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将成服务业主流

2018-05-25 18:50:28 来源:网络

机器人为观众吹奏乐器

在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手指灵活的工业机器臂、现场为观众画像的机器画家、为观众导引并能送上茶水的“大堂经理”,还有来自日本的机器人“情感专家”……无不让观众感慨: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机器人时代将会来临,并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中国机器人使用量为世界之最

11月23日至25日,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电子学会、机器人产业联盟等机构承办,以“协同融合共赢,引领智能社会”为主题。“本次大会展出面积1.7万平方米,除了展览、论坛和青少年邀请赛外,现场还推出了丰富多彩的人机互动活动,包括机器人语音服务区、机器人足球明星表演赛、机器人乒乓球表演赛等,进一步拉近了观众与机器人的距离。”大会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们身边究竟有多少机器人在默默工作?国际机器人联盟主席Arturo Baroncelli给出了一组数据:“2014年,工业机器人年度供应量达到了23万个,其中大约有10万个用于汽车制造业。预计2015年的增量在15%左右,并将在近几年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亚洲是全球使用机器人最多的地区,占比高达56%,而中国则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使用量。”据统计,2014年中国市场新增工业机器人约4.55万个;2015年预计将达工业机器人年供应量的1/4左右。他告诉记者,机器人密度是衡量各国机器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即1万个员工使用的机器人数量。中国的机器人密度还较低,全球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平均值为每万名工人中约50台机器人,中国则是每万名工人中约20台,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因此具备很大的市场潜能。

日前,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已基本制定完成,该规划将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一起,构成未来1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蓝图。根据路线图,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26万台,保有量达180万台。到“十三五”末,我国机器人产业集群产值预计突破1000亿元。

服务业机器人将成主流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告诉记者,在未来10年内,服务业机器人的产值将超过工业机器人,成为机器人发展的主导方向。“2012年,中国有15%的老年人口;预计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这需要大量机器人提供生活服务。”赵杰说。

在电器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自动化与机器人学会主席Raja Chatila看来,未来的服务业机器人将与人类协作共荣,自然而顺畅的沟通将成为服务业机器人决胜的关键。

在展会现场,记者见到了日本机器人专家石黑浩制作的情感机器人Genminoid F。“她”身着白色衬衫、黄色毛衣,端坐在椅子上与观众频频对望,由硅胶制成的皮肤和柔和自然的动作,使“她”看上去与真人非常类似。据工作人员介绍,“她”能够像真人一样发声、对话和唱歌,并担任了日本导演深田晃司的电影《再见》的女主角。许多国产的、针对家庭或公共场所的服务业机器人也在努力寻求跟人类自然交流的方法。

“现在,服务业机器人已投入部分银行、酒店等场所,文化类场所的接待需求也可以通过编程轻松实现。”哈工大机器人集团销售部江义表示。

机器人将改变生活

“在未来的时代,机器人的影响力可能会超过互联网。”意大利圣安娜大学生物机器人研究所主任Paolo Dario说。但是现今与科幻文学中所描绘的机器人时代还有距离。韩国高等科学技术院(KAIST)研究中心主任Jun Ho Oh介绍,2011年日本发生核泄漏时,日本政府和美国军方都派遣了灾害响应机器人帮助救援,但这些机器人却无法应对复杂的现实灾害场景。

那么,未来机器人技术将在哪些领域寻求突破?Paolo Dario在大会上表示,机器人研究者的目光从最初的机械、材料、计算机、传感等领域,更多投向生命科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电气及计算器工程系大学杰出教授席宁表示,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机器人研究领域的融合,机器人可以发展出人类所没有的能力,做一些人类做不了的工作。“例如,由机器人与网络所形成的物联网可以实现监测环境、远程加工设备、远程感知等。未来,我们将通过传感器,‘触摸’偏远地区的病人并为其诊断病情。”他说。

中科院自动化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则讲述了他对未来机器人和人类关系的畅想,“我认为,未来机器人将从物理机器人走向互联网上的软件、知识机器人。”他说。

,机器朱轶 人将成服务业主流

相关:

“东风送我飞向前”阎肃的追求之路 军人阎肃。资料照片 阎肃曾多次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并归纳出“四悟”。其一是要想甜,加点盐,也就是说生活不会亏待谁,但也不会过于眷顾谁,今天吃了一斤糖,没准儿明天就有一斤黄连在等着,所以一定要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其二是把握好人生四要素,即天分、勤奋、缘分、本分。其三是永远怀有一颗童心。其四是要学会爱。 这“四悟”基本道出了阎肃追求之路的特点,他从来不怕吃苦;他有天分,但特别勤奋,人又本分,而且缘分..

