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信贷,助力消费恢复向好

2023-06-28 14:54:56 来源:网络

  核心阅读

  消费信贷是助力消费恢复、激发潜在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消费信贷的普及率和渗透率不断增长,有助于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未来,更好发挥消费信贷作用,还需更多关注主力消费群体,倡导理性消费、理性借贷,构建良好的行业生态和社会信用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36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988亿元。

  住户短期贷款增加,意味着居民消费信心有所增强。5月,市场销售持续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环比增长0.42%。

  近年来,消费信贷的普及率和渗透率不断增长。如何发挥消费信贷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信心和意愿,助力消费恢复向好?记者近日走进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进行了调查。

  消费金融助力消费恢复,满足升级需求

  “在手机上按流程申请就能贷到款,挺方便。”湖南长沙的顾女士告诉记者,最近为了给家里添置新家具,她从招联消费金融公司申请了消费信贷。两年来,置办小家电、购买心理学课程……消费信贷帮了她不少忙。顾女士说,消费信贷可以随借随还,很快就能到账,还经常有一些优惠活动,比较符合自己的消费习惯。

  除了日常生活所需,不少人还借助贷款升级消费,把生活打理得更加丰富。在北京工作的90后郝女士说,平时自己刚性支出不少,遇到想买的大件商品时,她更倾向选择线上分期付款,“这样开支压力会小一些。”

  消费信贷除了用于日常消费,还可用于房屋装修、旅行等消费。目前,发放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平台等。其中,银行发放贷款的额度相对较高,在20万元至30万元不等,相应的贷款规模占比最高、产品利率更优惠;消费金融公司覆盖人群较多,已累计服务近7.9亿人次;互联网平台则在嵌入消费场景方面有更多优势。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表示:“我们将紧抓恢复和扩大有效需求这个关键,持续优化和改善金融服务,加大新型消费和服务消费金融支持。”

  “实证测算表明,引入消费金融产品后,借款人消费金额提升16%—30%,合作商户销售额提升约40%,能够助力释放潜在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张承惠表示,随着经济恢复向好,社会消费需求将进一步释放,消费金融行业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金融科技提升服务效能,拓展服务覆盖面

  陕西延安的曹女士经营着一家婚庆公司,平时收入不太稳定。最近她搬入新居,要置办家电等用品,在购物平台上选购完毕后,她直接在付款时选择“分期付款”。“有些商品能享受到免息,有些还能参加满减活动。”曹女士说。

  当前,线上化、场景化是消费信贷的发展趋势。

  “我们的客户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较高,习惯使用手机理财和借贷,优质的金融服务需要更好满足客户的使用偏好。”中银消费金融首席运营官章涛说,年轻人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是促进消费恢复和扩大的主力,也是消费信贷的主要用户。

  如今不少银行发力年轻消费群体,拓展线上化服务。今年一季度以来,中国银行线上消费信贷申请人数超155万,客户提款超过100万笔,其中35岁以下客户用款比例达37%;微众银行“微粒贷”的统计数据显示,成功授信客户中约一半为35岁以下,今年以来已为近950万名年轻客户提供贷款服务。

  线上化、场景化离不开银行整体运营系统的科技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消费信贷领域,支持小额、海量、高频的消费信贷服务。

  “当前,金融科技已经贯穿于获客、运营、风险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通过智能识别、快速响应、精细运营、精准风控、优化体验,科技能够更好地服务客户,促进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招联消费金融总经理章杨清介绍。

  中邮消费金融董事长王晓敏介绍,公司加强数字化平台建设,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信息系统可支撑日交易峰值超100万笔,贷款自动审批率达98%。

  嵌入消费场景让消费信贷更容易触达消费者。消费者在互联网平台购买商品和服务时,可以直接选择消费分期,同时就完成了消费信贷。一些金融机构与客户丰富、交易活跃的互联网平台合作,引入客户资源或是发放联合贷款,也有金融机构尝试自建消费场景。此外,还有一些金融机构依然注重线下场景拓展和线下贷款审核。“我们通过送贷上门、面对面服务,更全面地了解客户诉求、消费习惯,有助于判断客户的生活水平和家庭状况,从而更精准地‘画像’。”兴业消费金融副总裁杜一谦介绍。

