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影视艺术的文学性

2018-08-27 10:52:19 来源:网络

谁弄丢了影视的文学性

在IP热、拼投资、比颜值、刷流量、炒话题的当下,影视创作似乎离它应有的模样越来越远。每年播出的1万多集电视剧、公映的300多部电影中,真正有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的作品数量并不令人乐观。在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语境中,各种原料的灌装、拼接让作品索然无味。青春偶像剧逃不开“出轨、怀孕、死得早”的基本套路,“乱伦、投毒、谋篡位”则成为宫斗戏的标配,再加上“替身、抠图、五毛特效”,影视快餐在各种添加剂的投洒之下味同嚼蜡甚至面目可憎。艺术的“光晕”消逝了,有些作品缺乏人文精神、真情实感和现实观照,缺乏令人神往的新鲜故事和骨血丰满的典型人物。很多投资热钱的持有者,没有艺术追求,只是把影视当作盈利工具。在资本催促和行业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创作者耗时费力地打磨剧本、体验生活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新世纪以来,网络媒体成为重要的影视文化阵地。自媒体的繁荣、拍摄设备的便携、剪辑软件的精巧、网络直播的兴起,进一步推动视频制作的普及和热络。影视行业的准入门槛越来越低,很多自学成才的影视新丁如潮水般涌入,似乎导演、编剧、演员根本不需要科班培养。行业跨界蔚然成风,很多没有经过影视系统教育的作家、主持人纷纷进入导演行业。当粗制滥造的某些作品以惊人的票房和收视率占据大众视野时,按照传统制作模式拍戏的创作者懵圈了。他们无法用既往经验来判断审美潮流,摸清观众口味,对一部烂片能够收获数亿票房感到匪夷所思。于是,很多创作者失掉了文化自信,开始对坚守的创作理想自我怀疑,放弃或者部分放弃了创作追求。

为什么要重塑影视的文学性

影视艺术从诞生之初就具有浓郁的文学属性。文学是一切艺术形式的重要缘起。叙事、表意、抒情是影视和文学共同的艺术经验,只不过影视诉诸于视听,文学诉诸于文字。很多影视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文学。小说提供了故事脉络、情节结构、人物设定和主题指向。戏剧提供了更高的情节密度、更复杂的人物关系、悬念感和紧张度。诗歌提供了抽象的主题韵味、视听的诗意提升、情感的驳杂。散文提供了意味隽永的画面感和浪漫的基调。杂文提供了对社会的洞察、反思和批判。文学对影视创作者的世界观和美学观、想象力和创造力都产生着深远影响。

凡是经典之作都有浓郁的文学气质。无论是《红高粱》《刺客聂隐娘》《肖申克的救赎》还是《钢琴家》,作品中对人类命运的认知和对生存的思考,让故事拥有长久回味的余韵。电影的剧情较为凝练,尤其是类型电影,更多的是通过视听节奏来推动故事发展。然而,即便是经典商业片,其扁平化的人物塑造当中,也会尽可能发掘人物身上的生命质感,让人物生动而有个性。与电影相比,电视剧对作品的文学性要求更高。由于篇幅优势和视觉呈现的局限性,电视剧更加依赖剧本。优秀国产剧《平凡的世界》《白鹿原》《鸡毛飞上天》《风筝》,欧美经典剧集《纸牌屋》《权力的游戏》皆脱胎于小说。近年火热的IP剧,像《琅琊榜》《军师联盟》等口碑佳作,大都源于网络文学。事实证明,失掉了文学性等于失掉了影视创作的重要根基。一些影视作品的恶评如潮,说明单靠炫目的视效和精致的脸蛋,无法拯救空洞的故事文本。

如何重塑影视的文学性

文学是抽象的、含蓄的,它需要读者通过阅读和思考,体悟文字间所传递的哲理、人性和意趣。影视是具象的、直观的和历时性的,目不暇接的镜头转换弱化了观众的想象和回味。如何获得文学般的美感,成为影视创作强化文学性的关键。从过程来看,文学中的叙事和对话被保留到影视创作中,转化成作品的情节和对白;心理描写有时被转化成独白和旁白,或者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传递出来,但是会减弱原著的韵味;文字本身的韵律之美和情境描写,则难以对等置换到影视作品当中。

重塑影视的文学性,首先,要挖掘主题的丰富性。一部影视剧的主题往往不止一个。无论艺术片、商业片还是类型剧,都应该通过主题反映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类的精神困惑和价值追求。如《摔跤吧!爸爸》讲述亲情、奋斗和体育精神,《白鹿原》探讨人性欲望、封建伦理、阶级矛盾和农耕文明,《建军大业》表现革命洪流、历史脚步和生死抉择。其次,要结构故事的戏剧性。创作者要编织富有悬念感、曲折性和情节张力的剧作结构,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剧情走向生动有趣。如《鸡毛飞上天》里的陈江河与骆玉珠的情感经历可谓一波三折,二人凭着义乌人“鸡毛换糖”的行商精神,终成民营企业家的典范。《烈日灼心》用一个貌似偶然又充满必然的故事,深刻揭示了人们内心世界的善与恶、罪与罚,让观众的情绪随着剧情的发展起伏不定。再次,要塑造人物的独特性。塑造具有高辨识度、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能够让角色长久容留在观众的记忆深处。《潜伏》里的余则成,《白鹿原》里的白嘉轩、鹿子霖,《琅琊榜》里的梅长苏,都有着区别于其他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此外,还要提升声画的诗意。丰富声画关系,精心设计场面调度,善于运用剪辑技巧,能够给拥堵的镜头留有写意的笔触和遐想的空间。如2017版《射雕英雄传》凭借精致的构图、行云流水般的场面调度,让画面奏响如歌的行板,使该剧在没有大牌明星也没有先期炒作的情况下,获得了观众的普遍赞誉。

