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产业:几多欢喜几多愁

2018-05-25 17:55:48 来源:网络

日前,中国纪录片界的第一个学术基金正式成立:由华夏五维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资两千万元人民币,建立“中国纪录片发展基金”,以支持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与项目孵化。10月26日,被誉为“中国纪录片第一股”的三多堂传媒启动新三板做市交易。

随着资金的大量涌入,原本萧条的纪录片产业重新活跃了起来。“受众对纪录片越来越喜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说。

资金不再成为困扰

不久前,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在影院上映。这部拍摄于世界之巅的纪录片背后是巨大的资金投入:从最初300万元的预算,最后不断加码至1300万元。如此大规模投入,似乎预示着纪录片制作“不差钱”时代的到来。其实,这种局面可以追溯到2012年开播的《舌尖上的中国》。自《舌尖》播出以来,其“投资千万元,盈利过亿元”的高回报率便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资金注入纪录片市场。据相关资料显示,《舌尖》推动中国纪录片投资开创了“从2009年不到5个亿,到2012年接近20亿元”的新局面,帮助纪录片走出了长达十年的艰难时期。

一直以来,纪录片行业都面对着人才缺乏与资金短缺的两大痛点。而如今,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在资本融入与产业升级的背景下,金融开始与纪录片握手,资本市场对纪录片未来的信心在攀升,倒是“缺人才”的问题日益显现。据悉,目前除了在纪录片制作上出现“不差钱”情形,在纪录片学术研究领域,资金注入也让不少纪录片研究者看到了希望。张同道说:“新成立的纪录片发展基金力求推动中国纪录片从目前的‘精英事业’向‘大众事业’发展,吸引更多的公众用影像的力量见证岁月并记录生命。”

“众筹”带来新希望

今年大热的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创造了中国电影众筹史上的第一次成功:89位众筹投资人,合计投入780万元,而根据影片票房接近10亿元的上佳表现,预计众筹者最终可获得的本息为6000万元左右。作为一种全新的筹资方式,众筹也为纪录片行业指明了道路。

10月16日,《喜马拉雅天梯》以“纪录电影”的身份走进大众院线,接受观众检验。数据显示,《喜马拉雅天梯》上映前三天,北京仅有两家影院排映这部纪录片,即便是首映日,大部分院线也只在上午排了一个场次,黄金场次的下午和夜晚时段几乎没有排片。而在一些小城市,院线更是采取了“零排片”策略。但就在影院排片量少之又少的情况下,一部分观众的观影热情重新点燃了创作团队的信心。《喜马拉雅天梯》导演萧寒表示,上映前团队专门在网络上发起一次众筹,结果令他大为惊喜:原本担心没人来看而设定的60人众筹目标很快达成,并且追加到100位众筹人,得到了90万元的第一笔预售资金。

在江苏省淮安市,限于院线的“零排片”,想看《喜马拉雅天梯》的观众仅用三天的时间就自发完成了一次众筹:“我是一个纪录片爱好者,一直希望好的纪录片可以在影院里播出。最近我发现了一部精彩的片子,就是《喜马拉雅天梯》。这是一部关注登山向导的纪录片,如果你希望在影院看到它,就和我一起来包场吧,35元每人,我需要100个和我一样支持国产纪录片的你。”这个帖子出现在国内某电影论坛,帖子下附有二维码图标,扫码就可以加入微信群组,任何人都能成为该众筹计划的一分子。最终,观众通过与影院协商,顺利观看到影片。萧寒表示,虽然与商业电影相比,《喜马拉雅天梯》上映至今,票房只有千万元,显得有点惨淡,纪录片市场的前景也依旧不容乐观,但“众筹观影”的新鲜方式,却让纪录片工作者看到了希望。“结局到底如何,谁也不知道,但还是希望能稍微地撬动一点电影市场,让纪录片人增强信心。”

