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将向何处去

2018-05-25 19:09:20 来源:网络

“国学热”的持续升温,堪称是当下中国社会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国学热”中既包含了回归传统、追寻自我的理性精神,也带有极端保守主义、排外主义的盲目,该怎样评价这一动向,如何将其引向建设与开放,而不是重回自闭、愚昧与虚荣,已成思想界高度关注的话题。

在2015冬季腾讯思享会年终团拜上,著名学者刘东、朱大可、何怀宏和文化评论人周黎明等纵横论道,对反思“国学热”、厘清其发展的大方向,有着非凡的意义。

清华大学教授、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东

全球化必须植根于自己的传统

托马斯·弗里德曼写过《世界是扁平的》,为我们展示了全球化的图景。全球化是双重的:一方面,世界开始缩小;另一方面,它也使世界扩大,因为碰撞之后,激发出地方的独特意识。

在国外,每一次全球化会议,会场外都有人山人海的人在抗议,他们都是在全球化过程中遭遇失败的那批人,但正像谚语中所说的:“愿意的,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命运推着走。”全球化对于所有地球人来说,意味着一种博弈,而博弈的输家,将落到被人们置若罔闻的地步。

“五四”以来,由西方文化代表的全球化一直给我们带来困难,正如辜鸿铭所说:西方文明是两栖文明,一方面代表了最先进的科学,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最落后的迷信;一方面表现为最清醒的理性,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最为狂热的说教;一方面带来了最人性的民主理论,另一方面却又带来了最狡诈的政治权谋;一方面带来了最繁荣的市场经济,另一方面却又带来了最飘摇的未来风险……面对如此幻影,只要自己国家还没有彻底沦为殖民地,只要自己的文明还不乏起码的主动性,难道就不能主动地去文化选择和文化利用吗?

由于长期受到文化激进主义的洗脑,人们往往不假思索、先入为主地把当今遭遇的一切不合理,统统归罪于历史。比如胡适,是把国外的汉学家的心态移入进来,他是个内部的人,却用外部的心态去做研究,即为自我殖民化的突出表现。

如果能从思想上回到雅斯贝尔斯所说的2500年前的轴心时代,仍然能够平静地发现,由孔子等其他先秦思想家所提出那样一个独特的人生解决方案,特别是蕴含那种让伏尔泰兴奋不已的无宗教而有道德的文化模式,一直是人类文明史中不可或缺和非常宝贵的财富。

沿着这样的思想轨迹我们还有理由发出畅想,在全球化的中国的文化之张力中,或许正蕴含或预示着某种真正的解决,而那解决方案绝不会是由某一个文明,不管它多么优秀、优越去碾碎、消解和吞并其他的文明,而是费孝通先生憧憬过的“文明共生状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中国文化的现代形态在我看起来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是我们这个伟大实践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这块土地上未来的文化模式必须是标准现代,由此显示出对全球化的汲取和适应必须是典型中国的。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

我们创造性主要体现在物质领域

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剧变,这30多年,经济上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能不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文化的复兴,这是很多人的梦。

在我看来,中国的剧变当然可以从现代性角度来理解。我理解现代性,一个是韦伯所说的理性化,或者说脱魅,再一个是托克维尔所说的平等化。从这两个角度来理解的话,则现代化简直可以说是为中国量身打造的。

我觉得中国社会其实早就理性化了,在两三千年前,商周之际就开始走向一个理性化的过程,当然,它和韦伯所说的理性化还不太一样,但基本上是朝着脱魅的方向发展,强调人文理性、人间理性,甚至非常实用的理性。所以古代中国的经济在汉唐以后,在明代和清代都发展到相当繁荣的地步,但是没有取得突破,没有取得像西方工业革命那样的大规模和高速度。究其原因,这里受到了社会结构的限制,社会结构的限制又带来价值观的限制。

社会结构的限制在于古代中国是一个等级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占支配地位,比如儒家思想,志不在发展经济,它另有考虑,所以发展不起来。不是说中国人不聪明,也不是说不节俭,这些市场经济的德性我们早就具备,勇敢、自由不一定,但是勤劳节俭这是中国人非常突出的德性。

一旦去掉等级制度,虽然价值多元,但实际上是物质一元,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动力。所以中国30多年经济如此快速崛起。但在这个基础上能不能够“文化复兴”呢?我觉得可能不太容易,因为两者发展的动力、结构、条件都不太一样。我们目前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和物质打交道的领域,而和精神打交道的文化、文学、艺术、哲学等,看不到很明显的转机。它发展的动力机制恰恰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很难,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中国有个很大的人口的基数,有那么广阔的土地,也许在什么偏僻的地方,所以我特别注意民间出现的一些奇才、怪才,或者说天才的迹象。

著名学者、文化批评家朱大可

应拒绝走入“地洞模式” 

今天国学的问题,正在沦为心灵鸡汤。我觉得,要区分两种完全不同的国学:一种国学是顺从的、奴性的、自我封闭的,拒绝反思,拒绝自我批判,唯我独尊;另一种国学是批判的、反思的、自由的、开放的、包容的、多元的。

