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的实践与探索

2016-06-20 09:53:57 来源:网络

【摘要】 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斗号角,各行各业纷纷响应,转型创新之举频现。那么,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内部审计是否需要转型创新?该如何转型创新?文章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此课题进行理性的探讨。
【关键词】企业 内部审计 转型 创新
一、内部审计为何要转型创新
1.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推进,转型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内部审计作为社会发展的要素之一,当然不能例外。固化就意味着落后,内部审计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因而必须与时俱进,以变应变,跟上改革的步伐,适时地转型创新。
2.企业发展的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面临的市场挑战也越来越激烈,竞争环境更趋恶劣,经营风险逐渐加剧,内部控制要求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责任日趋繁重,原先按部就班式的内部审计显然已无法适应企业发展所需。
3.自身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内部审计通常被认为是企业各职能部门中“用于应付、不太重视”的“无地位”部门,是“千篇一律、事后检查”的“最死板”部门,是“专门找茬、不能得罪”的“黑包公”部门,是“无法考核、难出政绩”的“养老院”部门。这些评价显然是不公正的,但在不少企业又是客观事实,严重挫伤了内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阻碍了内部审计自身的发展。那么如何让内部审计在经营风险防范、内部控制实施中发挥巨大作用?如何让内部审计人员敬业爱岗、默默奉献的精神得到应有评价?如何让内部审计部门保驾护航、决策引领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埋怨和叹息是没有用的,我们不能改变现实的环境和人们习惯的观念,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可以从审计理念、审计形式以及审计方法上全面转型创新,把内部审计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二、内部审计如何转型创新
由常规审计向专项审计转型
常规审计向专项审计转型,即指由“面面俱到”向“专项重点”的转型、由“广度铺开”向“深度挖掘”的转型、由“机械程序”向“各具特色”的转型、由“循规蹈矩”向“追求实效”的转型。
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机构日常工作的主要范围为经济活动审计、预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投资项目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及风险管理评审、经济效益审计及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要求办理的其他审计事项等。可见,企业内部审计范围之广、内容之多,常规审计就是在满足以上各方面需求的情况下产生的审计方式。其特点是范围广、内容多、任务重。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几乎所有相关业务进行审计,起到让经营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日常经营情况,进一步加强企业风险防范的作用。
虽然常规审计在企业发展的长河中所起的作用有目共睹,但也暴露出“千篇一律——少变化,耗时费力——少效率,流于形式——少政绩,局限数据——少扩展”的弊端。 笔者认为,只有加快常规审计向专项审计转型,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相对常规审计而言,针对特定事项的专项审计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1.审计范围特定,目标明确。专项审计针对企业某个具体项目或某方面具体工作开展全方位审计,目标更明确,方法更有针对性。
2.审计时效加速,作用明显。专项审计一般要求审计人员在更短的时限内完成相关审计任务,更具紧迫性,审计结果对后期事项的借鉴意义更大。
3.审计深度延伸,专业性强。专项审计一般要求针对审计事项进行深入挖掘,审计要求更高,专业性更强,需要具备较高业务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审计团队的介入。
4.审计广度拓展,成效更大。专项审计不再唯数据说话,不再局限于财务会计的视野,可以向经营各领域拓展,可以向项目全过程延伸。
5.审计方法细化,效果更好。专项审计针对性强,更利于审计方法的细化。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更易被企业领导所接受,审计效果往往会更好。
由内审监督向内审引领转型
内审监督向内审引领的转型,即指由“被动审计”向“主动作为”的转型,由“审计报告”向“实证研究”的转型,由“建议措施”向“引领决策”的转型,由“监督尽职”向“功能拓展”的转型。传统的内部审计似乎只是就事论事的工作,完成一项审计项目就归档封存。但笔者认为这并不能真正体现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人员想要更好地体现价值,就必须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在完成各项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下,借助自身对企业情况的熟悉,以及在长期审计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运用专业知识,多作实证研究,为经营者献计献策,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
具体来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注意搜集内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典型案例或者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经营管理事项,通过深入挖掘,归纳总结相关经验,找出内在规律,为内部审计能级提升和企业经营决策所用。剖析案例中存在的现象或者问题,找寻其存在的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强化优势的途径,将研究成果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以同类实证案例为参照,比对当前所提出的经营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其相似点与不同点的对比,从侧面验证方案的可行度。以笔者所在公司为例,2011年为配合公司大力建设内控机制,强化项目投资管理,进一步提高投资管理能级的需求,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自1998—2011年14年间的对外投资情况进行了一次较大范围的调查。此次调查共涉及对外投资43项,横跨10省,投资年限14年,涉及纺织、公路、运输、房产等多个产业。此次实证研究虽耗时半年有余,但通过对公司14年来43项投资项目的调查研究,分析各项投资成败的原因,指出后期投资可以借鉴的经验,不仅为公司经营者提供了一份很好的实证案例,更进一步体现了内部审计人员对于企业的价值。