“互联网+”助力纪录片发展

一系列的利好政策正在唤醒沉睡已久的中国纪录片市场,但与国外成熟的纪录片市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表示,“北京、上海、湖南三大纪实频道虽实现上星,但落地还未解决,未能形成品牌。中国纪录片要尊重传播规律,在政府的推动下,才能易于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更好地传播。”自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之后,国家广电总局连续出台一系列促进纪录片发展的政策。几年前,《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不仅成为风云一时的文化现象,也凸显了品牌的文化影响力和产业价值。《舌尖》两季产值超过5亿元,这让人们对于纪录片的前景产生遐想。然而,与英国BBC、美国探索频道、国家地理频道、日本NHK等知名品牌相比,中国纪录片的品牌化才刚刚上路,《舌尖》只是一个孤独的案例。中国纪录片产量可称大国,2014年播出纪录片达75800小时,其中首播量为18000小时,但其中真正有文化影响及产业价值的不足200小时。当下中国纪录片快速发展,卫星频道增加,投资热情提升,但品牌的建设之路才刚刚开始,任重而道远。

在北京纪实频道总监陈大立看来,目前中国纪录片播出渠道较为狭窄。国内的纪录片行业一直以来都存在“重创作、轻传播”的问题,而受制于多种因素,国内的纪录片传播平台始终十分有限。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互联网+”趋势的形成,纪录片正迎来难得的传播机遇。借助全媒体优势,在纪录片创作、开拍、播出各个阶段都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以宣传、推广,形成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立体式联合传播的强大合力。

纪录片与新媒体传播“联姻”不是简单地相加,更多的是一种裂变式的传播、全面式的推广、立体化的包装、互动化的催化。正如凤凰视频总编辑张剑锋所言:“如果说两者是联姻关系,那么纪录片与新媒体传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情投意合’‘惺惺相惜’而非‘乱点鸳鸯’,这场联姻将会创造出你所不知道的奇迹。”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资金不再困扰着纪录片的发展,“众筹”模式随处可见,并受到了纪录片人的认同。与此同时,未来纪录片将拥抱新媒体,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创造出一片新的天空。

 

,纪录片产业:几多转氨酶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欢喜几多愁

相关:

顾长卫变身当代艺术家 "百元大钞"亮相美术馆像其他众多影视同行一样,顾长卫如今又多了一重身份——艺术家。 这位与张艺谋合作拍摄过《红高粱》,凭借影片《立春》擒获柏林“银熊奖”的导演,这两天依然乐此不疲地忙于执导,只不过,这出“戏”里并无演员,只有每个人都熟悉的“百元大钞”。本周日(11月22日),“视介——顾长卫当代艺术展”将亮相中国美术馆,讲述顾长卫有关“悲欢离合”的思考。 昨天(11月17日),走进位于朝阳区崔各庄乡一号地艺术区的顾长卫工作室..

陪伴观众4年 《饥饿游戏》大结局能否完美落幕? 11月20日,系列电影《饥饿游戏》的大结局《嘲笑鸟(下)》即将公映。这是女主角凯尼斯最后一次拼死战斗,也将是该系列电影上映4年来,她首次主动进攻都城变身革命领袖。《嘲笑鸟(下)》令人期待也令人伤感,我们将看到系列电影中最精彩的一部,紧接着陪伴了我们4年的《饥饿游戏》的主人公就将与我们告别,不过围绕该片的话题还远未结束。 大结局看什么? 1凯尼斯终成革命领袖 《嘲笑鸟(下)》是《饥饿游戏》系列..

完美世界“笑傲江湖”私服外挂案一审宣判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以侵犯著作权罪分别一审判处何某某、厉某、罗某三人有期徒刑2年至3年,缓期执行,并处罚金10万元至16万元。至此,完美世界“笑傲江湖”跨境私服外挂网络动漫游戏著作权侵权犯罪团伙全部落入法网。 2013年11月16日,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接到完美世界(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举报,反映该公司享有著作权的“笑傲江湖OL”游戏软件被盗,发现有人私自架设服务器,并在该私服内安装、运行该公司..

