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沟里有个“大医院”(一线调研)

2023-04-20 16:09:35 来源:网络

  图①:邛崃市天台山镇中心卫生院,医生正在为老年患者听诊。
  图②: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中心卫生院病房,医生准备给小朋友输液。
  图③: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中心卫生院,患者和家属向工作人员咨询。
  图④:邛崃市天台山镇中心卫生院门诊楼。
  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宋豪新摄

  核心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乡亲们吃穿不愁后,最关心的就是医药问题。要加强乡村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好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医疗。

  殷殷嘱托,指明方向。近年来,四川积极加强城乡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水平。让我们跟随记者脚步,走进一家位于川西深山里的卫生院,看看这里发生的新变化。

  从四川成都邛崃市区出发,向西南行进约45公里,便到达成都与雅安交界处。这里山势雄峻,竹木繁多,邛崃市天台山镇中心卫生院,就坐落在群山环抱中。

  别看这是一所位于偏远小镇的公立卫生院,门诊楼、外科楼、内科楼、医技楼一应俱全,中式青瓦屋顶搭配着灰墙砖,简洁古朴。患者、医护人员进进出出,一切井然有序。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前些年,这里还缺医少药,乡亲们求医问药不得不舍近求远。

  乡村卫生院“小散弱”,无法满足群众医疗需求

  天台山镇中心卫生院成立于1954年,院子里一棵摇曳生姿的香樟树,见证了卫生院这些年的变迁。

  “我小时候经常到卫生院玩,那时的卫生院特别小,医务人员也只有4名。”天台山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骆泽刚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在卫生院已经工作25年了。他回忆,老卫生院房屋破旧,设备落后,能治疗的病种十分单一。

  “老卫生院条件不好,以前我们看病只能到县里或者城里的大医院去排队。”天台山镇居民李女士50多岁,有脊椎方面的老问题,行动不便。以前发病的时候,家里人只能长途跋涉送她去邛崃市里的医院就诊。“看病要跑几十公里,一来二去光交通费、住宿费,都是一大笔花销。”李女士家人说。

  居民刘大妈因为膝盖痛的毛病,最近住进了天台山镇中心卫生院。说起近年来卫生院的变化,她深有感触。2010年,刘大妈的丈夫被查出支气管扩张,需要做CT检查以确定下一步诊疗方案。但由于当时卫生院没有相关设备,只能转去邛崃市里的医院做检查,差点耽误了病情。

  曾经的天台山镇中心卫生院,是很多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缩影。据介绍,作为农村群众医疗救治健康服务的重要保障,四川省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并不少,然而分布太散,多而不强,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较高水平医护人员缺乏、现代化和信息化医疗手段欠缺、药品储备不足等突出问题。“小散弱”的乡村卫生院,多年以来无法满足乡亲们的就医需求。

  以医联体之“通”,解基层群众就医之“痛”

  骆泽刚告诉我们,医联体政策是镇卫生院发生转变的重要契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高度重视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持续改善乡村医疗机构办医条件。从医联体切入,全省逐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带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及水平提升,以医联体之“通”,解基层群众就医之“痛”。

  2014年,天台山镇中心卫生院先行先试,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结成医联体。在此之前,上世纪90年代,天台山镇中心卫生院就获得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定点帮扶,内科、外科和儿科的3名医生长期驻扎,对当地医生进行“传帮带”。

  结成医联体后,两家医院的联系更加紧密了。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政介绍,天台山镇中心卫生院每年派医生到第五人民医院学习进修,时间一般为6个月到1年,每名医生有多次学习进修的机会,“反复学习,不断实践,真正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周政说。

  2019年,四川省选定37个县(市、区)纳入医联体建设试点,组建由县级医疗机构牵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单位的医联体。牵头医院通过下派专家、设置联合门诊、组建联合病房等形式,给予成员单位“医、药、护、技、管”全方位的技术支持,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让乡镇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治疗。

  得益于不断升级的医联体政策,如今的天台山镇中心卫生院,有“硬件”:占地约45亩,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医护人员76名,设置有内、外、儿、妇、中医、彩超、放射等18个科室;更有“软件”:医疗水平越来越高,逐渐得到当地老百姓认可,年门诊5万余人次,住院近5000人次。

  现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对天台山镇中心卫生院的定点帮扶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聚焦应急体系的搭建。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雷建国对一例急性化脓性重症胆管炎病例记忆犹新。当时,70多岁的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情况极其危重。接到天台山镇中心卫生院的求助电话后,第五人民医院立刻派出由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科和麻醉科专家组成的团队,带着仪器设备赶往天台山镇。“救治过程中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对于当地医生来说也是一次现场教学。”雷建国说。

