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地方政府如何熬过“财政黑暗期”?

2015-01-16 05:04:47 来源:网络

  2014年12月29日至30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会上表示,中国财政收入将由两位数增长变为个位数增长,要克服速度情结,实事求是地看待收入增速变化。据报道,在财政部组织的调研中,省委大员“哭穷”是常态。福建省委书记、省长向楼继伟“哭”穷,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河南省委书记郭茂庚、广东省省长朱小丹亦有此类举动。虽然都是“哭穷”,但理由各异:广东是人均财力较低,河南是助力中原经济区发展,河北是底子薄、人口多、财力紧张,福建是财力弱。各种理由总结为一个词:没钱。

  今年地方财政收入将会普遍承受下滑压力,财政实力薄弱的地方将备受煎熬。德意志银行甚至预计,2015年中国财政收入同比增幅可能仅有1%,为1981年以来的最低。该行预计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将下降2%,为1994年以来首次下滑。

  总体而言,地方政府普遍进入了极为困难的“财政黑暗期”。困难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减收。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地方经济增速下滑,且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压力,GDP增速放缓已是必然趋势。地方政府也正在逐渐接受这一事实,调降GDP和财政收入增速目标。同时,房地产市场下行,原有的土地财政难以为继。2014年全国300个城市土地成交量为102830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1%。2014年土地出让金仅为2.3万亿元,同比下降28%。此外还有“营改增”等因素。多重因素叠加下,地方财政减收压力显著增大。

  第二,债务。2015年是地方偿债高峰期,压力很大。地方政府多年来通过借债扩大投资,拉动GDP,累积了大量债务,2014年、2015年是地方政府偿债的高峰期,穆迪预计,2015年中国将有约2.8万亿地方政府债务到期。

  第三,刚性支出。虽然财政减少,但民生和公共服务的支出增大,而且是刚性增长,这将对地方财政造成的压力很大。此外,公务员加薪、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等政策也将使得财政支出增加。

  第四,地方融资渠道受到限制,财政上的融通空间减少。国务院于2014年10月2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43号文),正式宣告银行向融资平台大量投放贷款的终结;2016年起地方政府只能通过省级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举借政府债务。

  面对急剧上升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应当拓宽视野,采取多重方式积极应对。

  第一,地方要压缩摊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加杠杆的事情应该少做,以前为了拉动GDP而大搞投资的做法应该停止了。举例来说,目前全国已有38个城市获批修建地铁,但安邦(ANBOUND)研究人员在实地调研中发现,部分城市布局很宽松,人口密度不大,且存在人口外流的情况,地铁的作用十分有限。殊不知,地铁是个极大的财务负担,如果没有其他附加收益,就会变成纯粹的财务负担,再次走上“贷款-还贷”的恶性循环。对于各个城市来说,为了“名气”而修地铁将极不明智。

  第二,要争取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如“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自贸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等)挂上钩,从而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同时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最近“一带一路”概念很热,2013年12月末,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举行“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西北5省区,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西南4省市区,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海南等东部5省的负责人被邀请,但是河南、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的负责人未被邀请,此后这些地区多次向国家发改委或国务院打报告,希望纳入“一带一路”规划。近期江苏、山东、河南多地召开2015年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其他相关会议,均称已经纳入国家“一带一路”规划,并开始部署有关建设工作,意味着这些地区的努力已经取得成效,可以享受“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政策红利了。

  第三,市场化改革要加快,财政收入最终来自市场化改革,来自企业经营的活跃。地方今后吸引投资、吸引金融资本,不能再依靠洼地式的优惠政策,而是一要看企业,如果有好的企业,各类资金自然会来;二要看市场环境,如果地方的环境好、服务到位、市场灵活,也会吸引到资金进入。不过,现在市场低迷、税源枯竭,而改革见效需要时间,因此有人认为,市场改革“远水”难救地方财政枯竭的“近火”。不过,市场化改革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这一长期战略拖不得。

  第四,寻找新“财路”。地方债和PPP模式作为地方政府融资新渠道的大方向已定,但多数地方政府依旧未能转变思路,以致旧的融资手段不能用,新的融资手段又运用不畅,“修明渠,堵暗道”变成了“两头堵”。比如,地方政府只是将PPP模式作为“另一种”举债手段,依旧延续了城投债的思维,未能保证民资话语权,导致民资缺乏兴趣。地方政府的这种旧思维、死脑筋该改改了,即使政府官员不愿意改,财政压力的现实也会逼着他们改。

  2015年地方政府将面临空前的财政压力。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应当转变思维方式,采取多重方式应对。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肯定比较难熬,但也是财政制度改革的机遇。

(责任编辑:DF118)

,安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邦:地方政府如何熬过“财政黑暗期”?

