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智库张燕生:转型阵痛需5-8年

2014-01-25 07:57:01 来源:网络

  【编者按】张燕生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是国家发改委智库中的高级人士。昨天他大型主题报告会《大国大时代》中演讲。

  他说,中国经济的转型之痛,估计可能需要5-8年,如果这5-8年,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地方,包括整个国家真正的进行了脱胎换骨的转型,我们将会迎来黄金般的30年,可是如果未来5-8年我们保持7.7的增长,甚至更高的速度——还是延续旧方式,那么我们可能会牺牲应当得到的长期增长潜力,“我们确确实实在面对着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张燕生

张燕生

  以下为演讲实录:

  2014年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2014年是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前景看好,新兴经济体是不是进入到了一个减速期,这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那么我们看一看数据,也就是说2014年我们对中国经济世界经济的看法。

  我们能够看到基金组织的预测,今年全球经济有可能从去年的2.8上升到今年的3.1,也就是基金组织预测2014年全球的前景是一个上升的趋势,那么其中发达国家将从2013年的1%上升到1.7%,那么我们会发现发达国家也是上升的,那么欧元区我们会看到它是从去年的负增长,现在预计是增长0.8。美国将从去年的1.6上升到今年的2.3,那么新兴经济体今年的增长基本上是持平的,也就是说从去年的4.7它可能会略降到今年的4.6,那么中国经济有些朋友预测是去年是7.7,今年还是7.7,有些朋友乐观一点说今年有可能7.8,那么中国经济也就是可能跟去年是持平的,那么有一些朋友就认为中国经济7.7、7.8是不是太高了,有没有可能下降到7%,为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留下更多的结构条件和体制改革的空间,但是我们会看到2014年中国经济基本上还是看好,我们说这是2014年短期的稳定增长的态势,那么如果我们把时间放长一点,我们又能够看到什么呢?

  那么时间放长一点我们看看基金组织的预测,基金组织预测新兴经济体在未来的五年的增长率有可能从4.6下降到4.3,那么下一个五年内,基金组织的预测是有可能从4.3下降到3.2,那么我们就会对这一组数据预测会非常的警觉,2014年会不会是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的增长,从危机发生的时候2009年的双速增长也就是美日欧在复苏里增长,而新兴经济体的形势一片大好,从2014年会陷入一个倒双速增长的态势呢?那么我们看看基金组织的预测未来的五年,它预测美国的增长在未来的五年会继续上行到2.4,欧元区的增长会继续上行到1.3,那么也就是说不但今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往上走,而且未来五年的态势甚至更长时间的态势有可能会出现发达国家的前景是一个上行的趋势,而新兴经济体的前景却可能是一个下行的趋势.

  那么在这两个趋势之间会不会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呢?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国家现在存在的通货膨胀率高,资产泡沫大,和经济的不稳定的因素增加会不会是跟量化宽松的逐步退出——过于宽松的货币环境开始发生变化,以致中期和长期,也就是中期我们说美国现在在搞再工业化、再创新、再就业,为期10年的结构调整现在美国是走到了一半的路了,那么美国的再工业化会用什么方式走呢?会不会是用保护主义的方式走?会不会是用鼓励对海外投资征税,鼓励海外投资撤回美国的方式实现呢?那么这些方式对新兴经济体的国家会不会是面临着摩擦加剧,而且本地化而不是全球化趋势在加剧,对新兴经济体国家来讲中期的结构调整外部的因素是非常具有风险的和不确定性的。

  那么从长期的角度看,我们会发现从09年开始,美国欧洲日本现在正在发生着的变化是什么呢?叫全球规则变局,我们有很多英文缩写的词汇:TPP,跨太平洋的IPA,TPIP,跨大西洋(7.53, 0.14, 1.89%)的BIT所谓的高标准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高标准的投资自由化,所谓高标准的服务贸易的开放,那么这个全球的变局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会是什么?有可能一些传统密集型的企业开始从自己的国家留向TPP的成员经济体,目前参与谈判的经济体。因此这个全球的规则变局会不会边缘化,目前经济面临困境的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未来的全球化会不会走向四分五裂,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突然会发现2014年短期,虽然我们认为是一个看好的年份,但是我们会发现短期的稳定、中期的结构调整和长期的体制和规则的变局有可能对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是变得越来越不确定。很多的朋友讲,说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问题是内部因素,我就想问一句,内部因素早就存在,为什么09年不爆发,2014年,2013年爆发,究竟是内部因素为主,还是外部因素变化为主。最后拿出事实来。

