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挂控水法"能救溺水者……这些网上流传的说法靠谱吗

2023-07-06 20:29:22 来源:网络

      最近,我国北方遭遇高温“炙烤”,多地气温超过40摄氏度,同时南方多地遭遇“桑拿天”。伴随滚滚热浪而来的,还有一些不实言论:“倒挂控水法”能救溺水者、地震来了要躲进“生命三角区”、非承重墙可随意拆改、奶茶一滴都不能沾……这些流言不眠不休地在网络上传播,混淆我们的视听。

  今天,科技日报记者就对6月流言逐一进行盘点,帮您拨开迷雾、寻找真相。

  地震来了要躲进“生命三角区”?

  真相:应采取就近避震原则

  6月15日1时39分,上海市青浦区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地震是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因此如何在地震中避险自救成了人们十分关注的话题。

  网上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当地震来临时,倒塌物与坚固大型物体周边会形成三角空间(“生命三角区”),躲在这个区域会有较大的生存概率,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

  对此,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地震科普专家沈小七表示,尽管观察震后废墟,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些位置上确实存在类似的三角空间。但在地震发生时,人们无法预先知道地震的方式、建筑或物品倒塌的方向,也就很难得知什么地方会有所谓的“生命三角区”。

  “生命三角区”是由一名叫库普的美国救灾人员提出的,他认为钻桌子等传统自救方法已经不适合在现代楼宇中生活的人们,垮塌的楼层结构会压坏避难用的桌子或床,只有躲在三角区才能活命。

  虽然“生命三角区”自救法已流传了十几年。但美国红十字会、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紧急服务办公室和地震专家都曾发文指出“生命三角区”的不合理性。中国应急管理部也曾做过辟谣说明。

  “实际上,在发生地震之后,国际公认最可靠的自救方法是‘伏地、遮挡、手抓牢’。”沈小七解释道,根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避险要点》,避震原则是:一旦发生地震,要保持镇静,不要慌乱,采取就近避震原则。在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内,应就近躲避。在不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内,如能即刻跑出室外应及时逃往空旷地带,小心坠物。在室内要选取有利的避震空间,如室内结实、不宜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要趴下、蹲下或坐下,尽量使身体的重心降低,保护头部、颈、眼睛和口鼻等重要部位。

  “倒挂控水法”能救溺水者?

  真相:会延误抢救时机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溺水事故也进入高发期。最近,网络平台上经常出现民众对溺水者进行急救的视频。在这些视频中,溺水者被倒挂在救人者的后背上,救人者通过奔跑、抖动身体等方式,帮助溺水者控出被吸入体内的水。这种被称为“倒挂控水”的方法受到不少人的追捧。

  对此,国家高级拓展培训师、中国探险协会探险领队李崇表示,“倒挂控水法”不可取。因为倒挂控出来的,是进入胃部和食道中的水,而对于溺水者来说,最致命的是吸入肺部的水。

  专家指出,如果肺里吸入了大量的水,留给肺泡进行氧气交换的空间就会缩小。时间久了,会导致人体血液中氧气不足,大脑受损,呼吸、心跳停止。“倒挂控水法”不仅无法排出肺内的水,还可能把胃里的食物弄进气管,进一步增加阻塞呼吸道的风险。

  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最佳时间为4分钟,在正常室温下,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如果时间超过10分钟,即使病人被抢救过来,也可能出现脑死亡。“千万不要因使用错误的急救方式而错失急救黄金期。”李崇强调。

  李崇表示,要针对不同的溺水者,采取不同的急救方法。首先要迅速判断溺水者是否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如果溺水者有呼吸、心跳,那么在拨打120等待专业急救人员的同时,可以先清理溺水者口腔中的异物,令其保持侧卧姿势并做好保暖。如果溺水者已经没有呼吸、心跳,那么在清理完其口腔异物后,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非承重墙可随意拆改?