相关:

安邦:“一带一路”付诸实践仍需防备风险  备受关注的“一带一路”战略,正从纸面逐步付诸实践。据悉,“一带一路”规划已经获批即将正式出台,新疆与连云港两大起始点将率先突破。作为丝绸之路最重要的起点,又适逢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新疆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将获得来自中央的大礼包。同时,“一带一路”规划将连云港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节点城市,连云港也将享受到“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政策红利。  综合各方报道,“一带一路”的建设将是由内及外..

刘远举:为什么政府偏爱出租车司机?  最近一段时间,沈阳、南京、济南都发生了出租车罢运事件,再早一点,广州也发生了类似事件。这类事件,说起来都是一个原因:出租车司机觉得他们的利益受损了。  一般来说,司机闹了之后,政府都会或多或少的做一些退让。要么给予司机补贴,要么减少运力投放,甚至干脆不了了之,再或者装模作样开个听证会,涨价。大概是前年的时候,北京出租车涨价,每个司机每月平均可增收1400元、甚至2000元。这被北京政府看做政绩,北京..

齐传钧:迷失在中途的“养老金并轨”  2015年1月14日,北京下起了今冬以来的第一场小雪,却被网友吐槽:说的人多,见得人少,恰似……。但不管见到的是雪花还是雾霾,朦朦胧胧中,人们终于等到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正式公布,一下子网络上便迅速炸开了锅,其热度足以把这或有的雪花融化,但却没有驱散雾霾。公布的改革方案也许在专家眼里很详实,但被改革的4000万人却迷惑了,近6亿的网民也耐不住性子急着表达各种感受。到底如何看待这次..

凯投宏观:中国信贷增长加速态势或难持续  据外媒15日消息,凯投宏观中国经济学家Julian Evans-Pritchard在报告中称,银行贷款以外的信贷增长加快,主要反映2013年12月资金紧张造成的低基数效应,并非反映信贷大环境的宽松。  Pritchard指出,出于对信贷风险的担忧,中国决策层预计将继续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控制,这意味着信贷增速的反弹料难持续。   此外,Pritchard称,中国外汇储备四季度末较三季度末下降,这反映了外汇市场的波动,汇市的波动使得外储持..

机构解读信贷数据:表外融资反弹注定昙花一现  1月15日消息,央行今日公布2014年12月份信贷数据,1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722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为1.69万亿元。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2.8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  民生证券解读如下:   ①新增社融1.69万亿,表外融资明显反弹,原因可能有二:一、反映的可能是央行对表内信贷强监管与金融机构在43号文发力前加速为地方融资平台信用扩张的博弈;二、银行同业创新参与两融和伞形信托进入股市。表外融资扩张不具备..

中金解读信贷数据:维持降息1次降准4次判断  1月15日消息,央行今日公布2014年12月份信贷数据,1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722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为1.69万亿元。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2.8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  中金公司解读如下:房地产,表外融资放量对这两块投资是积极迹象。  向前看,预计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较强,这将带动M2同比增速小幅回升。尤其是考虑到2015年起,贷存比分母口径的变化(同业存款纳入一般存款),再结合央行近期窗口指导的意图,我们预计1..

央行官员解读M2增速较低:外汇占款明显减少  

盛松成:货币增长在正常范围内  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在分析2014年金融数据时认为,2014年的情况,CPI2.0%,GDP还未公布,但社会预期在7.3%到7.4%。那么,M2高于GDP和CPI增速大致在2.8个百分点,低于3个百分点,在正常范围内。  目前中国在处于“三期叠加”时期。2014年M2增速较往年下降,也是经济结构调整、银行表外融资收缩、产能过剩部门增速放缓、同业监管在货币增速上的反映。这也是金融适应经济的“金融新常态”。   金融新常态怎么表现?经常..

盛松成:M2增速放缓的三大主要原因  2014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2.8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低于市场预期。  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在分析2014年金融数据时认为,M2的增速比较低,有很多原因,主要有:   一是外汇占款明显减少。2014年末,外汇占款27万亿元,全年增加6410亿元,同比少增了2.12万亿元。从最近10年看,外汇占款新增一般都在1到2万亿,有两个年份甚至超过3万亿。外汇占款大量减少,使得央行不需要通过回收外汇来投放流动性。  二是..

仵明丽:创新城镇化 资金保障机制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应顺应发展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