毫无疑问,我更喜欢后一种国学。我判断两种国学有四个标准:

其一,国学是多元的,而非独尊某术,如果形成所谓的儒家专制,国学一定会走向它的绝路。

其二,国学是祛魅的,而不是用来造魅的,国学不是完美的,国学的继承要进行有效的过滤。那些穿着对襟大褂、留着胡子、行磕头拜师之礼的人,干的是什么呢?就是在造魅。再比如全国掀起的一片洗脚浪潮,成千上万的人集体洗脚,这和孝的本质有什么关系?与其让你的孩子跪在你面前像奴才一样磕头,还不如让他挺起他的脊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种洗脚式的表演,难道我们今天不应该把它抛弃吗?国学里有大量的精华,也有很多的垃圾。比如24孝,就是古代心理学变态样本,拿这个来作为我们道德弘扬的范本,这不是出了严重的问题吗?

其三,国学是开放的,而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体系,开放和吸纳是国学的全部生命力的源泉。

其四,国学是独特的,即使它有外部来源,也仍然是独特的,因为它有自己的、全新的再创造。但是,它不是用来跟世界对抗的,我经常听到国学家说,国学是用来跟全球化对抗的一个盾牌,以把中国跟世界区分开来,把国学变成了一个防御性的武器。然而,中学和西学不是对抗的,它们是互补的。任何一个伟大的东西一定是互补的结果,我们如果不能认清这一点,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把国学和西学作为一个对立的元素,我认为是一种伪国学。

我想讲一个卡夫卡的小说,叫《地洞》,描写了一个无名的动物在地洞里面,不断感觉到外部威胁在逼近,它不断地改变它的坑道,改变它的居住的那个洞,不断地填掉这个,再开挖另一个新洞,他不知道无名的威胁将来自什么方向。我认为,这是卡夫卡的恐惧,而很多的中国人到今天为止依然没有办法摆脱这样一种恐惧。所以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拒绝走入卡夫卡的“地洞模式”,我们不是21世纪的东亚文化鼹鼠。

文化评论人、影评人周黎明

不应用讨好的方式走向世界

我的本职工作是用英文写作,几乎每天都碰到这样的问题:怎么把中国的概念、中国的词语介绍到世界上,让人家了解。

我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上的大学,今天看到英文介绍中国的文章,不管是文化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比那时好很多了。但仍然有不少奇特的现象,政府曾出了一本宝典,要把“包子”、“饺子”作为音译推出去,可外国人就是不接受。反而“白酒”这个词,谁也没有推,去问外国人,用拼音他们是知道的,当然,这只限于对中国很了解的外国人。

像这样小的细节非常多,一个文化要走出去,是由成千上万这样的小细节组成的,即便在过去30年中,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跟林语堂的水平比,还是差得非常远,回头去看看林语堂的书,里面用文字表述我们的文化,向西方介绍我们文化方面,所达到的水准,是我们今天的好多倍,我们现在最好的专家真的远远不及他。

从电影的角度看,现在有两种方式在往外走,一是卖弄我们中国文化的表象,从西方角度看就是异国情调,比如红灯笼、舞狮子啊,其中大多数是民间艺术、民间工艺,如果你把这些元素放大,刻意来讨好西方人的话,那么,传递的并不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而另一种往外走的方式,如电影界的李安、舞蹈界的林怀民、戏剧界的赖声川,他们都是横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在他们的作品里面可以看到非常地道的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但不是跟西方对立起来的,而是把西方的元素、西方的表达方式彻底变成自己的东西,最后做出来的一个作品是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我觉得,这才是高明的,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艺术家的心态,而不是说我要做一个很中国的东西,为了在西方获奖。

我希望我们现在、未来艺术家,不管他吸取的养料是来自国学还是来自西方,最终是要表达他自己,做出既能代表他自己,又能代表我们整个时代的作品,然后为西方人所接受。陈辉/整理

,周易在线测名字

相关:

萨苏新书致敬老一辈科学大腕作家萨苏自幼在中国科学院大院长大,与华罗庚、陈景润、童第周等“神仙人物”为邻,其父师从华罗庚。从2005年起萨苏便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在网上连载科学家的故事。文章一出得到极大关注,时隔数十年,他于近期集结出版《高墙深院里的科学大腕》,真实还原了一群当代科学家的人生传奇。 书中所讲述的故事和人物,一部分是萨苏自己亲眼所见,而有一些则是从父亲那里听来的。萨苏以说书人的口吻,还原了科学家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怦然星动》营造浪漫少女梦浪漫爱情片《怦然星动》11月29日在京举行首映礼,导演陈国辉,主演杨幂、李易峰、张云龙、迪丽热巴,特别出演陈数登场。这部拥有高颜值的粉丝电影,以“经纪人爱上大明星”的浪漫爱情故事,演绎一场“女生幻想和偶像谈恋爱的少女梦”。 影片四位主演均来自一度缔造收视神话的《古剑奇谭》,此番原班人物再聚首,相互间纠葛的情感将跨越时空。片中,杨幂饰演的金牌经纪人田心,与李易峰饰演的当红艺人苏星宇相爱,从900年前的仙侠..