由静态审计向动态审计转型静态审计向动态审计的转型,即指由“现场审计”向“远程审计”的转型,由“纸张审计”向“网络审计”的转型,由“定时审计”向“实时审计”的转型,由“坐标审计”向“跟踪审计”的转型。
审计人员奔赴审计现场不仅费时费力,成本较高,而且也无形中占用了审计时间,同样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因此,用动态的审计方式来取代原有的单一的静态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实时审计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实时审计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传统静态审计的固有缺陷,主要表现在:通过网络在线将远途变为眼前,拉近了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的距离,方便了资料的获取和底稿的形成。通过数据的实时更新,变时点审计为实时审计,更有利于从数据的变动趋势发现问题所在。通过计算机实时处理,让审计人员能够见缝插针地工作,有助于统筹调配,有效节约人工处理数据的时间。借助计算机对数据进行汇集、筛选、整理,形成更充分的审计证据,弥补了传统审计中面对海量数据无法及时处理的不足。一次性投入形成必要的远程网络之后,审计人员在办公室就能开展相关审计工作,不仅减少了远途跋涉、舟车劳顿之苦,而且能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审计事项上,既节约了时间,也降低了成本。以笔者所在公司为例,公司审计室自2011年建立实时监审平台以来,对下属企业的常规财务监审基本都过渡到对财务账册的电脑实时监控上来,并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完善,逐步做到实时监控范围的企业全覆盖和会计科目全覆盖。通过该平台的有效运作,目前审计室既能借助其完成对下属企业的日常财务监督,又能利用其更好地配合现场审计完成各项审计任务,审计工作效率得以明显提高。
由财务审计向内控审计转型
财务审计向内控审计的转型,即指由“重数据”向“重制度”的转型,由“重结果”向“重执行”的转型,由“重财务”向“重全部”的转型,由“重鉴证”向“重评价”的转型。由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脉络可以看出,财务审计一直都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而正是由于常期进行财务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往往容易形成重数据、重结果、重鉴证的习惯,而对于企业建章立制、制度落实以及非传统财务范围内的其他经营管理活动涉入较少,即便在内部审计对内服务和咨询职能得到凸显的当今,仍有很多内部审计人员将内部审计狭隘地理解为财务审计,这显然无法适应时代需要,也不利于内部审计自身的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良性运转的内部控制体制不仅能进一步保护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而且也无形中使内部审计工作得以建立在更为真实和可靠的企业信息基础之上,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更好的审计环境。因此,无论是从促进企业发展,还是从有利于内部审计发展的角度,内部控制都应成为未来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内部审计人员应从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源头出发,从其制度落实的关键环节入手,进行全程跟踪,事后评价,通过内部审计手段有效促进内控建设,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以笔者所在公司为例,作为公司内部控制主要监督部门,2013年审计部门积极组织有关货币资金、存货、应收账款、投资、资产处置、人力资源,以及经营风险预警机制等各项内控制度执行有效性的检查,以内部审计的形式督促下属企业认真执行和完善相关制度,重申内部控制的严肃性,更具体全面地对企业风险防范的重要节点进行确认,对存在的内控缺陷进行整改,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有效推动了内控机制建设的实质性进展,取得较好成效。
由事后审计向过程审计转型
事后审计向过程审计的转型,即指由“鉴定者”向“参与者”的转型,由“评价型”向“预防型”的转型,由“监督型”向“服务型”的转型,由“结案型”向“全过程”的转型。内部审计之父索耶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是否实现了组织目标。从字面看,内部审计应该是对被审计事项最终结果的监督、鉴定和评价,应能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但由于传统的内部审计更多的是事后审计,审计人员往往只能通过查询历史资料,通过穿行测试,通过人员访谈等寻找蛛丝马迹,尽可能准确地还原历史,找出问题所在,这种方式并不利于准确地剖析事实真相,有时甚至会导致审计结论的错误。为弥补事后审计的先天不足,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转变思路,积极开展过程审计。
过程审计,让审计人员全程参与被审计事项,从事前的可行性分析到事中的管理控制、事后的决算评价,整个事项的进程都有审计人员的亲身参与,便于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事项本身,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及时寻找对策,减少企业有可能发生的损失,增加经济效益,其优势显而易见。在进行过程审计时,笔者建议内部审计人员应注意以下两点:过程审计应以风险为导向。审计人员应注意以风险为导向,以内控为主线,围绕重要事项的重大风险点开展审计,并能对发现的问题做到持续跟进。审计人员要全过程介入。审计人员必须彻底前移审计关口,确保对被审计事项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介入,做到不留盲点,真正发挥过程审计的作用。以笔者所在公司为例,2011年公司内控工作全面启动,审计部门在内控建设之初就对其密切关注,及时指出有违准则规定和不符合企业实际的制度条款,并从审计专业角度对制度流程提出意见和建议,确保内控制度设计的有效性。制度建立之后,审计部门积极组织各项内控检查,及时查漏补缺,督促企业对发现的缺陷进行整改,确保制度的执行有效性。每年的年中和年末,审计部门认真安排企业内控评价事宜,组织各企业内控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做好内控评价工作,确保内控机制的不断自我清洁和完善。通过对内控机制事前建设、事中跟踪和事后评价的全过程审计介入,有效推进了我公司内控机制建设的进程。
三、展望未来
美国通用汽车的总审计师和首席风险官布莱恩·西伦说“审计师未来将会比以往做更多的事情”“会要求他们有更多的战略性思维,要展望未来,并且有能力进行有效的沟通”。有理由相信,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一定能在创新中转型,完成其从反应性的角色向具有前瞻性角色转变的重大蜕变,真正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职能部门,并在企业结构治理、风险防范、价值增值等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夏青.窥视未来.中国内部审计,2013.
方兰琴.论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07-13.
付春.基于公司治理下内部审计完善探析.现代经济信息,2013.
徐夏青.企业风险管理之内部审计的价值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13.,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的实金道铭 践与探索

