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岭: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依旧是难关

2014-01-24 19:00:28 来源:网络

  进入第十一个年头的“中央一号文件”,亮点不少,难点依旧。

  一号文件最大的亮点,无疑是站在了“全面深化改革”布局的高度上。过往的十个一号文件,大多只是针对单一主题,如水利建设、农民增收等。但一年下来的实施效果,很难说得上理想。这就让很多关注三农问题的人们,格外怀念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连续五个中央一号文件,个个影响深远,青史留名。但也有人会说,时移世易,时代背景完全不一样。80年代初期,农村改革是中国改革的突破口,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自80年代中期以来,改革的中心就已经转移到城市了。纵使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重新聚焦三农问题,表明中央工作重心开始更多地兼顾农村,但短时间内要重现80年代的荣光,已无可能。这种分析不无道理,但十年之后,今天的三农问题已非单兵突进可以解决,今年一号文件在全局的高度进行整体规划,承续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正其时也。

  但我们也注意到,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这个“老大难”问题上,一号文件并未制定细则,仅对改革方案制定及改革推进原则作出部署。

  土地制度方面,文件强调了四点,即: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与以往的一号文件相比,这次最大的突破是首次提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担保权能,以及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的抵押、担保、转让。但实际上,这两点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部分,均有提及,这次是落实到具体的农业政策文件中。

  农民财产权利的残缺,是城乡二元分化的一个典型特征。农民无法以自己的大宗财产权利为抵押、担保,进行资金融通,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拥有的大宗财产,无非是耕地、宅基地和房屋。但在耕地方面,以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担保,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一直以来却充满争议。反对的理由包括,农民可能因为经营失败而失地,进而失去基本生活保障。《担保法》、《物权法》都明确规定,“耕地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看起来像是出于对农民的保护而这么做,但实际上这些规定充满了对农民的不信任,进而剥夺了农民的自我决策权利。

  实践中,早有不少农户冲破了这一规定。2007年一份针对十个省份所做的调查表明,有4.39%的受访农民表示本村有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另外,有13.62%的受访农民表示,希望能够以抵押的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这种需求却长期以来被人为压制了。“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应该还农民这项基本权利。

  需要指出的是,金融机构对开展这项业务的积极性可能不会太高,因为针对农民的贷款项目,与金融机构的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等贷款业务基本要求都有差距。这就同步涉及到如何健全农村金融体系的问题。

  而在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方面,法律的障碍也让农民的宅基地、住房长期成为“沉睡的资产”。《土地法》规定,农村宅基地属“农民集体所有”。这意味着农民只有使用权而无处置权。《担保法》也规定,农村宅基地不可作为抵押物。浙江温州等地的住房抵押贷款实践,也一度遭遇巨大争议。理由还是—担心农民“流离失所”!这次,一号文件虽有突破,但用词是“慎重稳妥”,且要先“试点”,“各地不得自行其是、抢跑越线”。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农民最大的财产权利,都和土地捆绑在一起。这次的中央一号文件,承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虽然在这个难点上有了突破,却没有具体实施细节。尽管可能的原因是,全会结束还没有多久,土地制度的关键问题有待研究。

  过往一号文件常为人诟病执行难称得力。作为一个全局性的2014版一号文件,执行仍然是一个关键。

(责任编辑:DF083)

,余岭: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依旧是詹才芳 难关

相关:

评论:审慎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改革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需要摸着石头过河,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方法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出了进一步部署。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在中央统一部署下,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审慎稳妥推进。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三条底线必须坚守。第一条就是要坚持农村土..

中信证券:深改第一次会议点评 “改革年”正当时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月22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事项: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月22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评论: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员级别高且覆盖面广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由中共中..

