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林连昆: “一代目”造就“人艺黄金第二代”

2018-09-18 08:31:32 来源:网络

◎老信

一副迟来的重担

1981年,改革的春风逐渐吹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也吹到了北京人艺的舞台上。这一年,人艺厚积薄发,排演了六出大戏,其中就包括《咸亨酒店》,主角阿Q的扮演者是朱旭。

这是朱旭在北京人艺的第30个年头,年已知命的他迎来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演。在朱旭的履历中,人们总是着眼于更为著名的《哗变》《甲子园》,可朱旭自己,却极为看重这个阿Q。直到晚年,提起《咸亨酒店》的创作过程,他还能滔滔不绝,时哭时笑地讲上个把钟头。

无独有偶,转过年来,“一辈子没演过正面角色”(林兆华语)的林连昆第一次担任主演,出演了轰动一时的《绝对信号》。自此,朱旭和林连昆站在了北京人艺舞台的正中间。

人们在谈及人艺演员的时候,经常会不自觉地把朱旭和林连昆划到“第二拨”,和谭宗尧、任宝贤、韩善续等并列。这其实委屈了二老。朱旭和林连昆是北京人艺地道的“一代目”,自1952年建院就在剧院任职了,只是前半生一直在跑龙套。人生总算公平,这两位大师终于还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迎来了自己的辉煌。严格地说,还应该加上同样老骥伏枥的英若诚和后来“一统天下”的林兆华。他们一起支撑起了北京人艺的第二个黄金年代。

可惜机会毕竟来得太晚了,只十年左右,林连昆在完成了一系列惊世大作之后倒下了。英若诚也在当打之年罹患绝症,而于是之、郑榕、蓝天野等一大批建院元老纷纷退休归隐。在世纪交叠的年代里,朱旭成为北京人艺舞台上唯一一棵老树。

对于和我一样的80后话剧爱好者来说,朱旭,就是北京人艺。

焦菊隐的践行者

说中国话剧,不得不首先说北京人艺。说北京人艺,不得不首先说焦菊隐。这位大导演,创立了北京人艺独特的戏剧美学,开拓了中国特色的表演方法。

这些美学和方法,亦不是与生俱来的。焦先生在这条路上,也是左右试探,不断成长,甚至走了不少弯路。如果说以于是之为代表的“第一代核心”和焦菊隐一起创造并完善了北京人艺学派,那么使其圆熟发展并与时俱进的,就是朱旭和林连昆们。

在于是之时代,人艺为了摆脱极致的“斯坦尼体系”,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试错。在“全国斯坦尼”的大环境和人民群众较为初级的欣赏水平下,焦菊隐的步子多少有点艰难和无助。即使到了上世纪80年代,我们从那些复排的经典剧目录像里,仍然可以看出形大于神、戏大于人的痕迹。

拿焦先生最为看重的“戏剧民族化”来讲,上世纪50年代的实践并不算太成功。《蔡文姬》是借鉴戏曲的经典之作,如今看来也有不少遗憾。很多新编戏曲被观众讽刺为“话剧加唱”,《蔡文姬》就可以说有“戏曲减唱”的嫌疑。另外一出绝对经典《雷雨》在近几年的演出中甚至收获观众的“场笑”。这当然不能苛责于焦菊隐和于是之们,毕竟这些作品已经过去50年了。

朱旭的“民族化”已经不是流于形式,而是真正的如臂使指,为我所用了。你听朱旭最为经典的《哗变》七分半钟的大独白,那些台词带有浓重的翻译腔,并不十分口语化。然而朱旭把它说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国话,清楚明白,抑扬顿挫。

朱旭曾经和濮存昕说:“演戏不要演戏,要演人;说话不要说词,要说意思。”戏和词总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那些几十上百年前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故事,你非要去“还原”它,那必然是事倍功半的。但是“人”和“意思”是共通的,是不变的,放之四海而皆准。

从“由外而内”到“由内而外”,这不正是焦菊隐先生“心象学”的意思吗?朱旭先生两句朴素的话,比长篇大论的分析文章更得焦菊隐的三味。

再看《哗变》里“我这一辈子都还没见过这么处心积虑地把谎言捏造,似是而非的流言蜚语凑到一块儿的大杂烩”一句,朱旭先生把它设计成没有断句的“连珠炮”,每演到此必然换来台下干脆的彩声。这是什么?这就是京剧的“嘎调”。你看《屠夫》当中,伯克勒把超长的纳粹旗帜裹在身上,一连三个顽皮的“cosplay”,朱旭把它们处理成微小的定格,这不就是戏曲里的“亮相”?这些小的处理增加了表现力,同时给予了观众一次互动抒怀的机会,这如何不是戏曲的潜移默化?甚至,这种戏曲化已经不单单是表演技术层面而言的,它是观演关系的民族化,是欣赏习惯的民族化。

