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减持之害最终要靠市场机制

2017-02-22 03:11:27 来源:网络

摘要 去年以来,大小非减持问题受到市场前所未有的关注,一些公司大股东锁定期刚到就迫不及待地套现,部分股东“清仓式减持”;有些大股东通过释放种种“利好”以实现“精准减持”。舆论认为,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对减持进行一定的限制。

  如果股东大会能成为保护公司价值最后一道屏障,或者用脚投票机制生效,大股东胡作非为自己也会跟着倒霉,那么就根本不需行政之手介入。

  去年以来,大小非减持问题受到市场前所未有的关注,一些公司大股东锁定期刚到就迫不及待地套现,部分股东“清仓式减持”;有些大股东通过释放种种“利好”以实现“精准减持”。舆论认为,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对减持进行一定的限制。

  目前监管对解禁后股份减持已有技术性限制,增加新限制或许可以让大股东“吃相”稍好看一些,但要注意,根除减持之恶不能寄希望于重重人为限制,通过系统性改革让市场机制生效,才是长远之策。

  大小非应付监管给出的减持“理由”千差万别甚至离奇可笑,但股价过高才是根本原因。股价高估时大股东减持,股价低估时大股东增持,有助于提高市场定价效率,因此,从理论上讲,应同等对待减持和增持,总的原则是自由、便利。但现实总是偏离理想状态,所以,境内外市场对减持都有一些技术性限制。A股要求进行预披露、限制通过二级市场减持的比例、在推出大比例送转股方案时进行监管问询,这些措施一是为了降低大股东与其它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二是为了平滑市场冲击。境外监管与境内思路其实差不多,也是从信披和降低冲击两方面着手。从历史上看,因为技术层面的限制没有触及减持的根源,最终效果并不好,只要减持冲动的根源不消除,市场可能很快就找到新的规避手段。例如,去年1月对董、监、高二级市场减持加以限制后,通过大宗交易过桥减持成了一个标准的套路,大宗交易也因此成了新的市场操纵重灾区。

  有人认为,大股东持股成本远低于中小股东是减持动力不衰的根源,这种流于表面的看法具有误导性,真实的原因是股价过高。A股大多数中小公司估值国际横向比较高出数倍,甚至十几二十倍,一些公司创始人在上市前辛勤耕耘数年甚至十数年,历史累计盈利甚至不及市值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如此高估值一方面刺激公司拼死老命上市,而实现惊险一跃后很容易产生套现冲动。再说在现有发行制度下,大多数IPO新发股份数都是踩着25%监管线,减持一部分甚至大部分股份大股东也不会丧失控制权,焉有不落袋一部分之理?

  理论上,如果股价合理,上市与不上市差别不大,减持与不减持差别也不大,在这种均衡状态下,根本不用操心什么新股供应过多的问题,也不用操心什么减持问题。各国股市中,唯有中国股市经年累月地担心新股发行,又时常被减持问题困扰,这背后根本原因只有一点:股价不合理。股价虚高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是供给限制,所以,这个问题的终极解决办法是完全放开供应,包括像世界各国股市一样,允许IPO时出售存量股份,大股东愿意持股多少比例由其自已决定,同时大幅放松减持限制,如果市场有效,大股东向市场释放的信号会影响其股价,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会进行自我约束。当然,为了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监管措施不能减少,相反还要加强,对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行为要杀无赦,让“设局减持”者付出惨重代价,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罚酒三杯。总之,监管终极目标是创造让市场机制更充分地发挥作用的环境,而不是人为地干预市场。

  人为控制供给之外,浓厚的投机文化、公司治理虚置也是股价严重高估的原因。市场上“筹码论”流行,只要投机者追逐高送转、编故事的恶习不改,大股东“设局”成功、顺利割韭菜的机会就会大增。目前舆论热衷于对 “清仓式减持”进行道德鞭笞,这没有抓住要害。不让人卖是不对的,只要合规则卖多少也不该管,关键是不能让股东“设局”减持得逞,加大信息披露、加大监管问询,让投资者正确理解信息,同时对市场操纵、内幕交易下狠手,这些工作一个都不能少。堵死“设局减持”空间,加上供应放开,才有可能彻底避免减持之害。

  推而广之,长期折磨A股市场的一些问题,如IPO定价问题、增发问题,也只有依靠市场机制才能有朝一日从根本上解决。此次增发新规出台后,大多数人反应正面,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背离了市场自由交易的原则。如何看待这种观点对立?

