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温热浪?如何做好健康防护?官方指南发布

2023-06-28 14:57:20 来源:网络

人民网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孙红丽)6月21日,国家疾控局公众号发布《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指出,高温热浪可直接引起热疹、热水肿、热晕厥、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等热相关疾病。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三种不同临床表现。

根据《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高温热浪健康防护的重点人群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为敏感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人群;第二类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如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与行为障碍、肾脏疾病及糖尿病等患者;第三类为户外作业人员,如农民、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人员。

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敏感人群,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人群在高温热浪下需加强自身防护。户外作业人员的高温热浪健康防护需重点关注。

具体内容如下:

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

为保护公众健康,针对我国夏季高温热浪引发的健康问题,提出人群健康风险干预措施和建议,指导公众进行科学防护,预防和降低高温热浪对人群的健康危害,特制定《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本指南适用于夏季高温热浪发生时的公众健康防护,公众宜学习高温热浪与健康相关的基础知识,了解高温热浪健康防护的基本理念,采取高温热浪健康防护措施。

一、基础知识

1. 高温热浪

《高温热浪等级》(GB/T 29457—2012)将高温热浪定义为气温高、湿度大且持续时间较长,使人体感觉不舒适,并可能威胁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增加能源消耗、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天气过程。

2. 高温热浪健康影响

高温热浪可直接引起热疹、热水肿、热晕厥、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等热相关疾病。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三种不同临床表现,具体如下:

(1)热痉挛。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多见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肠肌为著,呈对称性。体温一般正常。

(2)热衰竭。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可伴有眩晕、晕厥。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40℃,部分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

(3)热射病。出现以体温明显增高及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皮肤干热、无汗、谵妄、昏迷等;可伴有全身性癫痫样发作、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体温高达40℃及以上。

高温热浪可加剧循环、呼吸、泌尿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引起心脏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引发严重肺部疾病;造成肾功能急性下降,严重时导致肾衰竭;还可引起精神与行为障碍,引发认知障碍、焦虑、抑郁等系列精神疾患,进而导致事故伤亡事件增加。高温热浪期间过多暴露于高强度紫外线辐射,还会对皮肤和眼睛产生不良影响。

3. 高温热浪健康防护的重点人群

重点人群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为敏感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人群;第二类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如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与行为障碍、肾脏疾病及糖尿病等患者;第三类为户外作业人员,如农民、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人员。

4. 高温热浪预警信息

(1)高温预警信号。《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规定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详见表1)。

(2)热健康风险预报预警干预信息。包括健康风险监测、健康风险警示、健康风险预警信息(详见表2)。

二、基本理念

1. 科学有效的个体防护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温热浪的健康危害。

2. 及时发布高温预警和热健康风险预报预警干预信息,指导公众做好科学防护,可有效减少健康损失。

3. 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敏感人群,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人群在高温热浪下需加强自身防护。户外作业人员的高温热浪健康防护需重点关注。

三、一般人群防护措施建议

1. 保持室内环境凉爽

(1)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内温度较高时,可以使用降温设备降低环境温度;夜间和清晨时段可通过开窗通风降低温度。室内湿度不适宜时,可以使用除湿或加湿设备调节室内湿度。

(2)减少太阳直射。关闭朝阳的窗户或使用遮阳帘、窗帘等遮挡阳光直射。

(3)减少室内电器设备的使用。关掉不必要的灯和易产热的电器设备;防范因用电量过高,导致电线过载而引发的火灾。

2. 减少室外高温暴露

(1)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室外体力活动和户外运动;若需外出活动,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

(2)注意防晒。外出穿轻便、宽松、浅色的衣服,并使用防晒用品。

(3)在阴凉处活动。尽量避免高温环境与太阳直射,宜在阴凉处活动。

(4)减少体力消耗。高温天气如需外出,应减少剧烈活动并注意及时休息,避免过度的体力消耗。

3. 关注身体健康

(1)准备防暑降温药品。将防暑降温药品妥善储存,身体不适时服用(以药品说明为准);若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或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应咨询医生。

