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分层与农村剩余的三重剥夺

2016-07-05 00:01:36 来源:网络

谈及“农村金融”,人们往往一概而论,以致于其性质常常被混淆。到底什么是“农村”?什么是农村的“金融”,是需要我们厘清的。
农村信贷主体分层与“草尖金融”
近些年,不少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者,在一层层地哄,“村哄乡,乡哄县,一直哄到国务院”,说支农资金连年在增长,农村信贷需求满足程度逐年在提高。可背后的事实是,将化肥、农药、农机具,甚至超市等城市工商业贷款,也作为扶持“三农”贷款了。只是由于他们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是给农民的。所以,我们必须对信贷对象进行相应的区分,才有可能理解“三农”贷款的性质。
按借贷内容,我们可将对“农村”内部的贷款,简单分为四个层次。最基本的层次,是生存需求,主要表现为各类非生产性借贷。这在农村是很普遍的。普遍到什么程度,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90%以上的农民借贷是为了满足家庭消费所需,是一种典型的生存借贷。由于生存是刚性的,需求也是刚性的。这就带来了要么是零利率,要么是高利率的“两点解”,经济学和金融学所假设的平滑化的供求曲线和连续性的市场价格,根本就不存在。生存借贷的零利率,来自亲友借贷;而高利率,来自商业借贷。由于当时借粮的发生率,都普遍超过了40%,借款的发生率,超过了60%,亲友之处都无粮无款可借的情况,普遍发生。故此,生存经济是高利贷盛行的基本土壤。与生存经济相伴而生的,必然是以高利贷盛行为特征的生存借贷。1990年代末,温铁军通过大学生到中国各地下乡支农的实践,做了一次调查。这次调查表明,在1995~1999年间,35%~50%的农村借贷,还是出于生活性的目的。农村第二层的信贷需求,是农户生产性需求,包括种植、养殖、手工业、小型加工业等。这种典型的生产性目的,是为了满足恰亚诺夫框架下的农户家庭消费满足的。由于需要进行一定的生产性投资,比如说买点小机械、化肥、农药等,所以需要一些生产性借贷。农村第三层信贷需求,是农村集体性生产与公共事业兴办的需求。这些信贷需求,多是依托村级经济组织进行,具有较强的公共物品性质,也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农村第四层信贷需求,才是经营性需求,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贯彻效率的原则。这种信贷需求,可能是舒尔茨框架下的理性小农所具有的特征。提出这种需求的人,一般是农村的大款或者大户,他们早已脱离一般的生存经济境地。
由于位于底层的三类农村信贷需求,并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的,所以,真正的发展中经济体的农户经济,与经典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是不一样的。
依据上述的农村信贷主体分层,我们可以稍微对照一下所谓金融支农的诸多表达。实际上,在金融机构事实上已经商业化的情况下,只有农村的经营性需求,满足了商业信贷的基本条件。在政府号令金融机构支农的情况下,商业金融组织,也将目光普遍性地投向了这一类资金需求。由于这些信贷主体是浮在农村的上层阶层,我们不妨将对他们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叫做“草尖金融”。而下面的三层金融服务,叫做“草根金融”。在支农的政策倡导下,“草尖金融”大行其道,“草根金融”则寸步难行。何况,诸多并非身在农村的金融需求者,比如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农资公司、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机械和农用物质生产企业等,都计入扶持“三农”贷款的统计行列呢?金融界在放贷上,一直有个说法,叫做“傍大款、垒大户”。在农村,诸多金融机构就是这么做的。为数不多的支农资金以及政策贴息优惠,都到了大款、大户手里了,我们所关心的“草根金融”呢?支农政策所关注的广大农户呢?谁来给他们提供适合他们需求的金融服务?