  真相:非承重墙也不能想拆就拆

  前不久,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某小区业主在装修过程中拆除承重墙,导致31层大楼的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住宅楼的墙体出现了裂缝,200多名业主被疏散、无家可归。很多人看到这一新闻后,认为房内的承重墙是不能拆的,但非承重墙则可以随便拆,不会对建筑物的结构产生影响。

  对此,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主任工程师李进军表示,随意拆除非承重墙也是有安全隐患的,并不是想拆就可以拆。

  承重墙是指支撑上部楼层重量的墙体,它被拆除后,其余建筑结构就要分担受力,产生安全隐患。而非承重墙是指不支撑上部楼层重量的墙体,只起到将一个房间和另一个房间隔开的作用,在施工图上为中空墙。

  “对于正常房屋,从承重和抗震角度来说,绝大多数非承重墙是能被拆改的。不过,有的房屋,原本将屋内的部分墙体设计为非承重墙,但由于施工不当或者超载等原因,使得原本不应承重的非承重墙变成了承重墙,拆除这类墙体时要格外小心。”李进军提醒道。

  此外,若随意拆除非承重墙,还可能导致水、暖、电路等也要随之改动,所以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全面。想拆墙的话,一定要先找物业。物业公司保存有楼宇的建筑设计图纸,图纸上对于承重墙、非承重墙标注得十分清楚。

  根据《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未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中搭建建筑物、构筑物的,或者擅自改变住宅外立面、在非承重外墙上开门、窗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城市规划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处罚。

  奶茶一滴都不能沾?

  真相:偶尔少量饮用风险可控

  炎炎夏日,很多年轻人称要靠冰奶茶“续命”。不过,最近的一则消息则让人们不敢再买这一饮品。该文通过论证奶茶中反式脂肪酸“爆表”,直指奶茶严重损害年轻人的身体,要滴“茶”不沾。

  对此,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浩表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建议,人体反式脂肪酸的供能比若低于1%,基本不会对健康产生明显危害。

  不光奶茶里有反式脂肪酸,部分氢化的植物油也可产生反式脂肪酸,如氢化油脂、人造黄油、起酥油中都含有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此外,某些天然食品也含有反式脂肪酸,如牛、羊等的肉、脂肪、乳和乳制品。

  相关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过多时,会让对身体健康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增多,使对身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减少,进而增加罹患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风险。

  “不过,说到反式脂肪酸对健康的危害,还是要看究竟吃了多少。”王浩表示,调查显示我国男性和女性的反式脂肪酸供能比均为0.2%,像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居民的反式脂肪酸供能比为0.3%。也就是说,多数人日常反式脂肪的摄入量都不会超过建议标准,偶尔摄入少量奶茶,健康风险是可控的,不用太过担心。

  “反式脂肪酸对健康的危害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关键是要控制量。”王浩表示,“奶茶虽然好喝,但要控制饮用频率和饮用量,不建议经常喝,但也不必谈‘奶茶’色变。”

,"倒挂控水法"能系统框图 救溺水者……这些网上流传的说法靠谱吗

相关:

“特洛伊木马”细菌诱导癌细胞自毁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科学家首次将细菌产生的毒素编码为信使核糖核酸(mRNA)分子,并将含有这些分子的纳米颗粒直接递送给癌细胞,使癌细胞产生毒素,最终自杀,自杀率约为50%。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治疗诊断学》杂志。   研究负责人丹·佩尔解释说,许多细菌会分泌毒素,其中最著名的是肉毒杆菌,其会产生肉毒毒素。经典的癌症疗法是化疗,通过血液输送小分子,有效杀死癌细胞。但化疗没有选择性,也会杀死健康细胞。他..

国家药监局:创新药物与医疗器械审评提速  5日,国新办就“强化药品监管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举行发布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透露,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创新药品130个、批准创新医疗器械217个,仅今年上半年就有24个创新药获批上市,多款罕见病药物、国产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产品等高水平药械上市,有力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要。   焦红指出,近年来,国家药监局持续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药品..

