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红楼梦》 争吵几时休?

2018-05-25 18:11:48 来源:网络

今年据称是曹雪芹三百周年诞辰(虽然他的生卒年难以确认),日前多位红学家相聚人民文学出版社,宣告初版于1990年的《红楼梦大辞典》修订工作启动,希望提供一部能够反映红学研究进展的百科工具书。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人文版《红楼梦》的作者署名,已由从前的“曹雪芹、高鹗著”悄然更改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而数月前,藏书家韦力发表访谈质疑“支撑红学大厦的唯一救命稻草”脂评《红楼梦》的真伪,年轻学者高树伟的驳论也随之刊出。显然,围绕《红楼梦》的种种争论,从未停止。

一部《红楼梦》,两百多年来造就的粉丝,引发的话题,不计其数。时间走到今天,“红学”的面貌更加复杂,一方面传统的钩沉考据和相互辩驳还在进行,一方面是层出不穷的惊人论断和脑洞大开的同人文。青阅读记者专访了中国红学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胡文彬先生,请他就几个红学中争议最大的问题答疑解惑。


戴敦邦 绘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吗?

胡文彬:这是目前红学研究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如果把1900年以来包括现在网络上的说法归纳起来,大约有六十七八种之多,近十几年来的各种说法,远远超过了过去200年。过去并不否认基本作者是曹雪芹,近十几年来提出的作者包括洪昇、冒辟疆、顾景星、袁枚等等,最蹊跷的说是湖南娄底的一个女子写的,还有说七个女子写的,又有人说是“朱三太子”(崇祯的太子)写的,大观园在正定等等。

这种剥夺曹雪芹著作权的现象值得深思。曹雪芹是全世界认可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水星上的一座环形山以他命名,他是民族的骄傲。作为学术研究,确实作者有争议,但我们今天怎么面对这个争议?比照一下,莎士比亚的著作权也有各种争议,但英国人民能取得共识。我们能否站在民族立场上,放弃争议或者把争议放在局部来讨论?何况到今天为止,我们找不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曹雪芹不是作者,相反,曹雪芹是作者,则有文献记载和《红楼梦》的文本来证明。

文献方面,曹雪芹同时代的好友敦诚、敦敏和张宜泉留下的诗文,说明曹雪芹不是子虚乌有。再晚一些,乾隆三十三年永忠写有《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墨香是敦诚、敦敏的叔叔。这说明永忠、墨香等人都见到了《红楼梦》的抄本,而且明确说是曹雪芹写的。这样确凿的文献证据我们不相信,而去相信一些野史和不着边际的猜想甚至编造?至于有人在书中查到哪里的方言就说作者是哪个省的,这更可笑了。北京是五方杂处的帝都,在小说里找到点方言不难,有人不是研究《红楼梦》的语言艺术,而是研究这个语言跟他们省有关,来推测作者是他们省的。这些荒唐的事情居然成为一些所谓学者剥夺曹雪芹著作权的理由。

《红楼梦》文本提供的材料也证明了曹雪芹是作者,书中明确提到过。开篇就说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第120回写了曹雪芹和空空道人的对话,曹雪芹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读《红楼梦》,可大家都没记住——不要“刻舟求剑、胶柱鼓瑟”。还有和曹雪芹同时的脂砚斋、畸笏叟的批语,也可以作为辅助性的证据。

想剥夺曹雪芹的著作权,哪怕提供一条文献记载,一个文本例子也好啊,一个都没有。只是从《红楼梦》中看到一些所谓矛盾,就说作者不是曹雪芹,这能说服人吗?学术研究要用证据说话,用小说家的笔法来代替学术考证,不可取。这些奇谈怪论为什么能很快出书上市、登上央视的“百家讲坛”呢?都是在追求新奇,这是时代的浮躁,真正研究者的声音反而没人注意了。

《红楼梦》后四十回是谁写的?

