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为何不赚钱

2018-05-25 18:00:42 来源:网络

日前,网络媒体新榜发布了一篇《自媒体人生存状态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自媒体人目前生存状况堪忧,除了极个别的成功案例之外,绝大多数自媒体的经营者处在不盈利状态,60%以上的月营收在1万元以下,而真正实现盈利的,不超过10%。

在新技术愈加发达的今天,自媒体正在成为新兴的传播力量,受众于信源的交互,短平快的传播方式,无门槛的经营模式等等都使得自媒体走在一条高速发展的道路上。

不过,直到今天,尽管自媒体的影响力已经无远弗届,深入到了现代人生活的每个角落,但大部分自媒体的经营仍旧依靠个人的兴趣,而难以产生有效的产业模式,因此,也局限着自媒体进一步的发展。未来的传播会是自媒体的天下,这是许多人都会认可的观点,然而,从手工作坊式单打独斗到真正雄霸天下,自媒体显然还有许多的难关要过。

新媒体的软肋是信用度

自媒体发展迅猛,不过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它的积累远远不足,最终成为发展的阻力,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国庆说:“几年前我写《媒体话语权》,在最后曾经提出过两个担忧,一个是新兴媒体的盈利模式问题,一个是信用问题”。

经历数百年积累的传统媒体,在今天虽然面对着新兴媒体的激烈冲击,但有一点显然是新媒体短时间内很难比拟的,张国庆说,“对于媒体来说,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有一点是共同需要的,就是信用,媒体要有话语权,就要有公信力、有信誉感,也就是别人凭什么相信你说的。信誉感来自两个方面,第一,诚信,少发布假消息,不造谣传谣,时间长了自然人们就信任你。第二,要有权威性,不能信口胡说,要有知识含量,要有专业素养,也可以说专业性。这两个方面都是影响媒体公信力至关重要的因素,而在今天,显然两方面的问题都很严重”。

信用决定了受众的认可度,有了认可度,才会有经营、盈利等等后续的问题。张国庆说,“我们的新媒体在信用建设上显然还远远不够。首先,许多人为了吸引眼球,信口开河,什么都敢说,这样显然是靠不住的,说的多了自然被读者抛弃。第二,权威性,也是专业性。自媒体没有门槛,谁都能进,但是从事新闻传播需要专业的素养。而且,更重要的是,自从微博、微信出现以后,社会普遍变得浅质化,以前人们看书读报,最起码可以把一个问题、一件事情了解得差不多,但是微时代中,人们开始变得普遍浮躁,每个人都大量地阅读,但却很少深入地阅读,以为自己知道的很多,实际上可能读了别人的只言片语,然后人云亦云。”

浮躁的阅读影响的不仅仅是读者,也包括自媒体的从业者,张国庆说,“浅质化的时代,自媒体的运营者很容易陷入到迎合潮流的漩涡中,结果越迎合自己就越肤浅,而且不以为肤浅,反而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没有他不能说的,没有他不能评论的。结果就是没有权威性,说的多得别人都不相信了。在这个世界上,通才确实需要,但首先需要的是专业,那些一流的知识分子、学者,看起来他们通达世事,但实际上仔细去看,他们本身都有自己的专业,先专而后再通。只通不专,从来都不是正途。而这正是当前许多自媒体严重的问题”。

高昂的机会成本

所以,看似完全开放的自媒体,仅仅是没有显性的门槛,真正要获得成就,必然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张国庆说,“这是一个机会成本极高的领域,不是谁都可以做自媒体”。

显然,自媒体的世界没有想象的那么宽阔和美好,张国庆说,“我们喜欢跟潮流,跟风,什么新鲜,就蜂拥而至。就好像上世纪八十年代,知识分子都写稿,靠稿费生活,但实际上大多数人过得很艰难,因为市场是有限的,发表平台的容量是有限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家都去下海,最终有几个成功的呢?道理都是一样的,自媒体最后仍旧要形成金字塔结构,巅峰的位置站不下几个人,大部分还是会在底层苦苦挣扎”。

现实的残酷往往超出想象,张国庆说,“所以,对自媒体的从业者来说,首先应该意识到竞争的残酷,其次,应该考虑的是自己没有这个天赋和毅力,在这场竞争中坚持下去。成功是不容易的,需要天赋、能力、机遇等诸多的因素配合才有可能成功,不是谁都能成为巴菲特、马云。当然,这不是说要人们放弃,每个人都可以尝试一下,但是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觉得可以,那么就要坚持下去,觉得不行,就不必再干,再找别的机会”。

事实上,过分耽于某个领域,往往还会忽略了更多的机会,张国庆说,“今天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仍旧处在上升期,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机会最多的国家之一,而且机会绝不仅仅限于新媒体,各个领域都是如此。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各有长处,所以最应该做的,是找到自己适合的领域,发挥自己的天赋和能力,获得自己的成功。新媒体不错,但如果天赋不在此,那又何必非要在这个领域中最终把自己变成分母呢”?