  理论上,再融资和首次融资一样都应该自由交易,发行规模、定价都不应人为设限,但现实情况却是,一旦监管对此不管,各种设骗局、钻空子以割韭菜的事就会层出不穷,这是公司治理虚置、市场投机成风的必然结果。如果投资者主动积极,公司治理有效,像格力电器股东大会那样能发挥作用(不是说格力的股东判断正确,而是说这个机制很灵敏),任何再融资和重组事项都不必依赖监管事先层层设限。

  A股市场上用手投票的股东很少,甚至用脚投票都走错方向,对公司制造的题材、故事,甚至明显的骗局不是远离,用股价下跌作回应,而是趋之若鹜,唯恐公司不编故事、不设局。如果股东大会能成为保护公司价值最后一道屏障,或者用脚投票机制生效,大股东胡作非为自己也会跟着倒霉,那么就根本不需要行政之手的介入。而在这些理想环境不具备之前,监管设限似乎又具有了合理性,但是,投资者习惯了依赖行政之手解决问题,市场机制又何时能生效呢?这真是一个怪圈,如何走出这个怪圈,值得深思。

(原标题:消除减持之害最终要靠市场机制)

(责任编辑:DF309)

,消除减持之害最终要靠planet earth 市场机制

相关:

商务部:外资撤离潮说法有失偏颇摘要 1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0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2%。有人提出,这是否印证了“中国出现外资撤离潮”的说法?对此,商务部部长高虎城21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给予了有力的反驳。   1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0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2%。有人提出,这是否印证了“中国出现外资撤离潮”说法?对此,商务部部长高虎城21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给予了有..

克里姆林宫支持限制现金交易 但措施何时落地不得而知摘要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Dmitry Peskov周二(2月21日)的讲话是近年来俄罗斯政府在支持限制现金交易方面发出的最清晰,也是最高层面的信号,虽然限制措施落地的速度有多快目前依旧是个未知数。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Dmitry Peskov周二(2月21日)的讲话是近年来俄罗斯政府在支持限制现金交易方面发出的最清晰,也是最高层面的信号,虽然限制措施落地的速度有多..

人民币汇率延续小幅走软格局摘要 受美元指数持续温和反弹、国际汇市风险规避情绪有所抬升等因素影响,周二(2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即期汇价再度双双小幅走软,其中人民币即期汇价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下跌。分析人士表示,尽管近几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短期走软,但在市场预期仍大体持稳的背景下,短期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料将有限。   受美元指数持续温和反弹、国际汇市..

两融余额逼近9000亿元大关摘要 【两融余额逼近9000亿元大关】2月20日沪深股市融资融券余额为8994.53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增加了49.34亿元,距离9000亿元大关仅有一步之遥。从行业板块来看,银行和非银金融板块的融资净买入额均超过10亿元,显著高于其他行业板块。不过考虑到拉升权重股耗费资金量较大,金融股集体脉冲后料将震荡整固,投资者不宜继续追高。(中国证券报)   2月20..

东海证券成交过亿元摘要 在周一协议股重获资金青睐之后,昨日这一态势延续,但势头减弱。周二协议股合计成交额仍然超过6亿元,其中东海证券单只个股贡献逾1亿元的成交额。   在周一协议股重获资金青睐之后,昨日这一态势延续,但势头减弱。周二协议股合计成交额仍然超过6亿元,其中东海证券单只个股贡献逾1亿元的成交额。  成交方面,昨日新三板市场中共有764只做市股发生..

料去年度纯利升逾六成 中国飞机租赁急涨半成后回落摘要 中国飞机租赁(01848.HK)今日开市后快速放量走高,一度涨逾5%,高见9.91港元,创逾三个月新高。现时该股出现明显回落,暂报9.6港元,涨2.24%,成交额大幅增加高达3341万港元。

美联储哈克:重申今年加息三次是适宜的摘要 【美联储哈克:重申今年加息三次是适宜的】北京时间2月22日凌晨,美国费城联储主席哈克发表讲话,哈克重申近年加息三次是适宜的;预计PCE通胀将在今明两年达到2%。   北京时间2月22日凌晨,美国费城联储主席哈克发表讲话,哈克重申近年加息三次是适宜的;预计PCE通胀将在今明两年达到2%。  他认为强势的消费者支出将在2017年提振美国经济增长率至2..

美制造业巨头坐不住了 致信国会:快给美国货降税摘要 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表示,将在未来数周内推出“现象级”减税计划,但有些企业已经有点坐不住了。周二部分美国制造业巨头高管致信国会,要求议员尽快修改企业税法,并对一项颇具争议的旨在降低出口税加大进口(边境)税的草案大加赞扬。   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表示,将在未来数周内推出“现象级”减税计划,但有些企业已经有点坐不住了。周二部..

少204亿美元无碍贸易大国地位 中国外贸更重质量效益摘要 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以美元计算,2016年中国进出口比美国少204亿美元。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地位被撼动?对此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这主要是汇率波动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降造成,中国外贸发展更重质量和效益。   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以美元计算,2016年中国进出口比美国少204亿美元。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地位被撼..

不用再跑邮局了!3月起城市邮政包裹全部投递入户原标题:城市邮政包裹今后将投递入户从今年3月1日起,修订后的《邮政普遍服务》标准将正式实施,原标准将同时废止。新标准实施后,包裹寄递时效大幅提速,城市地区所有包裹将按地址投递,用户不用像过去一样拿着通知单前往邮局领取包裹。此外,邮政企业对用户投诉答复结果的时限由现行标准规定的30个工作日缩减为15个。邮件投递时间大大缩短据了解,原《邮政普遍服务》标准自2009年10月1日与修订后的邮政法同步实施,部分内容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