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述评: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

2023-03-01 08:36:06 来源:网络

近3亿师生重返充满生机的活力校园,累计发送旅客超过15亿人次的春运交织成流动中国的温暖图景;多个国家盛情迎接中国出境旅游团……穿越疫情的阴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走过了艰苦卓绝的3年,战胜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月16日召开会议,听取近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会议指出,3年多来,我国抗疫防疫历程极不平凡。2022年11月以来,我们围绕“保健康、防重症”,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

成效巨大:2亿多人得到诊治,近80万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我国较短时间实现疫情防控平稳转段

这个兔年春节,来自孟加拉国的青年医生米斯巴·费尔杜斯从北京出发,驱车700多公里,在他导师的家乡山东临沂,度过了难忘的假日。

“一路上我看到,人们的生产生活逐渐恢复,经济日趋繁荣,社会焕发活力。”费尔杜斯说,中国不断优化调整防疫措施,决策实事求是,非常人性化。“特别是去年11月以来,我看到中国强大的应对能力。”

在病毒猖獗时期,中国顶住了一轮又一轮疫情冲击,最大程度降低了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重症率和病亡率。当病毒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减弱,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减轻时,中国新冠疫情防控主动作出一系列重大调整。

“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尽力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2022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从“二十条”到“新十条”再到“乙类乙管”,防控政策的调整优化,是科学防控的及时、必要之举,也是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战略、长远之举。

数据是明证:

一面是火热升腾的社会活力——春节假期,短短7天,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春节档电影票房达67.58亿元,位居影史同期第二;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6.8%。

一面是稳步下降的疫情态势——全国整体疫情进入低流行水平,各地疫情保持稳步下降。全国(不含港澳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后就诊人数呈现低位波动,2月23日为14.7万人次。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

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全力提升医疗准备、产能储备、组织统筹配备,中国平稳度过政策“转段”“换挡”后的适应期。

1398万医务人员始终坚守在抗疫最前线;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短时间内由7337个扩充至1.6万个,重症病床由19.8万张扩充至40.4万张;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覆盖率达到96.1%……

32个督导组赴各地督导做好农村防疫工作,加强城乡医疗资源统筹调度,加大村医巡诊力度,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农村……

严格落实第十版诊疗方案,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统筹好新冠和其他疾病救治,不断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2亿多人得到诊治,近80万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我们较短时间实现了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

“我国经受住了这一轮疫情的考验,建立了较好的人群免疫屏障,可以说本轮疫情基本结束,现在的感染是处在零星的局部散发状态。”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说。

实践证明,党中央对疫情形势的重大判断、对防控工作的重大决策、对防控策略的重大调整是完全正确的,措施是有力的,群众是认可的,成效是巨大的。

极不平凡:党领导人民3年抗疫的伟大实践,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在12个工业大省中增速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增速全国第二……

曾经的疫情防控主战场湖北,近期交出一份“重振答卷”。爬坡过坎、激流勇进,3年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湖北,迎来涅槃重生、强势复苏。

发生在荆楚大地的“蝶变”,正是这3年来中国极不平凡的抗疫防疫历程的一个缩影。

古往今来,对病毒的认识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鼠疫、天花、霍乱……人类总是在对抗病毒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科学认识、优化策略,从而在防控的“持久战”中步步走向主动。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抗疫,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强大的战略定力,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致死率较高的病毒株的广泛流行,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赢得了宝贵时间。

这是坚持生命至上、与时间赛跑的果敢选择——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

无论是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还是100多岁的患病老人;无论病情多重、难度多大,始终不抛弃、不放弃。4万多名医务人员坚守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一线,不放弃每一个患者,总体治愈率达到94%,治愈80岁以上新冠肺炎患者3600多人。

这是坚持人民至上、与病毒较量的毅然选择——

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奥密克戎……全球先后经受了数波疫情冲击,多国反复经历“放开—封控”的循环,并为此付出数百万人的生命代价。

而在中国,始终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并因时因势优化抗疫举措,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正因如此,中国抵御了一波波全球疫情大流行的冲击,在病毒最凶猛的阶段,中国有效保护14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2020年和2021年两年中,全世界与新冠疫情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全部死亡人数高达近1500万人。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疫情防控成效相当于避免了几百万人的生命损失,为人类战胜疫情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是坚持高效统筹、求解非常之难的科学选择——

顶住压力、攻坚克难,中国以高效统筹引领全局,不仅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中国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 两年平均增长5.1%;2022年,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稳中求进……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疫情防控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基于理性、科学、责任,作出实事求是的正确选择,实现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和最大限度维护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秩序的有机统一。

倍加珍惜: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深刻总结3年抗疫的宝贵启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将坚定必胜信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但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深入总结3年多来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的经验做法,完善相关机制和举措”“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

成果来之不易,启示弥足珍贵。

倍加珍惜抗疫斗争的重要成果,就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世界卫生组织1月30日发表声明认为,新冠大流行可能正接近转折点,但新冠仍是一种危险的传染病,能对人类健康和各国卫生系统造成重大损害,同时呼吁采取长期公共卫生行动,优先降低新冠发病率和死亡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也研判认为,未来新冠疫情可能会断断续续在我国局部地区、部分人群、一段时间内发生。