实际上,对农村金融的经济考虑,至少应该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效率的维度,一个是公平的维度。如果区分放贷性质,可以分别将其叫做商业金融和普惠金融。商业金融贯彻的是选择性服务的原则,谁力量强我就放贷给谁。考虑重点是提高效率,实行差别服务。这些商业原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因商业金融机构的一个基本经营原则,就是以效率为中心。
不幸的是,我们考虑农村问题的时候,常常并非出于效率,而是出于公平的关怀。政府在推动农村金融的时候,更多考虑的,也是公平问题。在公平的关怀下,却以增进效率的手段推进,这种表达与实践的分离和“打左灯、向右拐”的惯性做法,效果如何,可想而知。毕竟,出于公平考虑的普惠金融,贯彻的是普遍服务与均等服务的原则。什么是普遍服务、均等服务?比如说通讯权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所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会在每个乡镇都设立邮政所,在每个村庄都有邮政服务点。不管有没有效率,邮件有没有那么多,邮局都得让每个地区,每个人享受基本通讯的自由。无论大小、贫富,都应享受均等的服务。医院、学校、水电等基本公共服务,也是贯彻同等的原则。如果将得到最起码的通讯、卫生、教育、生活设施等基本服务,视为一项基本人权的话,是否将获得起码的存款、放款、汇款的金融服务,也视为国民最基本的金融权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么,在政策层面上,就要区分清楚商业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差异。在普惠制条件下,政府有义务像铺设医疗、教育等基本设施那样,在金融服务的推广上,进行相关的政策扶持。
近些年的实际情况是,在不对两类金融性质区分的现实条件下,各类金融机构既在事实上走着商业化的路子,又因为承担了一部分政策性职能,而在屡次金融改革中可以得了便宜又卖乖。以一次又一次的政策性负担为借口,要求政策性补贴。1998年以来对3万亿元呆坏账赎买的中国金融改革成本,最终由谁来承担呢?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
依据图1的信贷主体分层,我们可以简单划分一下中国不同类型的农村。

依据不同类型金融需求的多寡,我们可以判断乡村社会的性质。
传统型农村。以生存性金融需求为主,生产性为辅,这是一个传统型农村。在中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农村,可能属于这一类性质。
过渡型农村。生存性金融需求比较少,经营性需求也比较少,信贷需求主要集中在集体生产和农村公共事业上。这是过渡型农村。可能,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属于这类性质。
现代型农村。生存性金融需求很少,经营性需求很多,这是现代型农村。可能,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农村,属于这种类型。
由三种类型农村的划分,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对农村的金融安排,无法一概而论。可在现实之中,很多时候我们是假想农户是理性小农,农户需求是经营性金融需求,按照现代型农村的模式来设计农村金融制度,这会出现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状况。