相关:

进一步推进审计结果有效落实的若干思考【摘要】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审计结果的有效落实是审计工作参与国家治理的有效体现,是提升审计工作成效的重要措施。文章就审计查出的问题为什么没有得到有效整改,以及审计结果在落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作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审计 整改 结果落实随着审计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国家审计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国家审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的责任和任务也得到社会各界越来..

产业转型环境下资产周转效率管理之思考【摘要】为有效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应转变管理理念,由过去简单的重损益转变为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损益与资产负债管理并重。通过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优化执行层面的各项资产负债管理、结合绩效考核激励等一系列积极的措施,确保企业在转型阶段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关键词】产业转型 资产周转效率 资产负债 管理 效率指标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转型时期,大量传统行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在产能过剩和残酷市..

两市融资余额两日连跌 报8340.84亿【两市融资余额两日连跌 报8340.84亿】沪深两市融资余额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截至6月17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4711.4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2.82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3629.39亿元,减少8.95亿元;两市融资余额合计8340.84亿元,减少21.77亿元。   沪深两市融资余额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截至6月17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4711.4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2.82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3629.39亿元,减少8.95亿元;两市融资余额合计..

对地方开展国库现金管理业务的审计实践之思考【摘要】财政部自2006年开始开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业务,2012年,省级财政可以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业务试点。文章在分析审计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开展国库现金管理业务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从审计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关键词】地方 国库现金管理 审计 思考一、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业务的现实需求所谓国库现金管理,是在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完整和财政国库支付需要的前提下,对国库现金进行有效..

中小型制造企业生产异常管理系统应用与研究【摘要】基于AIP公司的生产实践,对中小型制造企业生产异常情况的成因、分类及影响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探究。为其他中小型制造企业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关键词】中小型制造企业 生产异常 异常管理系统 异常诊断 异常分析一、生产异常的概念及分类生产异常的概念生产异常是指因生产流程、作业方法、机器设备、研发设计、材料及内外环境等因素变化而造成的生产停滞、不合格品数量上升或生产效能下降等失控情况。任何异..

钢贸业融资性贸易业务风险防范与应对的思考【摘要】我国传统的钢材贸易业务的主导地位,正逐步被利益催生的融资性贸易业务所取代,而融资性贸易业务的风险防范与应对,是钢贸业企业必须面对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河北中储与金鲲公司票据追索权纠纷案的融资性贸易业务为例,提出企业融资性贸易业务风险防范措施与应对策略,以期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降低企业风险。【关键词】融资性贸易 贸易融资 风险防范 应对策略一、案例背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

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关注度和依赖性越来越强。如果说内部审计是公司内部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独立性就是这道防线的中流砥柱。文章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角度出发,对制约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关键词】内部审计 独立性 必要性 萨班斯法案一、内部审计的含义及其必要性1.国内外内部审计定义比较。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2004年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

“大数据时代”下集团财务数据集中管控的思考【摘要】企业集团对财务数据的集中管控,成为“大数据时代”下的一大课题,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对集团财务数据的有效管控不但要收集财务数据,更要有效利用与保护这些数据。文章着重对集团财务数据集中管控的意义、财务数据的利用和保护进行探讨。【关键词】大数据 财务数据 集中管控 数据分析 集团管理一、 “大数据”的内涵尽管“大数据”已经成为一个广泛被人引用的词语,但是人们对于“大数据”的理解,还有些偏颇。很多..

基层审计机关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渠道【摘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的实施,审计机关复核机构的复核工作转变为审理机构的审理工作,各级审计机关均在积极实践探索审理工作。从近两年的开展情况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文章对基层审计机关审理工作目前面临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进行深入分析,思考解决改进的对策和渠道。【关键词】审理工作 审计机关 问题和解决渠道201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将涉及审计质量控制的关..

财务总监的权与责【摘要】文章通过对资本市场违规案例涉及的财务总监失职的教训引出如何处理财务总监权与责关系的问题,指出了财务总监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面临的困境,提出财务总监职能的转型迫在眉睫,并对优化公司资本结构提出了建议。【关键词】财务总监 公司治理 职业道德 风险控制一、财务总监的作用1.事件回顾。2013年8月16日上午11点5分,沪指突然出现大幅拉升,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市值靠前的权重股集体出现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