胡文彬:这个问题我谈的看法只代表我自己。我认为应该相信曹雪芹所说的“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也就是说,他对这本书的构想有过多次的考量和改变。我们今天能看到12种《红楼梦》抄本,尽管年代不同,各有差异,但没有一个是曹雪芹的亲笔或定稿。可以看出,前八十回曹雪芹的修改已经比较成型,尽管第13回“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等情节留下了改为可卿病死的矛盾痕迹,但总体上故事的衔接,人物的发展都梳理出了脉络。曹雪芹生命的时间,只够完成前八十回。

应该承认,后四十回的文笔、人物等和前八十回有很大差异,灵气没有了,脂砚斋批语指出的那么多后面的线索也没有,与前面的线索特别是十二钗判词等有一定距离。但这不等于后四十回完全没有曹雪芹的文稿,他“千里伏线”的史家笔法,就大的方面来说,在后四十回也能找出许多情节是有体现的。

后四十回,我认为应该是曹雪芹留下的原稿的散稿。我不赞成高鹗续写的说法,有足够的证据说明高鹗没有时间写、没有才华写,他根本也没写。那时他正在忙着弄八股文准备应试,想办法走后门当县令。我认为后四十回除原著的散稿外,包含了程伟元、高鹗的修改,正如他们自己在序言里说的,为整理出版120回刻本而“截长补短”,加以连缀。我们想一想,这书在当时非常红,如果他们真的续写了,怎么会不愿意加上自己的名字呢?而且他们肯定看到了脂评本,为什么不按照脂批提供的情节设计走呢?这侧面证明了有曹雪芹的散稿存在。其实,从嘉庆年间逍遥子的第一部续作算起,那么多

续书,有一本能超过今天的后四十回吗?就连清词大家顾太清的《红楼梦影》都不行。大家痛骂高鹗是不公平的,应该公正评价后四十回,程伟元、高鹗的工作使得有一个120回本传世,这个功劳不应抹杀。

现在人文社的版本,续书署名“无名氏”,我认为并不十分妥当,这是在左右为难的状况下搞出的妥协无奈的做法,但从出版整理的角度,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我只能保留自己的意见。既然后四十回基本保留了曹雪芹的散稿,把著作权给他,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错误。


刘旦宅 绘  

神秘的脂砚斋是谁?

胡文彬:大量的脂砚斋批语证明了这个人的存在,而且是曹雪芹身边的重要人物,和他关系很近,是书的第一读者,提出建议曹雪芹会接受,我们觉得不会是曹家之外的人。争议主要在于脂砚斋具体是谁,是男是女?有人凭“脂砚”认为是女性,我不这么看,我认为“脂砚”是研墨如血,血泪写书的意思,不是指女性用的胭脂。

另一个重要的点评者是畸笏叟。我认为他是曹雪芹的叔叔曹頫,他是个书呆子,以过继子的身份接掌江南织造的大印,在曹家的败落上有责任,批语中不时流露出对往事的愧疚感,放声大哭之类的。

怎样看待“草根红学”?

胡文彬:“红迷”不是今天产生的,有个发展的历史。第一期是与曹雪芹同时代的脂砚斋、畸笏叟以及脂批提到的一些人;第二期是读到早期抄本的永忠、墨香、明义、淳颖等人;第三期是在乾隆五十六、五十七年(1791-1792)程刻本出现以后,出现了大量续书作者,还有子弟书等曲艺形式,光绪年间出现了红学、梦学的概念,这已经进入讨论期了;第四期进入学术研究,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是美学派代表,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是索隐派代表,胡适的《红楼梦考证》是考据派标志,这中间又有旧红学、新红学之分;第五期是新中国自五十年代、七八十年代至今,有几个批判和研读热潮。《红楼梦》是开放式的伟大著作,留下了特别多的想象空间和话题。

我不同意“草根红学”的说法。我不认为有主流和草根之分。难道参加中国红学会就是主流,之外就是草根?它不就是一个群众团体吗?要说草根,大家都是草根。红学会里哪个行业人没有?不能说一有批评,就是主流红学压制你。不要使用这种破坏性的语言。我的基本看法,红学研究,大家都是平等的,研究的方向、方法有分歧,免不了,都心平气和一点,不要抓住一个东西就把自己看成真理的化身。现在各地都有红迷会,我想它应该是个读书会,是以文会友、互相切磋的自发性的民间活动。它不应是想一刀刺倒对方的“小刀会”,不应是发表惊人之论的“红灯照”。

有人说红学界是“烂泥潭”。我写过一百多篇文章批评红学界,但也不要因为个别人的问题就把整个红学界都说得那么黑暗,这不是事实,还是要看主流。如今是网络时代,红学界要融进这个时代,不管有多少看不惯,也要有耐心,多做引导。发展一个健康的红学,还有许多应该做的事。  

