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收藏了她的画 珂勒惠支经典作品展亮相

2018-05-25 16:58:23 来源:网络


《救救俄罗斯》


《听音乐的俘虏》

这是一个无助而彷徨的时代,我承认自己的艺术是有“目的”的,我要经历这个时代、勾勒这个时代、影响这个时代。

——凯绥·珂勒惠支

“凯绥·珂勒惠支是举世无出其右的女性艺术家!”怀着崇敬之情,鲁迅把“她”带到了中国,成为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精神偶像。底层工人、受凌辱的农民、饥饿的儿童、饱经磨难的母亲……在珂勒惠支的黑白世界中,充斥着对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关切,同时渗透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日前,“黑白的力量——凯绥·珂勒惠支经典作品展”亮相中国美术馆,雕塑、全套版画系列、自画像系列、海报、手稿……120余件经典藏品首次大规模在华展出。展览将持续至11月23日。

鲁迅是她的“介绍人”

提到珂勒惠支在中国的影响,就不能不提到鲁迅。

1931年,珂勒惠支的名字和作品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当时,鲁迅发起了针对年轻艺术家的木刻版画课程,这一课程被认为是中国“革命版画”的摇篮。这些革命版画的榜样是不同的欧洲艺术家,其中就有传奇女性艺术家珂勒惠支。

1931年1月,鲁迅的学生、朋友柔石以及其他四名年轻人被国民党当局杀害,原因是他们传播了国外的进步文学,并对现代木刻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对此,包括珂勒惠支在内的全世界多名艺术家表示了抗议声援。

在5位年轻人遇害后,鲁迅特意从上海德国书店购买了珂勒惠支的木刻作品《牺牲》,并刊登在《北斗》的创刊号上,当时中国几乎没有关于珂勒惠支的版画介绍,所以鲁迅这一举动使珂勒惠支的作品首次出现在中国的印刷物上。《牺牲》创作于1923年,是《战争》系列中的一幅,画面中一个裸身的母亲双手托起一个婴儿,望着孩子的双眼冒着怒火。

柔石等人牺牲后,鲁迅还曾写信给珂勒惠支,请她画一幅烈士被害情形的图画作为纪念。可惜由于珂勒惠支对中国事物不甚了解,最终没有完成。

鲁迅是她的“超级粉”

虽远隔万里,但鲁迅与珂勒惠支的渊源就此展开。作为珂勒惠支作品的收藏者,鲁迅购买的珂勒惠支版画共有16帧,其中大部分是画家签名的原版。鲁迅收藏渠道主要是通过与珂勒惠支相熟的美国记者史沫特莱,鲁迅托她写信去求购作品,先后购得《织工的反抗》《农民战争》等著名作品。

晚年,鲁迅更是曾多次在文章及日记、书信中谈论到珂勒惠支的作品,甚至还在1936年自费出版了《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其间鲁迅请史沫特莱写了前言《凯绥·珂勒惠支——民众的艺术家》,由茅盾译成中文。鲁迅自己则写了长篇说明《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他谈及了自己对珂勒惠支的最初印象:她的版画“里面是穷困、疾病、饥饿、死亡……自然也有挣扎和争斗,但这较少;这正如作者的自画像,脸上虽有憎恶和愤怒,然而更多的是慈爱和悲悯的,这是一切‘被侮辱和被损害的’母亲的新的图像。”

版画集收录了珂勒惠支送给中国的自画像、《织工的反抗》《农民战争》两套组画,以及《面包》《母与子》《德国的孩子们饿着!》《决不再战》等21幅作品,鲁迅对每幅作品都做出了详细、精准、独到的解说。在此次展览中,它们的原作也在展出之列。


《面包》


《牺牲》

为鲁迅办的圆梦展

不为人知的是,在《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出版前,鲁迅曾去信邀请珂勒惠支为作品集撰写前言,但当时由于处于纳粹的高压统治之下,她很害怕,婉拒了请求。

