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杂志和他记录的时代

2018-05-25 18:06:44 来源:网络

从1995年1月《三联生活周刊》正式创刊算起,这本以“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为口号的综合类周刊,迎来了创刊20周年的纪念。近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为旗下《三联生活周刊》举办了一场纪念研讨会,与会者不少都是京城的媒体大腕儿,都与这本周刊有着密切关系。

曾经那是一个一群人愿意做一件文化事儿的年代,而如今又是一个媒体遭遇转型的年代。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周刊,时任三联书店总经理的沈昌文敏感且颇有远见地提出恢复邹韬奋先生《生活》杂志的想法。沈昌文回忆,自己30年前上任之初,三联书店只有30万元资金,没有办公室,他就在朝内大街等5个地方找了5个房间当办公室,每天骑着自行车在这5个地方来回折腾。

“名义上我是总经理,实际上是个出版社的小老板,最大的便宜是‘捡’了蔡志忠和金庸的书出版。那时候,为了得到蔡志忠漫画的消息,订阅台湾的报纸还得冒着‘间谍报纸’的风险。”沈昌文觉得自己对《三联生活周刊》并没有出什么力,就是“给周刊起了个名字、办了个手续”。

1993年,接任三联书店总经理的董秀玉刚刚从香港三联书店调回北京。她发现香港的杂志市场非常活跃,一份成功的周刊不仅能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还能成为经济上的“印钞机”。董秀玉打定主意要办一份融合“三联”知识分子格调与新闻报道特色的周刊。

由于三联书店没有资金办刊,董秀玉提出,“引进投资方来合作,但是杂志的编辑权必须牢牢掌握在编辑部手里”,这也是国内较早引进投资方的办刊尝试。从1993年~1995年,周刊几经波折,投资方换了好几拨,杂志定位也在摸索中。直到1995年1月,媒体人杨浪带领的团队完成了创刊工作。

董秀玉在《三联生活周刊》的创刊号上写道:“韬奋同志从来主张,特殊时代需要提供特殊的精神粮食。这就需要创新,要前进。《三联生活周刊》的创刊,就是我们的再出发。”

杨浪说:“我们这一代人躬逢盛世,在一个中国风云际会的时代,可以直接领会那些在思想界、出版界、知识界留下过印记的文化人的风采,一辈子做一件事,20年做一本杂志。但是,现在这个时代真正缺的是文化市场,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的精神和思想。如果他们的精神和思想没有被留存下来,那是最可悲的。”

1995年的夏天,曾任《人民文学》小说编辑室副主任、三联书店《爱乐》杂志主编的朱伟,成为《三联生活周刊》的新一任主编,这一当,就是20年。周刊的这次庆生,也被戏称为朱伟的“欢送大会”——老主编要退休了。朱伟认为,《三联生活周刊》的模式不可复制,因为它正好赶上了中国一个周刊的生长期,使其可以在10年的时间内慢慢成长。

2005年以来,朱伟感受到了越来越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对传统新闻性周刊的影响,读者已经不能满足仅仅对新闻的消费。于是,周刊一方面加强杂志的厚重性,增加大容量的封面报道,另一方面增加理财、收藏、旅游、健康、美食等实用内容。从新闻性转为综合性的做法,使周刊从2005至2009年,连续5年广告量增长超过15%、发行量增长超过20%、利润增长超过20%。

2014年,《三联生活周刊》又一次面对转型期。路英勇接任三联书店总经理后,提出“数字化时代到来和新媒体的日益强势并非传统媒体的末路,如何以更加适应时代特色的立体传播方式打造全媒体赢得机会,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曾是《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的方向明在《三联生活周刊》创办后成为主笔、副主编。他笑称自己今天坐的位置非常好,“左边是老主编,右边是新主编”。“能否从具有竞争力的一本杂志,变成一本具有持续生命力的杂志,可能就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也是我们能否在一个全新领域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格外重要的一点。”方向明说。

朱伟说:“对一本刊物来说,20年太短了。美国《时代》周刊到现在快100年了,这样看,《三联生活周刊》只过了一个青春期。从今年开始,他将进入全媒体时代。”

,一本杂志祝福语四字 和他记录的时代

相关:

毛阿敏农耕归来办个唱 昨天(11月19日),毛阿敏2015“如果时光留不住”北京跨年演唱会发布会在京举行,宣布将于12月31日在首都体育馆开唱。发布会现场,毛阿敏讲到自己身体健康的秘诀时,直言方法比较“土”,早睡早起。还自曝现在自己属农耕的生活状态,还将自己种的萝卜带到发布会现场送给媒体和嘉宾,并传授她在烹调萝卜上的最佳做法,“凉拌着好吃,加点醋和糖,最后放点香菜。” 

归亚蕾当小女生不过瘾 再拍剧版重返二十岁11月17日,青春偶像奇幻剧《重返二十岁》在厦门举行开机发布会,该剧由归亚蕾、秦汉、韩东君、胡冰卿共同主演。这也是归亚蕾39年后再与秦汉合作。现场,69岁的秦汉与71岁的归亚蕾大玩公主抱、五连拍,默契感十足。归亚蕾接受专访时透露,自己特别喜欢唱歌,没能当歌星是最大遗憾,“如果能重返二十岁,希望能载歌载舞,当一名歌星。”  1关键词:新剧 剧版电影版大不同 归亚蕾曾出演电影版的《重返二十岁》,再次出演电视剧版,..

