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调控不宜硬泼冷水

2013-11-28 11:58:59 来源:网络

  新一届政府上任后,一直以来饱受高房价之苦的老百姓对房地产调控寄予极大希望。但从现有政策来看,并未出现严厉之声。而另一方面,政府高度重视保障房建设,专门召开会议研讨这一话题。种种迹象显示,新一届政府在房地产政策上的调控更加市场化,也就是让市场的归市场,涉及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则做好顶层设计,尽最大力量保障低收入阶层的居住权。

  三中全会并未出现房地产调控方面的字句,新一届政府的领导人也并未在公开场合谈论类似房地产调控的话题,房地产市场严厉的调控之声似乎见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政府对保障房高度重视,领导层就住房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和学习。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价仍然在上涨,且涨幅还不小。三中全会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大方向来说,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未来市场化将更加彰显,房地产当然也不例外。

  种种迹象已经表明,本届政府会高度重视市场自发的调节作用。在房地产市场上,对于具有投资属性的商品住宅,政府会从根源性的问题上逐步予以解决,比如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税收调节等等;而对于具有社会公共服务的保障性住房,政府则会强力介入,通过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确保低收入阶层的居住权,而不是房屋所有权。这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在房地产市场上的细化,房地产多年以来的“空调”、越调越涨的尴尬状况,也有逐步解决的希望。

  从市场化的商品住宅市场来说,由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格局改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土地的垄断供给也一时难以改变,商品住宅供给的扩大也需要假以时日。而从需求端来说,此轮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上涨,更多地是由自主性需求推动,而非投资性需求主导。供不应求的局面,决定了一线城市房价的上涨也许还未到尽头。但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则另当别论,因为这些城市的供给很多已经超过需求。

  另外,从信贷政策来说,支持房地产市场过去若干年疯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流动性的过度释放,银行信贷资金过多地流入地产领域。未来,新一届政府不会轻易出台刺激政策,这也意味着流动性不会过度宽裕,这对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泡沫,会起到抑制作用。

  从新一届政府的底线思维来说,房地产领域牵涉到几十个行业的发展,如果硬泼冷水,依靠政策强硬打压下去,就会挫伤经济的稳健发展,影响经济既定目标的实现。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到劳动人口的就业,危及社会稳定。因此,从现实的角度而言,未来房地产市场出台严厉打压政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让房地产市场更加市场化,让市场在房地产领域的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做好相关方面的政策配套和服务工作,减少审批制,可能是未来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方向。

(责任编辑:DF103)

,房地产调醉拳3 控不宜硬泼冷水

相关:

叶檀:如果国企改革不到位 难免为A股捏一把汗  国企改革与土地改革、金融改革,是我国未来的改革重点,关系改革成败。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于国企改革的表述,正在被各界解读,一些解读偏离市场化的方向,向着产融结合、权力更大的方向疾驶。片面解读与反对改革混合,将使国企改革夭折。  11月25日上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决定》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今后不仅是民资,也允许外资控股国有企业..

反垄断有“牙齿”才能维护市场公平  负责反垄断的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和商务部等三部委正在酝酿《反垄断法》相关细则,《反垄断法》将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深化经济改革助力。  2008年8月1日实施的、有“经济宪法”之称的《反垄断法》,由于执行标准、审查规范不明确,使得反垄断部门现行查处权限和执法力度受到限制。反垄断被称为“没有长牙的老虎”。据媒体报道,商务部正在对《经营者集中附加限制性条件的规定》、《关于经营者集中简易案件适用标准的暂行..

准确定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职责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市场经济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的重要举措;是改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满足社会公众对多元化服务需求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社会组织发展,激活服务业市场活力的重要方式。今年是政府推进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重要一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为这项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思路。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如何才能归位、补位、不缺位、不越位?  政府购买公共服..

国企反腐要用制度“组合拳”治理  近期国企高管连续出现腐败被查案件,显现出中央正在加大对央企的反腐力度,这给深化国企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据不完全统计,十八大以后,已有十余名重量级央企高管被查,涉及能源、电信、海运等大型央企。大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命脉,也是综合国力的载体,而一宗宗被揭露出来的央企腐败案,触目惊心,让国人愤怒心寒的同时更令人深思。  本报记者经过梳理发现,在国企高管贪腐案件中,窝案、大案不在少数,行贿、..

消除体制机制弊端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专家建议,应改善预算管理、完善税收制度、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改变政府对资源的配置、减少不合理的干预  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之路。而在涉及经济、社会等诸多项改革中,《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单列一章,其关键词是“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财税改革一直被很多学..

科技正成为转型升级的最大推动力  11月26、27日,连续参加两天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论坛后,记者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感觉,今年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与科技进步带来的企业转型升级有着很大的关联,这让记者再次想起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  从出席活动的前八位候选人来看,因为走在某一领域的科技前沿并带领企业获得飞速发展而入选候选人的有好几位,比如11月26日出席活动的候选人蛟龙号项目主管侯德永和胡震、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

专家表示:改革落实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六大变化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黄益平27日在此间说,中国经济正站在历史转折点上,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改革清单若能真正得到实施,许多习以为常的经济特征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黄益平认为,这种“根本性变化”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增长速度下降,成本普遍而持续上升,收入分配改善,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升级不断加速,中国的经济周期会很明显。   “市场化改革意味着今后政府对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小,经济增长..

专家:改革户籍制度是推进城镇化关键  乔润令称要推进城镇化,必须改革户籍制度。对于城市来说,户籍制度肩负着分配资源的依据,如何解决钱的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从农村角度来说,是土地为题。城市资金问题、农民的土地问题,这是解决户籍制度改革最关键的问题。 (责任编辑:DF050)

评论:宏观经济将支撑经济改革  三季度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数据逐步走好,各项经济改革也已初见成效。预计宏观经济数据会继续走好。我国宏观经济数据的逐步走好,表明宏观经济稳中有升,而这样良好的经济形势,又将对下一步的经济改革形成支撑。  今年经济改革工作“大刀阔斧”  今年可谓是经济转型与改革的关键之年。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今年经济体制改革9项重点工作。分别在行政体制、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民生、统筹城乡、农业农村..

谢国忠:中国经济或硬着陆 房地产泡沫走到尽头  近日,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表示,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攀升,中国长达十年的房地产泡沫走到尽头。  谢国忠称,自己曾一度认为中国经济将会软着陆。2012年中国经济开始下滑时,硬着陆的担忧笼罩金融市场数月之久。“我的软着陆的观点,是基于银行贷款在信用创造方面的决定性作用。中国的银行都是国有控股。当房地产开发商面对资金紧缩时,银行会对贷款进行展期。”  谢国忠表示,硬着陆往往来源于债权人对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