这次展览的德方策展人马蒂斯·亨克尔透露,当时鲁迅先生本来是有意愿来办珂勒惠支展的,可是他在这个愿望实现之前,1936年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愿望没能达成。可以说,“黑白的力量”是几十年后为鲁迅先生的一次圆梦之展。

关于珂勒惠支

痛失爱子 “母亲”成主题

鲁迅曾引述一位评论家的话来介绍珂勒惠支的作品:“她早年的主题是反抗,而晚年是母爱以及死。”

珂勒惠支创作生涯的重大转折是儿子的战死。此后,“母亲”成为她作品里的重要形象。画面中的母亲绝望、瘦弱甚至枯槁,力图用身体保护幼小的孩童,但你能从这些坚强的女性眼中读懂一切源自于母爱的力量。

珂勒惠支使用黑白大色块对比,她刀下笔端的线条充斥着愤怒、哀痛和无奈。正如鲁迅所言,珂勒惠支作品中的《母亲》展现出母亲的另一面:“虽然并非英雄,却可以亲近、同情,而且愈看,也愈觉得美,愈觉得有动人之力。”

代表作:《面包》

《面包》是珂勒惠支母亲形象代表作品,描写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儿童和妇女的一个侧面。因为没有面包,两个孩子拉扯着母亲的衣服在啼哭,无可奈何的母亲留给人们的仅仅是一个背影,但仍无发掩盖内心难以抑制的悲痛感情。

作品绵密的细丝般的线刻是相互联系的,并且它没有色彩的渲染,跟线条一样都蕴含着强烈的爱憎和情感,在黑白世界里囊括了感人肺腑的力量,从而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鲁迅自考保过 收藏了她的画 珂勒惠支经典作品展亮相

相关:

网络小说写手收入两极化:多数作品免费 不带来收入今年,《鬼吹灯》《花千骨》《华胥引》《何以笙箫默》《琅琊榜》等作品带热了网络小说改编。眼下,高人气网络小说不仅影视改编版权高达数百万,有的游戏改编版权甚至高达千万。不少网络作家因此成为“富翁”,不仅频频亮相富豪榜,有的还成功转型,在业内拿下影视、游戏亿元级的项目大单。 在某机构公布的网络作家榜上,排名第一的唐家三少仅2014年版权收入就达到5000万元,相比同一机构公布的非网络作家榜,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

回到“记忆中的前门”(记者)昨天(11月9日),东城区透露,作为第五届前门历史文化节的“重头戏”,“鲜鱼口老字号美食节”、“记忆中的前门”文化系列图片展,将一直持续到15日。 据悉,“鲜鱼口老字号美食节”,是鲜鱼口老字号美食街自2011年5月正式开市以来首次举办的美食节。活动以“诚信与质量”为主题,展示鲜鱼口老字号美食街“全国传统饮食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创建成果,让消费者全面体验老字号餐饮的魅力。 前门文化系列图片展包..

《光影之歌》致敬17部经典 波切利这样"看"电影 有一副天籁之音的意大利盲人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最新专辑《光影之歌(Cinema)》将在中国大陆发行,这张收录了《教父》《贝隆夫人》等经典电影和音乐剧歌曲的专辑,也是波切利近两年来的首张录音室专辑。对于电影这门光影艺术,波切利只能用耳朵用心去欣赏,但是他对电影音乐有出乎寻常的热爱,录制一张电影音乐专辑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推出《光影之歌》专辑后,这位歌唱家表示:“我孕育几十年的梦想终于成真。”..

“纸上的舞台” 展设计艺术海报随着16位国际顶级平面设计师作品亮相国家大剧院,“纸上的舞台——第二届表演艺术海报设计国际邀请展”日前正式拉开帷幕。展品囊括了150幅经典海报作品,开启一场让人脑洞大开的设计盛宴。据悉,这是大剧院艺术展览主题月的首场活动。 早在2010年,第一届表演艺术海报设计国际邀请展将“表演艺术海报”这一独特的设计门类从平面设计领域独立出来,时隔五年,第二届展览相比首届规模更大、水准更高、参展设计师也更为广泛。参展设..

