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的手势迷倒老外: 被辑成画册做成雕塑

2018-05-25 18:17:14 来源:网络

梅兰芳的手势迷倒老外:被辑成画册做成雕塑(图)1957年,梅兰芳与陈伯华交流演剧手势经验。 梅兰芳的手势

1935年1月21日,梅兰芳在上海登上苏联轮船赴海参崴,再转乘西伯利亚特别快车去莫斯科。梅兰芳的苏联演出之行,由此正式开启。当年三四月间,梅兰芳苏联演出大获成功,海内外各界好评如潮。这是继1930年访问美国演出之后,梅兰芳艺术再一次载誉国际舞台。

令人颇感惊奇的是,无论是之前的美国观众,还是此时的苏联观众,都无一例外地对梅兰芳的手产生了浓厚兴趣,很多赞美之辞正是为这双手而抒发出来的。

譬如,美国就有戏剧评论家对梅兰芳在演剧过程中的种种手势津津乐道,惊呼这是“醉人的美”。更有某位美国艺术家,拍摄了很多梅兰芳的手势,辑成画册予以介绍;还有某位雕塑家,依样用石膏翻塑了梅兰芳各种手势的模型,再雕塑成大理石像供人欣赏。正如唐德刚在《梅兰芳传》中所写的那样:“兰芳的艳名,这次是从极东传到极西的。这时他又成了纽约女孩子们爱慕的对象。她们入迷最深的则是梅君的手指,他的什么摊手、敲手、剑诀手、翻指、横指……都成了她们模仿的对象。你可看到在地道车上、课堂上、工厂内、舞场上……所有女孩子的手,这时都是梅兰芳的手。”

不久之后,梅兰芳到苏联访问演出,艺术家乌兰诺娃告诉他:“我非常喜欢中国戏里面的手势,像《贵妃醉酒》虽然穿的是宫廷服装,有长袖掩盖着双手,但是您偶尔有几个露手的动作,是有着那么强烈而醉人的吸引力。”著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更为之赞叹不已,称“梅先生的手不仅对我有很大的引诱力,而且苏联很多著名艺术家也都非常喜欢这双非凡的手。”戏剧家梅耶荷德则说得更为直接,他说:“同志们,可以直率地说,看过梅兰芳的表演,再到我们那的剧院去走一遭之后,你们就会说,是否可以把我们所有演员的手都砍去得了,因为他们毫无用途,既然我们看到的这些手,不过是袖口露出来的一个肉疙瘩,他们既不能表现什么,也不能表达什么,或者只能表达一些不该表达的东西,那么,我们何不把这些手砍去算了。”

关于梅兰芳的手如何、为何在国际上成为艺术研究主题的,曾随团赴苏联演出的梅兰芳首席琴师徐兰沅,对此更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由苏联归国后不久,1935年6月,徐兰沅接受北平《世界日报》专访时,曾专就此一问题有过解答。他这样说道:

世界各国之戏剧,无论为歌剧、为话剧、为舞剧,演剧人之两手,总无甚艺术。若以中国戏剧之眼光,批评外国戏剧,无妨谓之为“死手”。至于中国戏剧,臂之一屈一伸,手之一动一指,各有若干作用,可以代表一部分艺术之精神。比较言之,皆为外国戏剧所无法企及。而梅兰芳之于演剧,各种条件,皆特别努力,特别注意。往往自行研究审度,发前人所未发。其手之动作,尤能苦心孤诣,演为若干之美的姿势。在艺术界,乃为别创一格。不过,中国人之于梅兰芳,往往轰然道好,人云亦云。究竟梅兰芳好在何处,迄鲜道中肯肇者。梅兰芳之手,仅成其为梅兰芳之手。中国评剧家,更无一人道及。外国人看来,遂觉梅兰芳之手,是开剧界未有之奇。当时,莫斯科新闻界,竟将梅兰芳之手的种种姿势,拍成小照片,载之报章。谓为特点,良足当之无愧。

