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们吃的“肉”可能是微生物造的

2023-02-26 16:43:03 来源:网络

    发酵蛋白中的蛋白含量高达40%—80%,含有多种维生素、纤维素、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以及丰富的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等,且不含胆固醇,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加友好。

  李德茂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2月19日,科技日报记者获悉,DeepTech深科技发布了《2023合成生物学在食品微生物制造中的应用与前景研究》报告。报告聚焦合成生物技术在新食品中的应用,其中,通过发酵蛋白技术生产替代蛋白受到广泛关注。

  一直以来,在健康与环保双重需求的驱动下,发酵蛋白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由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替代蛋白也逐步应用到肉、功能饮料、纯素奶酪等各种产品中。

  发酵蛋白“肉”健康又环保

  肉类是人类获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人口数量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全球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人均需求量和年需求量均显著增长。传统肉类的生产消耗大量淡水、土地资源,并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以牛肉为例,生产1千克牛肉需消耗15吨水,排放36千克—300千克当量的二氧化碳,生产1千克牛肉所需的土地面积为1千克粮食生产所需土地面积的13倍。传统肉类生产方式难以满足人类对肉类蛋白的可持续需求。动物肉,特别是“红肉”富含胆固醇与饱和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肥胖及心脑血管疾病产生的风险。因此,人类一直在寻找替代蛋白,以期制造出健康又环保的“肉”。

  目前替代蛋白主要有三类:植物蛋白、细胞蛋白、发酵蛋白,其中发酵蛋白最具发展前景。

  “发酵蛋白也叫微生物蛋白,是一种以葡萄糖、淀粉、糖蜜、合成气、二氧化碳等为底物,利用微生物发酵方式生产的蛋白。”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李德茂研究员介绍,发酵蛋白中的蛋白含量高达40%—80%,含有多种维生素、纤维素、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以及丰富的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等,且不含胆固醇,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加友好。

  “在口感上,相比于以大豆为原料的植物蛋白,发酵蛋白无豆腥味。与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的细胞蛋白相比,发酵蛋白成本也更低。”李德茂解释,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是氨基酸,不同肉类的氨基酸比例不同,通过调控微生物可以模拟生产出不同比例氨基酸的蛋白。例如,利用发酵蛋白制作的鸡肉,其在口感、香味、质构、咀嚼特性等方面的仿真度可达85%左右。

  在制作工艺方面,人们一般利用含碳、氮、氧等元素的低成本原料,比如秸秆、工业废气、合成气以及二氧化碳等,通过控制发酵罐的温度、酸碱度和营养条件,来生产发酵蛋白。

  “发酵蛋白的生产效率非常高,有研究表明,微生物发酵生产蛋白的速度是植物的500倍,是动物的2000倍。”李德茂介绍,一亩大豆田每年可收获约130千克大豆,获得52千克植物蛋白。而利用100吨发酵罐进行微生物发酵,一年能生产近100万千克发酵蛋白。

  此外,发酵蛋白转化率较高。李德茂表示,通过微生物发酵方式利用1千克淀粉可以生产出190—200克蛋白,然而用1千克淀粉喂养家禽、家畜,仅能分别生产出47克和14克蛋白。

  “发酵蛋白可以实现‘变废为宝’和高效的生物制造,与之相比,生产植物蛋白仍然需要以大豆为原料。”李德茂表示,目前我国每年要进口1亿吨左右的大豆,要实现进口大豆的国内生产,额外需要7.6亿亩土地,并消耗大量的水和化肥等生产资料。

  细胞蛋白生产虽不受原料的限制,但培养条件苛刻,科研人员需从动物体内提取干细胞,并利用血清等多种营养物质“喂养”,使其不断“成长”,因此生产成本较高。

  还能用于饲料制造和医疗领域

  “目前,发酵蛋白也有应用于饲料和医疗领域的潜力。”李德茂介绍。

  国际上,发酵蛋白食品层出不穷。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品牌Quorn就开始利用发酵蛋白技术进行食品开发。Quorn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用丝状镰孢菌发酵出高纤维、低饱和脂肪的优质蛋白。最早上市的产品为健身蛋白粉,2011年Quorn发布了第一款发酵蛋白“肉”汉堡,近来又推出了香肠、肉卷类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美国公司Perfect Day利用微生物来制造乳清、酪蛋白等,模拟出真正的牛奶。而后该公司又推出了首款生物制乳蛋白冰淇淋,其口感和质地与牛奶冰淇淋无异。

  Clara Foods是全球第一家生物合成蛋清蛋白的美国公司,该公司利用酵母菌生产蛋清蛋白作为烹饪和烘焙原料,其口感与鸡蛋相仿,且营养丰富,不含胆固醇。

  李德茂介绍:“截至目前,全球已经有18个国家许可镰孢菌发酵菌丝体蛋白食品上市销售。”

  我国也把发展微生物发酵蛋白饲料作为未来饲料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生物技术与生物饲料在保障饲料安全与食品安全、促进饲料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及产业布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微生物发酵蛋白饲料是我国今后饲料工业发展的长期战略。

  “具有特殊功能的发酵蛋白也可应用在医疗领域。”李德茂表示,人们未来可以开发生产具有特殊功能的发酵蛋白,例如富硒蛋白,并将其应用于医疗领域,可同时发挥蛋白和硒的功能作用。

  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进一步普及

  以发酵蛋白为原料的诸多产品已实现商业化生产,且生产成本低廉,表现出良好的可扩展性。但若想让更多发酵蛋白食品进入大众视野,一些问题仍亟待解决。

  “首先,发酵原料来源有待解决。”李德茂解释,目前,发酵蛋白主要原料来自淀粉产生的葡萄糖,而淀粉仍来源于农业生产。因此,我们要开发出更多负碳发酵技术,利用一些低成本原料,例如合成气、二氧化碳等,使发酵蛋白技术更加可持续。

