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旁骛做医生 满腔赤诚护生命

2023-05-15 18:32:22 来源:网络

  “潘大夫,您知道为什么那么晚了患者还愿意等您看诊吗?”

  “不知道。”

  “因为您对第一个患者和最后一个患者是一样的认真负责。”

  从医40年来,她是护士眼中对患者高度负责的好医生,是患者心里的“潘妈妈”“潘菩萨”,她以守护生命为己任,为无数女性带去了健康和温暖。她,就是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妇科肿瘤中心主任医师潘凌亚教授。

 

  “我最大的幸运是得到了协和的真传”

  在潘凌亚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希望她能从事像医生这样的技术工作。“只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医生就能帮助别人。”潘凌亚说,父亲在她心中埋下了学医的种子,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经过刻苦努力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考入了第二军医大学。

  1983年,潘凌亚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妇产科是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交叉最紧密的学科之一,我希望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无论是基础还是临床都能用到患者的身上。”潘凌亚说,出于对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的向往和对林巧稚大夫的敬仰,渴望不断进步的她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协和的研究生。

  1988年,潘凌亚考取北京协和医院韩美龄教授的硕士研究生。“韩大夫是一位非常认真、对学生高度负责的导师。那时候我每周二都要和她面对面汇报学习近况,比如看了什么书、临床上有什么问题等。”潘凌亚说,“我刚开始写论文时写得不好,韩大夫就一个字、一个字地帮我改,不厌其烦。她对学生的那种关爱和负责特别纯粹,让我非常感动。”

  1990年,在当届只有两个博士生名额的激烈竞争中,潘凌亚成为北京协和医院吴葆桢教授门下弟子。吴葆桢是林巧稚大夫的学生,在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大夫是我们科里公认的才子。当时我写一篇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综述,吴大夫前后给我改了16遍。他不仅教我怎样论述、怎样写作,还教我带着批判的眼光思考问题、开拓创新。每一次吴大夫帮我改后,我就连夜把论文誊写好,第二天一大早放在他的办公桌上,到现在我还珍藏着当时留下的厚厚一摞手稿。”潘凌亚说,令她意想不到的是,等到这篇论文可以发表的时候,吴葆桢在作者一栏里划掉了自己的名字,保留了潘凌亚和韩美龄教授的署名。“什么叫不计名利、高风亮节?吴大夫就是这样,这件事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92年,吴葆祯因病不幸辞世,潘凌亚转投“世界绒癌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宋鸿钊教授门下潜心学习,完成了学业。

  “宋大夫高度近视,给我们看稿子、改稿子时,要把稿子贴到自己的眼睛上,一字一句地斟酌修改,艰辛毕至。作为知名教授,宋大夫对患者充满关爱,没有一点架子。那时,有的农村患者来门诊需要查血项却找不着检验科,宋大夫就亲自把患者从诊室送到检验科的门口。后来我毕业留在协和,又得到葛秦生大夫、连利娟大夫等老教授手把手地帮带。”潘凌亚动情地说,“我觉得我最大的幸运就是得到了协和的真传——这些前辈用一点一滴的言传身教,把高尚的品格和对患者无限关爱、高度负责的精神传给了我们。后来我也成了博士生导师,我就秉承一个信念——当年我的导师是怎样带我的,我就怎样带我的学生,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培养。”

  做手术“就是拼命,从来不吝惜自己”

  “潘大夫,救救我爱人,她才29岁,我们的小孩刚1岁……”

  一天,潘凌亚接到一个求助电话,细问得知,求助者的妻子患有卵黄囊瘤,这是一种恶性程度特别高的生殖细胞肿瘤。患者来医院就诊时,肚子已经胀得很高,放腹水时抽出了不少鲜血。“肿瘤破裂出血,不能再等了,赶快上台开始手术。”潘凌亚当机立断,带领团队准备手术。

  “这位患者的病变范围太广了,手术做得非常艰难——前后共有3组外科大夫上了手术台,手术从中午12点持续到夜里12点,终于成功切除了肿瘤,把患者救回来了。”潘凌亚说,之后几乎每年春节前后患者都会和丈夫带着孩子专程来医院看望,“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患者却一直记在心里,让人特别感动。”

