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藻类制造生物燃料未来可期

2023-07-11 04:37:24 来源:网络

  【科技创新世界潮】

  据《日本经济新闻》最近报道,今年4月,总部位于日本川崎市的千岁实验室公司在马来西亚设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藻类培养设施,旨在利用二氧化碳生产生物燃料。该公司的目标是在用培养藻类制造生物燃料时,将其成本控制在能与化石燃料竞争的水平。

  千岁实验室公司并非唯一对培养藻类制造生物燃料寄予厚望的公司,其志同道合者还有来自德国等国家的企业,他们都希望培养藻类来制造燃料,实现净零排放。当然,就目前而言,让培养藻类“变身”生物燃料还面临成本高昂、需要技术革新等难题。

  生物燃料受到关注

  近年来,生物燃料受到极大关注,因为它们被认为是碳中和的,有助于取代化石燃料,缓解全球变暖。用藻类作原料来制造生物燃料极有潜力,但大规模的藻类生产仍然面临碳供应、水供应和土地需求等挑战。

  据报道,千岁实验室公司设立的藻类培养设施位于马来西亚沙捞越州首府附近的火力发电站内。研究团队在约4.6公顷的区域内,密集摆放着装有培养液的透明袋,用于培养淡绿色藻类,热带特有的强烈阳光会刺激藻类活动。

  培养出的藻类称为“衣藻”,能吸收二氧化碳,借助光合作用进行代谢,在此过程中生成类脂质。研究人员可从类脂质中提取脂肪酸(生产油的原料),再对其进行精炼,获得的生物燃料可用于飞机和汽车。

  据悉,用于培养藻类的二氧化碳来自火力发电站排放的气体。工作人员培养藻类3天左右,就可提取类脂质和蛋白质。按干燥重量计算,每年可产出350吨藻类,最多可生产8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

  多家公司对藻类寄予厚望

  千岁实验室公司主导的项目名为MATSURI,三井化学、ENEOS和资生堂等企业参与了该项目。

  此外,德国费斯托有限公司还推出了“仿生细胞工厂”,这是一种在鲜少接触外界空气的透明管内培养藻类的装置。通过“光仿生细胞”项目,费斯托在2022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展示了其首款用于藻类自动化培养的生物反应器。

  在202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该公司展示了生物转化产业化道路上的下一步:仿生细胞工厂。仿生细胞工厂包括了一个整体的生物过程:从持续监测和分析优化藻类培养到收获、再到各种成分的进一步加工和精炼。获得的产品可用于化学、食品或制药行业。与化学过程相反,整个操作不需要高温高压,也不涉及毒素。

  据介绍,该装置能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将之浓缩后提供给藻类,还能自动管理温度,提供磷和氮等营养成分。它还会记录藻类的大小和数量,掌握生长情况,后期使用生物酶对脂质进行精炼。

  降低成本是重中之重

  尽管培养藻类制造生物燃料具有广阔前景,但与传统化石燃料和其他生物燃料相比,其成本仍然相对较高。

  首先,藻类的培养需要仔细控制环境条件,例如光线、温度和营养物质,这可能极具技术挑战且会消耗大量能源。《日本经济新闻》网站在报道中指出,传统做法是在户外大型水池内培养藻类,但这种方法容易混入杂菌,而且建设大型水池的成本也比较高。

  鉴于此,千岁实验室公司使用的是价格低廉的聚乙烯袋,可轻松开展大规模生产。该公司的目标是,自2027年开始动工建设规模达2000公顷的培养设施,约是现有规模的400倍。公司表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将来利用藻类制造生物燃料的成本将降至每升约3美元。

  有科技咨询公司指出,如果实现每升约3美元,则藻类制造的生物燃料可与包括化石燃料在内的其他燃料竞争。据悉,日本政府提出了2030年将生产成本降至每升约100日元(约合0.7美元)的目标。

  此外,让藻类干燥,将脂质分离出来,也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劳力,这也是成本高企不下的主要原因。大成建设公司和埼玉大学等开发出了能将脂质排出体外的藻类,由此可省去耗费大量能源的干燥和脂质分离工序。这种方法不仅更加简单,藻类也可继续生长。

  技术革新不可或缺

  业界一致认为,为进一步降低成本,有必要进行技术革新。

  研究人员一直在改进藻类培养系统,例如开放式池塘、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等,以优化藻类生长条件并提高生产力。先进的监测和控制系统,包括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也已被集成到藻类培养系统中,以优化养分吸收、光照和其他生长参数。

  研究人员也一直在开发更先进的收获和提取方法,例如絮凝、离心和无溶剂方法,以提高脂质回收效率,同时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此外,利用沙漠等农作物无法生长的地方来培养藻类也令人期待。