阿里副总“不用专业编剧”引发争议 上周末,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在名为“原创与IP相煎何太急”论坛上发表了“不再用专业编剧进行前期的IP开发”、“屌丝购票心理学”等观点,引发了影视界编剧的集体愤怒,不少大咖编剧甚至发起了不与阿里影业合作的活动。阿里影业方面紧急灭火,徐远翔辩解称自己在论坛上的话被“断章取义”了,CEO张强则通过官方微博表达了阿里影业对编剧等专业人士的一贯尊重。尽管如此,徐远翔这番言论在业内和网络引发的热议并没有停止,观点..

紧咬在华销量 大众和通用谁能笑到最后上海通用在连续几年夺得中国汽车产销冠军之后,还能否继续笑傲2013年,是今年剩余不多日子里留给公众最有趣的悬念。 上 海通用在连续几年夺得中国汽车产销冠军之后,还能否继续笑傲2013年,是今年剩余不多日子里留给公众最有趣的悬念。 目前的产销数据显示,大众汽车已经超越通用汽车,成为中国产销量最多的汽车品牌。而在企业竞争层面,今年,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三家企业都将瞄准150万辆的销售目标。 大众和通用在华产销量..

合资高管输入自主 人才反哺效应已初显越来越多的合资企业高管开始输入自主品牌,他们在不断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本土企业培养了一批管理、营销和制造的队伍。 随着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合资企业高管开始输入自主品牌,他们在不断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本土企业培养了一批管理、营销和制造的队伍。 自1984年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吉普公司成立以来,关于中国汽车业合资是否能够换来技术的话题不绝于耳。 一汽-大众的一位车间主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曾这样表示:“合..

公务车定向远离市场 自主高端化寻销量2013年5月30日,红旗H7的正式上市,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自主汽车品牌高端化的关注。此外北汽绅宝、长安睿骋等定位于公务用车的车型也在今年集中上市,开始掀起了新一轮的高端战略热潮。 从今年前10个月的销量表现来看,自主品牌高端车型,尤其是面向公务用车的车型,在市场开拓方面并不理想。 对此,北汽集团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首批上市的自主品牌车型定位和售价都相对较高,的确存在与市场脱节的情况,在品牌打造..

日系车企为争夺最后潜力市场 进军非洲凤凰汽车讯 据海外媒体18日报道。日本汽车企业将在非洲当地建立生产据点和负责销售的当地法人。全球汽车市场每年的销量超过了8000万辆,而非洲全域的销量只占其2%左右,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非洲将会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大市场。丰田汽车于50年前便在这片土地开始了汽车业务的发展,而日产汽车也将于明年4月扩充当地的生产据点。本田也于今年9月,在非洲的第二据点进口销售据点开展业务。 本田非洲四轮车课的市川博英科长表示出担忧,..

捷豹路虎公司将恢复生产自主品牌发动机凤凰汽车讯 据海外媒体报道,时隔15年后,捷豹路虎公司将重新开始生产自主品牌的发动机。捷豹路虎公司已投资750万美元,在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建造了一家新的发动机厂。 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一系列的所有权变动和惨淡的销售情况,导致捷豹路虎品牌陷入了迷途,并且迫使该公司停止生产自己的发动机。而如今,捷豹路虎公司的所有者是印度汽车制造商Tata,Tata正在帮助捷豹路虎公司重新拥有自己的动力系统。 捷豹路虎公司的发动机厂将会首先..

欧洲汽车市场持续增长 将恢复一线生机凤凰汽车讯 据德国媒体报道,自从9月份以来,欧洲市场汽车销量连续两个月增长,为自2011年以来的首次。其中此前深陷危机之中的西班牙已经历史的低谷中取得强劲增长,欧洲主要汽车市场的销量均呈普遍上升趋势。 根据欧洲汽车工业联合会于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欧洲汽车市场销量同比上涨4.7%,售出近100万辆汽车。此前在9月份,已经取得了同比5.4%的销量增幅。除去意大利同比下降5.6%之外,其它主要市场均普遍上涨。特比是西班牙,在..

2013广州车展媒体日(11.21)发布时间表凤凰汽车讯 第11届中国国际汽车展览会将于2013年11月22日-11月30日于广州琶洲•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正式举办。而本届广州车展也将于明天将迎来媒体公开日,今天,我们从官网获得了第十一届广州汽车展媒体日发布时间表,希望能给媒体朋友和专业观众带来一些方便。 2013广州车展1.2号馆媒体日发布时间表 2013广州车展2.2号馆媒体日发布时间表 2013广州车展3.2号馆媒体日发布时间表 2013广州车展4.2号馆媒体日发布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