  倡导理性消费、理性借贷,构建良好信用环境

  如何更好地发挥消费信贷作用,进一步促进消费?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认为,中青年群体是消费的主力军,尤其是支出比较多的年轻家庭,消费意愿高于其他群体。应该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动态衡量他们的远期收入,考虑他们潜在的消费需求,给予更多金融支持。

  同时,也要倡导理性消费、理性借贷。“年轻一代有成长发展的需求,也有追求品质生活的愿望,信用消费正成为他们实现消费升级的重要途径。”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要把握好促消费和防风险的平衡,既鼓励有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健康消费,也要避免追逐过度消费、奢侈消费,帮助年轻人培养理性消费、理性借贷的习惯。

  就业状况和收入预期是影响当期消费最直接的因素。“除了激发消费需求以外,金融机构还应为客户群体提供更多发展事业、促进收入增长的金融服务。有了稳定工作和足够收入,才能促进消费进一步增长。”章杨清说。

  此外,还需构建健康的行业生态。此前,有些消费金融机构采取误导性宣传,隐瞒债务风险,诱导年轻人借贷消费,或是采取欺诈手段,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动负债。更有甚者,一些非法贷款中介冒充银行或消费金融公司的工作人员,宣称不需要审核身份,有特殊渠道可以帮客户获得贷款,实际上可能是虚构借贷协议、诱骗消费者过度负债的“套路贷”。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信贷机构应在业务规模扩展与信用风险防控合理平衡的前提下,以规范的营销方式,将合理的消费信贷产品推介给合适的消费者。过分授信导致过度负债,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最终也将损害金融机构利益,影响整个行业稳健发展。针对一些以低息条件诱惑消费者、在利息之外收取服务费的“套路贷”,消费者要提高警惕,选择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核实营销人员的真实身份,增强辨识能力。

  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也必不可少。相关监管部门正加强消费金融公司投诉问题整治,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及时规范处理各类投诉,同时严肃查处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征信异议投诉咨询、代理”为名行骗的不法分子,构建良好信用环境。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21日 10 版)

,消费信贷,助力消新钢集团 费恢复向好

相关:

网暴者的自我认知往往出了问题   本版图片均由视觉中国提供   由多部门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已经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也再次引起人们对网暴问题的关注。网络暴力行为,可谓几乎人人厌弃,它对受害者身心伤害巨大,对于社会秩序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看待网暴现象,我们不妨从网暴者的心理中寻找“问题根源”。在心理学视角中,网络暴力主要有3个来源。   首先,在一些网暴者的内心深处,社交边界感被撕..

越憎恨网暴越要反对“以暴制暴”   近年来,由网络暴力所引发的社会性悲剧时有发生。桩桩件件之间,网络暴力之害早已人尽皆知。面对那些冷漠、自私、残忍、卑劣,怀着阴暗心理躲在屏幕背后“按键伤人”的网暴分子,任何怀有朴素正义感的网民,都会发自内心地感到厌恶。而对善于共情的人而言,看着无辜的受害者因为网暴蒙受巨大创伤,甚至付出失去生命的代价,更是痛心疾首、难忍愤怒。   这时,如果有人将攻击矛头指向对先前网暴负有责任的特定个体,网友心..

惩治“键盘伤人”要做到“法也责众”   一个“人人都拥有麦克风”的时代,为网络暴力提供了滋生和蔓延的土壤。正如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所言,这个“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借由网络的魔力,一张图片、一段视频,就可能引发潮水般的指摘、谩骂、挖苦、讽刺、侮辱等。   一个法治社会,决不能也不应容忍网络暴力为非作歹。令人遗憾的是,治理网络暴力并不容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网暴“面具”背后,可能是缺乏媒介素养的孩子  网络暴力是一种借助网络舆论的力量,对他人进行肆意人身攻击的狂热盲从行为。相比于传统暴力所造成的物理伤害,网络暴力主要通过线上的言语攻击、散布谣言、人肉搜索、恶意诽谤等形式,给受害者造成心理层面的消极影响。   网络暴力的发生固然与互联网技术特征有关联,但问题根源,还在于每一个“口无遮拦”的个体。其中,很多施暴者尚未建立起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意识,特别是那些还未步入社会的中小学生。   网暴群体时不..

