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灵长类早期神经胚发育特征

2023-05-15 20:42:30 来源:网络

   本报北京5月14日电(记者齐芳)人类的多种遗传疾病和先天缺陷在胚胎发育早期已被决定。但由于科研伦理和技术手段的限制,科学家们很难直接获取人类早期胚胎进行研究,人类胚胎体外研究也不能超过14天伦理界限。那该怎么办呢?为此,科学家们想到了一种替代的研究模型:非人灵长类动物胚胎。由我国科学家领衔的中美研究团队,首次建立了一个可支持食蟹猴胚胎体外长时程发育至受精后25天的3D长时程体系,并基于该体系探究了灵长类胚胎早期神经发育过程中的核心事件和谱系特征。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要建立一个能够支持非人灵长类动物胚胎体外发育的培养体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研究员王红梅是这项研究的最后通讯作者。她介绍,团队在2019年已实现将非人灵长类胚胎体外培养至受精后第20天,并研究了灵长类胚胎早期原肠运动特性。在最近的这项研究中,“我们充分比较了不同培养体系,并对其中一种体系进行优化,构建了可延长食蟹猴胚胎体外发育到第25天的体系,将其命名为‘3D长时程培养体系’”。

   王红梅说:“基于这一体系,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深入探索从第20天到第25天胚胎发育究竟经历了哪些‘故事’。”

   在这一体系中,研究人员探究了灵长类早期神经胚发育过程。“我们知道,人类胚胎在第14天开始原肠运动——这是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在此过程中,胚胎细胞发生大规模分化、迁移和重排,并形成外、中、内三胚层和体轴。在三胚层发育的基础上,胚胎进一步开始早期多器官发育”。

   基于25天的培养,科研人员揭示了灵长类胚胎中晚期原肠运动至早期神经胚发育阶段胚胎的形态、细胞组分、转录组、DNA甲基化和染色质可及性等特征,为进一步揭示人类胚胎的奥秘打下基础。

   国际同行评论认为,这项研究在已有体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填补了灵长类胚胎中晚期原肠运动至早期器官发育阶段的领域空白,为灵长类胚胎体外培养和基于干细胞构建的“类胚胎”的体外培养提供了参考体系,为深入了解人类早期胚胎发育机制,以及早期胚胎发育异常相关疾病的病理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

,科学家揭示灵长类早期神经胚发育特宿松百姓论坛 征

相关:

新包装通过变色指示食物变质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由蚕丝制成的食品包装,其在接触腐烂食物时会变色,且能在土壤中迅速降解。相关研究论文刊发于最新一期美国化学学会期刊《ACS Nano》杂志。   研究负责人贝内代托·马瑞利表示,其实易腐食品上贴的日期标签不能很好地预测食品何时会变质,这可能导致食物浪费或食物中毒。因此他们决定制作一种可对食物中的变化作出反应的新包装,以更好地指示食物何时变质。..

当运动成为生活方式   全民健身与专业赛事交相辉映,共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有力促进了体育消费      “运动过节”,正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生活方式。据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不完全统计,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共组织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6000余项,吸引300多万人参与。   如今,体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不断深度融合。从丈量城市的马拉松赛道,到装点公园绿地的露营帐篷……人们在健身及休..

社区医院要发挥大作用   应充分发挥社区医院扎根基层的优势,筑牢基本医疗保障网底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设住院病床,开设失眠门诊、肥胖门诊等症状门诊,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智慧大脑成为家庭医生的好帮手……近期,笔者走进社区医疗机构,看到不少好的经验做法,感受颇深。如今,越来越多居民在家门口的就医体验和健康管理效果得到大幅提升。   “强基层”一直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随着居民就近享有医疗服务..

加快健全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   湖南省长沙市某小区,湖南省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上门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服务。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摄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金盆苗族彝族乡双塘村,医务工作者到村民家中巡诊送药。   新华社记者 陶 亮摄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泺口街道的居民家中,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的护士连平在更..

“盲订”汽车如何保障消费者权益   “有款新车发布后1小时内的‘盲订’量超过3000单”“某新能源汽车开启‘盲订’预售,意向金1万元抵扣购车款2万元,还可享受多项车主权益”……近段时间,汽车销售出现了一种新模式——“盲订”,即在新车未批量生产或仅公布部分配置信息的情况下,消费者根据有限信息,交纳意向金,车企则为消费者提供购车优惠或权益,并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交付车辆。   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虽少了些“一手交钱,一手提车”的谨慎,多..

筑牢底线思维 增强防灾意识   资料来源:应急管理部   今年5月12日是第十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在日前下发的《关于做好2023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做好防范化解重大灾害风险、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加强工作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和提醒社会各界牢固树立风险..

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   【关键词】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事件】为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等服务;通过“三甲医院+社区服务+医生巡诊”的联动模式,让养老到医疗实现“零距离”;推出线上智能养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订单式、菜单式”上门服务……近年来,各地积极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打造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养老驿站等设施,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养老需求。   【点评】   从各地实践看..

培厚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文化土壤   充分发挥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宝库“钥匙”的独特作用,必将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等精品展览广受关注,《本草中国》《国医有方》等纪录片受到观众欢迎,81家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相继落成……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各部门不断优化中医药文化产品供给,为群众带来丰富的中医药文化体验,让更多人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   中医药文化是中..

顺应自然的养生智慧 对于人体来说,夏季是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听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营养科副主任医师王仲霞为我们带来夏季养生小提示。 立夏一过,天气晴暖并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会有身体疲惫、食欲减退的感觉,称之为“疰夏”。“如果过食肥甘油腻、大补之物,则困胃伤脾,影响消化吸收,包括少吃生冷食物、少饮冷饮,特别是雪糕等冰制品。”王仲霞表示,老年人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已逐渐衰退,儿童消化机能尚未充盈,生冷食物..

西藏“四链融通”打造藏医药创新体系    对藏医药来说,今年春天可谓喜事连连: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正式挂牌国家中医医学中心(藏医)筹建单位;中国藏药资源库正式启用……    “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藏医)是党中央推进藏医药事业发展作出的部署。近年来,西藏把聚焦建设世界一流的藏医药研究平台、一流的藏医药大学、一流的藏医药企业、一流的藏医医疗中心作为目标,在藏医药的人才培养、科研攻关、服务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可以说,藏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