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最忧房地产泡沫 地方债银行坏账

2014-01-17 07:00:38 来源:网络

  经济学家茅于轼60余载,获封的奖章、称号无数,其中最特别的不是出自经济、社会学方面, 而是某媒体评出的“心灵首富”称号。这位即将迈入85岁高龄的老者如今更接近于一个尽心尽力的老师,无论中国经济如何停走,他潜心耕耘学术的初心从不曾改变,学习与教授的脚步也未曾停滞。

  虽然有著作《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一书,但实际上,这个看透“焦虑”的老人的生活却没有一丝焦虑之气,反而颇具魏晋隐士风范。而为他隔离外界纷争的城堡, 就是他居住了36年之久的住处,在那里,他或是埋首书海、潜心研究, 或是约访嘉宾、一同论道,生活简单而充实。而就在今年岁末,本刊走进了这一所在,在冬日暖阳挥洒映照的某个早晨里,静静地聆听着茅于轼讲述,他回望2013年收获与担忧、无心与认真。

茅于轼

茅于轼

  作为一个经济研究者,我在2013年, 最为关注的当然还是中国经济在改革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我认为今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整体来讲对改革具有积极意义,指明了改革的方向。新领导的亮相,有几点新气象非常受欢迎。特别是反腐败极为有力,而且能落实。具体来看,一些表象上的政策,如打击铺张浪费,中纪委“八项规定”等政策目前已经发挥了一些效果,公款吃喝也明显减少了,这些都是积极的消息。

  在经济上我们维持了比7.5%略高的增长率,而且波动很小,担心持续下滑的顾虑逐渐消退,信心在恢复。在对外关系上,中日矛盾不断升温,前景未卜;中美关系平稳良好; 中国外交开始向中东和非洲进军。但是中国军费的持续增长,航母的巡视导致周边国家不安,总的国际环境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

  在经济改革方面,大多数改革政策都是正确的,但是实践起来可能有些会遭遇阻力,金融方面、土地方面、国企方面都抓得很准,但最后能够落实到什么地步还有待观察。比如说土地产权的改革,现在看还是很难的,想要改未必能够改得动。另外, 最令人失望的一点就是这次三中全会对于国企改革的力度不够大、不够深入,显然是受到了既得利益阶层的阻碍。

  经济改革当中,我比较能够看好的改革是金融改革,目前一系列的市场化已经展开。据我测算,如果利率市场化能够比较彻底执行的话,对GDP可以起到2%的提升带动作用。

  但我仍担忧,在未来的一两年间, 因为失衡而产生的风险会伴随着经济发展全程。其中,主要的风险之一是房地产泡沫, 一旦泡沫破裂,对经济整体的危害非常大。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房地产泡沫即将破裂这件事情,虽然泡沫破裂的具体时间点仍旧很难讲,但是形势已经摆在那里了,破裂是不可避免的,只是迟早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是地方债、银行坏账的问题。但这一问题相较于房地产泡沫的风险稍小一点儿。因为我们的金融系统是“老板是国家”,它不像是西方银行都是私人办的,出了问题就要自己解决。而我们的金融系统老板是国家,所以,即使出现了一定问题,它也不会对经济造成太大伤害,但可能会冲击结构调整,如从这方面来看,倒有可能算是一件可以倒逼经济转型的好事,金融领域本来很多事情推不动,但如果风险显现的话,很多事情反而比较容易推动。

  2013年,令我最开心的一个关键时刻,就是看到并经历我们天则所取得的一些改变。今年广东省放开了对于建立民间团体的部分审批政策,天则所在当地的一个分支机构已经通过审批,被命名为“天则华南公用事业(1491.395, 0.30, 0.02%)研究中心”了,这对于全国的民间研究机构都是一个好消息。我想一经广东带头试点,全国就有效仿的可能性。在我看来,未来政府对于我们民间机构的管理或者说是管制应该有所变化。

  在我国,现在想要注册一个非营利的机构,常常会受到很多限制。以目前的天则所为例,还不能注册成一个学术单位, 而只能注册成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但实际上,我们从来不分红,实际上并不是一个企业,又无法获得一个真正公益组织所该得到的各项待遇。

  我现在最珍惜的财产,也是我一直以来最为珍惜的财产依旧是获得知识的能力。现在我已经到了晚年,有很多我的朋友,包括普通读者都会打电话、写信过来劝我好好休息,享受人生。但对我来讲,人生最大的享受实际上就是能够想明白一个道理,并把他讲清楚,令大家都明白。

  我觉得老百姓误解最大的就是,总是不明白自己的利益在哪里,这也是我会遭受很多误解的原因。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很复杂的问题,老百姓看到的经济现象,有时候实际上的方向与内容却是与它的表现完全相反的,老百姓只看见表面,看不见实质。举例说明的话,像是现在的经济适用房政策,看落实的话,就会发现,经济适用房政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为穷人说话、为富人办事”的政策,但现在得到住房的还是那些财富阶层的人。

  我现在的生活,包括加强锻炼的生活习惯,说到底也是在为“讲清楚经济现象背后本质”这一目标而服务,我希望能够借我之口,令大家清楚明白一些事情,不再因为“不清楚”而感到迷惑。

  你得到的最佳建议是什么?

  其实大家现在给我的学术建议并不多,主要的建议还都是在我生活方面,大多数人都劝我多休息休息。但实际情况是我现在还是休息不下来,近两年反而有越来越忙的趋势。好在我还吃得消, 忙一点儿也是令我很高兴的事情。

  对你所在行业有什么看法?