(2)注意调节饮食。及时饮水,准备防暑降温饮品,适量冷饮,避免饮用含酒精、咖啡因以及大量糖分的饮品;少食多餐,饮食要清淡易消化。

(3)关注体温变化。及时测量体温,体温异常时可使用冷水、冰块、冰袋、冰毛巾等降温用品,对皮肤、衣服或颈后进行物理降温,条件允许时沐浴、冲凉。

(4)关注不适症状。外出随身携带解暑药品,一旦出现中暑,可用所带药品缓解症状。若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略高于正常等中暑先兆症状,应及时寻求帮助,尽快转移到阴凉处休息,并测量体温,补充水分;若出现肌肉痉挛,应立即在阴凉处休息,并适当补充含有电解质的饮品;若不适症状持续存在,应及时就医。

(5)症状严重即刻就医。若出现皮肤灼热、意识模糊、激动、言语不清、易怒、谵妄、抽搐和(或)昏迷,即刻就医或呼叫救护车,同时立即在阴凉处休息,将降温用品放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进行降温,并测量体温,保持通风。

四、重点人群防护措施建议

重点人群在做好一般人群防护措施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下述措施建议加强自身健康防护。

1. 敏感人群

(1)尽量避开高温。避免剧烈活动,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息;鼓励在户外玩耍的儿童尽可能待在阴凉处,孕妇和老年人尽量待在凉爽的室内。

(2)保证水分充足,补充电解质。主动、多次、适量饮水,不要感觉口渴才喝水;适当补充含有电解质的饮品,避免饮用含糖量过多的饮品;注意尿量及颜色,若尿量减少、颜色变深,表示体内水分不足。

(3)保持沟通联系。与家人和邻里保持联系,及时获取他人帮助与照顾。独居老人宜每天探望,并将联系方式留给邻居或社区。

2. 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

(1)及时补充水分。主动、多次、适量饮水,不要感觉口渴才喝水;若因疾病限制饮水量或者需要服用利尿剂,及时询问医生合理的饮水量。

(2)减少运动。不进行剧烈活动,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息;若必须锻炼,尽可能安排在一天中较凉爽的时间。

(3)适当补充电解质。通过餐食和饮品适量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若正在进行低盐饮食,应咨询医生。

(4)保持联系。与家人和邻里保持联系,及时获取他人的帮助与照顾。

3. 户外作业人员

(1)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在中等强度作业活动中,应每15至20分钟喝1杯水(200mL~300mL);应在口渴前喝水,以保持身体水分。及时摄入含盐和矿物质的餐食和饮品,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

(2)保持凉爽。宜穿着反光衣服和放置冰袋的冷却背心等;及时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物。

(3)合理安排户外作业时间。尽可能将高温暴露较多的工作安排到一天中较凉爽的时间;户外作业人员应定时休息,休息应在阴凉处或有降温设备的场所进行;可在高温时段采取轮班制度,尽可能增加作业人员休息时间与频率。

(4)预防职业性中暑。减轻劳动强度,放慢劳动速度,若出现中暑先兆症状时,应立即移至阴凉处休息,适量喝水降温;病情严重应即刻就医或呼叫救护车。

(5)定期健康体检。户外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宜定期进行常规职业健康检查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严禁患有慢性肾病、未控制的高血压、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未控制的糖尿病、全身瘀痕面积≥20%、癫痛等人员从事高温作业。

,什么是高温新概念英语官网 热浪?如何做好健康防护?官方指南发布

相关:

夏至养生 保护阳气是关键 今日,我们迎来夏至节气。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夏至是盛夏的起点。炎炎夏日,有哪些养生要点需要注意?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张道培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介绍,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节,此时人体的阳气也进入极盛阶段。《黄帝内经》中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因此,此时养生要注意保护阳气。 “中医理论认为,阳气是脏腑组织器官功能..

我国多渠道构建猴痘监测预警体系 重点人群做好防范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近期,随着亚洲部分地区出现猴痘病例增多趋势,我国北京、广州等个别城市也出现了少数病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组织专家进行解读。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多渠道构建猴痘监测预警体系,持续开展风险评估和及时报告,下一步将加强对重点人群健康教育,推进重点人群做好防范、及时就诊。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施国庆表示,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导..