在徐兰沅看来,中国戏剧与世界各国之戏剧,在细节上差异众多,但最为集中的、最具代表性的差异,正在于“死手”还是“活手”的问题。这一点,他倒是与苏联戏剧家梅耶荷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了。他还敏锐地意识到,对于国外观众而言,“梅兰芳之手,是开剧界未有之奇。”同时,他也不无遗憾地指出,当时中国评剧家,尚未意识到梅兰芳之手的重要性,尚“无一人道及”其中奥妙。

事实上,在中国戏剧表演中,手势是很重要的一个表演手段,细微的手势表示着剧中角色的种种心情变化,因此对每个微妙的动作都有着精细的规定。比如说,持不同的物件有不同的姿势,有持信式、持扇式、持笔式、持马鞭式等等;在指点事物的时候,分为自指式、远指式、虚指式等等。梅兰芳显然是用手演戏的行家,在长期的舞台表演中积累了大量的手势运用经验。据称,他还从龙门石窟和太原晋祠仕女塑像中汲取灵感,并与传统手势相结合,创造出绝代风华的梅派手势,共计53种手势。这些手势的名称,极富古典意蕴与艺术想象,如雨润、醉红、含香、映水、掬云、滴露、陨霜……每种名称所代表的手势图式与涵义都不同,分别根据不同的剧情要求,使用在不同的场合之中。

后来,著名京剧创作理论家齐如山记录并拍摄了梅兰芳的各种手势造型,一一整理,形成了图文对照的原始资料,终于为国内外观众、戏剧爱好者与研究者们破解了“梅兰芳的手”。

关于“梅兰芳的手”,这个既让人津津乐道,又让人莫衷一是的奇瑰之谜,在齐如山等的倾力解读与推介之下,业已成为世界戏剧宝库中的珍贵遗产,至今仍为梅派艺术的传承者们所发扬光大。

 

,梅兰芳煮牛奶 的手势迷倒老外: 被辑成画册做成雕塑

相关:

微信公号成谣言“温床”?认为微信公众号“顶尖企业家思维”冒用自己的名义发表了批评电商的文章,且擅用自己的肖像,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以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纠纷为由,将该公众号所有者北京韩商互联贸易有限公司诉至朝阳法院,并索赔其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记者近日获悉,朝阳法院已受理该案。(11月19日《京华时报》) @邓海建:“谣言是最古老的传媒。”这话在融媒体时代,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演绎。微博大V为了吸粉,在炮制谣言上,历经了“蛮..

曹云金被曝耍大牌 到底谁中“箭”19日,有媒体报道“演员曹云金因在剧组耍大牌被开除”,对此记者独家采访曹云金经纪人王女士,对于“耍大牌”、“开除”等说法她表示否认:“电影《爱神箭》剧组并未履行合同按时全款打入第二笔款项,经过几番交涉无果的情况下,曹云金选择尽最大努力配合剧组工作,并未有耍大牌的事。” 随后记者致电电影《爱神箭》剧组负责人,对方直言:“我们按时给艺人打了款,但由于银行方面问题,所以到账款只有全款的四分之三。” 曹云金..

高晓松开办私立公共图书馆 可网上预约免费看书知名音乐人高晓松近日在个人微博上披露,他在北京郊区开了一家私立公共图书馆,本月底就要对外开放,人人均可网上预约免费入馆看书。这个消息颇令人意外,现在的演艺娱乐圈,音乐人不到处去办演唱会、登电视综艺节目,能有如此文化情怀者,几近于恐龙矣。君不见,同属音乐圈的尹相杰最近“二进宫”,已经吸毒成瘾,对这类瘾君子而言,就甭提什么文化情怀了。 从高晓松的自述和图片来看,他开的图书馆别号“雜書舘”,有模有样,..

