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公平公正的政府采购环境:加强政府采购管理

2015-01-05 05:38:22 来源:网络

  国家财政部近日印发《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的颁布将助力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广和规范政府购买服务,使市场能更好地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政府购买服务,即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以及政府履职所需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和事业单位承担,并由政府根据合同约定向其支付费用。

  将此类服务事项转交于社会力量和事业单位,一方面能减轻政府负担,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市场的调节,让其体制机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如,政府购买服务与事业单位改革相结合,则能推动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而在政府购买服务过程中,能否实现公平公正是目前社会的关注重点。

  现阶段,我国在政府购买服务的规范管理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确定承接主体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及具体购买部门的监管不力,在购买服务时往往会面临“购无所需”、“上级内定”、“人情关系”等困境。而在监督管理方面,有关部门则会出现虚于应付、惯性懈怠等现象。在完成验收时,也会有故意放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发生。

  以上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容易使个中疏漏被有心者利用;另一方面,也由于相关政府和部门的执法力度和监管力度不够,未能严格按照法规履行职责所致。今后,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建立良好公正的监管体系势在必行。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丛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购买服务属于政府采购的范畴,受制于《政府采购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而《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则是进一步对政府购买服务做出了详细规定。正是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将政府购买服务的行为装进制度的“笼子”,而全社会公同参与和监督,将能够保证政府购买服务的公平公正。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12月31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把政府采购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为实现公平公正的政府采购奠定了基础。《草案》中也曾提出,要强化信息公开,提高透明度,依靠社会大众的监督力量来维持政府采购的公平公正。

  依照《办法》中规定,此次政府购买服务也将实行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确定承接主体,同时购买主体还会及时向社会公告购买内容、规模、对承接主体的资质要求和应提交的相关材料等相关信息。

  此外,财政部门或将推动建立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专业机构组成的综合性评价机制,推进第三方评价,按照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短期效果评价与长远效果评价、社会效益评价与经济效益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对购买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资金使用绩效等进行考核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选择承接主体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公开招标由社会监督、采购信息进一步透明化、引进第三方评价的情况下,政府购买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应当有所缓解。专家建议,可建立全程可溯的招投标信息平台,对采购进行电子化台账化管理。这样一来,若后期政府购买的服务事项出现问题,有关部门追查起来也能有源头可追溯,起到切实的监督溯责作用。

  在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的招标过程的同时,《办法》也指出,财政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购买主体建立承接主体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行为信用记录,对弄虚作假、冒领财政资金以及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承接主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列入政府购买服务黑名单。

  如此,在对采购途径和承接主体双重规范的情况下,采购环境将会更加公平和谐。

  除了保证相对公平公正外,依照我国现阶段国情,对于政府购买服务还将面临的问题,王丛虎认为,政府购买服务需要服务的承接者,而当前能否有足够的市场主体、社会主体承接全面展开的政府购买服务,或者有足够的具备资质的主体能够承接服务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

  此外,如何在政府购买服务过程中贯彻政府采购的政策,实现财政资金的公共性功能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下一步最需要做的,是应尽快将《办法》落实到位。

  其中,购买主体、监察主体仍需要各级政府和分管部门进一步细化到位,否则仍会出现分工不明、监管不力的现象。承接主体的确认过程,需要将招标流程公开化和透明化,利用媒体、电子信息等公众方式进行监督,遏制采购黑幕的出现。同时,在后期服务事项验收完毕后,还应有相应的后续监管措施对其进行后续监督与反馈,防止出现“此一时、彼一时”的情况。

  王丛虎表示,相关的法律法规已基本具备,如何把这些具体制度和政策落实到位,不仅需要全社会达成共识,尤其是高位推进,也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当然,承接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更应该恪守相关法律政策和购买合同,向社会和政府提供“物有所值”的服务也至关重要;还有政府购买者的公共价值、公益目的和监督执法也是保证规范的政府购买服务行为的基础。

(责任编辑:DF145)

,营造公平豇豆角 公正的政府采购环境:加强政府采购管理

相关:

“三大发动机”才是经济发展根本动力  针对长期以来很多人根据宏观经济学特别是凯恩斯理论的基本原理,将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反复在增加出口和扩大内需上做文章的现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今日在本报刊发专栏文章指出,“三驾马车”只是GDP的三大组成部分,只是应对宏观经济波动的需求边短期动力,只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非原因。  基于此,李佐军认为,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三大发..