  那么中国刚刚举行了十八届三中全会,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那么我们会发现也就是我们短期稳增长控通胀、保民生,我们中期化产能、调结构、促升级,我们长期促改革,转方式,推转型,也就是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推动,那么给我最深的印象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三中全会是新的35年的开始。也就是说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到来,对吧,在这个新的阶段我们能够看到GDP也就是从2012年到2014年可能都会保持在7.7,但是我们能够看到也就是我们的三架马车它的内生的增长动力正在变化,那么这种变化是什么呢?这种变化我们可以看看进出口的数据,我们会发现2013年和2014年三个出口的门类,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传统出口产品也就是纺织品、服装、和鞋类,这三大类产品在同样的外需变化的形势下哪种产品的增长速度最快呢?我们能够看到是传统出口部门,也就是纺织品、服装和鞋类2013年的出口的增长率11.2,2014年可能上升到13.4,而高新和机电出口速度在2013年和2014年都是个位数。

  那么我们就要问我们一个问题,2013年和2014年劳动力成本在上升,土地的成本在上升,人民币汇率在升值,而且在快速的升值,环境的成本在上升,社会保障的成本在上升,所有的要素成本都在持续快速上升,为什么对这些成本要素最敏感的传统劳动密集型的部门和产品的出口增长是最强劲,为什么?从纺织品和服装来讲去年最大的问题是棉花价格倒挂,国内的每吨棉花比国外要贵5千块到6千块,那么对我们的纺织品服装和鞋类应该是不利的条件,为什么他们的增长会如此强劲?

  我的回答只有一个,是因为传统出口产品它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我叫脱胎换骨的转型是开始最早的,他们是从2005年就开始,从2005年开始汇率大幅度上升,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环境的成本大幅度上升,对每一个企业就两条,要不就温水里煮青蛙走向死亡,要不就立志进行脱胎换骨的转型,那么这个痛苦的转型持续到今天,我们能看到的结果是无论是最痛苦的2013年还是世界经济看好的2014年走的最好的恰恰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出口产品。僵尸企业退出,有效率的企业会得到更多的机会。我们再看一看另一组数据,也就是我们看看去年2013年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出口的增长率,明明企业的增长速度是20.6,外企的增长速度是1.3,国企的增长速度是0.6,同样的外需环境同样的成本环境但是我们会发现明明企业的出口增长速可以达到20以上,而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他们的增长率没有达到2%,这就是我们价格。哪种形式最有活力,最有创业精神,它就最有未来。那么这组数据告诉我们,民营企业是最有活力,最具创新精神,因此外需的形势和内需的形势和成本的形势,我们会发现明明走的最好,因此三中全会我们会发现在这个方面就提出了一个思想,就是用混合所有制的方式改造现在各种所有制的形式,那么中间就包含了让市场起作用,让民营企业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力军。

  第二个问题就想谈一下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个坚实的基础,那么我们会看到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成本上升需求萎缩,摩擦加剧产业外移新竞争对手的危险越来越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能够看到,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现在的结构的调整、产业的转型和技术的创新正在面临着一个坎,就是如何能够从低成本低价格、低增值的模式能够走向高成本、高价格高增值的模式,如何能够从国内的发展把产品的价值链能够扩展延伸到国外,如何能够发展低碳的有社会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密集型的企业面临着五缺的转型困境,缺技术办?缺人才怎么办?缺少的人才主要是能够给企业带来劳动生产力的普通技工,高级技工,普通技师,高级技师缺渠道怎么办,包括渠道、品牌,售后服务,缺融资怎么办?我们中国最不缺钱,但是实体经济最缺钱,缺规范怎么办?那么像这些五缺,市场是解决不了的,企业是没有能力解决的,那么这个转型之痛也就是要靠我们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的合作,那么我们说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呢?现在面对着越来越严重的产能过剩,不公平竞争和低碳约束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也就是这些产业如何能够深化结构调整。

  在这个片子上我就讲了三个故事,一个也就是在同样发展阶段德国、日本、还有一些其他的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当年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在同样的情形下他们是如何进行多元化战略和结构调整,那么第二个故事也就是讲到了现在从国家来讲是鼓励像化工、冶金、建材等重化工业和加工制造环节对外转移,也就是延着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然后走向世界去发展资源在外,能源在外,市场在外来营造新的钢铁有色金属和石化深加工产业来带动国内的产品设备和劳务的输出,那么第三个我们能够看到林毅夫教授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建议,林毅夫教授在新结构经济学中间就提出当人力贵了,土地贵了,货币贵了,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是要素价格的改变,会改变我们的要素禀赋,也就是当我们所有要素贵了那么我们就必须要提升我们要素禀赋的结构,那么我们说下一步我们的提升应该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谁呢?那么我们林毅夫教授提出来,也就是比我们现有的禀赋结构要高20年水平是我们下一步转型的方向,我们就要比一比谁现在的要素禀赋结构比我们要高20年,是不是我们东北亚的韩国、日本、以及欧美。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会发现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是亟待转型升级,那么我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一个比较劣势的领域如何形成竞争优势,如何做到呢?在这个地方我们提出的建议就是走出去,把我们的技术来源、也就是研发中心、人才中心、设计中心、资讯中心建在美日欧大三角地区,和美日欧的知识积累进步和高端人才保持一致,随着世界知识进步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进步的步伐,同步前进。

