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疫三年为全球经济复苏赢得战略空间

2023-02-01 07:29:49 来源:网络

  进入新的一年,中国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调整既是科学防控的必要之举,也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战略之举。

  过去三年抗疫的事实证明,中国不仅有效应对了全球多波疫情流行冲击,避免了致病力相对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等大范围流行传播,极大减少了重症和死亡病例,也为全球经济复苏赢得了战略空间。

  中国经济自身稳定,为世界经济增加“确定性”

  回首2022年,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各种安全挑战层出不穷,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全球发展遭遇严重挫折。稳定与发展,成为民心所向。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测算,2013年至疫情发生后的两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的总和。

  尤其过去三年,面对疫情反复,中国经济表现出强大韧性: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2022年,中国经济划出一条“V”型复苏曲线,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0万亿元。

  这是1月11日拍摄的位于天津的一汽—大众华北基地总装车间生产线。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中国政府全力以赴、高效统筹,中国经济承压前行、稳中求进,为世界经济增添了积极因素和驱动力。外资的动向显示他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2022年11月9日,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空中客车公司厂房内,空客公司设在亚洲的唯一总装线正式投产A321机型。在空客全球执行副总裁、空客中国CEO徐岗看来,空客的发展韧劲来源于中国市场的吸引力。

  2020年,中国全年实际使用外资近1万亿元,同比增长6.2%;2021年,中国吸收外资再创历史新高,近10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的增长;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326.8亿元,同比增长6.3%。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认为,在全球跨国投资疲软的背景下,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展现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更体现出中国经济“稳定器”的作用。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中国方案”提供更多“可能性”

  在经历了三年的艰难动荡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7%。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加有韧性的全球发展——2022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上,中国的主张让世界安心。

  港口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也是经济运行的重要“晴雨表”。中国春节临近,俯瞰渤海湾畔的天津港主航道,班轮货船往来穿梭,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的集卡与远程操控岸桥密切配合,正在将集装箱安全快速运至船舶上。

  三年间,这样的场景在天津港已常态化。仅2022年7月,天津港便开通三条“一带一路”及RCEP新航线。“2022年,码头平均单桥作业效率整体提升了40%以上。我们对2023年的生产非常有信心。”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经理冯淼说。

  1月1日,一艘货轮靠泊在天津港联盟国际集装箱码头进行装卸作业。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报告(2022)》显示,2021年中国港口吞吐量达155.4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83亿标箱,已建和在建自动化码头数量居世界首位。

  在全球贸易形势滑坡的背景下,中国外贸成绩依然亮眼。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中国进口对全球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3.4%,有力促进世界经济复苏;2022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7.7%,中国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

  中国经济外溢效应备受期待。2022年11月1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圆满收官。面对世界经济低迷不振的现实,疫情之下的进博会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额再创新高,累计意向成交735.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9%。

  《世界开放报告2022》评价称:“连续五年如期举办进博会,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释放了中国全面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的积极信号,展现了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中国担当。”

   中国经济复苏铺平道路,为世界经济带来“信心源”

  近期,摩根士丹利、高盛、瑞信、瑞银等知名金融机构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认为优化调整防疫政策有助于中国经济更快恢复。香港《南华早报》发文称,中国复苏和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将使2023年成为投资者值得铭记的一年。

  元旦假期一过,天津市商务局组织的赴新加坡、中国香港招商团组便正式启程。这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天津市组织的第一个赴境外商务招商团组。中国许多城市的企业家们也都行动起来,走出国门找寻发展机遇。

  1月7日,旅客在天津西站检票口排队候车。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一个个回暖的消息,传递出中国经济向上向好的积极信号。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节假期,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65.17亿元,同比增长4.0%;据交通运输部消息,仅1月15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4114.1万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47.2%。

  近期,一场场在天津举行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让开年的起跑已有了冲刺的氛围。“我们近期就与14家企业现场签约,涉及新能源、新技术、商贸服务、农产品深加工和健康医疗等领域,计划总投资达40亿元。”天津市宁河区副区长陈良文说。