能否不害怕房价下跌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年初时,国内许多人也曾害怕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会对经济社会产生诸多不利,但中央主动放缓经济增速的决心坚定,一年过去了,并没有发生让人们过于害怕的结果,事实表明,用放缓经济增速的时空来换取经济结构转型及升级在未来仍将继续,并且,2015年的经济增速可能会比2014年更低一点,但人们似乎已经不再那么害怕了,因为人们开始适应这种新常态。  对于中国持续上涨了十几年的楼市房价而言,2014年也可谓..

奔跑吧 2015中国改革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经济聚焦于“新常态”,各个经济领域的调整和改革渐次展开。节前(2014年12月30日)召开的中央全深改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指出,2014年领导小组确定的80项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此外中央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08项改革任务,共出台370条改革成果。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发表2015年新年贺词中表示,2015年,我们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  尽管中国股市“牛气冲天”,..

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改革的良方  一直以来,央行的宏观调控政策是备受经济领域人士所关注的。有人说,2015年中国经济不被看好,增速预期低于7%。虽然刚值2015年起始,不能对中国经济妄下判断,但是,不断走低的经济数据似乎暗示着未来中国要继续一段阵痛的发展过程。在央视财经频道特别策划播出的2015年《新年新世界》元旦跨年节目上,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表示,只有改革,才能够实现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未来,中国政府要着..

国资监管应以管资本为主  一直以来,围绕国有资产监管模式的讨论从未退出舆论关注焦点。尤其是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来,此前长期存在的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多部门管理(“九龙治水”)却无人负责,国家所有权虚置、分散;内部人控制严重等问题,终于获得整改机遇。由此逐步形成国资委监管模式,即国资委监管央企的基本框架,包括监管领域和方式。  本报今日刊发《 国资委监管模式:背景与基本架构》一文,以国资委制定并公布的规章文件为重点,结合有..

生态治理资金问题需要金融创新  熹微的晨光中,布谷鸟断续地啼叫,听似一声声爆竹。  泛彩流金的云朵,在空中缓缓飘移。   ……  学校里的钟敲了六下。  钟声和鲜嫩的霞光的色彩在我心间交融。  时光如白驹过隙,播种着,收获着,我们就这样迎来2015年的第一缕阳光。我想象着那天我手捧一本泰戈尔的诗集,默诵着这些美丽甜蜜的诗句,那句子中描绘的一切幻化成现实。  或许,在雾霾常态化的北京 ,在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的近年,你觉得这不太可..

宏观经济将在一季度末见底  理解中国经济可遵循短周期和长周期两条线索。短周期内,房地产投资下行拖累经济下行,经济下行拖累就业,保就业就要保增长,保增长的方式从财政刺激为主转向货币刺激为主,而货币传导途径的不畅又易催生泡沫,去杠杆将是缓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即未来的一到二年内,货币将维持稳中偏松的状态。长周期内,目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长周期的筑底阶段,新老周期交替决定了2015年度的经济基本面将稳中偏降并筑底回升。..

评论:中央车改“交卷” 地方还会远吗?  根据安排,去年年底前,中央和国家接管的公车改革要基本完成。  于近日,记者通过采访多个中央部委证实,目前中央层面公车封存和补贴发放工作已基本完成,公务交通补贴已从上个月起开始发放。根据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车补”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中央和国家机关的“车补”按时发放,让我们看到车改在中央层面拥有了良好开端。中央层面率先垂范,让地方有..

观点:“新常态”的现实感与行动力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近代以来的中国从来没有这么近地触摸到全面复兴的前景;这也是一个挑战重重的时代,今天人们习惯称之为“新常态”的各领域状况都包含了一些困难;这更是一个有行动力的时代,一种敢于直面挑战、克服困难的努力已经“徙木立信”,一种勇于改变现状、创造新局的气象已经“初露峥嵘”。  中国“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这种全面复兴的可能性好像一只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航船。新..

政策解读:出口退税新政促外贸稳中提质  2014年12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简政放权,完善出口退税机制,并对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进行了调整。这将对促进外贸增长产生什么影响,《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2015年1月1日起,提高血管支架、电动自行车、喷涂机器人等产品退税率,对生产过程存在污染的含硼钢类产品取消退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随即发布了调整出口退税率的产品清单。  “含硼钢类产品取消出口退税,顺应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