,培养藻类制造生物燃料五险一金怎么交 未来可期

相关:

人工智能快速解码脑癌基因组  科技日报北京7月9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团队设计了一种人工智能(AI)医疗工具,可快速解码脑肿瘤的DNA,以确定其在手术过程中的分子身份,而现有方法需要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才能获得这些关键信息。研究成果7日发表在《医学》杂志上。  脑科手术期间准确的分子诊断(详细描述细胞中DNA的变化)可帮助神经外科医生决定切除多少脑组织;同时,了解肿瘤的分子特性也能让患者从现场治疗中受益,譬如手术时可..

2023中国白石山生命科学大会召开  科技日报保定7月9日电 (通讯员李忻遥 记者刘廉君)9日,在以“生命健康 创享未来”为主题的第六届创新驱动发展大会暨2023中国白石山生命科学大会上,中国科协生命科学联合体发布了《一种抗体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新技术及噬菌体的应用》《多模态结构光超分辨智能显微镜》等21项具有产业导向意义的优秀技术成果,涉及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中医药等领域,原创性突出、社会意义重大,体现了我..

保持“柔性”心理,别让抑郁症缠身  近日,知名歌手李玟不幸去世。据其姐姐李思林微博消息,李玟在离世的数年前不幸患上抑郁症,前一段时间病情急转直下,7月2日在家中轻生,经医院团队努力抢救及治疗,最终返魂乏术。   此消息一出,世人哗然。因为,李玟一直给人展示着阳光和充满活力的形象,特别是经常嘴角上扬、面带微笑,仿佛很幸福的样子。抑郁症怎么会跟她沾边呢?真是太意外了。这让人们在震惊与悲痛之余,开始更多地关注到心理健康的议题。   那么..

北京动物园大熊猫馆临时闭馆  北京动物园今天发布游园提示:为满足大熊猫饲养管理及安全需求,我园将对熊猫馆内部分基建设施、饲养设备、园林景观进行维护维修。为确保安全,计划于2023年7月17日-7月19日进行集中施工。施工期间,北京动物园大熊猫馆将采取临时闭馆措施。(总台记者 王胜东)

国内首位美人鱼虚拟体验官带热三亚暑期游主题水幕秀。李欣如/摄   中国青年客户端讯(实习生 李欣如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任明超)暑假来临,海南三亚再成暑期热门出游目的地之一。当地涉旅企业策划推出更有品质、更好体验的毕业游、亲子游产品,精准发力暑期旅游市场。7月1日起,三亚・亚特兰蒂斯推出了以中国首位美人鱼虚拟体验官星娜为主角的唯美短片,还打造了星娜主题下午茶、“化身美人鱼星娜游亚特”等主题暑期活动,让游客从线下至线上都能体验参与,探索三..

青平:创新载体,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进入七月,伴随着旅游市场的复苏,红色旅游的热度也迎来了显著提升。途牛旅游网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度红色旅游消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参与红色旅游的用户中,年龄在26-35岁的中青年用户出游人次占比最高,达到了30%,其次是18-25岁的用户,出游人次占比为20%。中青年已成为红色旅游的消费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用好红色资源”。红色资源作为革命文化结晶,是传承红..

青平:在火热实践中干出一片新天地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全面抓深抓实各项重点措施,取得较好效果。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落实“重实践”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学是前提,用是目的。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工作实践中去践行落实,真正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务实成效。   用党的..

青平:少借调少会议少报表,切实为基层减负   近期,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强调,要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整治成果彰显主题教育成效。   为基层减负持续深入,但在个别地方落实效果却不够理想,要么始终没有减下来,要么就出现“反弹”现象。党员干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高度自觉,找准角色定位,紧抓基层“痛点”、直击现实“难点”,以减负先..

青平:党员干部要在防汛一线勇争“第一”   近日,重庆等地遭遇强降雨,一些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应急值守、靠前指挥,“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努力将各类损失降到最低”。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当前随着雨季来临,全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大江大河流域将全面进..

“工会小站贴心大爱”工会服务站点双15工程启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1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吴晓东)全国总工会今天在京举行“工会小站贴心大爱”工会服务站点双15工程发布会暨启动仪式,提出努力实现到2023年底,全国服务站点达到15万个,在全国主要城市和城市重点区域基本实现服务站点15分钟服务圈交叉覆盖的工作目标。 启动仪式现场 王鑫摄   活动现场发布并启动工会服务站点双15工程,视频连线黑龙江漠河、四川凉山、海南三沙服务站点,北京市户外劳动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