事实上,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农村金融的性质,有别于一般的商业金融。这也是中国不同于发达国家之处。在欧美发达国家,城乡差距不大,他们无法亲身体会二元经济、二元社会的存在。自然也没有二元金融的概念。没有城市系统和农村系统二元划分。由于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也没有另立“农村金融系统”的必要。比如在美国,许多家庭农场的拥有者。农场多交由经理人打理,农场主一年都难得回自己的农场看一下。加上美国农场有完备的契约、账目、信用记录,也有充足的抵押品,办理借贷非常容易,只用将城市的工商金融体系复制到农业经营领域即可。不同的是,政府会针对农业的自然风险和农场扶持政策,给予适当的补贴或者提供优惠利率。温铁军老师曾经有过一个稍显武断的概括:“中国无农场、美国无农民”,说的就是这种差异。中国的家庭农场生产方式,完全与美国不同。在中国,城乡二元经济和二元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有两套金融系统,才能与二元经济与二元社会相适应。农民的经济地位低下,和银行没有对等的谈判权,加上大多数农户没有足够的抵押品,一般的商业金融很难对其开展借贷业务。现实状况,也要求在农村必须另立一套金融体系。在这一套体系中,商业金融并不应该占据主导地位,以普惠制为原则的政策金融,和农村内部相互融资和经营的合作金融,才是主要方式。1996年8月22日,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等各种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服务体系。”这个定位是比较清楚和准确的。
农村剩余的三重剥夺
如下,我且用两个例子,来讲讲农村剩余的三重市场剥夺。
我们知道,一个经济体要想可持续经营,需要将其剩余作为储蓄,进一步转化为投资,才能进行持续性地扩大再生产。同样,农村每年都在创造相应的剩余。但不幸的是,过去这些剩余被行政抽取机制拿走了。我在河北农村调查时,曾看到一副对联“有余粮卖给国家,多储蓄支援建设”,清楚表明了资金短缺条件下,农村和国家的交换关系。1996年中国出现资金富余后,金融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市场抽取机制居于主导地位,使得农村的经济剩余、金融剩余和利润剩余,都通过市场手段,从农村抽取走了。
首先举一个广西蔗农的例子
2009年9月中旬在广西百色,我给农民做合作金融培训。培训期间,跟当地的蔗农聊天,和他们算了一笔账。算完账,我说你们在承受三重剥夺——经济剩余、金融剩余和利润剩余的剥夺。这三种农村剩余,通过市场机制,都流出了农村。农民听完后,很认同,他们说“你说的三重剥夺很好,我们可能还有四重、五重剥夺”。我说,我知道你们另有所指,但我目前只能和你们分析这三重来自市场的剥夺。这三重剥夺,第一重是经济剩余的剥夺。在当地农民与市场相交换的过程中,甘蔗的市场价格是政府作为蔗农的代理人,与当地的榨糖厂谈判达成的。谈判的底线,一方面是榨糖厂赚足利润,愿意留在本地继续经营,自然也就留下了政府需要的产值、利税和就业;另一方面,是农民得从中赚钱,不然他们就不愿再种甘蔗,糖厂没有原料来源,地方稳定也将难以保持。2008~2009年的协商价格,是270元一吨甘蔗。一位蔗农在培训期间向我算了账,我且以一亩坡地甘蔗为例做出说明。农民如果要雇工经营,种甘蔗赚不了钱。只有自己家有两三个棒劳动力,以自家劳动替代外来雇工,每亩地才能赚到两三百元,甚至四五百元。从专栏1可见,每亩甘蔗的用工成本533元,在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行了30多年的中国,几乎没有任何农村蔗农家庭不需要、不雇佣外来劳动力,就能经营这么大规模的甘蔗田。就当地人的经验而言,一个棒劳动力,满负荷工作,除了播种和收割时需要帮忙外,能够经营的最大地蔗田面积是15亩。