众所周知,朱旭的京胡师从梅兰芳先生的琴师姜凤山先生,算得上是戏曲的大方家。晚年几次在电视上反串京剧,深得马连良的味儿、劲儿、趣儿,不是浸淫多年,难以那样举重若轻。正是因为稔熟戏曲和话剧两门艺术,他才知道哪些是可以借鉴的,哪些是不能照搬的。

朱旭常说,如果自己有一点点成绩,那都是北京人艺教给他的。我想,这不是谦恭之词。人艺的美学滋养了朱旭,朱旭也让人艺的美学走得更远。

诗外功夫即人生

在人艺的“黄金第一代”中,“形似”仍是个普遍的追求,似乎形不似就谈不到神似。超长时间的体验生活以及不厌其烦的细节模仿是那个时代的潮流。也不止北京人艺,那个时代的所有演员,都以能扮演完全不同的多种角色为美,似乎既能演穷苦老头又能演风流小生是件非常骄傲的事情。在角色中,越看不见演员自己,越见功力。

如今看来,这也是死学“斯坦尼”的负面结果之一。人毕竟不是神仙,不存在真正的“演谁像谁”。即便如于是之这样的大师,有王利发的登峰造极,也有周萍的折戟沉沙。朱旭对这个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曾经对一个后辈演员说:“不适合自己的角色不要接,接了也演不好。”

相声大师侯宝林有一次谈到相声中的学唱,他说:“学唱的第一句一定要像,不像你学他干吗?第二句就可以不像了,第三句就不要像了,不然人家听你干吗?”不得不说,侯先生作为相声“第一人”,有着高度的美学修养。这不就是神似和形似的辩证关系吗?观众进剧院看戏,看的是演员,如果台上这一片生活和马路上别无二致,何必要到剧院里来?

随着时代的推进以及西方戏剧的影响,人艺的“黄金第二代”已经脱出了三十年前的窠臼。我们欣赏朱旭和林连昆的表演时,并不觉得角色间有极大的外在差别,甚至他们都几乎不做过多声音语气上的“化妆”。这其实不影响观众对于角色的理解。一个屠夫固然可以像镇关西一样,为什么就不能像朱旭一样?只要人物的行动、心理符合这个屠夫所在的情境,朱旭又如何不如镇关西呢?

相反的,一旦过了“像”这个坎儿,演员便能进入自由王国了,因为你可以在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己。你的三观,你的魅力,你的功夫,就是角色的。朱旭演过的角色,也不都是好人,像《哗变》的魁格、《咸亨酒店》的阿Q、《红白喜事》的老三,都有着很明显的缺点。但是朱旭演来,就把自己的“好”融入了角色的“坏”,既不影响角色的定位,又给了角色可爱的一面。这种个人风格浓重的表演方法,同样出现在林连昆先生身上。

朱旭常说,表演这件事,功夫在诗外。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其他艺术的了解,他看的书,他下的棋,甚至他放的风筝,他喝的酒,他烙的春饼,都是他的诗外功夫。朱旭是荧屏上的“国民爷爷”,他演的老爷子,既有对生活的极大热忱,又有看淡生活的知命感。这些个人魅力,自然地加成到角色身上,只需套上“此情此景”,就是一出完美的戏了。

人生就是朱旭表演的背书。年龄越大,就越松弛,越快乐,越自由。到了70岁以后,在《北街南院》《甲子园》《我们天上见》等作品里,你已经找不到角色和朱旭本人的界限,角色就是他,他就是角色,浑然一体,无招胜有招。

可以说,在高超的基本功加持下,以于是之、童超等为代表的“人艺黄金一代”凭借对人物艰苦的挖掘打造了一座高峰;以朱旭、林连昆为代表的“人艺黄金二代”凭借对舞台新的理解以及无比的个人魅力打造了另一座高峰。在我看来,这两座高峰同样高不可攀,同样让人肃然起敬。

,朱旭+林连昆小可的乳汁 : “一代目”造就“人艺黄金第二代”

相关: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 ——题记 秋风萧瑟。片片泛黄的树叶。在风中翩翩起舞。如此优美的场景。却抵挡不住凉意的趁虚而入:丝丝微凉从鼻孔里钻进去。伴随着血液的流动。弥漫全身!“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早已明白。季节的更替中。总难免渗透着些许的欢乐悲喜。而很多时候。作为常人。是无能为力的。正如谁都不知道所谓的“永远到底有多远?”。却要在一段感情的阴晴圆缺中。苦..

“北漂”十年 赵梁:做一个自由自在的舞者近三年来,在全国的舞蹈演出市场中,现代舞涌现出很多民营舞团和独立舞者的作品。由赵梁编导的《警幻绝》《幻茶谜经》和《双下山》三部曲,东方文化融入现代舞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9月17日和18日,赵梁的另一部作品、舞蹈剧场《舞术》亮相国家大剧院舞蹈节。出于对这位独立编导的好奇,北京青年报记者日前对他进行了采访。他告诉记者:“我就是喜欢自由自在。之前在北京当了十年的北漂舞者。在三部曲之后,这部《舞术》是以中国..