史料

微缩出版史

市面上《红楼梦》的版本不计其数,良莠不齐。在这部名著的出版史上,最具影响力也最为普及的莫过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校点注释本。它历时最久,版本众多,传承有序,背后有大量一流学者的劳作,亦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人文版《红楼梦》的出版史,犹如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的缩影,值得略作回顾。

1953年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建社的第三年,以副牌“作家出版社”的名义出版了新中国第一部标点整理的《红楼梦》。所据底本是“程乙本”,加以简单注释。分3册,繁体竖排,首印9万套。由在该社工作的“湖畔诗人”汪静之主持。著名书法家沈尹默题写书名(这一题签沿用至今)。

但是,这一版面世不久,中国科学院文学所(即后来的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的年轻学者王佩璋(时为俞平伯助手)即撰文指出了该书所据底本及校点质量的问题。人文社为此邀请她和俞平伯、启功等专家开会,自我检讨。1954年3月,由社长冯雪峰亲撰的道歉信和王佩璋的文章同时发表于《光明日报》“文学遗产”。

1957年版

鉴于1953年版的不足,人文社开始组织力量重新整理《红楼梦》,并于1957年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名义出版了第二个校点注释本。仍以“程乙本”为底本,参校了几个本子。参加校点的是周绍良、周汝昌和李易,参加注释的是启功。分3册,繁体竖排,定价3.8元。至1981年为止,人文社以1957年校注本为基础的各个版本累计印刷111万5000套。

1959年,在1957年版的基础上推出第二版,加入清人改琦的《红楼梦图咏》作为插图,将何其芳的《论“红楼梦”》作为代序置于书首。繁体竖排,分4册,定价4.5元。

1964年推出第三版,内封上标明“启功注”,以著名画家程十髪的彩色插图取代改琦插图。繁体竖排,仍为4册,定价改为4.85元。

1974年推出第四版,由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前言改由李希凡撰写。仍分4册,撤掉了插图,定价有所下调。这一版延续到1981年底。

1982年版

1982年3月,人文社推出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新版《红楼梦》,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秋月定本)》为底本,红学界称之为“新校本”。首版时分3册,定价4.1元,首印43500套。此后,它成了最为流行的《红楼梦》读本,以它为基础的各种版本目前已累计印刷380万套。

“新校本”历年来进行过几次调整。例如,1996年把3册合成了2册,开本也作了相应的改变。2008年的第三版,署名方式从第二版的“曹雪芹、高鹗著”更改为“(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此外,为适应不同读者的需求,1990年人文社还出版过16开的豪华精装本和32开的精装缩印本。由著名画家刘旦宅插图。

俞平伯校订版

人文社于1958年2月出版过俞平伯校订的《红楼梦八十回校本》,分4册,定价6.3元,首印2万套。实际上该书的大量工作是由俞平伯的助手王佩璋完成的,署名“王惜时参校”。据红学专家说,王佩璋为报酬分配的问题,和俞平伯闹过矛盾,最终由文学所所长何其芳出面平息。她认为几年的校勘工作浪费了光阴,故署名“王惜时”。

上世纪末,1957年校注版与《红楼梦八十回校本》融合为“俞平伯校、启功注”的新版本,如今以“中国古代小说名著插图典藏”、“新课标”丛书本等形式亮相。 文/记者 尚晓岚 供图/小艾

,一部《红楼梦》 争吵注册公司名称查询 几时休?

相关:

红楼同人文脑洞有多大对于广大读者而言,《红楼梦》有两大遗憾:第一,“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人人都没有个好结果;第二,曹公“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却没留下个大结局就撒手人寰了。但是作为21世纪的新新人类,人死了都能把脑袋冻了以待来生,又怎么能容忍这样的遗憾存在!所以网上《红楼梦》的同人文堪称满坑满谷。 有那忍不住顾影自怜心比姐姐多一窍,病比妹妹重三分的,感叹自己身兼宝黛之美,明明是曹公前世的知音,于是忙不迭地续那后几十..

毛阿敏喜欢种萝卜? “票卖得怎么样?哪些明星朋友会来看?这我都不知道啊!我开演唱会从来都只管排练、唱歌,其他事情都有工作人员负责,我不操那个心。就连这次演唱会的确定日期,我也是头两天听他们说才知道的呢。”2010年12月31日,毛阿敏在首都体育馆举办了她音乐生涯中第一次个人演唱会,时隔整整5年后,她又将于同一天在同一个场地开唱。这场名为“如果时光留不住”的演唱会昨天正式启动。然而这并非出于她自己的精心规划,照她的话说,是被..

