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去的旧天堂

2018-05-25 18:22:03 来源:网络

一个农村老大姐进入城市的第一天,做了三件大事——吃龙虾、住总统套房、找小姐;有的故事很悲怆,一个动物园饲养员,为了让孩子游一次动物园,不得不铤而走险……

这,就是钟二毛新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旧天堂》,里面充斥的是各种奇奇怪怪的人,比如魔术师、二手书店老板、街头霸王、独居老人、按摩女郎等,而正是他们,构成了今天城市生活的一个新面相。

这些人平凡、普通,带着传统农业文明的憧憬,但在城市中,既没找到新天堂,又没能留住旧天堂,他们该何去何从?钟二毛为您解读。

想写出人在异乡的漂泊感

《旧天堂》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写的是一帮奇奇怪怪的人,他们离开一个叫“月拢沙”的小地方,进入城市,发生了千奇百怪的故事。

本集一共有8个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都在《天涯》、《长江文艺》、《民族文学》等文学期刊上发表过,有的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转载过,也获得过一些文学奖项。

2003年,正是中国网络文学的爆发期,我一时兴起用了两个礼拜,写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写完后贴到文学论坛里,点击率很高,2005年顺利出版。出版之后,虽然很畅销,但我自己觉得写得非常烂,烂得自己很少提起它。这以后,一直到2009年,我停止了写作,读了一批文学经典,开始正儿八经琢磨“小说”二字。

2009年春天,我再次写作,从短篇小说开始。当时人已经33岁了。我坚持认为,这是我真正写作的开始。尽管如此,与写作的同行相比,我的创作量少得可怜。2009年至2014年,5年时间,不过写了十二三个短篇小说,其间写了3个长篇小说,有两个出版了,分别是2012年的《我们的怕与爱》、2014年的《小中产》,还有发表在2015年6期《小说月报·原创版》的《完美策划》。

我的写作有个特点,就是规划性很强。短篇小说,我想到的是一个系列一个系列地写。第一个系列,我称之为“月拢沙”系列。因为八个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来自一个叫“月拢沙”的小地方。“月拢沙”是我虚构的一个地名,有时候是一个村庄,有时候是一个小镇,或者小县城。

“月拢沙”系列,聚焦的是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外来人口的生活困境和精神状态。这些外来人口,不一定就非常底层,不一定是农民工和流水线工人,有的可能在城市里还买了房,但他依然不属于这个城市。《大雾》写的就是一个在城市干了多年的的哥,在城里买了房,但到了决意要生孩子的时候,还是回到了乡下。《向西去》写的是一个独居老人,住的都是儿子买的高档楼盘,但老人连夜走路都要回故乡。

我的故乡去哪儿了        

这些小说,我想写出这个群体的漂泊感、无力感、绝望感。城市里待不住,故乡可以回但回不去,即使回去了最后还是重返大城市。这是一种非常绝望的感觉。这种感觉,跟中国社会转型期农村土地荒芜、乡村文明与秩序基本丧失有很大关系。他们的故事,就是中国乡村文明基本丧失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就是中国故事。

这也是我取名“月拢沙”的原因。少年记忆里,夏天最美的一幕就是月光照在河边的沙地上。我用一个极美的地名,纪念永远不可能回来的乡村和乡村文明。

书名取名《旧天堂》也有这个意思。同时,《旧天堂》本身是书里的一个小说名字。

小说家写小说一般分为经验写作和思考性写作。经验写作就是写自己的感受、个人记忆,永远跳不出“我”,所谓的“我手写我心”。思考性写作,更注重题材是否切中了这个时代的要害,是否对当下人的生活有所反思。我是属于后一种。这可能跟我的职业有关。我当过3年警察和10多年的新闻记者,喜欢观察、思考。发现并准确归纳总结当下人们的生存状态,我有这个信心。

因此,我的短篇小说更讲究故事的时代感、语言的幽默、结局的荒诞性。用通俗的话讲,更接地气一些,自然,阅读障碍也要小一些。

出版前,我把书里的一个篇章《小镇青年》放出来,传播如此广泛,是我意料之中的。《小镇青年》写了南方小镇青年的日常生活,看赌场、放高利贷、引诱女孩和自己谈恋爱然后逼女孩卖淫,以及一些随意的性行为。这个小说有流行的元素:暴力和性。很多网友留言说,这个只有四千字的短篇小说,颠覆了他对家乡的所有认识,尽管自己每年都会回家一两次。也有人留言说,这是这几年读到最震撼的一个故事。

今天小说也需要互联网思维

《小镇青年》80%的细节都来自一个小镇青年的真实诉说,除了结局。结局我必须虚构,否则整个故事就是一个口述实录了。

这个小说传播很广,但从艺术性的角度,不是我这本书里最好的小说。这就是大众口味与艺术之间的距离和偏差。这种距离和偏差是允许的。一个作家的职责就是尽量缩小这个距离和偏差,打通阅读障碍。可是偏偏有很多作家喜欢装高冷,觉得自己的作品很难读,那就是艺术价值高。这样的心态,只会让小说进入死胡同。就像先锋作家马原多年前说的,小说已死,小说只能出现在博物馆里了。

