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喂还是瓶喂?竟然差距这么大!

2023-05-20 11:10:27 来源:网络

  每年5月20日是“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母乳喂养的优势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不过,关于到底是亲自哺乳还是把母乳吸出来放奶瓶里给孩子喝这个问题,不少新手爸妈还有不同的认识。今天,医生就来告诉你,母乳喂养的真相。

  先说结论 亲自哺乳“完胜”

  宝宝依偎在妈妈怀里吃奶,感受着妈妈的温度和心跳,吸吮着柔软的乳房,可以同时满足四个需求,即营养需求、免疫需求、安抚需求和情感需求。与之相比,吸出来瓶喂,不仅没有了上述效果,而且妈妈也非常辛苦。更重要的是,用奶瓶喂奶还会出现一些潜在的风险,当然这里所说的风险是“相对风险”。

  我们只需要给予宝宝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好好地陪伴,辛苦的时光很快就会过去,且终将成为永久甜蜜的回忆。

  亲喂的“绝对优势”

  摄入有益菌群 妈妈亲喂宝宝的时候,宝宝不仅吃到了乳汁,还摄入了妈妈乳房表面以及乳腺管、乳汁当中正常存在的细菌。这些细菌奠定了宝宝肠道内微生物的基础,保证了宝宝的肠道发挥“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的作用。

  肠道微生物对人一生的健康和免疫都有影响,母乳喂养宝宝的肠道菌群与非母乳喂养的孩子是不一样的。母乳宝宝肠道含有47%的双歧杆菌,其出现肠道疾病的风险要低很多。这样的保护作用会一直持续到孩子成年以后。

  有助于宝宝口腔发育 宝宝吮吸妈妈的乳头时,独特的深入含接大部分乳晕并依赖两颊脂肪垫,形成密闭空间的吮吸方式。这使得面部和口腔相关肌肉、骨骼及神经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对“地包天”有防护作用。而宝宝使用奶嘴,是浅浅地吮吸并依靠重力与负压获得乳汁,而这是错牙合最大的风险因素之一。

  促进母婴情感建立 母乳喂养的精髓在于母婴之间的紧密连接,将乳汁吸出来瓶喂却人为地阻断了这样的正常连接。

  小月龄的宝宝通常需要在妈妈乳房上吃20至40分钟,甚至一个小时。前期有明显的连续吞咽称之为“营养性吸吮”,主要满足宝宝的生理需求。后期宝宝吸吮力下降,甚至闭上眼睛进入浅睡眠,这是人类幼崽与生俱来的“特异功能”,是宝宝生来就有的吸吮需求,不仅是为了食物,还要获得安抚,这称之为“非营养性吸吮”或“安抚性吸吮”,是非常有意义且必要的。这对早期的亲密关系和晚期的分离独立,以及儿童的早期智力发展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此外,妈妈在亲喂宝宝大约30分钟时,妈妈体内的泌乳素水平就达到了峰值,能起到自我催眠的作用,能够让妈妈安睡。

  瓶喂的“相对风险”

  营养成分丢失 瓶喂相比亲喂会损失一些营养和免疫成分。有研究证明,乳汁吸出保存后,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会黏附到盛放的容器壁上,还会发生细胞溶解,因此乳汁中的白细胞是降低的;母乳经保存后pH值明显下降,可能与脂肪分解为游离脂肪酸有关系。

  母乳中最主要的免疫活性蛋白,即分泌性免疫球蛋白在4℃较为稳定,在-20℃冷冻之后,活性有所降低;母乳保存时维生素C的降解非常快。在妈妈返回职场之后,不得不背奶,让孩子获取更长时间和更多的母乳。但是妈妈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最好还是亲自哺乳。

  过度喂养及过度泌乳 妈妈亲喂时乳汁并不是同一个流速,宝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吞咽和呼吸。而奶瓶喂养不一样,整个过程几乎是匀速的,宝宝会一直大口吞咽,这并非主观意愿,而是被动喂养,这个时候可能会导致过度喂养。因为使用瓶喂,人为“灌”喂加不正确的喂养姿势使得地心引力也发挥作用让乳汁更快流出奶瓶。这样一来,同样的奶量,在妈妈乳房上可能要用20分钟吃完,用奶瓶就可能只需要5分钟。

  那很多人可能认为宝宝没吃饱,就继续添加一部分奶给宝宝。由于吸吮反射和吞咽反射,宝宝依然会继续吃。毕竟胃这个器官是很有弹性的,可以被撑大,长期如此不利于宝宝健康。与此同时,如果妈妈努力地吸奶,每天吸出的奶量又超过宝宝的需要,乳房得到错误的产奶信息,人为地增加了产奶量,更多产奶也增加乳房“工作”负担,并增加乳汁淤积甚至乳腺炎的风险。

  中断母乳喂养 有些妈妈发现吸出来瓶喂的母乳量达不到孩子的“需求”,加上妈妈使用吸奶器有可能效果不佳,错误地认为自己奶量“不足”。这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妈妈的信心,从而错误地判断自己“奶少”!