借助专栏1,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种甘蔗的收入与成本结构,以及三重农村剩余的剥夺。第一重剥夺,是经济剩余的剥夺。一亩山坡地所产的甘蔗,通常是3~4吨,按高限计算,每亩蔗田毛收入1080元,但每亩地的经营成本,也要923元。占了毛收入的85.5%,其中,净流出农村社区的收入是化肥农药费用,占了300元,即毛收入的27.8%。可见,从生产成本而言,农户所得的毛收入,大部分作为成本支付出去了。其中近三成给了农药、化肥等工商业部门。农民经营所得,还要应付日常支出。而现在除基本食物之外的大部分农村生活用品,都需要通过市场交换才能获得。交换过程中,又有一部分流失出去。在这户农户的案例中,63.7%的农户毛利润,用于日常生活开支。经济剩余流出去了。第二重剥夺,是金融剩余的剥夺。农户经营和生活支出之余,还有一部分结余。但这部分结余资金,由于季节性生产、预防性储蓄或强制性储蓄等原因,以储蓄存款等形式交给金融机构,将资金的控制权交出,金融剩余又流失出去了。第三重剥夺,是利润剩余的剥夺。农民在来年需要投资或其他用途,常常需要借贷经营,但此时用钱,必须掏一个更高的价格——贷款利率,才能获得这笔生产资金。通常,贷款利率是存款利率的四五倍。百色农民还对我说,他们为了得到这笔贷款,还需要支付“侧面成本”。当地人所言的“侧面成本”,就是要私下里与信贷员“研究研究”,送点烟、酒之类的,才能处好关系,才有可能从正式金融部门贷到钱。
专栏1 2009年9月广西百色右江区永乐乡一户耕作40亩坡地甘蔗的蔗农收支结构
毛收入:亩产4吨,每吨270元。每亩收入1080元。
成本:第一年种下1吨蔗种,270元,100元播种工钱,第二年、第三年甘蔗自生。将370元摊入3年,每年负担蔗种成本123元;每亩甘蔗每年需施化肥2袋,200元;农药100元;收割工60元/天,100元/吨,400元;田间管理100元;合计923元,占毛收入的85.5%,其中化肥农药占27.8%;经济剩余流出。
毛利润:每亩157元毛利润,耕作40亩,得6280元,其中约4000元用于日常开支,大部分用于购买家电、衣服、工业化食品、日用品、建筑材料等,经济剩余流出。
净利润:2280元储蓄,金融剩余流出。
利息支出:每年向信用社借贷经营,付利息,利润剩余流出。
再举一个吉林梨树粮农的例子
2008年年底,在吉林四平,我们召开了首届草根金融论坛,意图推进民间草根金融组织的发育。论坛之中,梨树县闫家九社的谢村长,听我讲到了三重市场剥夺,就给我举了一个当地玉米种植的具体案例。东北对于土地的计算单位,是垧。一垧就是一公顷。一垧玉米的年产量为2万斤,当时的价格,是5角钱1斤,则每垧玉米可得1万元的毛收入。但要扣除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共5000元成本,经济剩余流出;在5000元毛利润中,有4000元还要用于日常开支,其中大部分最终是购买了非农村社区生产的各类工业制成品,经济剩余进一步流出;最后,能够留下1000元的储蓄,但作为金融剩余,交给农信社,资金的控制权让渡出去;到了来年,又需要借贷经营,在东北,农信社的经营模式,就是春放秋收,支付高于存款利率四五倍的贷款利息,利润剩余流出。
专栏2 2008年底吉林梨树闫家九社一垧玉米的收支结构
毛收入:年产量2万斤,5角钱1斤,1万元。
成本:5000元种子、化肥、农机成本,经济剩余流出。
毛利润:5000元,其中4000元用于日常开支,经济剩余流出。
净利润:1000元储蓄,金融剩余流出。
利息支出:每年借贷经营,付利息,利润剩余流出。
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上述两个例子。在广西百色,蔗农盈利模式的秘诀主要在于劳动力。若自有劳动力,则可有更多的毛利润积累。若每亩能得到300~500元的毛利润,则单位收益可以是雇工经营的两到三倍,甚至更多。当地的种植结构,不仅坡地甘蔗是劳动密集型的。香蕉、芒果、荔枝、速生桉、木薯、龙眼、树菠萝,包括水稻等,都是劳动密集型农业。,这户农民还有100亩山林,是他们家庭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当地水田很少,人均1亩水稻,虽然有三季稻的耕作条件,但当地人几乎全部只种一季水稻,大部分自食,少部分养猪,一粒稻谷也不往外卖。农民实际上对水稻生产,进行了反过密化,而解放出劳动力,更多地投入到经济作物和经营上,进行劳动与资本双重增密的过密化生产。
但对于吉林梨树的玉米种植而言,盈利模式则主要在于经营规模了。由于当地的耕作几乎完全实现了机械化,农机、化肥、农药的投入,都来自农村社区之外,成本近乎无法压缩。但是,现代耕作动力的获得,使得耕作面积可以进一步扩大,至少能够摊薄农机具投入的单位成本,同时,又会在毛利润难以提升的条件下,同幅度地扩大利润额。在此地,已有了土地与资本密集型农业的雏形,这是提倡各种规模化、产业化、西方化等横向一体化观点的人所乐见的。进行土地流转,扩大耕作面积,在这里具有了基本的初始条件。
但是,无论是广西百色的劳动密集型路线,还是吉林梨树的土地与资本密集型路线。农产品的对外交易,仍然面临着上述的三重剥夺。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解决农村融资的基本问题,至少面临着农村产业利润率低下、风险无法分担、交易条件持续恶化等基本的农村外部体制问题。而且,如果我们渗入到农村金融体系的内部,还会发现这一体系也面临着一些基础性的结构失衡问题。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资助。),信贷分层与农村剩余的星期天英文 三重剥夺