运营模式不明确是成长的代价

在《自媒体人生存状态调查报告中》,自媒体本身发展不成熟、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是影响自媒体人生存现状的重要问题,而对自媒体人来说,如何找到新的属于自己的发展和盈利模式,同样重要。

张国庆说,“其实这是正常现象,任何一个新兴事物,它的运营模式必然都是不明确的,都是模糊的,当年淘宝这些网站他们的运营模式,也是通过无数的摸索,一点点成熟起来的,经历了很多艰苦的过程。”

问题是,从生涩到成熟,从来都不是简单而平静的,张国庆说,“这个过程中,付出的代价是非常沉重的。首先摸索的过程会消耗大量的资金,其次,成功率极低,淘汰率极高,比如说网站,当初数以万亿的网站,能生存到现在的有多少,成名成功的有几个?就数的过来的那么几个。一个新事物出现时,总是不稳定的,只有经历了无数的痛苦、付出,到了稳定期,才会形成自己成熟的运营模式。但是这个过程中,有多少人中途倒下,有多少人被无情地淘汰?绝大多数,成功太难了,成功的也太少了,天赋、能力、机会、坚持等等,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因素互相配合才有可能造就一两个成功者,大部分人坚持不到那个时候”。

而对于大部分自媒体的运营者来说,显然还远远没有摸索到如何经营一个好的自媒体的方法。张国庆说,“做一个产业,需要很多东西,就如自媒体,内容、营销、管理、经营等诸多环节,要是都能做好自然最好,不能全部做好,你要么内容好,要么营销好,总得占一样,才有可能发展下去。而且对自媒体来说,现阶段可能营销的作用更大,媒体本来是传播的中介,所以它首先要把自己推广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同时再注重内容的建设,把知名度变成公信力,变成信誉感,让人们信赖。但是显然,目前来说,在这方面多数做得还远远不够”。

市场的独木桥

自媒体从业者的群体在高速增长,然而,自媒体人的生存状态却越加艰难,张国庆说,“实际上真实的生存状态可能要比调查得更差。”

生存状态差,必然影响到发展的动力和生长的底蕴,张国庆说,“状态越差,就越没有精气神,实力越差,就越没有发展壮大的能力,这是恶性循环”。

许多人怀着梦想进入了自媒体的世界,但现实却总是给人当头一棒,张国庆说,“进去以后你会发现,自媒体和别的任何领域一样,不存在什么暴利空间。何况在今天这个阅读普遍低落的时代,更是如此。很多人都订阅过微信公众号,肯定会发现,能坚持下来的没几个。有的人一开始一天一更新,后来一周更新一次,再后来一个月、半年……然后就没有了。为什么?开始写的时候,很有激情,但是后来发现没人理他,也就没有动力了,越来越少,以至于无”。

自媒体或许是媒体的未来,但自媒体不是所有人的未来,张国庆说,“热衷于做自媒体的,我想第一个建议,是给自己的一个试用期,比如三个月、半年,真不行,就别干了,转行,要是有点儿起色、甚至渐入佳境,那时候再加大投入,为时不晚,完全来得及。”

除非极少数已经获得投资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媒体这个新兴的领域,更理性的态度的方法比冒然投入更好,张国庆说,“这是我的第二个建议,不要破釜沉舟。先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好,把自媒体当做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事情,有了生活基础,做这个也就没有了负担,说不定一段时间后反而能做好。假如没有生活基础,把一切都投入其中,把所有的希望寄于此,对个人来说压力就太大了,反而不容易做好。就好像炒股,那些拿闲钱炒股的人,往往多有盈利的,而且即便不盈利,也不会影响生活,而那些孤注一掷,卖房子卖地去炒股的,有几个不失败的?”

 

,专利之家

相关:

《消失的凶手》中老搭档重逢 江一燕林家栋“争”刘青云11月18日,由尔冬升监制、罗志良导演,刘青云、林家栋、李小璐、江一燕、郭晓东、凤小岳等主演的悬疑探案电影《消失的凶手》,在京举办“千谎百计”映前发布会。发布会上,江一燕和林家栋争先恐后向刘青云“表白”。 江一燕坦言,这次是《消失的子弹》后再度跟刘青云合作拍戏,非常享受,“我们这次比上次更亲密,如果拍第三部的话,还想跟他演。” 林家栋则傲娇地表示,自己跟刘青云合作的次数比江一燕更多,“你才合作两次,..

《戏台》里当包子铺伙计 杨立新唱京剧“跑偏”“戏台这部戏我们要一演十年,等十年后让我们儿子接着演。”杨立新11月18日在舞台喜剧《戏台》的发布会上说。这部今年北京喜剧院的开幕大戏将于12月31日到明年1月3日在北京喜剧院登台,随后该剧将在保利院线分属南京、郑州、宁波、温州和深圳等地的八个剧场巡演。 除了剧本好,杨立新表示,吸引他参演《戏台》的还有该剧的导演和主演陈佩斯,“陈佩斯是个非常有想法的人,也是非常倔的一个人。”杨立新说。为了演好《戏台》中的..