导演谢飞:让优质国产电影走进校园前晚,著名导演谢飞带着自己的新书《谢觉哉家书》莅临广州,与暨南大学的学子展开交流。在接受广州日报及广娱大本营记者独家专访时,谢飞导演畅谈了对当下国产电影发展现状的不少看法,鼓励建立属于学生的校园院线,让经典电影走进校园。 中国电影观众在进步 今年是国产电影的丰收年,国产电影市场第一次出现“自来水”一词。对于这一现象,谢飞表示赞赏:“说明我们的观众逐渐对低俗娱乐片反感,开始要求更高质量的作品,这是一..

玛莎·葛兰姆:麦当娜是她弟子 玛莎·葛兰姆现代舞团又来了,上周末该团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了两场主题为《二十世纪艺术巨匠》的演出。玛莎·葛兰姆现代舞团早在2008年就造访过中国,不过此次该团来京参加国际大剧院2015舞蹈节的演出,恰逢其建团90周年,可谓意义非凡;而从2008年到2015年这七年间,中国观众对于世界舞蹈历史、舞蹈流派的认识也突飞猛进。和2008年该团在华演出的影响力相比,今年的演出才算是中国观众真正走进玛莎·葛兰姆的世界。这一场演出,..

乡土小说的一枚新果乡土文学一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一支。乡土小说中不乏表现乡村民众日常生活的传统乡土文学题材作品,近些年来,涉及农民进城和乡土生态的新乡土文学题材也越来越多。但是,展现新农村建设中一线基层干部形象,尤其是挂职干部的心路历程的乡土小说则较少见。青年作家沈洋的长篇小说《万物生》无疑是乡土小说结出的一枚新果实。他深入基层农村创作的30万字长篇小说,以鹤镇为中国农村发展缩影,以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文雅琪到..

《人赃俱获》闹得疯狂 11月10日至15日,话剧导演杨婷执导的英国当代喜剧经典《人赃俱获》将登陆东方先锋剧场。在《人赃俱获》中,以喜剧著称的杨婷用喜剧表演、肢体舞蹈、舞台视觉、戏剧音乐打造了一场疯狂的喜剧派对。该剧由房子斌、赵红薇等人主演。 《人赃俱获》是一出奇异的喜剧,英国剧作家沃滕将他的闹剧天才发挥得淋漓尽致。该剧幽默深刻,反映了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的冷漠与荒诞。在剧中,殡仪馆隔壁的银行发生劫案,警探楚斯高特将嫌疑人锁定为..

京剧脸谱传承人现场授艺近日,2015中国(北京)国际文创产品交易会在京开幕。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公益珍品聚焦,让观众大饱传统文化眼福。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文交会还突出跨界融合理念,汇集众多年轻创业团队,特设创客区。 活动现场,观众还与京剧脸谱“国宝级”大师互动,京剧脸谱传承人亲手教观众画制脸谱。 据悉,2015中国(北京)国际文创产品交易会是第三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的收官活动。  

八位歌唱家为爱高歌 昨天(11月9日),北京林业大学田家炳体育馆内,美妙的歌声融合着浓浓的爱意驱散着冬日的严寒。这是一场公益演唱会,舞台上,李光羲、于淑珍、刘秉义、胡宝善、耿莲凤、姜嘉锵、朱雪、尤泓斐八位艺术家放声高歌,而台下8名四川宜宾屏山县彝族孩子以及他们的老师陈布营成了特殊的观众。 《祝酒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为祖国献石油》《长江之歌》,体育馆里不时地飘荡着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这些歌声除了美妙的旋律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