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CPI或前高后低 需警惕通胀抬头

2014-01-14 00:40:30 来源:网络

  专家提醒,2014年通胀压力可能增加,在警惕通胀抬头的同时,调控政策应保持平稳,尽可能让市场发挥作用

  国家统计局1月9日发布的2013年12月份CPI数据显示,CPI同比上涨2.5%,比11月份下降0.5个百分点,2013年CPI上涨2.6%,远低于政府提出的3.5%年度调控目标。进入秋冬季以后,物价进入小幅的上行通道,CPI涨幅在去年9、10、11月间连续三个月均超过3%,但12月份出现拐点,低于3.0%。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称,总体来看,2013年基本维持了“低通胀”的态势。不过,2014年较2013年通胀压力可能增加,在警惕通胀抬头的同时,调控政策应保持平稳,尽可能让市场发挥作用。

  2013年CPI低于3%的原因在于食品价格涨幅减弱

  本报经济观察家、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认为,2013年12月份CPI变化的原因仍然主要是受食品价格的影响。CPI低于3%的原因在于食品价格涨幅减弱。

  数据显示,12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1%,影响CPI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33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对物价的影响要小于11月份、10月份、9月份。其中,12月份鲜果价格涨幅最大,鲜菜价格涨幅影响明显降低,鲜果价格、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水产品价格、粮食价格、鲜菜价格分别上涨15.6%、3.6%、5.5%、3.8%、2.6%,分别影响CPI总水平上涨约0.29、0.27、0.14、0.11与0.08个百分点。

  根据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去年12月份50大城市物价数据显示,12月上中旬全国蔬菜价格继续下降,肉类、禽类、水果、鸡蛋、豆制品、粮食价格均有所上涨,但涨幅均不大。

  在胡迟看来,2013年3.5%的物价调控目标定得有些保守,主要是基于以前相对高的物价涨幅而言。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总体放缓,总需求已经有所下降,加之许多产品都存在产能过剩。从宏观经济层面看,物价上涨压力比前些年已经有所缓解。目前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是食品供给的季节性影响,而我国粮食生产状况一直很好,许多主要食品也建立了储备制度,加上大棚生产蔬菜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熨平了物价的波动。

  他认为,目前物价上涨中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工资、原材料等因素的持续上涨造成供给层面的成本推进带动物价上涨,成本推进型因素比总需求上升更难消化;二是虽然CPI水平已经降低,但经过多年的上涨之后,物价的绝对水平较前些年已经处在一个较高位的水平。这对于经济运行以及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多因素推动今年CPI同比涨幅有所扩大

  展望2014年的物价走势,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1月8日在北京发布的《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展望》预计,2014年中国CPI同比涨幅相比2013年将略有扩大,涨幅在3%左右。

  报告认为,CPI涨幅扩大的理由有三:一是经济增速维持回升态势,需求扩张对物价产生上拉作用;二是水、电、气等资源品的阶梯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将进一步推进,短期内对居民端价格有小幅上升影响。三是农民工市民化的较高经济成本、居民实际收入的提高需求以及人口红利减弱等因素将使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进而通过成本端加价传导至最终消费价格或直接推高服务价格。

  此外,土地价格的反弹可能持续,房地产价格上涨预期仍存,租房、装修等居住类价格有一定上升压力。

  胡迟的观点相对乐观,他说,由于宏观经济目前处于平稳增长态势,预计2014年物价水平基本如2013年一样大体保持温和态势,全年涨幅在3%以内是大概率事件。

  他分析,全年的物价走势基本上与食品的供给周期一致。年初几个月,农产品生产要受寒冷季节的影响,加之春节需求旺盛因素的影响,CPI涨幅很可能还会有所扩大,一二月份有可能“破3”,随着天气变暖带来的农产品供给增加,CPI又会下行。农业部发布的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信息显示,近几个月来,全国生猪存栏量环比连续增加。因此,后期生猪的供应会一直比较充足,猪肉价格难有大幅上涨。“猪周期”对物价的影响会有所减弱。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预测课题组预计,2014年的CPI从5月份开始会持续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年中六七月份达到4%左右之后会有所回落,年底收尾时将会再次上涨,预计2014年全年CPI为3.2%。

  此外,2014年是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的重要年份,出台的改革举措会多于以往年份,水、电、气等公共产品与资源品价格的改革不可避免地会伴随价格上涨,并推高整体物价水平。胡迟认为,改革因素很可能是2014年通胀压力增大的最重要因素,值得关注。

  他说,经济运行的着力点仍然在于调整、优化结构,宏观调控的原则还将是“合理区间论”,即只要经济增长不低于下限,物价升幅不高于上限。调控政策应保持平稳,尽可能让市场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DF126)

,智联卓聘网 今年CPI或前高后低 需警惕通胀抬头

相关:

傅育宁:改革会让“政府之手”变得柔和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傅育宁今日(1月13日)在第七届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随着自由贸易量越来越多,可以增加中国的国内需求,也能够平衡国际贸易方面的平衡问题。“当然上海也会需要更多的金融方面的服务,希望上海能够起到引领作用。”他说。  傅育宁表示,三中全会的召开做出了重要的决策会对今后很多年产生影响。他认为,改革会让政府这只手从硬变得更为柔和,而且会让政府更有效率。  傅育宁说:如果中国要持续进行改革,..