治理网暴并非“猫捉老鼠”的游戏   网络暴力已经发展成为当代严重社会问题,其危害有目共睹,轻则造成受害人心理痛苦,重则导致受害人精神失常、轻生等严重后果。维护网络秩序,建设良好网络生态,必须严厉打击网络暴力。在有关遏制网络暴力的讨论中,常常有观点强调,网络暴力的发生源于平台管理不周,只要平台认真防范,就可以消除网络暴力。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值得探究。   网络暴力的发生有其深层原因。有调查表明,一定比例的网络暴力实施者具有所谓黑..

性格不止16种  MBTI越来越“入侵”我的生活。   找个下饭的恋爱类综艺看,弹幕都在讨论嘉宾的MBTI究竟是什么;身边朋友准备招聘简历,认真研究哪类人格最受老板青睐。MBTI成为新时代择偶标准走进婚恋市场,也像英语四六级证书一样在简历上牢牢占据一角。   MBTI是“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的缩写,这项性格分类指标由美国人Katharine Briggs和她的女儿Myers建构。它最早发布于1944年,具有特殊的战争背景,母女二人相信,了..

在故宫里,穿警服的他们,比导游更懂故宫历史  在故宫执勤的民警,每一位脑海里都刻着一幅详尽的地图,他们对大小宫殿、偏僻巷道、商店、厕所甚至装饰陈设都了如指掌。   “警察同志麻烦帮我找找孩子,就在从乾清宫去延禧宫的路上走散了,路过一处大门,不知道叫什么。”“警察同志,我手机丢在一处商店旁边的卫生间里了。”“孩子不见了,原本坐在从御花园西侧出来的台阶上。”电话那头往往语焉不详,当事人多数无法准确描述位置。   王文彪接到过一起报警,报警人..

加码内容这个暑期亲子露营还香吗?  暑期到来,随着气温不断升高,避暑露营的热度也一同攀升。浸在清凉溪水里的西瓜、岸边不远处驻扎的帐篷以及美丽的风景照,成为了朋友圈的新“标配”。数据显示,当前亲子家庭为露营的最主要客群,占比达71.76%。这个暑假,面对来自跨省游、出境游的诱惑,露营企业能否赢得亲子客群的心呢?   七成露营消费者为亲子家庭   房车营地热度攀升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端午节,露营再度成为旅游休闲关键词之一。据商务部大..

研学游价格“虚高”最令家长反感  “暑期第二批呼伦贝尔大草原,6天5晚·秘境牧云顶研学之旅仅剩两席。”在北京某旅行社工作的曹迪在朋友圈发布广告后,引来不少孩子家长前来咨询。一天后,这批研学团已经满员。   近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该旅行社门店看到,一小时内有三批家长带着孩子前来了解夏令营、研学类产品。曹迪表示,大多数家长更倾向于带着孩子一起到门店咨询,“只有在了解旅行社资质及工作人员专业度后,家长才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的研学团..

女生求职简历衣着暴露?“示众”简历涉嫌违法  不管一份求职简历看起来有多么不得体,那也是“私事”,不能动辄被当成“公事”,让具体的人来承受大众舆论的嘲笑和审判   近日,一份附有年轻女子泳装照片的求职简历在网络上流传,简历截图显示,一毕业于复旦大学的本科生应聘文秘/行政岗位,截图上还附有一个手机号。有消息称,是一家企业的林姓人士看到简历后发在朋友圈,并对该女子及复旦大学进行了指责。后续有媒体求证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工作人员回应,女生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