“学霸”手绘航天器 结构严谨震撼校园 无人核电推进模块、通用地外天体登陆器、人工重力生活区……这些令普通人费解的词汇出现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霸”的画笔下,竟然组成了一幅幅充满创新性的航天器设计图。来自南航航天培优班的大一新生丛天舒,利用课余时间绘制的这些设计图在校园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学霸”绘航天器震撼校园 在这些图文并茂的设计图上,丛天舒仔细绘制了行星际转移载具组合体、空天飞机等多种航天器的外观设计图、剖面图和局部细节,并..

流沙河:“我是庄子2300年后的门徒”流沙河  原名余勋坦,当代诗人、作家,作品《理想》《就是那只蟋蟀》曾轰动诗坛。 每个月,84岁的流沙河都会到成都市图书馆做一次传统经典的讲座,从《庄子》《诗经》,到汉魏六朝诗歌,再到唐诗,一讲就是5年多。 在家中,他则专注训诂,说文解字,虽耄耋之年,却笔耕不辍:《白鱼解字》《正体字回家》《文字侦探》等专业著作,是其汉字研究心血的凝聚。 他说:“我把这些当作我的义务,我的责任。”他以瘦弱之躯扛起的责任,..

瘫痪青年的原创歌词 穿上“版权铠甲”版权登记负责人张小娟为刘杭核发作品版权登记证书 想到开网店的押金有了着落,刘杭开心地笑了 “谢谢您们冒着风雨给我送温暖!谢谢您们提供的版权法律帮助!!非常感谢您们!!!”11月18日,英山县瘫痪青年刘杭激动地向湖北省版权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说。这一天,他迎来了“双喜临门”:开网店的押金有了着落,自己创作的歌词进行了版权登记。往后,他用鼻尖打出的百余首原创歌词从此穿上了“版权铠甲”。 今年26岁的刘杭家住英..

西伯利亚冰冻万年狮子尸体展出 11月17日,两只今年夏季被发现的已冻结上万年的洞穴狮子尸体在雅库特被展出。雅库特科学院专家称,他们将尝试克隆洞穴狮子。今年夏季,考古学家在西伯利亚雅库特冻土带中发现两具已冻结上万年的洞穴狮子尸体。考古学家称,这是迄今为止在该区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洞穴狮子尸体。 17日,这两只洞穴狮子的尸体在雅库特被展出。它们只有家猫大小,冻土将它们的外形完整的保留下来,但它们有着1.2..

千街一面的仿古街 毁掉城市深远的根新面貌(漫画) 当前,愈来愈多的城市都头脑发热地想干一件事——建造一条仿古街。 这不幸地应验了20年前大规模城市改造时,我们说过的一句话:等到把真的拆光了后,就要造假的了。 记得上世纪末天津拆除那条著名的老街——估衣街时,我写过一篇文章《老街的意义》。我说:“一个城市的街道就像一棵树的千百条根须,其中最粗的根就是这城市的老街,它深深扎在城市生命的深处,也深深扎在自己的记忆里;它是城市活着的物质遗存,..

郎朗:光靠舞台演出“练”不出大师 郎朗“一爱一生”钢琴独奏会将于12月13日在广州大剧院上演。近日,一直在欧洲演出的郎朗接受了广州日报以及广娱大本营的邮件专访。郎朗表示,光靠舞台演出是“练”不出大师的,有时还会“练”出乱子来,他要保证自己每天有两小时的练琴时间。对于外界认为他的童年很不幸,他直言:那是一种误解,若不热爱钢琴,再逼迫也无用。 弹奏每一部作品都要心怀虔敬 广州日报:此次在广州钢琴独奏会上,你将带来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

20%用户每天查看手机超过50次德勤日前发布《移动消费大未来:2015中国移动消费者行为》报告称,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58%的消费者每天查看11-50次手机,约为每小时查看1-2次。而有20%的用户每天查看超过50次手机,约为每小时大于3次。德勤将这一部分用户定义为智能机重度使用者。 不同年龄群体每天查看智能手机的次数也有较显著的差异。18-24岁的年龄群体中,52%的用户每天查看手机在25次以上,25-34岁的群体中这一数据为47%,而35岁以上的年龄群体中每天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