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巴交龙布》以情感共鸣托起操守教化

2018-05-25 18:31:29 来源:网络

《巴交龙布》

《雪域忠魂》

《范长江》

《铁血西迁》

不经意间,在京城戏剧舞台偶遇惊喜: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巴交龙布》。好人好事不好入戏,更难排成好戏,根源在于教化先行,没有共鸣。此剧最难得的一点就是把党员、劳模、信贷员这些标签隐到幕后,用巴交龙布与胡立(一头骡子)的兄弟般神交贯穿全剧,细节生动、调度灵活,这段关于孤独与坚守的故事没有高大上的口号,而是以情感共鸣托起操守教化。

该剧取材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纳西族自治乡信用社主任巴交龙布的真实故事,创作素材源自郝冀川的报告文学《一个人的银行》,由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倾心创排,以细腻的人文思悟展现基层信用社金融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将一位真正意义上用热血和生命为人民服务的普通而又平凡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舞台上。

“巴交龙布”的名字在纳西语里意为“石头上的宝”,他肩挑责任和梦想,在天地间蹒跚前行,孤独、执着,用心血走出的这道蜿蜒轨迹犹如一部清苦而又绚丽的人生传奇,平实,但惊世。故事发生地俄亚乡位于川滇丽江、香格里拉、宁蒗、稻城、木里五地交界处,是我国地形地貌最复杂的地带之一,V形山谷幽深险峻,坡高峰陡,其间的28个自然村寨散居着纳西族、藏族、彝族、蒙古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同胞。主人公巴交龙布三十年如一日,在雪岭峡谷中穿行28万公里,为深山里的群众上门提供金融服务,一个人完成全乡930多户的存款贷款、发放扶贫款和“三农”补贴等工作,出纳、复核、会计、信贷、审批上都盖着他一个人的私章。他带动6000多名村民致富,没有出现过丝毫差池,被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称为“银行舅舅”“文明播种人”。

这番事迹可以书写一篇很有质量的通讯或报告文学,但编创为一部舞台剧,客观地说,很难!现实中的巴交龙布常年孤身一人在大山深处行走,从戏剧创作的角度,没有足够支撑一台剧目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甚至没有通常意义上的足量看点和外在的戏剧张力,唯一的潜在共鸣点就是人物的内在心境。编剧赵寻是一位“80后”青年剧作家,他敏锐地感知到这一点,将巴交龙布身边的那头骡子拟人化,以四两拨千斤的艺术智慧结构全剧。这头名唤胡立的骡子,从形象到台词都颇具当下认知感,同时又有一定的象征意味,言行间极尽卖萌搞笑之能事,与朴实的巴交龙布形成鲜明的视听反差。它与巴交龙布同行同宿、同甘共苦,言谈举止都是戏,却又不抢戏,他们的每一次言语交流都是一场关于人情世事的口舌交锋,由此映射出巴交龙布所承受的种种苦痛与艰辛。胡立驮账本、背现金,迎风雨、战狼群,通人情、晓人事,与主人情同“难兄难弟”,最终心甘情愿为巴交龙布而死,观者不禁感怀人与动物之灵犀,由此完成信仰和梦想层面的主题升华,传递正能量,抒发普通人甘于平凡、甘于奉献的大情怀。

巴交龙布与妻子瓦根的情感纠葛同样贯穿全剧,相恋、成亲、出走、复合,这对有着相同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夫妻,因生活窘迫而踌躇、争执,最终还是因相同的品格操守而回归挚爱,该剧对爱情的描述和解读不故弄玄虚,而是用平实的心态和笔触解析“凡”“烦”二字,先拆分,再整合,酣畅淋漓,予人启示。