  “要真正实现乡镇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医院医疗服务的愿景,远程医疗也是重要手段。”周政说,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目前已经开展了心电、影像和病理的远程诊断,有效补上了乡镇卫生院医生遇见困难病例难以诊断、诊断质量无人把关的短板。

  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增强“造血”能力

  医疗服务的改善,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几年镇卫生院进步很大,常规检查和治疗不出镇就能做,方便多了!”采访中,天台山镇中心卫生院几名患者都这样表示。

  近年来,在医联体建设大格局下,举措日益精细化。四川省着力推动片区内医疗卫生资源向中心镇(副中心镇)集中布局、精准投放,力求将中心镇(副中心镇)卫生院建设为具有二级医院水平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

  2022年7月15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联合邛崃市相关医联体成员单位,举行了第一批医疗卫生次中心对口支援签约仪式,天台山镇中心卫生院正是此次签约的两家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之一。“天台山镇中心卫生院之所以能入选,是因为它满足了区位、规模和医疗服务能力等三方面的要求。”成都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处处长廖俊梅说。

  “乡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要同时解决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问题。”廖俊梅说,在硬件投入上,“十三五”期间,成都实施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提升工程,市、县两级投入29.95亿元,进一步改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房屋建筑条件,提高设施设备配置水平,美化服务环境。建成后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必须配备急救型救护车、胃镜、CT和全自动生化仪等设备。

  “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光靠医联体‘输血’,还得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廖俊梅说,在软件提升方面,除了医联体牵头医院向成员单位下派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专家进行“传帮带”,更重要的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联合高校和三级医院建好培训基地,培养并吸引更多优质人才,提升医疗水平,为设置新的特色科室、拓展业务范围打下基础。

  廖俊梅介绍,建成后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将承担片区医疗救治、急诊急救、人才培训、技术指导、公卫示范五大职能。“要让当地群众在罹患普通乡镇卫生院处理不了的疾病时,首选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就诊。”廖俊梅说,这样将大幅减轻老百姓跨级就医带来的经济负担。

  此外,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还将承担辐射带动的职能,“根据当地的卫生规划,一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至少将带动片区内3到4家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起到以点带面、整体提升的作用。”廖俊梅说。

  迄今,四川医联体建设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实施以来试点县的县域内就诊率达92.67%,群众看病就医逐渐稳定在县域内,基本形成“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的格局。

  群众身边就有医保工作站,村里就医也能报销

  天台山镇何场村卫生室医生刘国才,当了一辈子乡村医生,对基层就医情况了如指掌,这些年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

  “现在,不仅看病更近了,看病贵的问题也大大缓解。”刘国才说,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支持,开展药品集采,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费用已经大幅降低。不仅如此,刘国才还在天台山镇中心卫生院参加了关于远程医疗的培训,“这样一来,村卫生室也能和大医院建立远程诊疗渠道。”

  为了破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等问题,近年来,四川省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努力实现医保服务网络全域覆盖,医保办理“最后一公里”被打通。

  “以前在村卫生室看病,得自己掏钱,报销不了;现在哪怕得个感冒,在卫生室都能直接刷卡报销,太方便了。”邛崃市天台山镇高兴村村民郝女士告诉我们,最近,村里的卫生室完成了标准化建设,并被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乡亲们在家门口就医也能报销。“结算时自动扣除医保报销的部分,只需要支付自费部分就行。”郝女士说。

  最近,75岁的天台山镇居民何中华在镇中心卫生院住院治疗,医疗费总额为2423元,个人仅支付了511元,其余的都由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

  如今,四川省行政村(社区)共有30万名网格员,为辖区参保群众提供城乡居民参保登记、参保信息查询、参保信息变更、异地就医备案等高频事项办理,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省、市、县、乡、村的医保服务网络。

  截至目前,四川省99%以上的乡镇(街道)设立了医保服务窗口,部分乡镇还设立了医保服务中心,99%以上的村(社区)提供医保帮办代办服务。各地医保部门充分借助银行、保险公司、两定机构等第三方力量,合作建设一体化医保服务网点,打造群众身边的医保工作站,目前全省已建成800余个“医保+”一体化服务网点,构建起群众“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的15分钟医保服务圈。

  本期统筹:邓剑洋  

  版式设计: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14日 07 版)

,山沟沟里有个“大医院”(一线调研序列号 )

相关:

合力防范青少年短视频沉迷(人民时评)   近年来,短视频受到互联网用户青睐,青少年上网看短视频也愈发普遍。然而,由于内容特点、算法推荐、心理机制等多方面原因,不少人感觉刷短视频会“上瘾”。如何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视频沉迷,成为一道现实课题。   《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而未成年网民中经常在互联网上看短视频的比例为47.6%。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发布的..