这个“安娜”只在北京见11月20日至21日,艾夫曼芭蕾舞团将为京城观众带来芭蕾舞剧《安娜·卡列尼娜》。11月18日,舞团艺术总监、编舞大师鲍里斯·艾夫曼和舞团首席舞者玛利亚·阿巴肖娃“空降北京”。艾夫曼大师表示,他的舞团的芭蕾剧目都饱含文学色彩,能影响观众内心。据悉,顶级舞者阿巴肖娃在中国演出只此北京一站。 艾夫曼的老师与中国芭蕾的关系匪浅。艾夫曼说:“我的老师、著名的俄罗斯芭蕾舞蹈家古雪夫先生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创造了..

俄罗斯文学,一声沉重叹息93岁老翻译家草婴先生于10月下旬去世,本月初举办了遗体告别仪式。作为翻译托尔斯泰作品全集的杰出译者,草婴逝世的消息,也让俄罗斯文学回归公众的视野,令人想起那个翻译的黄金时代,想起俄罗斯文学曾经在中国掀起的阅读热潮。 俄罗斯近现代文学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也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创作。但近些年来,俄罗斯文学在中国读者中渐渐失去了光芒,从黄金时代走向边缘,不再那么受人追捧,也不由令人为之叹息。 被俄苏文学喂养的..

王亚彬:在《青衣》中蝶变2004年,王亚彬作为章子怡的舞替在电影《十面埋伏》中表演牡丹坊的那段水袖击鼓舞蹈,张扬的气度和精湛的舞技,让我一时忘了问此人是谁。后来回看她的《扇舞丹青》、《大唐贵妃》,脑海禁不住频频停留刹那,为其中静敛、专注却又张扬的形象所打动。多年过去,王亚彬已迈过青涩,除了舞蹈,也涉足影视表演。但是,她对舞蹈的坚守、痴迷和探求,就像“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系列作品的表达,正一步一步抵近她所心仪的目标。十月,改编..

《剧院魅影》令整个剧场战栗11月18日晚,对于北京文艺圈来说,是一个值得记录的夜晚。堪称“音乐剧之王”的韦伯经典音乐剧《剧院魅影》在它诞生29年后第一次来到北京。虽然17日晚上是该剧首次在京露脸,但18日晚才登台的A组演员似乎表明,真正的大秀刚刚开始。 《剧院魅影》彩排照 5号包厢的双重神秘 18时不到,正门北侧售票厅里已聚集不少人,他们都是早早通过电话、网络购买了演出门票的观众。不时还有市民急匆匆来到售票柜台前询问,“今天的票还有吗?..

华夏鹤鸣笙乐团“笙声远”11月17日晚上,一场名为“鹤鸣华夏笙声远,绝世清音品自高”的笙专场音乐会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上演。演奏者华夏鹤鸣笙乐团2007年成立,是目前中国笙类乐团中编制最全、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专业乐团。 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乐器,为百戏主奏乐器之一,在古代宫廷音乐中不可或缺。同时,笙因其声音和美、通透、圆润,传统表演时多作为和声乐器,一直是中华文化中“和合”精神的象征,但因其多用于伴奏、齐奏、合奏..

方力钧助阵“隐秘的力量”展览毗邻朝阳公园的蓝色港湾国际商区,如今新开了一家民营美术馆。11月18日,央·美术馆开馆展——“隐秘的力量”正式亮相,共有25位艺术家的38件作品参展,其中不乏知名艺术家方力钧、隋建国、王璜生、谭平的作品。 展览分为“流体”“动体”“平体”“混体”“叠体”5个单元,意在通过展出的作品,探讨“身体”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在“流体”单元,作品的各种材料随着时间进程,以熔化、流动、随形所成的形态凝固下来。观者在静..

张一清“十二个汉字”品出大历史“汉字不是冷冰冰的存在,而是与历史有着鲜活的联系,背后是一段有趣的故事,从中甚至能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奥秘。”《十二个汉字品历史》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副教授张一清说。该书由接力出版社出版,11月18日正式上市。 张一清基于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以中国历史上十二个王朝——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的历史更迭为线索,盘点历史故事,为读者揭示出王朝名称用字背后的万千玄机和无穷奥秘,令读者在..

刘晓庆:唯一能扛得住岁月摧残的是才华“如果有人现在问我谁是中国最好的女演员,停顿两秒,我还是会说,是我。”刘晓庆十分自信。11月18日,她的新书《人生不怕从头再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首发,面对人群爆满的现场,还有恪尽职守的“长枪短炮”和手机的全场狂拍,她显然很享受这个特别的时刻,说大家相遇在一起都是缘分。 刘晓庆过去曾写过三本书:《我的路》《我这八年》《我的自白录》。年届六十,这本《人生不怕从头再来》对她而言分量不轻,“书里面有我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