国学不仅仅是几篇古文几首古诗“当今社会,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约束显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才会经常出现耸人听闻的社会新闻。这种情形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是非常危险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乐黛云于近日在北京举办的青少年成长与国学教育研讨会上表示。 乐黛云认为,接受国学的熏陶,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极为必要。“这不只是《弟子规》、《三字经》里提到的教人怎么走路、怎么行礼等形式上的内容,更重要的在于提升青少年的内..

国交携手总政歌舞团西部巡演 "木兰"花兰州绽放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和总政歌舞团联合演出的民族歌剧《木兰诗篇》于11月15日晚,在甘肃大剧院正式开启2015“丝绸之路”巡演。据国交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作为巡演的开幕音乐会,又是该剧第一次到金城兰州,甘肃的观众热情空前,音乐会门票在前一周就基本售罄,几乎是一票难求,最后不仅连媒体票都售出,更是在过道加座以满足观众的观赏需要。 《木兰诗篇》由著名作曲家、国家交响乐团团长关峡创作,自2004年诞生以来,已经演出近200场..

影视编剧探讨“IP热”现象随着互联网金融不断向影视业进军,大数据、大IP(知识产权)已然成为当下颇受关注的行业现象。“IP热”是否表示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影视作品诞生?是否意味着中国影视业迎来再次繁荣?多名影视编剧近日在京探讨“IP热”现象。 IP改编在影视行业其实早已有之,好莱坞每年都有大量经典漫画改编的电影登上银幕。一些卖座的原创作品也会接二连三推出续集、前传和外传。在中国,以文学作品、戏剧为蓝本的影视剧更是屡见不鲜,许多年轻观..

京津冀十一地共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11月13日凌晨,经过几小时路程,连续两天在北京忙活演出的河北省唐山市评剧团团长黄宁终于回到家。想起几小时前,自己还带着团里曾获梅花奖的演员在北京朝阳垡头地区文化中心的舞台上演出,黄宁兴奋不已。“唐山是评剧的故乡,可因为各种原因,我们走出去的机会太少了。今年,多亏京津冀三地文化部门搭台牵线,我们去了北京和天津的不少剧场,很多戏迷第一次见识唐山的评剧实力。”黄宁表示。 2014年8月,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

大剧院牵手钢琴小天后 王羽佳:要玩儿点炫的 “这是我第一次策划自己的一个系列音乐会曲目。在‘家里’就是不一样,我可以想弹什么就弹什么。”昨天(11月17日),“钢琴小天后”王羽佳现身北京,此番,她受邀在国家大剧院2016/17乐季担任“驻院艺术家”。未来,她将为这个舞台带来六场特别策划的音乐会及一系列艺术活动,和国家大剧院一起助推古典乐在中国的传播与普及。 此次出任国家大剧院驻院艺术家,是王羽佳首次参与中国艺术机构的驻院项目。作为出自北京..

北舞学生演绎民族传统乐舞 以本真纯粹的形式呈现着民族传统乐舞的中国民族民间晚会《沉香》日前在北京舞蹈学院演出,为2015北京大学生舞蹈节拉开了帷幕。由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2012级、2014级学生合力出演的《沉香》,是众品荟萃的各民族传统乐舞集锦。 与此同时,由北京舞蹈学院牵头,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联合成立的北京卓越艺术人才(舞蹈)培养高校联盟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北京舞蹈学..

《守望乡愁》展现黔东南独特魅力 一部展现苗族侗族风韵、黔东南风味独到的大型音乐情景音画《守望乡愁》日前在贵州凯里亮相。随着该剧的演出,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拉开帷幕。 大型音乐情景音画《守望乡愁》由黔东南州歌舞团与世界非遗传人联袂出演,集中反映了黔东南民族、风俗、村落文化,充分展现了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黔东南州歌舞团团长常海说:“每一个从贵州黔东南走出去的人,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山野渔樵,内心都会深深记着家乡的那座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