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黑暗期 地方大员欲渡难关谨记“四要”

2015-01-20 02:47:06 来源:网络

  2014年12月29日至30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会上表示,中国财政收入将由两位数增长变为个位数增长,要克服速度情结,实事求是地看待收入增速变化。据报道,在财政部组织的调研中,省级大员“哭穷”是常态。福建省委书记、省长向楼继伟“哭穷”,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河南省委书记郭茂庚、广东省省长朱小丹亦有此类举动。虽然都是“哭穷”,但理由各异:广东是人均财力较低,河南是助力中原经济区发展,河北是底子薄、人口多、财力紧张,福建是财力弱。各种理由总结为一个词:没钱。

  今年地方财政收入将会普遍承受下滑压力,财政实力薄弱的地方将备受煎熬。德意志银行甚至预计,2015年中国财政收入同比增幅可能仅有1%,为1981年以来的新低。该行同时预计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将下降2%,为1994年以来首次下滑。

  总体而言,地方政府普遍进入了极为困难的“财政黑暗期”。困难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减收。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地方经济增速下滑,且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压力,GDP增速放缓已是必然趋势。地方政府也正在逐渐接受这一事实,调降GDP和财政收入增速目标。同时,房地产市场下行,原有的土地财政难以为继。2014年全国300个城市土地成交量为102830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1%。2014年土地出让金仅为2.3万亿元,同比下降28%。此外还有“营改增”等因素。多重因素叠加下,地方财政减收压力显著增大。

  第二,债务。2015年是地方偿债高峰期,压力很大。地方政府多年来通过借债扩大投资,拉动GDP,累积了大量债务,2014年、2015年是地方政府偿债的高峰期,穆迪预计,2015年中国将有约2.8万亿地方政府债务到期。

  第三,刚性支出。虽然财政减少,但民生和公共服务的支出增大,而且是刚性增长,这将对地方财政造成很大的压力。此外,公务员加薪、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等政策也将使得财政支出增加。

  第四,地方融资渠道受到限制,财政上的融通空间减少。国务院于2014年10月2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43号文),正式宣告银行向融资平台大量投放贷款的终结;2016年起地方政府只能通过省级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举借政府债务。

  面对急剧上升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应当拓宽视野,采取多重方式积极应对。

  第一,地方要压缩摊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加杠杆的事情应该少做,以前为了拉动GDP而大搞投资的做法应该停止了。举例来说,目前全国已有38个城市获批修建地铁,但我们在实地调研中发现,部分城市布局很宽松,人口密度不大,且存在人口外流的情况,地铁的作用十分有限。殊不知,地铁是个极大的财务负担,如果没有其他附加收益,就会变成纯粹的财务负担,再次走上“贷款-还贷”的恶性循环。对于各个城市来说,为了“名气”而修地铁,殊不明智。

  第二,要争取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如“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自贸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等)挂上钩,从而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同时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最近“一带一路”概念很热,2013年12月末,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举行“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西北5省区,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西南4省市区,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海南等东部5省的负责人被邀请,但是河南、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的负责人未被邀请,此后这些地区多次向国家发改委或国务院打报告,希望纳入“一带一路”规划。近期江苏、山东、河南多地召开2015年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其他相关会议,均称已经纳入国家“一带一路”规划,并开始部署有关建设工作,意味着这些地区的努力已经取得成效,可以享受“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政策红利了。

  第三,市场化改革要加快,财政收入最终来自市场化改革,来自企业经营的活跃。地方今后吸引投资、吸引金融资本,不能再依靠洼地式的优惠政策,而是一要看企业,如果有好的企业,各类资金自然会来;二要看市场环境,如果地方的环境好、服务到位、市场灵活,也会吸引到资金进入。不过,现在市场低迷、税源枯竭,而改革见效需要时间,因此有人认为,市场改革“远水”难救地方财政枯竭的“近火”。不过,市场化改革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这一长期战略拖不得。

  第四,要寻找新“财路”。地方债和PPP模式作为地方政府融资新渠道的大方向已定,但多数地方政府依旧未能转变思路,以致旧的融资手段不能用,新的融资手段又运用不畅,“修明渠,堵暗道”变成了“两头堵”。比如,地方政府只是将PPP模式作为“另一种”举债手段,依旧延续了城投债的思维,未能保证民资话语权,导致民资缺乏兴趣。地方政府的这种旧思维、死脑筋该改改了,即使政府官员不愿意改,财政压力的现实也会逼着他们改。

  总之,2015年地方政府将面临空前的财政压力,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应当转变思维方式,采取多重方式应对。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肯定比较难熬,但我们认为,这也是财政制度改革的机遇。

(责任编辑:DF118)

,财政葫芦娃儿歌 黑暗期 地方大员欲渡难关谨记“四要”

相关:

陈兴杰:政府知道经济底细以后  南太平洋有个叫新赫布里底的群岛,那里的土著居民经过常年观察,发现了一个现象:健康人身上会有很多跳蚤,那些生病人的身上,几乎没有跳蚤。由此他们得出结论:跳蚤这种东西使人身体健康。缺少跳蚤,身体就不健康了。这个结论显然是悖于医学常识的。很多统计学家跑去做了大量调查,结论都是如此。于是他们猜测当地跳蚤可能含有什么健康成分,甚至有人写文章专门研究“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跳蚤”。后来有个医生研究发现,土著人..