  从1995年扎根在妇科肿瘤专业以来,潘凌亚在协和已坚守近30年。妇科肿瘤手术复杂程度高,每一台手术都需要勇气、担当和评估。有人形容,潘凌亚每年的手术是“一个恶战连着又一个恶战”。她形容自己做起手术来“就是拼命,从来不吝惜自己。上了手术台,眼里只有患者,只有病变,为切除病灶一定不遗余力。”

  协和被不少人视为“性命相托的最后一站”,前来就诊的患者数量很大。“最多的时候,我一天看过100个患者,平常也要约70个左右,需要不停地动脑,快速为患者做出诊断和处置。”潘凌亚说。

  工作量如此庞大,潘凌亚却丝毫没有减少对患者的热情。一个潘凌亚曾经诊治的患者说:“病友们喊她‘潘菩萨’,因为看她出诊真是感动——下午半天门诊,经常要看到晚上八九点,即使这样,她也要求自己保持态度和蔼耐心,宁肯自己特别疲惫,也要对每一个患者交代清楚,特别是对来自边远地区的患者,更是格外和善,细致周到,尽可能帮助她们摆脱对疾病的恐惧……”

  “我在门诊常碰到刚诊断出癌症的患者,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我内心都抱有极大的同情。”潘凌亚说,“试想一个健康人一夜之间变成一个癌症患者,这个人心理会经受多么大的打击!我们作为医生,就是要帮患者解决问题。如果患者找到我,无论如何,我要帮患者把病看完。什么叫把病看完?妇科肿瘤往往需要做一些检查,开完检查后我肯定要帮患者把号预约好,以免检查结果出来以后患者挂不上号、找不到我。把病看完是对医生基本的要求,但是要做到挺不容易的。”

  除了健康,“还希望患者能够回归家庭和社会”

  “潘大夫,求你帮我治好病,我儿子还在上大学,我想看到他毕业……”

  “潘大夫,我儿子毕业了,我想看到他结婚……”

  “潘大夫,我儿子结婚了,我想抱上孙子……”

  在门诊,潘凌亚遇到这样一位患者,从她第一次来协和就诊至今已经十几年,“她第一次来门诊时有50多岁,满肚子的瘤子,我们给她做了手术和化疗。后来疾病几次复发,每次她来找我们,都非常恳切地对我们说她的心愿。”潘凌亚说,“这个患者的愿望特别纯朴,却非常打动我,我们对她全力以赴地进行救治。现在她已经抱上孙子了,状态也非常好。看到她实现心愿,我们医生也有满满的成就感。”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肿瘤专业在国内享有盛名。每一年潘凌亚的团队在卵巢癌手术上都要攻克一到两个手术难点,技艺的精进、诊疗水平的持续提高,也使得团队越来越成熟。

  “作为医生,除了让患者回归健康,还希望患者能够回归家庭和社会。”潘凌亚说,子宫是女性孕育新生命的“房子”,随着肿瘤尤其是宫颈癌的年轻化,如何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是妇科肿瘤医生需要特别考虑的问题。

  潘凌亚曾接诊过一个罹患子宫肉瘤的高中女孩。“这是一种子宫恶性肿瘤,有医生建议把女孩的子宫切除以保住生命。女孩的父母就这么一个孩子,他们强烈要求保住孩子的性命。我之前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病理看着凶险,实际上预后还可以,我就和女孩的父母做思想工作——‘你们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孩子活着,当然可以理解,可你们得为孩子着想,等你们不在了,孩子没有家、没有丈夫,她一个人会不会孤单和痛苦?保留子宫就是留一个希望,让她以后的日子好过一点。’”潘凌亚说,后来女孩的父母接受了她的建议,女孩的子宫保住了,预后情况也不错,现在女孩已经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律师。

  “做医生就是要心无旁骛,对患者高度负责。如果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一定还会学医!我发自内心地热爱我的工作,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帮助到更多的人。”潘凌亚说,“协和百余年,代代妇产科人薪火相传,每个人都作出了自己最大的贡献。我作为一个普通医生,不过是尽职尽责而已,并没有比别人多做了什么。我们的前辈林巧稚大夫、宋鸿钊大夫、韩美龄大夫、吴葆桢大夫、连利娟大夫、黄荣丽大夫、郎景和大夫……都是兢兢业业地工作了一辈子,每个真正的协和人都是这样的。”

,心无旁骛做医徐汇中学 生 满腔赤诚护生命

相关:

女护士路边救人   近日,很多人在朋友圈看到了一则暖心的消息——江苏省江阴市一名女护士在路边救人。据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报道,这名救人的“白衣天使”名叫李丽,是江阴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的一名80后护士。   5月3日20时左右,李丽开车途经高巷路。她看到一群人围在路口,觉得有点不对劲,于是将车速放缓,靠近去看。结果发现有名红衣女子躺在地上,旁边还有一滩鲜血,远处停着一辆电动车。李丽马上将车靠在路边,让自己的两个孩子..

