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北方地区为何这么热?

2023-06-28 10:46:25 来源:网络

  近日,华北、黄淮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出现连续性高温天气。为何6月北方地区就出现如此迅猛的高温天气?今年夏天会不会比往年热?气象专家进行了解析。

  京津冀地区近日仍将出现高温天气过程

  气象监测显示,6月以来,京津冀地区出现了两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分别在6月14—18日和6月21—24日,区域平均高温日数达9.5天。6月21—24日,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和东北部最高气温在38—41摄氏度。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迎新介绍,22日,北京市观象台最高气温为41.1摄氏度,突破6月历史极值。23日、24日,观象台最高气温均超40摄氏度,这是观象台自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出现连续3天气温突破40摄氏度。

  22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并持续至23日、24日。23日,中国气象局启动高温四级应急响应。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介绍,今年6月以来(截至24日),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主要分布在华北、华南中西部以及新疆大部等地,京津冀鲁豫平均高温日数为7.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4.3天,北京达到9.8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25—26日,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天气的范围和强度明显减小。27日起,华北、黄淮等地仍将出现高温天气过程。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介绍,预计27日,华北平原大部有37摄氏度以上高温,28日高温明显减弱,29日起,华北大部、黄淮北部等地将再度出现37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

  多种因素利于气温升高以及高温的维持

  据张芳华介绍,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天气过程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主要原因有4个方面:第一,在低层受到暖气团的控制,而且暖气团比较强大,持续的时间较长;第二,这一带高空在高压脊控制的情况下,天空的云量较少,太阳辐射较强,非常有利于气温的升高。同时在高压脊控制下盛行的下沉气流,也会造成下沉增温效应,使气温升高;第三,目前刚刚进入夏至节气,白天光照时间较长,有利于气温升高以及高温的持续和维持;第四,华北、黄淮地区白天的相对湿度比较低,空气比较干燥,也有利于气温的升高。

  “从平均情况来说,6月下旬,华北、黄淮等地最高气温的平均值和南方基本相当,但是从最高气温的气候极大值来看,北方大于南方。”张芳华分析,这主要是因为此时南方处于多雨时段,副热带高压还没有控制南方地区,不利于出现很强的持续性高温天气。而在北方地区,这段时间容易受到大陆暖性高压脊的影响,云量少、太阳辐射强、空气干燥,相较南方地区更容易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

  高辉介绍,我国各地高温集中时段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对华北地区来说,通常雨季前的6月至7月初更容易出现高温天气,连续数天的高温天气在6月也比较常见。这段时间主要以干热型高温为主,表现为气温高、湿度小。

  进入7月后期,随着副高北跳和夏季风往北推进,水汽输送和大气湿度增加,云量也会增多,会出现闷热天气,也就是湿热型高温。

  预计今年夏天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

  今年夏天我国南北方是不是都很热?高辉分析,目前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但初夏时段北方高温的影响因子复杂,不能简单归咎为受厄尔尼诺影响。比如去年6月中下旬,北方地区高温更为极端,但去年是拉尼娜年份。同时,已有的科学研究结果也表明,初夏北方高温更容易受北大西洋海温以及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尤其是大陆高压脊影响,这和盛夏时段北方湿热高温的影响因子有所不同。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今年夏天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高温日数也高于常年同期。但南北方出现高温天气的集中时段不一样,南方地区一般在盛夏时间段进入高温季,而北方地区往往在初夏时间段。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公众服务首席研究员柳艳香建议相关地区居民高温时段非必要不外出,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随时补充含有盐和矿物质的饮品。户外工作尽量避开中午太阳直射的最热时段,同时减轻劳动强度。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27日 14 版)

,近来北方地区新街口组合 为何这么热?

相关:

助力老字号转型升级  刚过去的端午假期,一些消费者发现,在上海南京东路的泰康食品商店购买粽子时,使用交通银行借记卡消费达到一定金额,就可以享受立减优惠。除了泰康食品以外,老凤祥、杏花楼、功德林、立丰等沪上老字号也开展了相关活动。据了解,这是中国银联与交通银行携手推出的“老字号 新消费”主题优惠活动,助力老字号吸引更多消费者,推动创新性发展,相关活动还在广东、海南、贵州等地开展。  近年来,金融机构通过多种举措,为..