龙玉其:养老金并轨成败核心在“钱”!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 2号)(后简称《决定》),社会各界千呼万唤、期盼已久的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终于露脸了。基于传统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保障制度的弊病,《决定》提出了“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和具体的制度设计。改革回应了民意,对于增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与统一性具有重要意义。  “双轨制”改革的方案和任务已经基本明确,但最终效果如何,还有..

7万亿 够2015年的中国用吗?  据报道,国务院2014年底已批准总投资额逾10万亿元的七大工程包基础设施项目,其中仅今年投资即超过7万亿元,此举折射出政府对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旨在通过扩大基建投资稳定经济增长,确保投资继续对全年经济增长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对全年所需的基建投资进行了一个测算,即使按照乐观的算法估计,要维持经济7%的增长速度,2015年所需的基础设施投资至少需12.9万亿,全年7万亿投资计划若只是包含在其中,那么宏观经济政..

养老金并轨 以为公平到来是不是天真了?  养老金“双轨制”可以说是近年来养老领域争议性最大的问题,而这一次并轨方案的出台速度,着实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去年12月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时提到,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到1月14日,中国政府网就公布《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这意味着,庞大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群体,将和企业职工一样承担起缴纳养老费的..

如何理解习近平主席谈“破”“立”统一?  2015年对中国至关重要,经济发展、深化改革、反腐败在新的一年如何落地,都要看中央对2015年如何定位。有了明确的定位,就会有相应的政策,以及相应的布局。  我们注意到,国家主席习近平1月13日上午在第十八届中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体现了“破”和“立”的辩证统一。深入推进党风廉政..

连俊:世界经济“逆风”来袭 吹动了谁?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周分别以不同方式对全球经济作了全年展望。其中,IMF总裁拉加德关于世界经济面临“逆风”的表述,语惊四座。  13日,世界银行发布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在2015年将回升至3%,低于去年6月份3.4%的预测值。报告认为,2015年美国经济走强,但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形势日益两极化,发展中经济体将受益于油价下跌。   对于这个分析,IMF总裁拉加德15日也表达了类似的看..

2015年中国人将遭遇双重风暴的漩涡  这一两年内中国失业的,可能最大群体就是小商品零售业,或者换个时髦词,就是“提袋消费业”,还有就是高档餐饮、洗浴、烟酒等行业。  根本原因很简单,“提袋”消费业,以前在店铺或大型购物中心销售,随着电商迅速发力,这些从业者还没明白过来,就开始大规模失业。大量商铺关闭,购物中心门可罗雀。   这就是信息时代的速度和力度。  随着国家整顿四风和反腐,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已经不去高档酒店、洗浴中心了,高..

董登新:券商股回调利于后期市场走稳  据经济之声报道,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上周五盘后宣布,证监会对45家证券公司的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结束对相关公司进行了处理,其中,中信、海通、国泰君安存在违规问题,采取暂停融资融券账户三个月的处理,对民生证券和广州证券、齐鲁证券等5家公司采取警示的监管措施。这对大盘和券商股有什么影响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此解读。   (责任编辑:DF050)

林火灿:价格改革为服务业“松绑”  一些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放开,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服务业实现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的发展;同时,也能激发企业向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多样化服务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消费需求增长  自2014年11月份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放开了24项商品和服务价格,下放1项定价权限。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价格改革放开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中,除烟叶收购价格、民爆器材出厂价格外,其他改革均剑指..

林耘:瑞士“灰天鹅”事件警示全球央行  瑞士国家银行15号意外宣布取消瑞士法郎对欧元汇率1.2比1的上限,瑞士法郎应声大幅上涨,这标志着瑞士结束了这一持续超过三年的汇率管制政策。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林耘“>博客 ,微博 )在《我财经》节目中指出:”这确实是一个灰天鹅事件。以前大家认为谁都不能跟央行对抗,因为央行有众多的调控工具。但现在我们看到,一个国家的央行要跟全世界市场的力量对抗是非常困难的。  林耘还表示:“俄罗斯央行在维护卢布币值稳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