  于是,配方奶开始添加,妈妈渐渐挤奶或吸奶也减少,必然导致真实的奶量减少。而孩子会越来越倾向于吃奶省力的奶瓶,而拒绝乳房,有些宝宝在回到妈妈乳房的时候变得烦躁和抗拒,或者用吃奶嘴的方式去吮吸,甚至咬妈妈的乳头,这会让宝宝和妈妈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最终被迫停止母乳喂养。 文/付慧(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来源:北京青年报)

,亲喂还是瓶喂?竟然差距这信纳水 么大!

相关:

来点刺激找回失踪的味觉嗅觉   近期,新冠病毒有所抬头。不少“一阳”的朋友也体会到了传说中的嗅觉、味觉减退。那么遇到这类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结合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个人康复指南》内容,北京友谊医院康复医学科专家给大家支招。   了解味觉和嗅觉   首先,对于嗅觉味觉的减退,大家不必过于担忧,坚持用进废退原则,多多训练才是正解!   人的味觉系统能够感受和区分多种味道,众多的味道则是由4种基本的味觉组合而成,即酸、甜..

嗓子哑了难道都是上火闹的?   大多数人在出现咽部不适、声嘶等症状时,都认为是小毛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常常采用吃祛火药或是润喉片来治疗。   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引起声音嘶哑的常见原因除了急、慢性咽喉炎外,还有可能是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麻痹,甚至是喉癌。今天,医生就来给大家梳理出几种导致声音嘶哑的常见病。   这些重点人群嗓子不舒服要就医   嗓音是人与人交流的基本工具,动听的嗓音和美丽的面孔一样可..

当心网络交易中的消费陷阱   数字化时代,网络平台功能不断交叉,衍生出很多新业态、新模式。应加强对预付式消费等难点问题及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规制,严格落实法律规定,压实经营者主体责任,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   5月16日,中消协发布《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2)》,指出目前消费维权领域还存在诸多障碍,尤其是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平台算法侵权、售后服务不足、涉金融类服务泛滥等问题,值得重点关注。  ..

保健品市场要“年轻”更应“常青”   熬最长的夜,用最贵的保健品,已经成为时下许多年轻人的“标配”。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不少年轻人一边透支着身体健康,一边寄希望于保健品“续命回血”,挽救日益退守的发际线和增长的细纹。   《2017—2022中国健康养生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提出,在我国健康养生市场的用户群体中,18岁至35岁年轻人群占比高达83.7%,他们对从吃到用的保健类产品关注度都在持续增加。去年天猫“..

脑科学,破解大脑健康谜团 【健康前沿】 大脑被誉为宇宙间最复杂的物体,是思想、情感、感知、行为、学习和记忆的源泉,也被认为是人类探索自然科学的“终极疆域”。 作为自然科学塔顶的明珠,脑科学也因此成为一门极富魅力的学科—— 在高科技领域,脑科学是当前火热的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类脑计算背后的知识基础; 在文学创作领域,脑科学是小说、电影中意识上传、共享大脑、记忆互通的现实写照; 在生命健康领域,脑科学正不断破解着被称..

脑科学前沿探索正加速深入    随着精准的神经信息获取技术、特定神经环路示踪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与交叉融合,人类对脑科学前沿的探索正不断深入,这使其成为当今备受关注的生命健康话题。    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不仅引导着人类拓展对自身的认识和对科学前沿探索的深度与广度,还蕴藏着巨大的产业变革和发展潜力。未来10年,脑科学的前沿进展将有望带动脑智能、脑健康等领域的相关产业发展,也将为多维度科技变革、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

“引聚留用”,让人才脱颖而出    日前,安徽医科大学第二届青年学者引智大会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荷兰、瑞典、西班牙等10余个国家,以及国内多所知名院校的高层次青年人才共160人积极参与。    “学校正在全力打造长三角医学教育新高地和医学科技策源地,真诚盼望、热忱期待广大青年科学家能够加盟。我们将为各位青年科学家提供最好的环境、最优的服务和最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安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顾家山在致辞中表达了..

转需提醒!当前疫情6大热点问答  近日,关于“阳性”的网络讨论引发关注。“二阳”病例数是否有所增加?出现咽痛低烧等但抗原阴,是怎么回事?二阳后该怎么做?还没阳的人现阶段如何个人防护?六问六答↓↓ (人民日报微博) 【编辑:唐炜妮】

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五年来我国医保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 (人民网) 【编辑:唐炜妮】

广西启动“畅游广西”全季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活动  中新网南宁5月20日电(记者 张广权)2023年“5·19中国旅游日”暨“畅游广西”全季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启动仪式,19日在广西南宁举行。   该项活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女联合会、南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启动仪式现场,进行了“跟着徐霞客游广西”——自驾游、亲子游精品主题线路推介,发布了“逍遥山水·自在桂北”之旅、“中越边关·G219国道探秘”之旅、“神车探秘·木楼寻趣”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