方正证券联姻民族证券:重组方案为何临时改变  方正证券与民族证券的“联姻”方案终于揭盅。1月10日晚间,方正证券公告了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向民族证券全体股东以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民族证券100%的股权。如该方案顺利实施,或将成为国内首个上市券商的同业并购整合案例。  截至2013年8月31日,民族证券的100%股权评估值为132.02亿元。按照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方正证券的发行股份的定价为6.09元/股。就此本次方正证券拟向民族证券股东发行的..

齐平:信托业说好的“刚性兑付”呢  中国人讲究“欠债不过年”。而即将在马年大年初一到期的“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因融资方无力如期还款,高达30亿元的信托财产能否及时承兑仍是悬念。业界又启动了一轮谁来打破“刚性兑付”的竞猜游戏。  有收益自然有风险,信托业遭遇兑付危机并不是头一次。仅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就有20多款信托产品出现实质性违约,涉及信托公司10余家、资金达几百亿元。但结果都有惊无险,信托公司或动员各类资源、或自掏腰包,..

温天纳:港股与A股申购新股之差异  在香港股市,机构不需要以真金白银申购新股,只需要按最终获分配股数认购金额进行交割便可。  香港一般称投资新股为“抽新股”,而内地则称之为“打新股”,1月份内地新股重启后,对股市仿佛产生了一种“抽打”效应。  1月份的市场仿佛被新股热潮全面占据,内地与香港新股上市,不论企业的基本面如何,能不能持续发展都好,投资者一概不理,认购倍数动不动就达到几百倍,甚至是上千倍,上市第一天更有明显的升幅,投资者..

李稻葵:中国对外借钱一定要用人民币计价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目前达沃斯论坛已经结束了第二天议程。我们通过微博,也看到您活跃在论坛内外举办的各项活动中。您觉得有哪些亮点可以和我们分享?   李稻葵:昨天早晨,我参加的一个早餐会的讨论,是讨论国际的金融体制的改革,与会者都是各国的央行的行长、财政部的部长,大家提出一个重要的说法就是2014年是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年,他们希望在今年的澳大利亚召开的20国集团峰会上能够通过一个全球金融..

应该准备新的放松  看上去,中国政府最高决策者们对中国经济增长一定程度的放缓不很担心。目前,他们的目标是解决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让经济摆脱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但这一目标实现的前提仍然有赖于经济保持一定的速度。  官方数据表明,中国经济今年开局走弱。中国去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速较上年同期增长7.7%,增速小幅放缓,同时也低于去年第三季度7.8%增速。而最新的汇丰中国1月份PMI(采购经理人指数)预览值..

刘明康:中国增长放缓为进行重大调整创造机会  中国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表示,中国增长的放缓为进行重大调整创造了机会。   目前在智库机构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任职的刘明康称,中国有三个核心调整可以实施。他指出,中国需要削减钢铁、造船和煤炭等重型工业领域的过剩产能,必须减少地方政府借债以及由此导致的地方政府竞争,还需要改变总体经济模式。   刘明康称,中国还应该通过推动国内消费降低资产投资在GDP中的占比,这在一定..

新兴经济体增长势头总体向好  2014年,新兴经济体将继续以相对快速的步伐,带动全球经济增长。  之前分析了欧美经济状况,这篇谈一下新兴经济体。  2013年,相对于欧美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尽管近期新兴经济体由于各种因素,增长势头明显减弱。但2014年,新兴经济体将继续以相对快速的步伐,带动全球经济增长。不过,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是不一样的。  首先,新兴经济体从大衰退中复苏的时间超过了预期。  其次,一些国家因政府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科学制定阶梯水价方案 力避借题涨价  1月2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李朴民表示,今年发改委将加快完善资源品价格的形成机制,积极推动电力、天然气、水、铁路、航空等领域的改革,完善民用水、电、气等阶梯价格制度。  闻听此言,不少居民担忧“改革就是涨价”。对此,相关专家则表示,物价部门要在涨价的同时切实搞好公用事业的价格成本监审工作,要让公众明白为什么要涨,涨的钱到哪里去了。  多省将实行阶梯水价  1月份,包括河北、河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