在通常意义上,话剧《巴交龙布》的确是主旋律作品,从实际呈现看,它又不是通常意义上常见的主旋律作品。因其把骡子作为二号“人物”来铺排剧情,并从人和骡子的双重角度聚焦巴交龙布与妻子瓦根的情感纠葛,由此阐释巴交龙布对家乡、对家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创作思路清晰、风格明确,其个性显而易见,殊为难得,灵动鲜活的当代思维和语汇为同类题材作品的一度创作提供了另一种可行性范本。

该剧由著名导演查丽芳领衔二度创作,舞台呈现手段多元、语汇丰富、层次饱满、情理交融。现实时空、回忆时空、虚拟时空混合套用,整体性非常强,貌似散点结构,因其衔接顺畅、布局严谨周密而显得格调统一,颇有质感。比如开篇,身穿迷彩服、背着算盘和背包的巴交龙布牵着胡立行走在山路上,这样的景致加上青年演员陶渊、刘洋的表演全情投入,瞬间就把观众带进规定氛围,跟着两个“人”兄弟般地你一言、我一语而入戏。再比如胡立不堪疲惫,意欲进城,并声称自己爱上了一只城中小狗,舞台时空切换自如,基本是无缝对接,“闪回”出颇有情趣的“骡子”与“小狗”的朦胧初恋,然后一句话就再由“闪回”场景重归山间小路,基本没有常规过渡,却也没有观赏障碍,说到底,这要归功于导演高超的节奏调度和把控能力。

另外,此剧融入大量的纳西族文化符号,比如器乐、舞蹈、肢体语汇、祭祀仪式等,使整体视觉效果丰满而又有独特的节奏和韵律。

总之,话剧《巴交龙布》是一台在艺术上个性突出、角度新颖、结构完整、呈现大气的新作,上升空间令人期待。种种原因,我们身处的大环境物欲横流,价值观严重变异,所以当该剧用非常思维带给我们一种久违的正常感动之时,这份来自最基层的感怀、最边远的感慨、最普通的感情所生发出的最有力量的感悟,价值连城。

,话猪的寿命 剧《巴交龙布》以情感共鸣托起操守教化

相关:

越调大师申凤梅表演中的质朴与真诚 申凤梅11岁入越调科班学戏,14岁登高台演出,16岁唱红中原大地。在她57年的艺术生涯中,先后上演200多个剧目,塑造了各种性格迥异的舞台艺术形象。 申凤梅一生上演七部诸葛亮戏,《收姜维》、《诸葛亮吊孝》、《诸葛亮出山》、《舌战群儒》、《斩关羽》、《空城计》、《七擒孟获》。从1946年学演传统戏《天水关》(1956年改编为《收姜维》),到1995年她病逝,与诸葛亮神交于舞台长达半个世纪。其中《收姜维》经过三次大的..

中国曲艺界立“新时期行规”11月18日,“践行《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座谈会在北京中国文艺家之家召开。会上,中国曲艺家协会公布了于近期审议通过的《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以下简称《守则》)。据悉,《守则》的起草经过深入基层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广泛征询等环节,其间九易其稿,最终形成新中国曲艺发展史上的首个行为守则。 据介绍,《守则》共9条,对曲艺与祖国和人民、曲艺与时代和生活、曲艺的目标和价值、曲艺继承创新发展、曲艺的舞台..

文化部、教育部联合为非遗传承人群培训文化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将委托有关高校、设计企业等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的教育培训,从传统工艺传承人群入手,逐步扩展到非遗保护各领域,纳入常态化工作。 《通知》指出,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着眼于“强基础、拓眼界”,旨在通过组织非遗传承人群的研修、研习、培训,帮助非遗传承人群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

孙俪:芈月全方位超越甄嬛“演完甄嬛我说不想再演古装剧了,但演完芈月,我跟导演说,还想再演一个古装戏,太过瘾了。”时隔四年,孙俪再次搭档郑晓龙,跨年大剧《芈月传》将于本月底登陆东方、北京两大卫视。 千呼万唤始出来,但也有不少人担心原班人马可能会重复自己。对此,孙俪接受记者采访时做出了明确回应,她自信地说:“芈月一定是全方位超越甄嬛的,而芈月也不会是我演技的顶峰。” 扮芈月几次拍到虚脱 片花中孙俪的哭戏很多,不过她说《芈月传..