正确护腰有方法   数据显示,我国腰椎病患者人数众多,且近年来呈现低龄化的发病趋势。腰肌劳损如何防治?平时应怎样锻炼腰部肌肉?   “学习工作中的不良坐姿站姿、腰部长期过度负重,或运动中导致腰部急性扭伤后未愈等情况都可能引起腰痛,最常见的问题可能是腰肌劳损。”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伤综合科主任医师王尚全介绍,腰肌劳损主要表现为腰部肌肉的痉挛、疼痛、力量减弱,生活中要注意动静结合,加强腰部肌肉的锻炼。   ..

持续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期待多方共同努力下,养老事业和产业人才供得上、留得住、干得好,托起老人们的幸福晚年      加强养老服务技能培训、引导中高职院校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评选“最美养老护理员”增强荣誉感……前不久,全国养老服务工作表彰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议在河南郑州举行,有关专家、业内人士围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等展开热议,积极建言献策。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

精细管理,让群众更方便   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在城市公园的绿树掩映中,一座座中式庭院风格设计的建筑,成为福建省宁德市市民“网红打卡点”。这些由老旧公厕改造而成的城市驿站,因其环境整洁、设施完善、功能多样,为群众带来便利。   虽是“小空间”,却能提供“大方便”。除男女卫生间、无障碍设施和母婴室等满足群众基本需求外,驿站还配备了沙发、饮水机、手机充电点、电视机和覆盖无线网..

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美满的晚年   天津市和平区文化村社区,楼道内加装了扶手和折叠椅便于老人上下楼。   新华社记者 李 然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

5·12国际护士节|白衣天使的六种“表情” 他们是自带光芒的白衣天使、他们是疗愈身心的传爱使者。他们满怀柔情、坚韧刚强。他们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传递着勇气和希望。 面对病人,他们 暖心 温柔 耐心 对待工作,他们 认真 专注 坚毅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是平凡的工作,却服务于人的生老病死的全过程。他们用真诚的爱去抚平病人身心的创伤,用火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他们的美好,将凝固在每一个表情..

国家卫健委:2022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量超过520万人 人民网北京5月11日电 (记者乔业琼)今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发布会,介绍发展护士队伍、改善护理服务有关情况。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介绍,近十年来全国护士队伍总量以平均8%的增幅逐年增加,每年约有30万左右的新护士加入到护士队伍中。2022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量超过520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约为3.7人。全国医护比为1:1.18。护士队伍的学历素质和专业服务能力都得到了不断提升。 邢若齐表示,..

人类泛基因组首个草图发布 科技日报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杂志发表了人类泛基因组参考的“初稿”,这一集合旨在最终代表人类这一物种中尽可能多的DNA序列。该研究为人类基因组提供了更为完整的图像。 自2001年发布草案以来,人类参考基因组一直是人类基因组的支柱。但由于结构变异和替代等位基因的存在,有些单个基因组无法代表人类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此次在论文的合集中,“人类泛基因组参考联盟”提出了首个人类泛基因组参考草图..

靶向单个分子的DNA酶让基因“沉默”   科技日报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I)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DNA酶,可区分一个细胞内的两条RNA链,并切割与疾病相关的链,同时保持健康链的完整性。这项突破性的“基因沉默”技术可能会彻底改变用于治疗癌症、传染病和神经疾病的DNA酶的发展。相关研究论文刊登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   DNA酶是切割其他分子的核酸酶。利用酶让“基因沉默”技术已经存在20多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定制mRNA疫苗治疗“癌王”前景可期   科技日报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自然》发表的一项研究报道,一种定制化的mRNA疫苗引起了可观的免疫响应,当与其他治疗方法一起使用时,有潜力延缓胰腺导管腺癌(PDAC,一种胰腺癌)患者的复发。   PDAC是美国第三大癌症死因,生存率很低,在过去60年间只有12%。结合手术和药物治疗可以延缓复发,但成功率很低。近期文献表明,大多数PDAC新抗原水平升高,这是一种细胞表面蛋白,在某些类型的DNA突变后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