影偶艺术周国庆节开幕昨天(17日)下午,由北京市文联和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2018北京(台湖)影偶艺术周发布会在台湖公园举行。 据悉, “立足传统 以变求新 ”—— 2018北京(台湖)影偶艺术周,将于10月1日至14日在台湖公园和通州区文化馆举办,是首都打造台湖特色演艺小镇的重要艺术活动之一。艺术周特邀国内外13个剧团近70场影偶展演,21场与影偶相关的视觉展览,多场大型木偶环游,2场国际影偶论坛,10场影偶讲座和课程。 艺术周..

杨学棒瓷艺作品展亮相故宫武英殿作为文化部优秀文化人才库专家,中国古汉窑继承人,杨学棒个人作品展——“瓷艺生辉”日前在故宫武英殿开幕。 本次展览展出当代艺术家杨学棒的代表性作品101件,以长卷、组画、斗方等形式呈现,其中瓷器15件,瓷画作品86件。展览由“梦里河山”“花语世界”“绿野乡间”“生活印记”“窑火丹青”五个篇章组成,囊括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集中展现了杨学棒的艺术成就。 展览呈现杨学棒代表作瓷板组画《万里江山瑞雪图》、瓷器作品《..

夜已深,你还在等什么人“夜已深还有什么人。让你这样醒着数伤痕。为何临睡前会想要留一盏灯。你。若不肯说我就不问。只是你现在不得不承认。爱情有时候是一种沉沦……” 听起一首林忆莲演唱的“伤痕”。缓缓间有一种感觉悠然而生。牵起那份久远延绵的心事。撩拨着看似安然平静的心湖。视线凝眸处。一片潮湿。透着温热。许久不曾悲伤。却也无法快乐。 宁静的夜里。月色流淌如水。凝结在忧伤的文字间。沉淀的记忆。漂浮在牵挂的心头。抹不去昨日那淡淡的..

曹文轩:儿童文学不能缺少现实主义“曹文轩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研讨会”近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高洪波及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总编辑张晓楠的主持下,曹文轩与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及师生代表百余人,以儿童文学创作中的“担当”“悲悯”“初心”为话题展开研讨。 此外,中少总社方面还宣布推出插图版《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细米》等曹文轩在该社出版过的全系列作品的有声朗读版,..

绽放在眼眸中的相思题记:红尘陌上。花落满天。在清瘦的流年里。一支雏菊傲然地绽放着。散发着淡淡的幽香。风起雨落。一坨坨花瓣飘入你的眼眸。相思尽染。 微醺着一帘幽梦。缠绵于温柔的指尖。寂静无声。落眼处。一片萧瑟的花影落入烟雨深处。醉红了青春年华。窗外。斜风细雨。梦醉琉璃。扯不断的情思紧锁在微倦的时光中。泛起几度凉意。在回环复沓的轻音里。我一次又一次地呼唤你的名字。在轻盈曼妙的蹁跹中。我一遍有一遍地领略你的风采。 忘川河..

世界并不公平1、世界并不公平。男人步伐大。前行快。要想不被落后太远。女人只能更加辛苦。责任中不放弃自我。付出时坚持成长。可以短暂地依靠他喘歇。却不能一劳永逸地靠着他安享。记得。一丈之内他是你的夫。落后太远。他便牵不到你的手。这是与子偕老的距离。 2、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经营好自己。给对方一个优质的爱人。不是拼命对一个人好。那人就会拼命爱你。俗世的感情难免有现实的一面。你有价值。你的付出才有人重视! 3、你以为人..

彼岸情深萦秋色秋寒悄至。寥落的长空几行大雁飞过。洒下片片寂寞。 你说。我依然如此想你。 我无语。泪动心弦。 染着秋色。轻弹悠然如水的心曲。捉摸不定的舞步总是踏落在悬崖边缘。一颗红豆燃烧了经年的狂热。那些过往在纸碎的纷扬下。还不回一份属于你我的完整。 夜。因寂寞而显得疲惫。拈起时光的花瓣。在墨黑的字迹里寻找。路过和你相遇的那片木棉花盛开的地方。仍见到你徘徊的身影挂满了思念的星光。低眉。一声叹息。这样的等待苍老了谁的..

尘世轮回,宁做一棵小草濛濛暮色中。凉风绵延着秋的萧瑟。蕴藏着冬的寒冷。纵横的街道在清冷的夜幕下一片寂然。稀落的人群凋零了思绪的花瓣。枝头的黄叶腿去了原野的绿色。时光的手指翻阅了青春的画卷。这是一曲忧伤的歌。那缕缕沁心的旋律勾起了多少粉红的回忆;湿润了多少深情的双眸;彷徨了多少依偎的倩影。 怅然间。我张开双臂拥抱这秋天的夜空。想感怀一下“中秋月圆”的惬意。可是的空旷的心情如稀疏的星光一样散落一地。踩过自己的影子被昏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