老妞刘若英唱给“老李”听 自称老妞的歌手,带娃睡觉的新手妈妈,爱吃卤煮的北京媳妇,2015年大家熟悉的奶茶刘若英带着一系列新的身份回归歌坛,在第14张专辑《我要你好好的》中,刘若英继续唱着她所看见的世界、所想相信的事情。“温暖的情歌留给梁静茹、范玮琪这些声线更适合的歌手去唱,育儿经让大S讲更合适,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唱一些刘若英相信的事情。”就像出道之初刘若英唱《为爱痴狂》、《很爱很爱你》,后来唱《后来》、《成全》、《一辈子的孤..

第三届京津冀文创产业合作暨项目推介会举办昨天(11月23日),由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主办的第三届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暨项目推介会,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展示中心举办。 此次推介会主题为“深入挖掘文化底蕴,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推介会包括签约仪式、园区推介、企业交流、项目考察等板块,还首次设置了主宾城区,即北京市东城区、天津市南开区和河北省邯郸市,主宾城区文创主管部门领导在推介会上做了重点展示与推介。此外,推介会还举办了京津冀三地文..

“在世邓丽君”秋铃演绎邓丽君“原音” 金曲 被庄奴先生誉为“邓丽君原音再现”的秋铃将于1月3日在保利剧院上演“邓丽君经典金曲演唱会”,而秋铃也是庄奴先生迄今为止唯一给予高度评价的在世邓丽君。庄奴是邓丽君很多歌曲的词作者,当年还在重庆大学学习声乐的秋铃被庄奴发现。一曲《甜蜜蜜》征服了前去讲学的庄奴,即刻收为弟子,秋铃从此与邓丽君歌曲有了不解之缘。 2005年3月28日在香港“倾城怀念邓丽君演唱会”上,秋铃用“邓氏唱腔”一人独唱10首邓丽君歌曲,被称为..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揭晓11月23日,由中国出版集团主办的“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在京揭晓。历经十个月的投稿、收集、整理和评审工作,文学评论家李敬泽、潘凯雄、白烨等经过对复审的200部作品进行评定,包括《我的背后是祖国》在内的50部作品获奖。 大赛于2月启动,经过3个半月的投稿,共收到作品1375部,其中有效参赛作品1086部,来自中国大陆地区作品1047部,台湾地区作品30部,香港特别行政区作品4部,澳门特别行政区作品3部,加拿大华人作品2..

陈建斌敢选“勺子” 电影就成功了一半《一个勺子》好看吗?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好看”。为什么好看?故事好。故事好在哪儿?讲了一个好人在一个荒诞社会中的遭遇。那么,这电影的功劳基本要归于剧本改编的来源、小说《奔跑的月光》作者胡学文。写好人和荒诞社会的作品不少,为什么胡学文的小说能从中脱颖而出,成就一部有口皆碑的好电影? 陈建斌在片中的造型令人“眼前一亮”。 “勺子”这个故事,令人想起了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名剧《四川好人》的上半段儿。“..

邹“菜农”半山享天伦邹静之的家在一个环境雅致的半山上,院落不是很大,但充满着田园气息,几株观赏的红枫,几垄自家种的蔬菜,让邹静之找到了“躬耕陇亩”的雅趣。他说:“种菜是我特别爱干的事,铁栅栏,围网子,或者买一把电锯修枝剪杈,这我都能干。而且干这种事,觉得特别有意思,因为它完全属于自己。” 爬了大半辈子“格子”,这两年邹静之才发现停下来休息一下很有必要。特别是有了外孙之后,以往被他视为浪费时间的陪小家伙玩耍都成了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