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以改革破解经济增长不确定性

2014-01-21 03:05:34 来源:网络

  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3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年初定下的GDP增长7.5%的调控目标顺利实现。结果不出意外,但过程充满曲折,2013年的经济增长并不平稳。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利因素没有消除,2014年的经济形势仍会很复杂。

  去年年初经济增长就不够强劲,二季度GDP增长率更是降到了7.5%。在这个时候,李克强总理指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通胀。随后三季度政府做了一些微刺激,如发改委加快项目审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止跌趋稳,于是2013年三季度GDP增长率上升至7.8%,使前三季度GDP增长达到了7.7%。

  二季度之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基本上是逐月下降,从2012年12月的10.3%下降为2013年6月的8.9%;但在7月大幅反弹至9.7%,从8月到11月更是维持在10%以上。固产投资的同比增速在二季度之前也处在下降通道,从2013年1-2月的21.2%下降到1-6月的20.1%,但7月之后直到10月,固产投资增速一直维持在20%以上。

  工业生产明显加速是在需求面没有明显变好的情况下发生的,说明工业企业在三季度改变了预期,变得更有信心。在固产投资中,道路运输业的增长非常明显,显示地方政府在投资止跌趋稳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三季度经济增速反弹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相关部门的微刺激所带来的。因此,鉴于经济基本面并没有根本改变,反弹的持续面临不确定性。

  果然,经济形势在四季度并没有继续向好,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甚至小幅下降,初步核算的结果表明,四季度GDP增长率为7.7%,略低于三季度。四季度经济增速下滑,原因是需求面没有加速增长,反而有降低增速的可能,而这样的形势会在2014年持续。

  具体而言,外贸形势不会明显改善,净出口对GDP的贡献不大。根据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会略高于去年,但仍有很多不确定性,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长率为5%,低于2005-2007年。在这样的形势下,今年中国对外贸易不太可能大幅增长。而且,近年来,净出口对GDP增长没有太大影响,2012年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2013年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外贸不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消费增长缺乏加速动力,而且通胀会削弱居民的购买力。前几年,与汽车和住宅相关的消费是主要的消费增长点,汽车、石油及制品、建筑及装潢材料、家具的零售增长率都曾超过30%。但这两年,这两类消费的增长率都大幅下降,2013年汽车、石油及制品的零售增长率只有10%左右,建筑及装潢材料、家具零售增长率只略高于20%,导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在2013年降至13.6%。而今年不会有新的消费增长点,与汽车和住宅相关的消费的增速倒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另外,居民收入增速放缓,而真实CPI增幅较高,削弱了居民的购买力,不利于消费的增长。

  投资增长受制于存量消化,而可能经历一个去存货过程。前些年,固产投资快速增长,2008年以后地方政府主导基础设施更是热火朝天,当前需要做的是将这些投资转化为生产力,而不是继续大规模投资。而且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太大,举债投资需非常谨慎。生产能力和债务的消化将限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存货投资方面,2013年三季度以来,工业生产增长明显加速,而需求增长维持稳定,存货应达到了较高水平,今年存货也需要消化。

  综合这些因素,今年GDP增速不太可能上升,甚至可能进一步下滑。李克强总理指出,7%是经济增长率的“底线”,当GDP增长率滑到7%以下时,就业就会出现问题。2013年GDP增长率下滑至7.7%,新增城镇就业增加1138万人,比2012年少增加128万人。显然,如果今年GDP增长率下滑至7%以下,就业压力将会非常大。“保7”可能是今年的重要任务。

  当然,今年“保7”的主要原动力,不应是主要靠投资拉升,而应倚重重新起航的改革。因为目前已缺乏有效的经济可行性项目进行投资,政府高企的资产负债结构,也使其缺乏有效资源大力投资,而改革若能真正带来经济内生活力的释放,其对今年经济的稳增长提供较高的空间。

  当然,要让即将起航的改革产生正能量,改革思路上就不应以“甩包袱”为策略,继续给人以改革即涨价之镜像;因为去年在中央加强公款消费和反腐等背景下,全社会零售总额的增速回落等反映,政府消费在最终消费中占比不低,过去最终内需增长存在泡沫,同时居民已难以承载更多改革成本和负担。这预示着,若改革再度蜕变成“甩包袱”,将进一步增加居民负担,遏制内需,对稳增长产生反制效应。

(责任编辑:DF127)

,当以改革破解经济增长长篇h小说 不确定性

相关:

煤炭年终报:总量宽松 结构性过剩持续  煤老板的“坏日子”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至少今年不会反转。  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召开发布会,通报2013年煤炭经济形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新闻发言人姜智敏介绍,2013年全国煤炭市场继续呈现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态势,预测2014年,这种宽松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中长期发展层面看,煤炭协会认为在可以预计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世界的重要能源;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地位难以改变,2020年煤炭产能缺口在..