高温天气警惕热射病 专家教你这样判断和急救 近日,多地陆续发布高温预警,在本期《一分钟养生课》上,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彭卓提醒广大网友,注意防暑降温,尤其要警惕热射病。 “热射病是一种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又叫中暑高热。” 彭卓介绍,热射病可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其发病原因大多与夏季高温高热环境及重体力劳动相关。劳力性热射病大多是中青年人在夏天高温高热环境下从事重体力活动,或者剧烈运动所导致;非劳力性热射病..

超声波疗法成医学领域“多面手”  超声波扫描检查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妊娠期使用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科学家们正在开展多项临床试验,将超声波作为治疗各种疾病的强大新工具,从摧毁癌症肿瘤到消除身体脂肪,从缓解背痛到对抗抑郁等。   应用多多   超声波指20千赫以上的高频声波,被广泛用于医学成像,但它的潜能远不止于此。   早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威廉·弗莱和弗兰西斯·弗莱就发现超声波..

体内“穿山甲”微型机器人问世  科技日报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0日发表的一篇工程学论文,描述了一种受穿山甲启发研制的微型机器人,该机器人被设计用于在人体内进行安全和微创的医学治疗。在未来应用中,这一无系留软体机器人能够通过变形,到达人体内难以触及的区域,如胃或小肠内。  磁性软体机器人和固体金属形态的机器人过去曾被开发用于微创医学手术,但目前为止,其功能和安全性都十分有限。而自然界的穿山甲外壳..

从戒烟大赛 看如何科学战胜烟瘾  仅凭意志力戒烟的成功率为3%—5%,而去戒烟门诊的戒烟成功率则要高出很多。专业戒烟医生会为戒烟者开出戒烟处方和相关药物,进行定期随访跟进,从心理、生理等多角度帮助吸烟者完成戒烟。   戒烟服务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行之有效的控烟策略之一,也是健康中国行动之控烟行动的重要内容,对于减少烟民存量、降低吸烟率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如何提高众多吸烟者的戒烟意愿?如何科学戒烟?如何提高戒烟的成功率?这些..

这四种儿童高发肿瘤要留意  当前恶性肿瘤已成为造成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国家儿童肿瘤检测中心调查研究显示,2018—2020年,我国共有121145名儿童和青少年被诊断为患有肿瘤。   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恶性实体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赵强教授表示,儿童肿瘤早期隐匿,具有起病急、进展快、易转移的特点,家长要高度关注神经母细胞瘤、脑肿瘤、恶性淋巴瘤、肾母细胞瘤这四种儿童高发肿瘤。   不过万幸..

褪黑素并非拯救睡眠的“万能药”睡眠是人生大事,因为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好的睡眠对恢复体力、促进健康十分重要。但中国睡眠研究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超过3亿名中国人存在睡眠障碍。近几年,褪黑素相关产品被年轻人士尤其白领推崇为“助眠神药”,在多次电商活动的销量排行中,“褪黑素”类产品销量也位居保健品品类前列。 被称为“失眠救星”的褪黑素真能拯救我们的睡眠吗?长期服用褪黑素到底有没有副作用?带着这些问题,科技..

首店首发纷至沓来 激活消费市场“一池春水”   北京三里屯商圈。  本报记者 叶 子摄   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的南京D9街区,市民在一家咖啡馆休闲放松。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摄   亚洲首店、创新概念店、全球首发新品……首店首发正在成为消费市场的新亮点,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时尚度和商业活力。   首店,指品牌在某一区域开的第一家店,或是传统老店通过创新经营业态和模式形成的新店。首店经济,是指一个区域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

消费信贷,助力消费恢复向好  核心阅读  消费信贷是助力消费恢复、激发潜在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消费信贷的普及率和渗透率不断增长,有助于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未来,更好发挥消费信贷作用,还需更多关注主力消费群体,倡导理性消费、理性借贷,构建良好的行业生态和社会信用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36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988亿元。  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