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钱荒事件无碍整体 银根既不放也不收

2013-11-28 11:59:47 来源:网络

  银根既不放也不收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稳健货币政策仍是总基调(热点聚焦)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最近,央行行长周小川再次强调,中国经济增长稳定,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目前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关专家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对调整经济结构和控制通胀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要实现稳增长,货币政策需根据实体经济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钱荒”事件无碍整体

  在稳健的总基调下,中国货币政策有偏松或偏紧的微调。业界普遍认为,过去二三十年货币政策大多时候偏松,这种情况支持了经济高速增长。而今年以来,为了调结构、转方式,也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和资产泡沫兴起,货币政策开始偏紧,表现在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预期目标是“十一五”以来的最低目标值。

  “历来央行货币政策都是以‘稳健’为主,但在实施和落地过程中,每年都不一样。今年贯穿的主题是‘不要放松’。”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孙华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原因是目前货币存量规模较大,以往经济行为习惯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中运行,造成实体经济产能过剩、银行间业务往来过多、央行监管不能深入到位等弊端。相对紧的货币政策可以抑制经济过热,限制银行间表外业务扩张。

  央行从紧的意图体现在市场上,出现了6月份的“钱荒”事件。当时,流动性紧张着实让市场恐慌了一阵子。周小川表态称,从中期看,中国经济的流动性总体充裕,不会因为短期事件受到大的影响。针对流动性问题,央行一再表示,下阶段银行体系流动性仍会继续处于合理适度的水平。

  货币信贷增长合理

  事实证明,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合中国经济情况。周小川表示,中国经济增长已经确立稳健的总基调,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物价总水平和就业保持总体稳定。

  “今年以来经济增速出现一定回落,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讨论,中国政府作出明确选择,就是继续保持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政策,突出强调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发挥市场活力来保持稳健经济增长速度,而不是通过放松货币政策来维持增长和就业。目前看来这些政策取得了成效。”周小川说。

  前期实施的偏紧的稳健货币政策,从效果上看有一定成效。孙华妤认为,表现在商业银行压缩了表外业务,实体经济进行了重组和兼并,压缩了产能,对经济结构调整有很大帮助。

  央行表示,今年以来,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宏观审慎管理,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保持了货币信贷合理适度增长。从数据上看,一是总量上,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增长较快。二是结构上,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体现了“有保有压”。“保”体现在对小微企业、“三农”和中西部信贷支持力度较强。“压”体现在对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的严控。

  着力增强政策针对性

  央行在有关报告中强调,今后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着力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协调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一是继续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管理和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合理适度增长。二是进一步改善金融资源配置,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更好地服务于转型升级和扩大内需。三是继续通过改革增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调结构和防通胀,特别是最近通胀有上升的倾向,年底也有消费增加的习惯,为防止价格上扬,管理层需要给市场释放一个偏紧的政策信号。”孙华妤说,但年底货币需求较多,比如有完税、发奖金、银行收回贷款等需求,货币政策在微调时应考虑到这些情况,在合适的时候适当放松一些。

  孙华妤建议,应时刻观察实体经济状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货币政策,比如发现实体经济有下滑趋势,就应提前放松,因货币政策有时滞性,如果有过热趋势,就应偏紧一点。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手段,实现经济稳健发展是目的。如果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需要资金,就不能为控制信贷增长而不给它们提供资金。要执行适应性货币政策,要关注经济发展的效果,不能把手段作为目的。”孙华妤提醒说。

(责任编辑:DF070)

,人民日报醉拳 :钱荒事件无碍整体 银根既不放也不收

相关:

重磅评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四个“轮子”  十八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全面启动,而新一轮对外开放的目标就是要解决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使中国经济更具活力和竞争力,使开放的红利能够更多地惠及国民甚至世界。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需要统一思想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做好规划引导,同时也要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

暂停房贷真是无奈?  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32个城市中已有17个出现暂停房贷现象。一边是房价野马般狂奔,不断增大购房者的购房资金压力,另一边却是银行房贷收紧甚至暂停房贷,加剧了普通百姓首套房的购房难。对于这种让市场担忧的现象,相关人士解读为银行上半年放贷过猛,透支信贷额度,导致下半年“囊中羞涩”,甚至“无款可放”,这仅是银行的一种银行无奈之举。  但这真的只是无奈之举吗?从市场来看,今年以来市场供需两旺以及预期向好等..

房地产调控不宜硬泼冷水  新一届政府上任后,一直以来饱受高房价之苦的老百姓对房地产调控寄予极大希望。但从现有政策来看,并未出现严厉之声。而另一方面,政府高度重视保障房建设,专门召开会议研讨这一话题。种种迹象显示,新一届政府在房地产政策上的调控更加市场化,也就是让市场的归市场,涉及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则做好顶层设计,尽最大力量保障低收入阶层的居住权。  三中全会并未出现房地产调控方面的字句,新一届政府的领导人也并未在公开..

叶檀:如果国企改革不到位 难免为A股捏一把汗  国企改革与土地改革、金融改革,是我国未来的改革重点,关系改革成败。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于国企改革的表述,正在被各界解读,一些解读偏离市场化的方向,向着产融结合、权力更大的方向疾驶。片面解读与反对改革混合,将使国企改革夭折。  11月25日上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决定》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今后不仅是民资,也允许外资控股国有企业..

反垄断有“牙齿”才能维护市场公平  负责反垄断的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和商务部等三部委正在酝酿《反垄断法》相关细则,《反垄断法》将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深化经济改革助力。  2008年8月1日实施的、有“经济宪法”之称的《反垄断法》,由于执行标准、审查规范不明确,使得反垄断部门现行查处权限和执法力度受到限制。反垄断被称为“没有长牙的老虎”。据媒体报道,商务部正在对《经营者集中附加限制性条件的规定》、《关于经营者集中简易案件适用标准的暂行..

准确定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职责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市场经济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的重要举措;是改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满足社会公众对多元化服务需求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社会组织发展,激活服务业市场活力的重要方式。今年是政府推进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重要一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为这项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思路。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如何才能归位、补位、不缺位、不越位?  政府购买公共服..

国企反腐要用制度“组合拳”治理  近期国企高管连续出现腐败被查案件,显现出中央正在加大对央企的反腐力度,这给深化国企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据不完全统计,十八大以后,已有十余名重量级央企高管被查,涉及能源、电信、海运等大型央企。大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命脉,也是综合国力的载体,而一宗宗被揭露出来的央企腐败案,触目惊心,让国人愤怒心寒的同时更令人深思。  本报记者经过梳理发现,在国企高管贪腐案件中,窝案、大案不在少数,行贿、..

消除体制机制弊端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专家建议,应改善预算管理、完善税收制度、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改变政府对资源的配置、减少不合理的干预  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之路。而在涉及经济、社会等诸多项改革中,《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单列一章,其关键词是“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财税改革一直被很多学..

科技正成为转型升级的最大推动力  11月26、27日,连续参加两天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论坛后,记者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感觉,今年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与科技进步带来的企业转型升级有着很大的关联,这让记者再次想起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  从出席活动的前八位候选人来看,因为走在某一领域的科技前沿并带领企业获得飞速发展而入选候选人的有好几位,比如11月26日出席活动的候选人蛟龙号项目主管侯德永和胡震、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

专家表示:改革落实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六大变化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黄益平27日在此间说,中国经济正站在历史转折点上,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改革清单若能真正得到实施,许多习以为常的经济特征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黄益平认为,这种“根本性变化”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增长速度下降,成本普遍而持续上升,收入分配改善,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升级不断加速,中国的经济周期会很明显。   “市场化改革意味着今后政府对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小,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