  目前,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多的不得了,但它们都不是注册的非政府组织,大部分都是披着“注册企业”的外衣。实际上,应该让它们逐渐规范化,监管层应该逐步为它们正名。相信它们一旦被归入正规军,研究与活动走上正轨后,将会带来十分可观的社会效益。

  从你的专业出发,如何看待雾霾问题?

  实际上,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大问题,想要解决是并没有那么简单的。产生雾霾的原因总的来讲,是因为我们过去的经济发展太着重于GDP了,环境保护方面也就相应的被看轻了。这一问题,实际上正好属于利用市场规则比较不容易解决的事情,需要政府来管理规则,监控执行。目前,国家在政策方面正在不断重视这方面的内容,监管层提出的“牺牲一点儿GDP来保护环境”的整体大方向还是十分正确的,关键看各地的执行力度如何。

(责任编辑:DF068)

,茅真爱之百万新娘 于轼:最忧房地产泡沫 地方债银行坏账

相关:

成思危:十年基本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昨日,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在“人民币国际化之路”研讨会暨成思危先生新书《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发布会上表示,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我国有三项工作要做: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开放,并提出十年基本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安排。  在汇率制度改革上,他提出采用“灵活的人民币汇率目标区制度”,设立双目标区,在硬目标区内汇率基本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在软目标区内货币当..

五大新方案解决中国地方债务风险  不彻底改变中国政府的隐性担保制度,不尽快实现预算体制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建立财政资产负债管理体系,不实行隐性担保显性化,建立科学的风险分担制度,中国的财政金融风险不断上升的局面难以根本性改变  从根本上讲,债务的本质是对信用的过度透支,高债务无论对于哪一个国家都是跨不过去“悬崖”。因此,如何化解债务风险也成为世界各国的头等难题。  当前,中国债务金融风险不断上升,而解决思路似乎主要..

从资金供求关系看流动性偏紧  根据最新数据,国内资金面“流动性泛滥”与“流动性紧张”并存的局面将继续维持。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了110.6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在新增贷款方面,去年新增人民币贷款8.9万亿元,创出4年来新高。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去年我国连续多次出现了罕见的流动性紧张局面。继去年6月20日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创出年内高点后,每到月末,货币市场各期限利率水平均会有所上扬。去年12月..

2014 现金依然为王   鉴于诸多不确定因素存在,老百姓只有保住本金,才有可能在经济好转时大有作为。  在经历了全球创纪录的经济大衰退后,从2014年开始,美联储将逐步终结过去5年最为影响市场的因素—货币量化宽松。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经济全面真正复苏,目前几乎所有的“好”数据,都只是极低利率和“支持性”财政措施刺激的结果。  与此同时,英国经济的复苏,也是基于货币和财政政策。而欧洲各国也将在新的一年里,努力试图恢复经..

防范“债务冲击”需遏制投资冲动  “钱紧”连番上演强化利率中枢上移预期,加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长期累积效应,宽松货币环境中被掩盖的债务膨胀风险在经济减速、去杠杆中逐渐显露的可能性大幅提升。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债务风险的区域性、集中性爆发将是经济工作一大重点,斩断地方政府投资冲动脐带、夯实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应是防范债务冲击关键所在。  综合审计署审计结果、监管部门表态和机构测算数据等情况来看,近几年来各部门..

刘新华: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  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16日在“2014中国互联网金融高层论坛”上表示,针对互联网金融对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风险和挑战,证监会将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和化解风险。  一是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实时有效的监管。证监会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研究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明确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制和职责分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制度,避免监管缺位和重复监管,防止监管套利。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大对涉及资本..

房地产调控不可能大幅放松  2014年房地产调控依然会延续2013年态势,不可能大幅放松,但将更强调分类指导,因地制宜:一线城市从紧,二线城市维稳,三、四线城市将有所放松。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  都说中国楼市是个“政策市”,而决策层的某些信号,又让人感到政策走向出现了些许新变化。  2013年10月29日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强调住房保障。11月中旬三中全会召开,文件中与房地产..

2014全球展望:增长分歧  走过金融海啸,2014年景气明显回春,但经济增长的分歧愈趋扩大,全球也将再度重新洗牌。  在市场屡创新高一片叫好的情况下,我们须警惕这是否可能为下一个全球泡沫化的开端。股神巴菲特说过 “当群众害怕时就是我们贪心的时候,当群众贪心时就是我们应当害怕的时候”。虽然各项国际经济指标数字,无论是GDP增长,失业率,通货膨胀都在预期的情况下改进突破,但真正的隐忧则在于,这次的牛市,在一般民众身上却感受不到。..

央行有责任维持币值稳定  近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社会上关于“央行发行了所有货币”的理解有误,央行只发行M0总量部分,M2增长快主要是因为储蓄增长快,用“货币超发”来评价不科学,只要物价没大幅上涨,就不能说货币存在超发问题。  在目前国内信用创造倚重银行系统,金融压抑等加剧金融脱媒,市场多元化日益突出等背景下,用M2权衡货币超发确实不科学,因为货币超发是一种均衡状态偏离,而非数理逻辑,..

“美国资本回流”是伪命题  主流舆论一般认为,QE退出必然导致美国资本回流,美元随之大幅走强是水到渠成 、顺理成章的结果。然而2013年12月18日美联储宣布削减QE计划以来,美元虽有所上扬,但力度并不强劲。FOMC决议公布前,美元指数大约在80.04附近震荡,目前大约在80.94附近,累计上涨仅1%,表现似乎令人难以理解。其实,“美国资本回流”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美联储推出并数次扩大QE的确刺激了美国资本外流,但认为QE收缩将导致资本回流美国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