  那么第二步就是引进来,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来——我们过去35年说得很多要引资本,引进来下一步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下一步是国际高标准的制度,包括工业服务的制度,也包括技术创新的制度,为中国下一步成为创新性国家创造一个更好的制度的软环境,第三个就是本地化,也就是要把这些新的概念、新的实践、新的过程引到中国来,然后大规模进行本地化,因为我们中国的企业迫切的需要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管理,新的市场。因此这种需求它会带动我们高新技术的创新环节的本地化。因此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经济在2014年有可能进入到一个新旧切割的时代,也就是过去35年的旧产业的模式我们叫旧低成本驱动、简单模仿驱动和规模驱动,我们要转向未来,要转向创新驱动,人才驱动和服务驱动。

  我们过去35年我们旧经济的模式表现为制造和服务分离金融和实体分离,增值和生产服务分离,我们下一步呢?我们下一步新的经济我们要转向制造和服务融合金融和实体融合,增值和信息革命新通讯革命,新运输革命,新能源革命融合。那么我们过去35年的旧发展模式是表现为不可持续。那么下一步呢?我们怎么才能走向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地区,无论对企业还是个人我们都面临着一个选择,我们是停留在过去,停留在过去旧经济模式我们还是走向未来?走向新经济模式?不管你年纪有多大,还是有多小,你是走向未来你就是年轻的,你要是走向过去你就是衰老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突然会发现前35年无论是多辉煌这一页翻过去了,所以我们就会发现全面深化改革应当为这个改变创造一个更加有竞争性的和合作的一个新的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第三个问题我就想讲一下牢牢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那么对这个问题我自己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也就是中国的经济的脱胎换骨的转型之痛,我个人的估计可能需要5-8年,如果这5-8年我们真正的无论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地方,还是整个国家我们是真正的进行了脱胎换骨的转型,我们将有黄金般的30年,可是如果我们未来的5-8年我们保持7.7的增长甚至更高的速度我们还是延续旧方式,那么我们可能会牺牲我们应当得到的长期增长潜力,我们会发现从需求端的变化来讲也就是我们确确实实在面对着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那么这个机遇从消费升级来讲我们会发现1979到99年的消费升级主要是解决吃饱穿暖,2000年到2013年我们的消费升级是要解决老百姓要买车,老百姓要买房,那么新一代的消费升级我们会发现老百姓的信息消费文化消费、养老消费、健康消费也就是高品质的消费,多样性的消费,和现代性的消费的模式,那么我们说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有什么样的生产者,老百姓的消费的变化会导致我们整个生产结构的变化,那么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会发现需求结构正在变,需求结构的变化一个就是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中产收入人群的倍增,我们的诺奖获得者就说过要买好商品、好服务、好创意的人群,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发现前35年我们经济学家有一个假说叫谁创新谁死,老百姓穷,老百姓要买便宜的东西,因此企业只能生产便宜的东西,因此我们有一个现象就是谁创新谁死,华为为什么创新,华为有好顾客,华为的顾客是电讯,那么电讯对价格的敏感远远不及对信任的敏感,华为为什么能够拿住好顾客,华为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这样的话我们会发现,现在呢?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这个新的假说就是谁不创新谁死。什么概念?

  我最后说到一句话就是如果国内企业不能够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全球的跨国公司就会蜂拥而至,如果国内的企业有能力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它就必须要创新。人才培养和绿色转型,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会发现围绕着新的一个阶段的产生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收入分配的改革,我们的走向创新环境的改革,我们的包括三中全会提出来的也就是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城镇化等等都是为我们未来的30年创造更好的前景。我想我的时间可能到了,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DF078)

,国家怎么在淘宝开店 发改委智库张燕生:转型阵痛需5-8年

相关:

美股午后维持跌势 纳指大跌逾1.5%道指走势(点击查看大图)  北京时间1月25日凌晨消息,美国股市周五午后维持跌势,三大股指均跌逾1%。亚洲多个市场下跌,美股市场也延续昨日的下跌势头。此外,宝洁也公布了2014财年第二财季财报,净利润同比下降16%。  截至美东时间下午1:25,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192.88点,跌幅1.19%,至16004.47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64.62点,跌幅为1.53%,至4154.26点;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24.01点,跌幅为1.31%,至1804.45点。  ..

