏绣传统中走来、从十万绣娘中脱颖而出的艺术家姚建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自幼受母亲熏陶、七八岁就拿起绣针的姚建萍,成年后放弃高考,师从苏州刺绣研究所的资深专家徐志慧老师。姚建萍开始全面系统地学习平针、乱针的各种表现手法,功深百炼,在传统的仕女、花、草、鱼、虫等题材表现方面也深得其要,更为难得的是她广泛涉猎文学、美学等,爱读书、善思考、好问道,在很..

北京电视书法大赛为身残志坚好者增设“鼓励奖”近日,由北京市文联、北京书法家协会和央视数字书画频道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北京电视书法大赛决赛在京举办,24名选手现场竞技,角逐金银铜奖。 据悉,本次大赛共收到31个省区市作品6138幅,作者年龄跨度从6岁至92岁,成为历届北京电视书法大赛中参与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书法艺术水平最好的一届,大赛还吸引了来自肯尼亚、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选手。最终,来自北京的陈又新获青少组金奖,来自河北的郝峥获成人组金奖。组委会还为85岁..

2015汉字记忆互联网通讯的时代,信息的传播无远弗届,世界是平的,不必站在山顶才能看见所有的风景,每一个人的眼中,都能看见整个世界。 然而,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特别的,每一个人看见的世界,也同样是只属于自己的。2015年已到年末,过去的一年,留下了太多的故事和记忆。所以,给这些故事和记忆做了一个小结,记住过去,只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年末之际,记者采访了8位不同领域的学者,以一个字概括他们眼中的2015年,了解他们关注的重..

“少数民族文学是近乎沉睡的资源”千龙网北京11月30日讯(记者 纪敬)11月30日,鄂温克族作家涂克冬·庆胜小说作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11月30日,由《民族文学》杂志社、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联合主办的鄂温克族作家涂克冬·庆胜小说作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就其长篇小说《第五类人》《跨越世界末日》《萨满的太阳》以及中短篇小说集《陷阱》进行研讨。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涂克冬·庆胜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作家,从小生活在政府大院,当过知青,烧过锅炉,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