  其次,发酵蛋白食品若能够真正登上餐桌,其口感是关键。“目前发酵蛋白食品可通过物理加工方式改变蛋白的球状结构,制造出类似真实肉纤维的拉丝蛋白,更具动物肉的质感、咀嚼感和香味。”李德茂表示,目前发酵蛋白食品以肉糜类为主,在制成汉堡、肉丸、鸡肉块、香肠等产品时口感与动物蛋白较接近,但仍无法制作成全切肉,也很难适应中国多样化的烹饪方式。

  目前,饲料领域发酵蛋白生产成本仍然较高,为实现发酵蛋白产品替代传统蛋白产品的经济可行性,人们要进一步优化生物工艺设计,提高单位体积生产率,实现发酵蛋白规模化生产效益,降低发酵蛋白饲料领域生产成本。“虽然发酵蛋白还无法完全替代动物养殖蛋白,但是一批生物科技企业正在利用极具创新性的技术和产品不断带给人们信心。”李德茂表示,发酵蛋白的出现,对于改变人类的饮食习惯、改善环境具有积极且深远的意义。

,未来我们吃的“肉”可能是微生物造优木夏 的

相关:

适度饮酒也会损伤大脑   在一项新的临床前研究中,美国科学家证明,即使是适量饮酒也会加速大脑萎缩,并增加淀粉样蛋白斑块的数量。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疾病神经生物学》杂志。   在最新研究中,威克森林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利用拥有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病理的小鼠模型,采用为期10周的慢性饮用方法,让小鼠选择喝水或喝酒,模仿人类饮酒的行为。然后,他们研究了自愿适度饮酒如何改变健康的大脑功能和行为,以及是否改变了与阿尔茨海默病早..

移植后能长期造血 人造骨髓研究再获突破   ◎本报记者 叶 青 通 讯 员 胡冰鑫   2月22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获悉,该院王金勇研究员团队和广州医科大学教授张梦云团队合作,首次通过干细胞基因编辑手段操纵3个重要造血调控基因Runx1、Hoxa9和Hoxa10的组合表达,成功在老鼠实验中获得具有移植能力的人造骨髓种子细胞,且移植后能够实现在野生型动物体内高度嵌合,长期、多谱系造血。相关成果近日刊发于国际干细胞学会会刊..

北京消费季将开展全球首发节等主题活动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记者吉宁)北京将以“全年乐享 全民盛惠”为主题,以“京彩消费 精彩生活”为主线,全力开展好全球首发节、国潮京品节、体育消费节等具有国际范、中国潮、烟火气特色的标志性系列主题活动。这是北京市商务局在22日发布的2023北京消费季活动方案的亮点内容。    今年北京消费季的全球首发节,商务部门等相关单位将联动全市重点商圈、商业综合体,举办多场线下主题秀场首发活动,组织涵盖服装..

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更好惠及百姓生活    如果按照正常步速,普通人步行15分钟大概能走800米左右,那么,找一点以此为半径画圆,将得到面积约2平方公里的“圈子”。如果这个圈子里,诊所、药店、健身房、市场、幼儿园等一应俱全,普通人绝大多数日常生活所需乃至“一老一小”的看病、托育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这将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体验?    这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梦想或只存在于图纸上的规划。近年来,随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的稳步推进和探索,这样..

北京疾控:季节性流感上升 未监测到新冠聚集性疫情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记者侠克)北京市疾控中心22日通报,2月份以来,北京市局部发生的聚集性疫情,均为季节性流感引起的集中发热或诺如等腹泻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大多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目前北京市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等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季节性流感疫情活动强度呈现上升趋势,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未监测到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聚集性疫情。   监测数据显示,2月13日至19日,北京市流感样病..

新学期 新开始   何牧遥   受访者供图   陈斌   受访者供图   刘欣菲   龙艳红摄   李金霞   受访者供图   熊苗熙   受访者供图 ..

仁心仁术彰显天下情怀(大使随笔)   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向他们以及广大援外医疗队员致以问候并提出殷切期望,勉励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主席的回信在中非引发强烈反响。中非共和国总统图瓦德拉..

拓展健身空间  拉动体育消费(健身新视野)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推进“互联网+健身”“物联网+健身”,创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模式。形式和手段的创新,为线上线下健身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拉动体育消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更多机遇。   突破时空局限,进一步降低参与门槛   傍晚的公园、河边的健身步道、小区的空地上,跑步健身的人随处可见。打开手机健身APP,就能看到跑步用时、路径轨迹、消耗的卡路里等数据..

自动除颤器  期待更普及(民生观)   期待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推广普及,为生命争取更多机会   偶然的机会,我学了一招保命救人之技。   “只需根据语音和显示提示,一步步来即可。”朋友连比画带讲解,向我介绍,“其实AED用起来很简单,我们经常做救援工作的都叫它‘傻瓜电击器’,而且成功率高,比心肺复苏更容易掌握。”   他教我的AED,正是自动体外除颤器的英文简称,是一种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因便携、易操作、..

检察机关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本报北京2月22日电 (记者倪弋)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2022年检察机关批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3.9万人,起诉5.8万人。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厅长那艳芳介绍,2022年检察机关统筹履行未成年人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据统计,2022年检察机关救助未成年被害人1.7万余人,发放救助金2225万余元,与2021年相比,救助人数和救助金额均大幅度增加,帮助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