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制定阶梯水价方案 力避借题涨价

2014-01-24 03:58:18 来源:网络

  1月2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李朴民表示,今年发改委将加快完善资源品价格的形成机制,积极推动电力、天然气、水、铁路、航空等领域的改革,完善民用水、电、气等阶梯价格制度。

  闻听此言,不少居民担忧“改革就是涨价”。对此,相关专家则表示,物价部门要在涨价的同时切实搞好公用事业的价格成本监审工作,要让公众明白为什么要涨,涨的钱到哪里去了。

  多省将实行阶梯水价

  1月份,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广东、湖南在内的10多个省份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和完善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决定在近期内开启实行阶梯水价的大幕。

  根据河南的方案,一、二、三级阶梯水价按不低于1∶1.5∶3的比例安排;第一级水量为每人每月2.6立方米,第二级水量为每人每月4.3立方米,超出部分为第三级水量。《意见》的实施意味着,不少人家里需要多交水费了。

  据了解,我国民生领域的价格改革一般遵循“保基本、促公平”的原则。“保基本”即对居民基本用电、用水、用气等需求优先保障,实行较低价格,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价格相对稳定;“促公平”则针对非基本需求,实行较高的价格。既要保障基本需求,特别是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又能抑制过度消费,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原则。

  河南省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实行阶梯水价,总的原则是保障基本需求,区分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居民基本生活用水价格要适度低于成本并保持相对稳定;对非基本用水需求,价格要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再者要促进公平,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总体上要反映供水成本,并兼顾不同收入居民的承受能力,多用水多负担。

  实行阶梯水价后价格上涨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推进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制度,截至2012年底,约50%地级以上城市实施阶梯水价政策。在不少省份,水价改革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不少人反对说,每次调价,说是征求意见,最后都成了涨价。

  “我们是2012年实行的阶梯电价,第一档电量标准按每户每月180度确定,仍按现行电价执行,即每度0.56元;第二档电量标准按每户每月180-260度确定,电价每度提高0.05元;第三档电量为每户每月260度以上,电价每度提高0.30元。但第一档电量根本不够用,特别是到了冬季和夏季,使用空调比较多,每个月比调价前多交七八十元。”某市市民李群海认为,实行阶梯水价其实就是涨价。“我们一家4口人,一个月最少用20立方米,现在一个月水费是48元,按新的价格,将收费57.56元,多交了近10元,等于是变相涨价了。但是涨得不多,我们还能接受。”

  记者查阅近几年多个实施阶梯水价的城市,结果发现实施阶梯水价往往伴着水价上调。河南省的洛阳、南阳等城市均出现了这种情况。国内其他城市在实施阶梯水价后,居民实际水费负担也较之前有所增加。

  遏制浪费应“有奖有罚”

  “现在水资源稀缺,适当提高水价有利于节水,我们支持实行阶梯水价,但我们要知道涨价的理由。”市民刘先生这样表示。

  实际上,多数公用事业单位提出调价的理由几乎大同小异:因为经营成本上升,目前企业的日子很难过,成本与价格倒挂已有很多年了,所以,不得不涨价。对此,刘先生认为,“公用事业商品出现了亏损,应该由政府埋单,而不应该一味通过涨价的方式解决,将企业的成本压力转嫁给消费者。”

  “公用事业部门牵涉千家万户,每次价格调整都牵动着全社会的关注,所以价格主管部门要严格履行成本监审和听证程序,加强对供水、供气、供暖成本定价的审核,促使这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强化自我约束,抑制不合理的成本支出,提高水价、气价、电价决策的透明度,给老百姓知情权。”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谷建全表示,“同时,地方政府需综合考虑当地居民收入水平、财政压力、对招商引资带来的影响等,对相关部门而言,考虑周全一些、细则完善一些,既可以确保阶梯水价的顺利实施,又可以受到百姓的欢迎。”

  河北省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崔巍则认为,阶梯水价不应成为“借题涨价”,应当科学地制定阶梯调价方案。若是为了遏制浪费、倡导节约,就应当削峰填谷,有罚有奖,让节约用户尝到好处。他认为,阶梯水价按0.6∶1.5∶3的比例安排才合适。第一级涉及的用户数量可以少一些,哪怕低于80%的比例,只要各级阶梯水价的制定科学合理,同样能发挥好调剂作用。

(责任编辑:DF126)

,科学制定阶梯水价方案 力避借题涨詹姆斯为被暴力执法致死黑人发声 价

相关:

对全年通胀“贡献”有限  2013年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6%,通胀水平保持在合理水平。食品价格在CPI中的构成权重最大,去年食品价格波动情况如何?“猪周期”有没有再给市场带来影响?春节临近,哪些食品的价格会上涨?哪种食品会继承“豆你玩”、“蒜你狠”,刺激消费者的神经?  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走进了京津两地的一些菜市场以及农产品批发市场。  猪肉不再是价格推手  在CPI的统计结构中,食品占比最大,而猪肉在食品的所有分项..