纪伯伦曾言: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何出发。今天的影视创作,好剧本奇缺,影视作品的文学意蕴和文本力量到达了罕有的低度。因此,重塑影视的文学性迫在眉睫。

,呼唤非凡人生 影视艺术的文学性

相关:

传说:被修饰过的历史胎记“故事是人生必需的设备。”肯尼斯·伯克对故事的概括真是生动精妙,耐人寻味。 那么,传说呢?我不揣简陋,尝试对留传在人类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各个部落的铺天盖地的民间传说,也用一句话来作概括:“传说是修饰过的历史胎记。” 简言之,设备是外在的,即靠外部力量制作。换成创作术语来说,是可以虚构的。而胎记则是与生俱来的,虽然也可以修饰,即也可以有一定的虚构,却无法脱离母体的基因。传说也好,故事也好,作为民间..

北京大兴群众原创舞蹈大赛落幕日前,由北京市大兴区文化委员会主办的“多彩大兴魅力绽放”群众文化风尚季之“舞颂大兴”群众原创舞蹈大赛在大兴影剧院落幕。 作为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和南海子文化活动季的主要内容之一,此次群众原创舞蹈大赛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吸引了大兴区22个镇街的209支团队3200余人踊跃报名参赛,参赛者中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4岁,充分体现了大兴区群众广泛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这次参赛的舞蹈作品题材紧随时代主旋律,从体现人..

工业遗存变身文创园 留住城市记忆拓展文化空间老旧厂房是城市的工业遗存,更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富矿”。保护利用好老旧厂房,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和再生价值,兴办公共文化设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新型城市文化空间,有利于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城市活力和竞争力。 近日,由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指导,北京市朝阳区政府、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等主办的2018全国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论坛在北京朝阳规划艺术馆举办。来自全国的业界代表围绕“工业..

博物馆劝阻参观者给朋友讲解少了点气度最近,北京市民路先生带朋友参观恭王府博物馆时,为朋友介绍相关历史知识,结果被工作人员劝阻。馆方回应,展厅内不允许做讲解。这让路先生非常费解:“我又不是‘野导游’,只是给朋友介绍历史,为什么不行?” 根据恭王府博物馆的说法,禁止外来讲解员讲解,是为了防止博物馆内游览混乱,以及“野导游”传播错误的历史信息。而制止路先生为朋友讲解,是因为在展厅内讲解的时候声音太大。 有两个层面的“讲解”需要厘..

美术馆怎样与孩子更亲近在这个炎热暑期,一些美术馆推出的“网红展览”人气爆棚,不仅吸引了众多文艺青年前去“打卡”,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少年儿童纷至沓来。 如今,带孩子看艺术展,已成为各类亲子活动中的热门选择。然而,令家长发愁的是,美术馆内针对少年儿童的专业导览稀缺,只能走马观花“看个热闹”。那么,美术馆在为成年人提供文化给养的同时,如何更好地接纳孩子,为孩子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对于儿童的艺术启蒙,美术馆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静承李韵》专辑发布暨导赏会在京举行 8月26日,京剧老旦演员康静(左一)在活动现场表演京剧《望儿楼》选段。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当日,由北京京剧院等单位主办的《静承李韵——康静京剧老旦经典剧目唱段附伴奏》发布暨导赏会在北京举行。本套专辑共录制北京京剧院老旦演员康静表演的10个剧目中的20个经典唱段。 8月26日,京剧老旦演员康静(右三)在活动现场为戏迷们签字留念。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

历史剧创作启示:坚定文化自信 体现时代精神当今文艺创作中,历史题材电视剧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题材类别进入百姓文化生活,甚至成为大众获取历史知识的一种方式。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文艺应该为大众提供什么样的作品,显得非同寻常。从事历史题材剧创作的作家艺术家们该用怎样的历史观进行创作,该奉献给社会什么样的历史题材作品,关乎我们新时代的文艺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创作立场、走什么样的道路。 用电视艺术讲述中国通史 这些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高品质历史题材..

收门票的实体书店 你还会去吗?惊闻某省城一家书店下月起要向所有进店读者收取20元门票,感到不可思议。书店开门做生意居然设门槛,很多网友也表示“没听说过”,不能接受。但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市场行为不会拍拍脑门就做出的决定,这一纸门票背后,必然内涵丰富。 纸价、店租、人工持续上涨致使书品定价高、店铺运营成本高,再加上电商、电子阅读的冲击,实体书店可谓腹背受敌。几年前逛书店,遇上喜欢的书就买,大多时候不太在意比网上贵个几块十几块..

文学的“藏山”和“传人”香港文坛的人瑞刘以鬯先生6月仙逝,对其人其文,香港和内地的文学界有多人撰文怀念和赞扬。刘以鬯(1918-2018)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是1963年出版的《酒徒》,它有“中华第一本长篇意识流小说”的美誉。和很多小说一样,书中主角多少有作者自传的成分。不过,此书写的是酒徒,我所接触的刘公,在宴会上却是滴酒不沾的。《酒徒》的主角生活潦倒,难免愤世嫉俗,沉醉酒乡中,有时颇有不惊不休之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香港社会,经济..

孟京辉新剧《莎士比亚和狼》在京首演 8月26日,演员在舞台剧《莎士比亚和狼》中表演。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当日,戏剧导演孟京辉执导的全新舞台剧《莎士比亚和狼》在北京首演。这部舞台剧改编自莎士比亚经典著作《驯悍记》,是孟京辉的首个四面舞台作品。该剧从即日起至9月9日在北京蜂巢剧场上演,之后还将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巡演。 8月26日,演员在舞台剧《莎士比亚和狼》中表演。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