A股疯马牛  新股上市躁动了市场,利好的接踵而至更促发了A股的持续反弹,马年来临之际,A股骤然升温,犹如一头小“疯马牛”。  1月24日,创业板再创新高,开始向1500点发起冲击。一周以来,创业板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连涨4天,次新股屡遭爆炒,集体上演秒停,监管层“用二级市场理性投资为一级市场降温”的良苦用心未能收到实效。  除了创业板,上证综指在22日也呈现放量大涨,利好市场的消息扑面而来,IPO资金解冻 ,首批新股发行进..

中海达2013年预计盈利1.01亿至1.16亿  中海达1月24日发布业绩预告,2013年公司预计盈利1.01亿元至1.16亿元,同比增长4-6成。  公告显示期内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综合竞争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各项业务都呈现了较好增长态势。 (责任编辑:DF111)

本钢板材预计2013年度净利同比增153.39%  本钢板材1月24日发布业绩预告,2013年度公司预计净利润约2亿元至3亿元,同比增长153.39%-280.09%。  公告显示,面对钢材价格大幅下跌、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等严峻形势,公司坚定不移地开展优化产品、开发市场、内部挖潜、全方位降低成本费用等工作,全面提升经济运营质量,实现持续盈利目标。在生产管理方面,优化产品品种结构,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同时采取优化配煤、配矿结构等措施降低成本消耗。在销售方面,创新营销模..

耀皮玻璃预计2013年度净利润同比增100%以上   耀皮玻璃1月24日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13年度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00%以上。  公告显示,报告期业绩增长,主要系2013年度公司销售收入增加,销售成本降低,销售毛利率大幅提升所致。 (责任编辑:DF111)

美股午盘大幅下挫 三大股指均跌逾1%道指走势(点击查看大图)  北京时间1月25日凌晨消息,美国股市周五午盘大幅下挫,三大股指均跌逾1%。亚洲多个市场下跌,美股市场也延续昨日的下跌势头。此外,宝洁也公布了2014财年第二财季财报,净利润同比下降16%。  截至美东时间中午12:17,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188.07点,跌幅1.16%,至16009.28点;纳斯达综合指数下跌57.40点,跌幅为1.36%,至4161.48点;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21.99点,跌幅为1.20%,至1806.47点。  ..

欧股周五大跌2.39% 全周累计下挫3.30%英国指数走势(点击查看大图)  北京时间1月25日凌晨消息,周五,全球市场的暴跌局面持续,美国股市主要指数均有大幅度的下挫,欧股主要区域指数全面收跌;另一方面,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也使得欧股市场投资者的紧张情绪加剧,欧股指数全天交易中大跌2.39%。  泛欧道琼斯指数周五收于324.75点,下跌了2.39%。加上之前一个交易日中1%的跌幅,欧股指数本周以来的跌幅有3.30%,是2013年6月以来表现最差的一个星期..

东吴证券2013年度盈利3.84亿元 同比增长36.32%  东吴证券1月24日发布业绩快报,2013年度公司实现盈利3.84亿元,同比增长36.32%,每股收益0.19元。实现营业总收入15.99亿元,同比增长14.33%。  公告显示,报告期证券经纪业务和信用业务收入增长,导致利润增长。 (责任编辑:DF111)

啤酒花2013年预计净利同比增长5.5倍  啤酒花1月24日发布业绩预告,2013年度预计公司净利同比增长5.5倍-6倍。  公告显示,期内净利大增主要原因是转让了持有的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股权增加收益。2012年公司处置子公司内蒙乐活公司股权及资产产生净损失,以及母公司归还拥有50%股权的子公司的往来款项,合并抵销坏账准备事项致使报告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减少,这也是2013年净利大幅增长的原因。 (责任编辑:DF111)

做老百姓喝得起的民酒 五粮液兜里有粮心不慌   “五粮液不仅要做名酒还要做民酒,公司有品牌和资金实力,相信通过公司的创新营销和体制改革,把行业调整带来的挑战变成机遇。”五粮液集团董事长唐桥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五粮液的改革正在按照早先制定的目标逐一实施。如果说,五粮液从建立七大营销中心到改为七大分公司是企业迎合市场需求而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的话,那么,五粮液的车辆拍卖不仅为国有大型企业创造了典范,也体现了五粮液内部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