留学期间 这样满足“中国胃”(美食美客)   冯涵星在日本留学时和同学一起聚会做中餐。   在西班牙留学的段炼把铜锅带去当地,和朋友一起涮肉。   冯涵星近照。   李武智留学时经常和其他中国留学生一起做饭、聚餐。   李雨桐留学期间经常做饭,他还会做包子。   段炼(右一)和同在西班牙的中国留学生聚餐。   周宁在旧金山吃到的地道中餐。  学子在异国他乡生活,最怀念的还是中餐味道。  有的同学自己动手,逛中国超市、搜菜谱,复刻美味佳..

用中医疗法更好服务患者  最近,等待硕士研究生入学的日子里,卢旺达籍学生林谦和高瑞思没有放松,他们做好学习计划,打算强化医学汉语练习,为新学期做准备。  这对来自卢旺达的好朋友,都是长沙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今年秋季,他们将双双进入中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本科阶段,长沙医学院针对国际学生专门开设了中医学、针灸学、推拿学等中医类课程。毕业实习中,林谦和高瑞思在长沙市第四医院实习一年,轮转了13个..

暑假,让孩子们动起来(体坛观澜)  在阳光下奔跑,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体育锻炼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增添乐趣,助力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暑假,让孩子们动起来    近日,营地游逐渐流行,踢球、射箭、玩飞盘……孩子们用运动的方式放松身心。暑假来临,运动场上孩子们的身影也多了起来。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渐成共识,为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营造了良好氛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

医疗+服务 养老更舒心(办实事 解民忧)  核心阅读  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健康情况、医院合作共建满足医疗需求、各类课程社团实现老有所学……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推进和深度融合,河北省不断提高承接京津冀地区养老需求服务能力,让养老生活更舒心、更便利。    渤海湾畔,花香四溢,气候宜人。中午过后,来自北京的汤林根老人和朋友们在一起随着音乐练习手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汤林根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二次和老伴儿向兆义一起入住河北省秦皇岛市北..

《海南省养老服务条例》施行  本报海口7月5日电 (记者曹文轩)记者从海南省民政厅获悉:《海南省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聚焦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明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标准、注重补齐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短板、鼓励支持外资来琼发展养老产业。  《条例》对社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的面积进行明确,要求新建城区和居住(小)区应当按照海口市、三亚市、儋州市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其他市县每百户不低..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权威部门话开局)  7月5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等介绍“强化药品监管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关情况。  坚持严防风险,有效维护药品安全总体形势稳定  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焦红表示,国家药监局全系统持续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持续强化药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管,有效维护药品安全形势的总体稳定,保护和促..

“1元”零食,孩子为何欲罢不能:社交教育,全靠零食?  校门口、小区超市里,小包装的辣条、棒棒糖、薯片、小饮料等零食,家长们避之不及,孩子们却欲罢不能。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这些对学生“价格友好”的零食玩具,正成为许多孩子的“社交货币”,孩子们对“1元”产品热衷的背后,藏着他们难以满足的社交需求。   “1元”零食、玩具受欢迎   北京西城区一小学四年级家长艾女士发现一件奇怪的事:从来不要零花钱的女儿,竟然开始要钱买零食了,而且她买的大多是平时并不..

467名美国华裔青少年寻味亚运 “跨古今”感受中国魅力 “小侨看绍兴”——2023“亲情中华网上夏令营”绍兴营 绍兴侨联 供图   中新网绍兴7月6日电(记者 项菁)了解亚运赛场、认识亚运吉祥物、手工绘制奖牌……7月6日,在美国长大的11岁王思涵在线开启了“亚运之旅”,这是她今年夏令营收获的“新惊喜”。   当日,由中国侨联主办,浙江省侨联、绍兴市侨联等承办的“小侨看绍兴”——2023“亲情中华网上夏令营”绍兴营开营,包括王思涵在内的467名美国华裔青少年“云聚”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