推动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强大合力(法治聚焦)   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矫治未成年人犯罪,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近年来,针对社会关切的杀害、性侵、拐卖、虐待未成年人,校园欺凌以及利用网络实施的严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犯罪行为,人民法院坚决依法严惩。   “近年来,全国法院每年判处的未成年罪犯人数,约占同期全部刑事罪犯的2%左右,呈现出相对平稳、整体数量下降的趋势。”最高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成年罪犯从2018年..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召开   本报北京4月13日电 (记者杨彦帆)由中国工程院主办的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4月11日在浙江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就是真正提高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军宁介绍,国家药监局正在研究制定“十四五”全面强化药品监管科学体系建设推进方案,将重点推进药品监管全国重点实验室、药监局重点实..

长三角铁路五一假期增开多趟列车 详细车次公布  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长三角铁路加大运能供给,恢复开行、增开多方向旅客列车。   (总台记者 吴睿)

江苏一企业污水采样造假50余次逃避检查 相关人员被判刑  中新网宿迁4月20日电 (刘林 朱来宽)4月19日,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在徐州市新沂市阿湖镇对一起污染环境案进行公开宣判,以污染环境罪判处被告人石某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同时禁止被告人石某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排污等相关活动。   新沂某食品有限公司系徐州市重点排污单位。2021年6月至同年12月间,被告人石某作为该公司安全管理部副经理,全面负责该公司污水处理工作,为了单位利益,..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到底管什么?  一文说清丨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到底管什么?   近日,关于农村综合行政执法的相关信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网友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称作“农管”,戏称“‘农管’来了,农民慌了。”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究竟是干什么的?它如何为我们的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它会不会增加农民负担,甚至影响农民的正常生活?我们梳理了网友们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为大家一一解读。   Q1: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是“干什么”的,是“农..

安徽淮南最大在建安置房竣工验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安徽淮南4月19日电(卢勇龙 董志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4月19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从安徽淮南高新区建发集团获悉,淮南市最大在建安置房工程――淮南高新区香樟苑六期项目竣工验收,较计划提前近170天。项目预计于5月交付,届时将迎来首批回迁住户。   项目于2021年4月23日正式开工,总建筑面积约48.46万平方米,可一次性安置住户2848户。建设内容包括30栋住宅楼、10栋商业楼、菜市场、邻里..

为什么谷雨时节一定下雨才好呢?|节节的外拍VLOG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诗童 实习生 吴雨珊 王慧 王婧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春季向夏季过渡,寒潮退去,大地回暖。谷雨也是一个将物候、时令与农事紧密对应的节气。农谚说:“谷雨前后一场雨,庄稼好像中了举。”为什么谷雨时节一定下雨才好呢?二十四节气到底是怎样对农事产生指导作用的?本期《节节的外拍VLOG》,老徐和诗童来到中国农业大学,请专家带我们解读其中的奥秘。

谷雨,一个为文字而生的节日|节节冷知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诗童 实习生 吴雨珊 王慧 王婧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很特别的一个,这一天不仅有粮有水,还因为文字的诞生而生。相传,在上古时期仓颉就是在谷雨这一天完成了造字的伟业,这一杰出贡献感动了天地鬼神,给人间下了一场谷子雨。故而民间有“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人们也把这天定为谷雨节。为了纪念仓颉做出的伟大贡献,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0日设为“联合国中文日”。

大连湾海底隧道开通在即 隧道照明系统全部安装调试完成   图为大连湾海底隧道照明系统全部安装调试完成。 卫岳斌 摄   中新网大连4月20日电 (记者 杨毅)记者20日从大连湾海底隧道有限公司获悉,我国高纬度寒冷地区首条跨海沉管隧道――大连湾海底隧道的照明系统近日全部安装调试完成,这条海底“巨龙”内部被全线点亮。   大连湾海底隧道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项技术条件复杂、环保要求高的跨海交通集群工程,该隧道全长5.1千米,海上沉管段共由18节沉管组成。大连湾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