邵铭高:亚洲会出现更多金融中心  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及香港贸易发展局合办的第七届“亚洲金融论坛”于2014年1月13日至14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亚洲:带动全球增长”。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邵铭高在会上表示,亚洲会出现很多金融中心,这可能会对金融服务业带来更多机遇。  邵铭高指出,从银行业角度来说,一个地区性银行的理念是很说得过去的。就商业模式角度而言,其实不仅银行会用这样的商业模式,其他的行业..

久保田勇夫:传统银行对亚洲来说极其重要  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及香港贸易发展局合办的第七届“亚洲金融论坛”于2014年1月13日至14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亚洲:带动全球增长”。日本城市银行董事行长久保田勇夫在会上表示,传统的银行对亚洲极其重要,所谓亚洲就是新兴的经济体,一般不包括日本。  久保田勇夫认为传统的银行在亚洲可持续长远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传统的银行对亚洲极其重要,所谓亚洲就是新兴的经济体,一般不包括日本..

杜嘉祺:亚太地区的投资机会非常令人振奋  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及香港贸易发展局合办的第七届“亚洲金融论坛”于2014年1月13日至14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亚洲:带动全球增长”。友邦保险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杜嘉祺在会上表示,亚太地区的投资机会的确非常令人振奋,这些地区可以给我们提供大量的可供探索和挖掘的新的发展机遇。  杜嘉祺指出,从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在多大程度上助力全世界经济的复苏。友邦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是有着..

朱云来:改革的关键是要让市场经济确定其主导地位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云来今日(1月13日)在第七届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改革的关键就是要让市场经济确定其主导地位,让政府的干预尽可能减少。  “重点在于原来是计划经济,现在逐步进入到市场经济的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学习尝试建造不同的系统,上海自贸区就是一种系统性的尝试。”他说。  朱云来表示,我们需要更多的系统性设计,甚至是对大的宏观系统的设计;我们应该让经济回到正轨,要..

涂俊:以包容性投资促进包容性增长  中国建银投资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高级经济师涂俊1月13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面对我国经济社会领域中的一系列突出矛盾,传统的投资理念和投资范式亟需做出改变。  涂俊认为,应该通过推动“包容性投资”,改变传统投资理念和范式,在经济基础上逐渐缓解或减少产生经济社会问题的因素,乃至帮助化解这些问题。  为何需要“包容性投资”  第一财经日报:作为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中国建银投资研..

马骏:中国经济今年增长8.6% 人民币或升值2%  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13日预测,中国经济增长将延续2013年下半年的势头,2014年升至8.6%。此外,人民币今年或继续升值2%。  马骏是在德银“中国概念—国际投资者论坛”期间发布上述预测的。该论坛吸引来自全球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养老基金、保险公司、银行和对冲基金的1000多名投资者参加。  马骏认为,支持中国经济持续复苏主要有五个因素:第一、2014年美国和欧洲经济的增速将明显高于去年,..

德意志马骏:看好2014年中国五大主题投资  今日,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在5大乐观因素的影响下,中国2014年GDP增速将上升至8.6%,并认为2014年中国股市将受惠于出口复苏、放开准入、金融改革、社保改革以及环境保护这五大投资主题。   今天,德意志银行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概念——国际投资者论坛”上发布了2014年中国经济展望与投资策略。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持乐观看法,他预测中国GDP的增长将延续今..

吴晓灵: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根本性缺陷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当金融危机席卷世界,风雨飘摇的中央银行能否不负众望,力挽狂澜?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回归中央银行的源起,解读《危机下的中央银行》。  她是我国外汇局第一位女局长,深入实践,智力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她两度入选福布斯全球最有影响力女性排行榜,以巾帼力量驰骋中国金融界,她是吴晓灵。  本期嘉宾: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本期话题《危机下的中央银行》。中央银行作为国家..

德银预测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为8.6%  德意志银行13日在北京发布2014年中国经济展望与投资策略,强烈看好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德银预测,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有望重新升至8%以上,达到8.6%。  2012年,中国GDP增长开始放缓。中国官方在2013年初为当年设定的GDP增长目标为7.5%。而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GDP累计增速为7.7%。  德银对中国GDP增速的上述预测,显著高于多家中国机构和国际机构此前已经发布的预测数据:中国银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