唐古琴估值动辄数千万 琵琶价格更是无法估量唐代乐器如此珍贵如此美好,正仓院的展览令众多专业人士深发感喟。大提琴家王健用过许多西方名贵提琴,深谙其中门道。但他在看过正仓院展出的中国唐代乐器图片后无限唏嘘,几近落泪。他说:一千三百年前唐玄宗与杨贵妃送给日本天皇的琵琶,并不比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差,甚至比它珍贵一万倍,可惜我们没有了。 唐代古琴犹在,琵琶难觅其踪 的确,中国人大多有着宗唐情结,正仓院展览之引人瞩目就是因为其珍藏的唐朝文物之多、之精..

表情图像逆袭文字地盘?日前,《牛津词典》公布了2015年年度词汇,竟然是个表情符。《牛津词典》的网站上这样写道:“没错,年度词汇是个表情,这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该表情的官方解释为‘facewith tears of joy(喜极而泣的笑脸)’,尽管你们可能认为这个表情有其他意思。” 牛津大学出版社词典部长凯斯珀·格雷斯沃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你可以看到,传统字母单词正在改变,以迎合21世纪高速、集中的视觉需求。一个象形文字图像,例如..

霍建华 片场骗吃骗喝提起“娱乐圈的老干部”,霍建华绝对是代表人物之一。虽然颜值爆表,且演偶像剧起家,但霍建华为人低调,不开微博,不炒绯闻,不爱上综艺节目,总是等到有作品播出时才会出现在媒体面前。 眼下,由霍建华搭档马思纯、王凯等主演的周播剧《他来了,请闭眼》正在东方卫视热播。11月19日接受记者专访时,霍建华自曝生活中的他其实很搞笑,但是只会在熟人面前展露出自己的幽默细胞。 不敢称“神还原” 信:《他来了,请闭眼》的原著..

《舌尖上的中国》进影院蔡澜(左)现场挥笔写下片名,送陈晓卿。京华时报记者 张沫 摄 王小丫和蔡澜。 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推出电影版。昨天(11月19日),由“舌尖”原班人马打造的电影《舌尖上的新年》在京举办发布会,宣布2016年1月7日上映,陈晓卿携该片导演邓洁、陈磊等出席,王小丫、沈星、美食家蔡澜等助阵。电影版传承电视版,但设置了全新的主题和美食,沈宏非、蔡澜、陈立任美食顾问,“舌尖”分集导演们操刀执导。 发布会上,蔡澜..

不存在的“大尺度”,坑了谁?在北京卫视、浙江卫视播出到第26集的电视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最近上了头条。不是因为故事拍得多好,也不是因为演员演得多精彩,而是一段网络上流传的“激情戏”片段将其推上了风口浪尖。 朱亚文、马伊琍在剧中饰演一对隐婚夫妇。 摊事了 大尺度片段引来反感 “大尺度”“20分钟一段床戏”“职场潜规则”,当这些耸人听闻的描述语纷纷上阵时,《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以下简称《北上广》)想不红都难,网络上的新闻头条和微..

高晓松办图书馆的文化情怀知名音乐人高晓松近日在个人微博上披露,他在北京郊区开了一家私立公共图书馆,本月底就要对外开放,人人均可网上预约免费入馆看书。这个消息颇令人意外,现在的演艺娱乐圈,音乐人不到处去办演唱会、登电视综艺节目,能有如此文化情怀者,几近于恐龙矣。君不见,同属音乐圈的尹相杰最近“二进宫”,已经吸毒成瘾,对这类瘾君子而言,就甭提什么文化情怀了。 从高晓松的自述和图片来看,他开的图书馆别号“雜書舘”,有模有样,..

毛阿敏享受接地气的生活“有萝卜叶最好,如果没有,就把萝卜切成细细的丝,浇上醋,拌上糖,要是能配海蜇和香菜,那就更好吃了。”11月19日,在毛阿敏2015“如果时光留不住”跨年演唱会的媒体见面会上,本来应该向记者介绍演唱会的毛阿敏完全不按套路出牌,拿着自己种的大红萝卜,大谈特谈起她的“美食经”。 说起毛阿敏,70后们想起的可能是1988年春晚里的一首《思念》,80后们印象深刻的可能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尾曲里的“暗淡了刀光剑影”。算算..

京剧《正考父》新编也要守住根春秋时期宋国大臣正考父因辅佐三代皇帝,依然清廉自守、修身谨严而被后世铭记。11月18日,北京京剧院联合国家京剧院共同宣布,以正考父为原型创作的新编历史京剧《正考父》将于12月18日至22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 在中国历史上,正考父作为严以修身、恭俭从政、忠义传家的典范而被敬仰,其事迹见于《国语》《左传》《史记》等多种史籍。新编历史京剧《正考父》由史籍上寥寥几十字的记载铺陈而出,以充满历史感的笔触,塑造了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