我的短篇小说,是真的纯文学,不管是写法上的实验性,还是本身的艺术价值都有,而且我不重复。很多纯文学作家是重复自己的写作。不重复,这也是我写得少的原因。短篇小说,往功利一点说,我是拿来打江湖的,因为它最显功力。就是说,你是70后,你必须要有这个武器,你不能一上来就说我是商业写作、市场写作。那是80后。

但是作品发表在纯文学刊物上太寂寞了,读者太少,而且很大一批读者都是同行、评论家,真正的纯读者,不多的。没有读者,我觉得我的写作毫无价值,还不如多花点时间带带孩子。所以我的长篇小说,会比一般的同龄作家更讲究市场性。畅销书的套路和奥秘,我熟悉得不得了。但我又不能为了写畅销书而追随流行,这种单纯为了钱的写作我是不干的。我也不缺这个钱。

我为什么要做微信公众号,培养粉丝?除了虚荣,我是有思考的。以前,出版物少,读者热衷阅读文学,在供需关系上,作家和作品是属于供不应求的。现在,反了!怎么办?作家必须走到台前,主动拥抱读者。主动拥抱读者,是一个策略,并不是说拥抱了读者,就可以降低作品质量。

这几年最流行的一个词,可能就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的奥秘就是两点:把产品做到极致,然后找到你的用户。小说也是产品,也要讲互联网思维!在动笔之前和写作之时,都应该把故事讲到极致,把主题概括、提炼到极致,只有极致才可能有完美的用户体验。然后就是找到有可能喜欢你的用户,让他们主动为你传播。运作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的功能就是寻找用户、培养粉丝。粉丝是个好东西,不好羞于谈论。这是一个没有粉丝什么也干不成的时代。

纯文学也可以玩众筹

我对众筹有很强的兴趣,但一开始我没有考虑用《旧天堂》这本书来尝试。因为这本书有出版机构帮我出版,不需要筹集资金出版。可是有朋友告诉我,即使这样,一样可以众筹,因为众筹可以是一种“欣赏的支持”:我欣赏你、喜欢你,所以我原意支持你。支持的金额跟书的价格是不对等的。书的价格是25元,众筹一份的金额最低100元,最高1000元,中等份额为300元。

刚开始,我有点不自信,毕竟众筹的是纯文学。虽然我的微信公众号“钟二毛”有将近6万的粉丝。但是,想不到20天就完成了众筹目标。这件事也告诉我,不管纯文学不纯文学,“阅读体验”最重要:你是否能够震撼到读者,给人以全新认识。其实,这也是艺术的本质和应有之义。艺术不是玩高冷,故意装得阳春白雪。

文学是每个人的文学,没有标准。有的人的文学,就是写给自己或者少数人看的,但你不能说他的不是好文学。但如果说,文学要走进读者的话,我觉得,最需要变化的是,写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距离太远了,曲高和寡;太近了,过于流俗。这里一定有一个合适的距离,那即是作品题材是大家感兴趣的,但给到读者的又是全新的感受。这样一个作品,可能会赢得较多的读者,同时保持了文学作为一门艺术的质地和含金量。

文学艺术,我始终相信“内容为王”。你不能给读者提供全新的“阅读体验”,就算每个手机一开屏,就是你的作品也没用。因为文学不像笑话、娱乐八卦,不用动脑子就可以哈哈一笑,文学需要你眼睛看、心里读、脑子还要思考,然后转换成某种情绪或思考。何况文学作品篇幅还很长,要读下去不仅需要时间还要有耐心。

我的下一本书将聚焦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无法描述的欲望。现在有一些作家在写中产阶级,但写的都是物质层面,买房子啦、孩子出国啊,等等。我要写的是中产阶级的精神层面,而且不是大家联想到的焦虑啊、挣扎啊这些东西。我想写他们内心深处无法启齿、无法描述的渴望和欲求。这个系列,目前已经写了两篇,感觉不错。陈辉/整理

,烛九阴

相关:

卷福版《哈姆雷特》京沪超前点映 11月22日,“英国国家剧院现场”项目把“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的莎士比亚经典悲剧《哈姆雷特》带到了京沪两地,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都剧场、中间影院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同一天进行了超前点映。这也是该项目今年6月落地中国以来,带来的与英国“时差”最小的一次放映。 当一个国家全副武装时,一个家庭正在四分五裂。要替父报仇又要顾忌自身与国家的安全,王子哈姆雷特为无法解决眼下的困境而感到愤怒……这部莎士比..

金马不记恨,冯小刚封影帝冯小刚今年没执导新片,只主演了一部影片《老炮儿》。11月21日晚,第52届金马奖颁奖结果揭晓,冯小刚凭借此片晋升影帝,引起电影圈内外一片惊呼,也令人称赞金马奖评委会的肚量。同时,侯孝贤继戛纳后再拿最佳导演,并且第一次获得金马奖最佳影片奖,《刺客聂隐娘》获得五项大奖成最大赢家。 冯小刚一“炮”而红 这届金马奖最大的看点在于影帝奖项角逐,冯小刚、郭富城、邓超、董子健等人都获提名,其中郭富城以《踏血寻梅》第三..