为此,必须盯紧关键环节,加强监测和常态化预警能力建设;必须科学谋划下一阶段疫苗接种工作,促进老年人接种率持续提升;必须继续优化资源布局,加强医疗物资生产保供;必须统筹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攻关,积聚各方力量提升生命健康科技水平。

倍加珍惜抗疫斗争的重要成果,就要深刻总结3年来的宝贵经验和启示——

面对病毒变异带来的一次又一次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敢抉择,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带领亿万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克时艰。

从突发疫情应急围堵,到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全方位综合防控;从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到大上海保卫战……中国共产党以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成为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最可信赖的依靠。

从荆楚大地到万里神州,我们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因时因势调整优化防疫政策,最大程度保障了亿万人民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中,一个结论分外清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能够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这是中国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根本保证。

倍加珍惜抗疫斗争的重要成果,就要坚定必胜信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3年同心抗疫,感受真切:奋斗创造奇迹,力量源于团结。

3年同心抗疫,信心坚定:只要我们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

凝聚奋进伟力,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东方大国必将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如期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定必胜信心,走过5000多年文明历程的古老民族,必将在新的伟大征程上一路向前!

,新华英雄连远东战场 述评: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

相关:

“狂飙”式减压法不可取,正确方式是运动 开年至今,要说最火的电视剧,非《狂飙》莫属。和此剧热度一同“狂飙”的,还有部分角色奇怪的减压方式。 《狂飙》中的头号反派——高启强通过干嚼咖啡解压,另一反派角色老默紧张时就会吃棒棒糖……一些网友看后直呼,这些减压“操作”真是闻所未闻。 那么,这些减压方式真的靠谱吗?对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干嚼咖啡、吃糖等减压方式不靠谱 “咖啡不用冲,早晚会成功”,这句调侃高启强干嚼咖啡减压的话..

水凝胶干细胞疗法可修复脑组织 科技日报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张梦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混合”水凝胶,使临床医生能够安全地将干细胞输送到小鼠脑损伤部位。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上,其将有利于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及多身体部位的干细胞治疗。 在发生中风等损伤后,大脑中会有一个死区,需要临时血液供应来支持细胞,直到血液系统修复。新型水凝胶可将物质输送到体内,并促进新细胞有效生长,其不但..

柔性机器人创建体内3D生物打印   科技日报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刘霞)澳大利亚工程师开发了一种微型柔性软体机器人手臂,可将生物材料直接3D打印到人体器官上。未来医生们有望通过小的皮肤切口或天然小孔,将该设备送入人体内难以触及的区域,以加速疾病的治愈。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先进材料》杂志。   3D生物打印通常需要使用大型3D打印机,在活体外打印出细胞结构。在最新研究中,新南威尔士大学医学机器人实验室团队研制出一种微型柔性3D生物..

人工甜味剂或增患心脏病风险   科技日报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医学》杂志28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认为,一种常用的人工甜味剂赤藓糖醇可能与心脏病事件相关。   人工甜味剂应用于食品和饮料中以降低糖和热量摄入。人们常建议将其作为代谢疾病(如糖尿病和心脏病)患者替代糖的选择。监管机构一般认为这些甜味剂是安全的,但很少有研究调查过其长期健康影响。赤藓糖醇是一种常用的代糖,它是天然形成的,在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低水平的赤..

从“小需求”里发掘“大市场”   短视频或直播内容触达消费者后,消费者若对相关商品感兴趣,只需动动手指,即可直接完成交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日前发布《电商新模式创造新品牌、激发新消费的机制和政策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中国电商模式仍在持续创新迭代,大量消费升级新需求正通过直播电商等模式显现出来。      “人找货”变成“货找人”   每天晚上睡觉前,上海居民李女士都会关注电商直播。“也没什么..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方案》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

以高标准引领养老家政服务高质量   引领养老家政行业规范化、品质化、数字化、融合化发展,促进服务品质升级、效率提升,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消费需求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民政部、商务部近日联合印发《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体系基本健全,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牢固,标准推广应用效果日益凸显,并将出台100项养..

定制消费  让供需匹配更精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   自己参与设计鞋服、一站式家装服务、定制化旅游产品……如今,越来越多的定制产品和服务让人们消费更称心。定制消费日益走俏,消费场景更加多元、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敲门行动”敲开群众心门   “李大爷,您身体还好吗?需要什么就说一声……”在安徽巢湖市凤凰山街道黎明社区,“敲门行动队”定期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上门看望辖区内的老人。当前,该社区已推出青少年服务、家庭服务、为老服务等3方面6个服务项目,通过上门服务为辖区居民送去实实在在的帮助,受到欢迎。   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听民意、解民忧,“敲门行动”在创新城市基层治理、联系服务群众方面作出了探索。独居老人状况如何?留..

加强专业化 服务品质化   新需求催生新市场,新市场带动新职业。近年来,为满足群众日益个性化、品质化的美好生活需求,一系列细分领域的新职业应运而生。在食品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师的设立凸显行业对于食品安全与品质的重视;在服务业领域,整理收纳师、陪诊员等新职业回应市场细分需求,行业向专业化、品质化转型升级……记者在河北多地采访了解到,新职业正吸引着人才不断涌入,从业者也正在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助力美好生活。   食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