北京楼市取消4万元限价门槛  北京市住建委近日公布今年首批发放预售许可证的商品房项目。其中,从去年末开始设置的4万元限价门槛被解除。据悉,此次共有四个项目获批预售证,包括位于房山区长阳镇的“徜徉嘉园”,位于密云的“中加荣园”,位于丰台区的“阅园”,以及位于朝阳区孙河的“泰禾坊巷家园”。“徜徉嘉园”是商业项目,后三者为住宅项目。  其中,朝阳区孙河的“泰禾坊巷家园”项目,曾是2013年名噪一时的“孙河地王”,其住宅拟售价在66833..

北京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  北京“两会”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好充换电设施的规划建设,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分析认为,北京治霾力度明显加大,北京市小客车摇号政策也明显倾向于新能源汽车,未来北京或将会出台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相关新能源车企将受益。  鼓励购买新能源车  北京“两会”报告提出,努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的新增长点,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报告明确要求,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做..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将出新办法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从业内权威人士处获悉,修订后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有望在春节前后出台,该办法将提高互联网内容监管和盗版打击力度。这预示着山寨盒子、盗版视听产品的生存空间会变窄,网络视听行业会有所收缩,而拥有牌照或正版内容的龙头企业将受益。  新政即将出台  2013年,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达4.05亿,占全国网民总数的68%;在线视频已超过社交网络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一大时长服务,这彰显出网络视听产业..

警惕中诚信托违约的连锁效应  中诚信托的“诚至金开1号”计划是否会成为信托违约第一单,正引起广泛关注。  “诚至金开1号”信托计划的发行人是中诚信托,工商银行为代售人,融资方是山西振富集团,融资总额为30亿元人民币,信托计划时间为36个月,至2014年1月31日到期。这个信托计划的投资者人数约700人,持有振富集团49%的股权,按照信托计划的约定——在计划到期前的3个月,振富集团控制人王于锁、王平彦父子将回购这49%的股权,回购对价是17%(年化..

纺织行业人人都爱“多元化”  当前,纺织行业内有个好玩的现象,见面不谈天气,先寒暄:多元化了吗?搞得怎么样?  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国内纺织行业的脚步已经开始变得暮气沉沉,“夕阳产业”的说法不绝于耳。事实上,整个纺织行业的增长速度也从过去的30%以上跌落至个位数,根据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2013年纺织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仅8.7%。  为了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进一步做大集团规模,大量纺织企业开始涉足主业之外的其他业务,也就是进行..

中国碳市场观察:流动性 总量与减排前景  见证了五个碳交易试点市场陆续开启、被视作中国碳交易元年的2013年结束了。在欧盟碳市场低迷,澳大利亚政策转向的背景下,中国这个排放量最大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碳市场上如何发展变得至关重要。多数人认同,中国碳市场的成功与否,将左右全球碳市场的发展甚至生存。  当下,国家发改委正着手进行全国碳交易市场顶层设计,在法律依据、总量控制、纳入范围和配额分配等各方面开展研究。在政策层面之外,各自探索、各有特色..

航空业今年有望实现供需平衡 廉航亟待政策落地  对于经历了2013年利润下滑的中国航空业来说,2014年的业绩走向仍有悬念。  在1月14日举行的瑞银大中华区研讨会上,瑞银交通运输行业分析师连沛堃向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表示,2014年中国大陆航空业的供需都将增长10%左右,有望实现供需平衡,且主营业务收入有望上升,而利润的走势将取决于人民币升值是否能如期保持2-3%的增长。  根据瑞银的预测,中国今年的运力需求将增长10.3%,略高于去年的9.8%,而今年的运力供应增..

浙江大病医保年内全面推行  在试点一年多之后,浙江省将在2014年全面推行城乡居民的大病保险。  2012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社会[2012]2605号)。这份文件的制度蓝本是江苏省太仓市2011年率先启动的大病保险实践,而浙江省的试点既有所进步——比如其基金风险共担机制更为多元,也有不足之处——较之于太仓关注参保者的实际医疗费用负担,浙江的大病保险还未完全突破医保报销目录的限制,..

地方两会释放调控新思路 分类施策成楼市政策取向  随着地方两会近日密集召开 , 各地房地产政策逐渐明朗。此次各地政策与之前明显不同的是,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再以一概全,而是根据各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制定政策。  业内人士表示,房地产调控思路已逐渐清晰,调控将化整为零,目标则回归支持民生和居住的本质。中央将不再把房地产调控目标锁定在具体价格,而是将重点放在保障房、棚户区等安居工程,保障人民住有所居。调控决策权则是在中央整体统筹的基础上下放至地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