相关:

让“中国声音”更有质感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刚刚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开始“就职演讲”前,向记者们表达了谢意——“这些天来,各位记者朋友对这次大会作了大量报道,向世界各国传递了许多‘中国声音’。大家很敬业、很专业、很辛苦。在此,我代表十八大大会秘书处,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习近平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做的“就职演讲”,以其坦诚的姿态、务实的内容和质朴的语言,备受中外舆论好评。在不长的演讲中,..

过度“绿色”的风险推广“天堂能源”来替代“地狱能源”的大趋势不容质疑。但普及绿色商业不但代价高昂,还可能造成新的“污染”,即产能过剩带来的浪费。时尚界有一句著名的口号“Green is the new black”,“绿色是新的黑色”。在时尚界,黑色是永恒不变的流行色,而绿色代表的环保将高于其他一切来了又走的潮流,成为新的永恒。在能源、环境等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以节水、节电、回收可再生能源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商业开始在全球升温。标榜绿色,也成..

十八大特稿:三千天不久,只争朝夕2012年11月14日上午,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大会号召全党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闭幕的那一刻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倒计时’就已开启。”来自上海的十八大代表焦扬说。一字之变:倒计时开始“小康”一词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就是轻徭薄赋,予民休息,让老百姓过上小安康乐的日..

对美国住房优级贷款违约率上升的思考2007年美国住房金融市场爆发了次贷危机,并且由此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目前在美国住房金融市场上,次级贷款合同违约仍然在发生,并且还出现了优级贷款违约率上升的现象。这种新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开始讨论优级贷款违约出现的原因以及它的影响,甚至有些人开始担心它会不会像次级贷款危机一样引发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呢?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新变化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住房金融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对次级贷款的风险性重..

多措并举,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第九社区管理中心是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管理的最大的社区之一,地处河南省濮阳市中原石油勘探局中心地段,辖区面积700万平方米,常住居民18921户,总人口63000余人,现有失待业人员近3000人,专兼职失待业管理人员16人,年登记就业率连续两年保持在95%以上,2012年10月被濮阳市政府推荐为河南省充分就业社区、全省就业先进单位。社区就业管理工作在省、市及油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坚持“真困难、真帮助”的原则,充分发挥社区..

750亿美元热投中国前景:中国继续被看好由于中国较为良好的投资环境、低廉的工资和近几年来国内市场的迅速增长,中国在过去十年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占发展中国家所获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25%。2004年该数据创记录地达到了606亿美元,占世界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9.9%。但其中包含了国内资金“迂回”投资的情况。据估计,20%-30%的外商直接投资并非真正的外商直接投资,而是国内投资转道外国重新投回中国的投资。这样做是为了享受外资所能享受的优惠税收或投..

中产阶层将带动消费飞跃中产阶层推动消费近20年来,世界见证了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现象”的产生。在未来15年内,世界还将亲历这一现象进入第二阶段,其特点是国内消费的大爆炸和世界最大市场地位的巩固。到2020年以前,中国的中产阶层消费者将从目前的1亿增加到6亿左右。中国将再次经历今天以前曾经出现的深刻变革。中国中产阶层的扩大将推动可预见的消费膨胀,但所谓的中国中产阶层是个广泛而模糊的概念。比利时英特华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裁杨亨指出,从收入..

住房金融体系的国际经验国际上较为典型的住房金融体系可分为三类市场主导的住房金融体系,典型国家是美国和英国。金融中介机构主导的住房金融体系,典型国家是德国、法国和日本。政府主导的住房金融体系,典型国家是新加坡。下面对美国、德国和新加坡住房金融体系的特点进行介绍。美国住房金融机构体系的特点机构结构呈现多元化特征在美国的住房金融机构体系中,既有商业性的住房金融机构,也有互助合作性的住房金融机构,还有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图1是美国..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理论研究摘 要:数字集成电路是集成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实践中有着极为广泛的使用,有力地推动了信息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基于对数字集成电路相关理论概述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以及数字集成电路的核心工艺。关键词: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核心工艺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集成电路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深入了解数字集成电路特性,正确分析数字集成电路在实验中出现的种种异常现象,对于提高数字..

股指期货:资本市场的革命性变革2010年1月8日,国务院原则同意推出股指期货。目前,证监会将统筹股指期货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发布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明确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等工作。上述工作预计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以确保股指期货的平稳推出。应该说,具有做空机制的股指期货的推出将在真正意义上开启一个金融产品创新时代。集价格发现、增加市场流动性的宏观功能与套期保值、套利、投机等微观功能于一身的股指期货的诞生,有助于完善资本市场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