智慧医院探访记  核心阅读   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积极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建设智慧医院”。   搭建互联网医院平台、推出手术机器人、建设智慧药房……近年来,各地不断丰富智慧医院应用场景,为群众带来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近日,记者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近距离观察一家医院的智慧化转型实践。   拿出手机,患者在小程序上获取院内各科室..

健康度夏 专家支招教你远离“空调病” 炎炎夏日,很多人都喜欢吹空调降温度夏,但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可能会导致“空调病”。“空调病”有哪些危害?哪些人群需要重点注意?在本期《一分钟养生课》上,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史婧为广大网友讲解相关知识。 史婧表示,“空调病”并不是一种特殊病症,但其表现与多种疾病症状相似,通常会出现头晕、易疲劳、颈肩痛、手脚凉、易感冒和过敏等。 “这主要是由于长期处在空调环境,空间相对密闭、空气不..

“暑期经济”提前升温 各地促消费“活力全开”“第一站济南看趵突泉,吃把子肉,再买点历城核桃。晚上开车到第二站泰安,次日去山东省博物馆、岱庙……” 距离暑期越来越近,王思齐(化名)早早就计划好了家庭活动。作为一名初中生的妈妈,她特意安排了山东山水圣人文化研学自驾5日游。“路线都是现成的,根据自己需要取舍,吃、住、行服务一条龙,还有推荐的纪念品,适合全家出游。” 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活力是贯穿全年的课题,暑期则是充分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窗口期。..

感染新冠病毒后,哪些人需要吃抗病毒药?专家这样说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人员流动大幅增加,在领略祖国壮美风光之余,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不可忽视。那么,感染了新冠病毒就需要服用抗病毒药物吗?抗新冠病毒药物应该怎么服用?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姚伟教授。   易感染人群需要注意防护,抗原阴性不代表可以放松警惕   问: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有哪些?目前该如何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姚伟教授: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包括既..

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北京发布技术需求榜单  为了深入落实《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重点工作任务要求,解决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重大需求,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近日发布2023年度“生命科学前沿创新培育”专项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技术需求榜单。每个课题拟支持科技经费原则上不超过400万元,课题实施周期2-3年。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榜单..

从端午产业“三变”看消费市场活力  今年端午节期间,吃粽子、划龙舟、挂菖蒲、插艾蒿、戴香囊等传统习俗火热,传统民俗产品受追捧。记者采访发现,端午产业在产品形态、产业链、兴盛地域上发生改变,掀起消费的新潮流,折射出我国市场的旺盛活力。   6月22日,在湖南省汨罗市屈子祠镇屈子文化园,游客在制作香囊。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从“卖土特产”到“卖文化创意”   过去端午前后,湖南省汨罗市不少村民都会多包一些粽子,送给亲邻,或运到集..

热浪来袭,透视北方多地应对高温天气举措  近期,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等地陆续迎来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到43℃或以上。面对来势汹汹的高温热浪,该如何应对?个人健康防护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预防中暑?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并梳理多地应对高温天气的措施。   持续高温天气引发多地预警   天津市气象台20日下午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市气象部门迅速进入三级应急响应状态。为应对高温天气,天津电力部门采取错峰作业方式,减少..

《如歌岁月:我们从春天走来》座谈会在河北大学成功举办《如歌岁月:我们从春天走来》座谈会在河北大学成功举办 ――河北大学中文系1977级毕业四十周年纪念文集发布 文/张红光 薄立伟 图/金强 袁靖轩   6月25日,河北大学中文系1977级毕业四十周年纪念文集《如歌岁月:我们从春天走来》新书发布座谈会,在河北大学七一路校区成功举办。   清晨,距离开会还有一个多小时,一群满头银丝、年龄已经六、七十岁的长者满怀深情地漫步在河北大学新校区校园里,他们缓缓走向图书馆209..

“三个课堂”应用与实践交流会在京召开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27日电(记者 刘尚君)6月26日,“三个课堂”应用与实践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为进一步推进授渔计划“三个课堂”项目的科学实施,提升项目建设成效,提高乡村教师教学教研能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探索信息化背景下育人方式和教研模式,教育部于2020年发布《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依托进一步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