黄渤、赵薇等明星为母校庆生今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2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10周年暨新中国电影教育65周年,同时也是北京电影学院建校65周年。日前,北京电影学院举办了一系列活动,为学校庆生,向中国电影创作和电影教育致敬。 校庆晚会吸引了导演张艺谋,演员黄渤、赵薇、黄晓明、刘亦菲等回到母校,晚会不仅演出精彩节目,还为耕耘在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和在影视界奋斗的杰出校友颁奖予以表彰。世界著名电影院校校长论坛吸引了全球20余所电影院校的校长齐聚北..

京剧《伏生》展现“焚书坑儒”昨天(11月25日),新编历史京剧《伏生》导演王晓鹰、主演张建国等主创在国家京剧院举办见面会。剧中饰演“伏生”的张建国是著名奚派老生,他称排演这部戏挑战很大,伏生是一个文化含量很高的人物,为此花费了很长时间研读剧本和史料。 该剧根据孟冰编剧的同名话剧改编,源自历史上的真人真事,讲述了秦朝始皇帝下令焚书,丞相李斯推波助澜,大儒伏生忍辱负重,传承儒家经典《尚书》的故事。王晓鹰表示,希望这部戏能发挥京剧之..

北京喜剧艺术节来袭 陈佩斯、姜昆忙登台 陪伴京城观众四年的北京喜剧艺术节今年又如期而至,将于12月3日—2016年1月6日在北京喜剧院、京演民族宫大剧院登场。今年的北京喜剧艺术节可谓大咖汇聚、好剧云集,不仅首次请到了海外喜剧院团,更邀请到了姜昆、香港喜剧教父詹瑞文、台湾导演谢念祖等重量级喜剧人。 推“陈”出“新”看不够 陈佩斯、杨立新主演的《戏台》自7月亮相北京喜剧院至今共演出两轮。这部由大道文化出品、陈佩斯亲自执导的年代大戏,不仅首轮演出创下..

从古典到当代 看芭蕾精神上的探索 11月,国家大剧院舞蹈节已进入“白热化”,紧随“航母”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之后,又一支顶尖名团登台续写俄罗斯芭蕾辉煌,这就是被公认为俄罗斯当代芭蕾“No.1”的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 如果说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代表了俄罗斯古典芭蕾最为纯正的传统,艾夫曼芭蕾舞团则是在继承丰厚传统底蕴的基础上,对这门古老的艺术加以升级和革新。舞团艺术总监鲍里斯·艾夫曼出自中国芭蕾人熟悉的俄罗斯学派名师古雪夫门下。 1..

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30周年成果发布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周年暨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30周年成果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举办。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办。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理代表施瑞思等出席会议。 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中国致力于通过务实有效的方式在中国国情下实现保护世界遗产的使命。截至2015年11月,中国拥有世界遗产48项,总数位居全球第二。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世..

歌剧《方志敏》 展现革命英雄浪漫情怀艺术手法再现红色记忆,今年北京舞台上已经陆续推出数十部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红色舞台作品。临近年底,创作热潮仍未消减,原创歌剧《方志敏》将于12月22日-27日拉开世界首演的大幕。 今年是方志敏英勇就义80周年,为缅怀这位忠贞不渝、才华横溢、一心为国家为人民的共产党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孟卫东,总政歌剧团国家一级编剧冯柏铭与青年剧..

现代舞也讲究“接地气” 现代舞从来小众,多半会被评论为“看不懂”,创作者往往过于偏重个人情感表达,正在进行中的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成果展演或将改变这一现状。 本周起至12月16日,由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精神·中国梦,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成果展演”将在国家大剧院和保利剧院登台。展演将汇集今年该项计划获选人的最新创作,包括颜荷《无间》、尹昉《斗拱》、谢欣《一撇一捺》、娄梦涵《曾经·何时》..

第十三届网博会: 关注“双创” 着力“互联网+文化”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将于2016年1月7日至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11月25日,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组委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第十三届网博会的筹备情况进行了总体介绍。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由文化部主办,中国动漫集团和广州基金联合承办,北京网络文化协会协办。据了解,为了让展会内容更为丰富和多元化,本届网博会将展览面积扩展至2.2万平方米,并紧扣“双创时代,网文天下”的主题,将展场..

人艺纪念焦菊隐诞辰110周年 重排经典剧目北京人艺无疑是国内殿堂级剧院,今年12月11日正是人艺建院创始人之一、原总导演焦菊隐诞辰110周年纪念日。论坛、研讨会、博物馆、戏剧进校园,北京人艺将在社会范围内举办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怀念中国话剧奠基人,并由此拓展,展望国内戏剧创作以及市场的未来。 旧戏重排 再看演剧学派 随着11月6日经典剧目《龙须沟》的上演,纪念活动也正式启动。作为一部经典保留剧目,《龙须沟》已经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上演了6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