歌德拍卖将推赵朴初书法专场 作品巡回展亮相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身为新中国佛教界主要领导人之一的赵朴初先生重视僧才教育。2016年是赵朴初先生诞辰108周年,古人又称为“茶寿”,北京歌德拍卖将举办“观自在——赵朴初诞辰108周年书法作品专场”。 “观自在——赵朴初诞辰108周年书法作品专场”拍品以行楷为主,书法结体严谨,笔力劲健但又不失雍容气度。其书风所体现出来的是赵朴初先生的人格修养,以及多年佛学研究后沉淀出的自我心境。据藏家介绍,其缘起于赵朴老..

“文化+”跨界融合引领消费风尚 伴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在近些年的快速发展,文化与经济、文化产业与科技正不断走向深度融合,从而使“文化+”正成为时下热词。无论是专项活动还是展销板块,第三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通过丰富的形式推动文化与多领域融合,提升文化消费的市场份额。 电影+科技 虚实中体验别样观影 电影已成为众多市民日常休闲的重要方式,而不断攀升的票房也形象地表明电影市场的火热。作为第三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

《舌尖上的中国》跻身贺岁档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让人看得唇齿留香,现在由原班人马打造的电影《舌尖上的新年》将在银幕上刺激观众的感官,美食的秘密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第一次被记录、第一次被搬上大银幕,于新年来临的时刻最终献出。昨日,影片宣布将于明年1月7日上映,蔡澜、陈晓卿、陈立、陈雷、老树、李立宏等亮相。导演陈雷透露,自己因为拍摄这部电影胖了15斤。 陈晓卿:用美食作别记忆中的新年 《舌尖上的新年》由《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

《芈月传》原著作者是否违约将揭晓电视剧《芈月传》播出在即,却因同名小说出版引发诉讼。该剧出品方花儿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将《芈月传》一书作者、电视剧编剧蒋胜男女士诉至法院,要求立刻停止小说《芈月传》的出版、发行并公开赔礼道歉。 花儿影视公司诉称,2012年8月,北京星格拉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蒋女士签订《电视剧剧本创作合同》,就星格拉公司委托蒋女士创作电视剧《芈月传》相关事宜做出了具体约定。同年11月18日,星格拉公司与蒋女士签订《补充协议》..

“惠民+文化+消费”重构文化消费新生态第三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自启动以来便吸引了众多文化企业及消费者的关注。3个月的时间里,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引导支持下,通过线上线下、平价惠民、跨界融合等多种方式,形成了“惠民+文化+消费”的模式,也培育出首都文化消费市场的新生态。 关键词1 平价惠民 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举办的初衷就包括让市民能以优惠的价格体验文化消费,也是市民欢迎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第三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活动期间,处处可见“平价惠民”的..

文章版张学良 成北京卫视2016开年戏 北京卫视2016年广告招商会昨日在京举行。以《档案》为首的纪录类栏目和黄金档电视剧历来是北京卫视的强项。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北京卫视2016年的开年大戏已敲定张黎导演、文章主演的《少帅》,接档《芈月传》与观众见面。文章现场表示,饰演张学良内心压力特别大,但《少帅》确实是自己演得最好的一部电视剧。 2015年北京卫视连续三年收视率稳居“省级卫视四强”,替北京卫视攻城略地的三支“铁军”全部亮相,分别是“全国第一..

文化消费季 远不止一场嘉年华 结束并不只代表终点,也是另一个起点。转眼间,为期三个月的第三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即将落幕。自8月以来,第三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举办包括多个领域的特色文化活动,不仅让市民便捷地体验各种形式的文化消费,也让企业借助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的活动平台展现自己的魅力,将文化与日常生活接轨,为整体产业下一步的发展增加动力。 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3季度全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2643..

宫部美雪:日本最受欢迎的作家在日本作家中,挑一位最受国民欢迎的女作家,那一定是宫部美雪无疑。虽说这个名字在中国国内,似乎并不像村上春树那样流行,但宫部美雪的地位毋庸置疑,几乎和村上春树不分伯仲。 事实上,推理小说和历史小说向来是日本大众文学的两大支柱,而宫部美雪显然和东野圭吾一样,是现如今推理小说的代表。 宫部美雪作为推理和传奇小说领域,兼具突破性和畅销性的实力派作家,在日本拥有众多重视拥趸,连不少日本作家也公开承认,她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