《正考父》满满正能量演员也受教“这个人物身上传递出的是满满的正能量,不仅我们演戏的受益,对观众也会有启发……”由北京京剧院与国家大剧院联合出品、制作的新编历史京剧《正考父》,日前在北京京剧院进行响排,主演杜镇杰如此感慨地说。 《正考父》排练现场 《正考父》讲述的是春秋时期宋国大臣、孔子七世祖正考父,严以修身、清廉从政、恭勤为民、忠义传家的故事。该剧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导演任鸣携手著名戏曲导演、京剧名家陈霖苍共同执导,著名..

“传统文化”走进真人秀 传承者精神获好评11月21日晚,北京卫视以“让经典再次流行,让传承走向世界”为目标的国内首档聚焦、传承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真人秀《传承者》播出第二期,不同类型的非遗项目在舞台上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节目播出后引发热议,观众在评论里表示,看完节目,为中华民族内外兼修、刚柔并济的人文荟萃而激动,也为那些把一辈子时间花在文化传承上的人们而感动。 两期《传承者》播出后,在节目中展示的各种类型的传承者和传承项目,不仅成为..

《第三极》亮相阿姆斯特丹纪录片节11月20日,由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组织,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20家成员单位组成北京纪录片代表团,正式亮相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向世界展示《第三极》、《河西走廊》等优秀中国纪录片。 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是世界八大纪录片节展之一,每年11月下旬举办,今年是第28届。在本届阿姆斯特丹纪录片节上,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的20家成员单位组团参展,向世界展示《第三极》《宋之韵》《缪斯之旅》《河西走廊》《宫殿之城》《三十..

徐锦江个展开启“数星星”模式11月21日晚,北京时代美术馆迎来娱乐界、艺术界众多大咖,唐杰忠、张纪中、尤小刚、张丰毅、侯耀华、黄秋生、翁虹等百余位演艺明星,共同为好友徐锦江的个展“徐徐丹青似锦江”助阵。这也让这场艺术展开启“数星星”模式,如同一场娱乐圈的聚会。现场,银幕上多以“大侠”形象示人的徐锦江,在谈及自己终圆艺术梦想时,数度哽咽,潸然泪下。 通常以影视形象示人的徐锦江,有一重不为人熟知的身份。他青年时代曾在广州美术学院学..

李亚鹏挺老友包场“勺子”陈建斌自导自演的处女作《一个勺子》11月20日公映,为表示对老同学的支持,李亚鹏22日在京启动“包100场电影”计划。此前因演员王学兵涉毒,《一个勺子》上映日期一再延后,22日他也意外低调现身并坦言,虽然影片不是当下最火爆的题材,但有另一种幽默的好东西,希望观众支持。 《一个勺子》剧照 作为陈建斌的导演处女作,《一个勺子》圆了他的电影梦,也让好友李亚鹏重拾青春记忆。他动情地说,当年在中央戏剧学院上学时,自己..

张火丁传承中心成立 传承或是创新的最好方式近日,中国戏曲学院张火丁京剧程派艺术传承中心成立了。成立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传承中心,意味着什么?联想起不久前她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演出的火热势头,以及“张火丁现象”“张火丁模式”等提法,不少人将这个中心的关键词聚焦于“张火丁”三个字。然而,仅仅将这个中心看作是传承张火丁个人艺术的基地,未免辜负了主办方的胸襟和张火丁的抱负。 传承中心,核心是传承。一直以来,有人在争论戏曲到底是应该侧重于传承还是应..

周云蓬首次在京办剧场演出经过《中国好声音》与《中国好歌曲》等音乐综艺节目的传播,如今再说民谣、摇滚很小众,好像都不太合适了,毕竟民谣音乐人、摇滚音乐人的大众认知度越来越高。11月27日,具有人文气质的民谣音乐人周云蓬,将与摇滚乐队“声音碎片”聚在一起,在世纪剧院上演“倾听——树生长的声音”演唱会,为歌迷献上诗与歌的碰撞。 这些年来,周云蓬的身上一直有两个标签:诗人、民谣音乐人。4年前的11月3日,他凭《不会说话的爱情》一诗获..

郎朗为凡尔赛宫“代言” 法国当地时间11月20日,郎朗在法国获颁凡尔赛宫大使。值得一提的是,这还是凡尔赛宫历史上授予的第一位大使。 授予仪式现场,凡尔赛宫主席凯瑟琳·佩嘉尔德致辞:“鉴于郎朗在全球的影响力以及和凡尔赛宫的多年合作,我们非常荣幸授予郎朗凡尔赛宫大使称号,也希望通过郎朗将凡尔赛宫推广到全亚洲、全世界。”凯瑟琳接着说:“去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郎朗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在凡尔赛宫录制新专辑DVD的钢琴家。郎朗未来也会为凡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