中国松绑境外投资步伐既要稳也要快  为了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及个人对外投资,我国在对外投资方面又将有新措施出台。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1月21日表示,商务部正在同有关部门抓紧修订《境外投资管理办法》,除对敏感国别和敏感行业的境外投资保留核准外,拟一律实行备案制。这无疑将进一步激发国内企业的投资热情与积极性,有望推进境外投资再攀新高。  去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要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允许发..

调整地方财政收入结构要发展实业  中国财政部1月23日公布了2013年财政收支情况。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明显高于GDP增速和中央财政增速,而且过多依赖房地产业,收入结构很不合理。如果不合理的收入结构得不到改变,对经济将构成深入的负面影响。  如何解决地方收入结构问题?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付志宇对本报记者表示,需要去杠杆化,主要是截断金融业与房地产业的联系,将资金从房地产业挤..

当前经济中蕴藏的金融风险仍不容忽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1月22日在该中心举办的第55期“经济每月谈”上指出,2014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来自于金融部门对整个经济运行的影响。这揭示了我国当前经济中蕴藏的金融风险仍不容忽视,值得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预防对经济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原国研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在会上指出,2014年世界经济总的走势是在强政策刺激下的弱复苏状态,世界经济还存在很多..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更多高素质职业经理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换阶段。从经济增长角度看,我国进入了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抑或中高速、次高速增长转换的阶段;从产业带动的角度看,我国正由第二产业为主带动向二三产业并重进而以第三产业为主带动经济增长的阶段转换;从需求拉动的角度看,我国将从过分依靠外需拉动向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国内消费需求拉动的阶段转换;从经济驱动因素的角度看,我国正从大量依靠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资源投入和环境过..

今年发生局部信用风险事件概率有多大  2013年总体上是金融改革的破冰年,2014年则是金融风险的释放年。从当前情况来看,宏观流动性的适度收紧、资金成本的攀升、债券信托等风险产品集中到期,以及政府托底的态度可能出现转变,都为今年局部信用风险甚至局部金融风险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我们认为,2014年信用风险的高危期在3-6月,按资金需求方划分的话,以信用风险爆发可能性由高到低排列信用体系的“风险点”可能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中小企业私募债、景气向下..

该是探索金融“全口径监管”新范式的时候了  在“大金融”的动态网络型传导机制下,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错综复杂,一旦系统逼近临界状态,任何微小的扰动都有可能导致网络关键“节点”的失效,进而使得整个金融网络系统崩溃。去年6月和12月两度爆发的 “钱荒”,就都与理财产品相关,光大证券 “乌龙指”涉及证券创新,泛鑫保险事件则染指银行。这一系列事件都再清楚不过地表明,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影子银行等规模较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各种类金融产品..

当下改革面临的两种风险  2014年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改革共识已基本形成,改革的力量已动员起来,改革的行动也逐渐展开。当此其时,作为改革者,至少要有两个转变:在行动上要从蓝图设计转变到方案设计和执行,扎实推进各项具体改革,在思想上要从改革动员凝聚共识转移到关注改革风险。当全社会被改革精神、改革情绪所左右时,改革的风险往往为大家所忽视。但是改革不是免费午餐,不是无风险行为,任何改革都蕴含着或大或小的风险。当前我们..

重启逆回购并非货币政策宽松  央行于本周两次进行逆回购操作,向市场注入合计3750亿元流动性,以缓解节前过度紧张的资金需求。由于此前央行只是间断进行小规模的公开市场操作,此次操作具有一定的突然性且力度较大。央行此次逆回购大幅货币投放的背景,是市场流动性出现季节性骤然收紧。  春节假期临近,银行间市场各期限利率水平攀升。20日,上海银行间Shibor隔夜利率大涨107.10个基点至3.8880%,Shibor7天利率上涨155.30个基点至6.3290%,14天利率上..

全面深化改革都是在治理雾霾  从2013年伊始,大范围严重雾霾天气开始频繁侵袭中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在中东部,屡创“历史记录”,波及25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受灾面积超过140万平方公里,受影响人群预估超过8亿,全世界的主要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持续报道,并认为此次环境事件暴露了“中国模式”的严重问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细颗粒物(PM2.5)等是雾霾主要组成,除气候条件之外,最根本原因是人为污染排放的快速增加和长期累积。关于雾霾的成因,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