  中国善于在危机中把握机遇,也将利用抗疫三年来积累的“动力”,更好前行。数字经济,便是“动力”之一。

  2021年,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指出,截至去年6月,中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85.4万个,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

  经济学专家普遍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将实现整体性好转,增速达到正常水平是大概率事件。

,中云签到 国抗疫三年为全球经济复苏赢得战略空间

相关:

中国抗疫的世界贡献   新冠疫情自暴发以来,给全球公共卫生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科学防控疫情,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并向国际社会无私提供疫苗、物资、经验和信息。中国以有效的疫情防控成果、广泛的国际抗疫合作、稳定的经济复苏为世界作出重要贡献,获得外国专家学者积极评价。   科学有效防控疫情   “这里复苏的速度令人难以置信。”2021年4月8日,武汉“解封”一周年..

“5餐饭收了540万”,原市委书记把权力当“提货券”  湖南卫视日前播出2022湖南反腐警示录《忠诚与背叛》下集,常德市委原书记杨懿文出镜讲述贪腐细节。这位28岁就走上处级领导岗位的落马官员,担任党政一把手二十余年,在追逐名利中迷失了自我,在放纵欲望中走向了沉沦。 图为常德市委原书记杨懿文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烧香祈福,   认为权力是“提货券”   “实际上也还是三观出了问题,导致了整个的后面的行为失范。” 面对镜头,杨懿文说道。   2021年11月,杨..

全国人口负增长形势下,已有5个省份宣布实现正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消息,2022年末我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地方层面,各省份人口变动情况不一,其中已有5个省份宣布实现人口正增长。   根据青海省统计局人口处日前公布的消息,2022年末,青海省常住人口达到5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60‰;死亡人口4.3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2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7‰。   从城乡构成看,全省城镇常住人口36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5万人;乡..

强势开局!1月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累计升值近2.8%  1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16时30分收盘报6.7571,较去年末升值1943点(2022年末收报6.9514),累计升值近2.8%。   中间价方面,今年1月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了2.93%,这也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第三个月月度升值。   2023年1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年的强势升值,是去年11月态势的延续。央行表示,2022年11月中旬以来,随着国内稳经济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优化疫情防控措..

GDP万亿之城再排序:重庆跻身第四,常州烟台加速冲刺  随着全国各省份2022年的GDP数据出炉后,各主要城市的数据也陆续发布。与此同时,GDP十强城市也基本落定。澎湃新闻记者梳理了截至目前已经发布的2022年GDP达到8000亿元以上的城市。   GDP十强城市位次基本落定   2022年中国GDP五强城市格局已经发生变化,重庆超过广州,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城”。按照各地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城市前五名排位为:上海(44652.8亿元)、北京(41610.9亿元)、深圳(32387.68亿元..

重逢的家乡味道证明“这是我的地盘”   3年时光,堪称暌违已久。今年春节,终于可以顺畅地回到家乡。   前些年,父母腾退了单位提供的宿舍,搬到了镇上新居,虽然面积依旧不大,却有了更加现代的气息――上下楼有电梯,地下有停车库,还有专门的物业。不过,那间容纳我成长18年的空间实体,伴随着种有葡萄树的小院,也注定在记忆的河流里模糊起来。   回家,更准确地说是回老家,于我而言越来越有当客人的心态。好处在于,我能够以更客观的视角审视护佑自己出..

阔别三年 “水土不服”的背后是近乡情怯  如果要问,疫情3年,每逢年关,港漂圈最牵动人心的话题是什么,相信每位“港漂”都会心照不宣地回答:“过年回家吗?”可是,很少有人给出肯定的答复。   直到今年春节前夕,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久违的回家之路终于畅通,我积蓄了3年的思乡之情也如开闸泄洪般汹涌起来。   我兴奋地计划着归程,盘算着该买点什么年货,带些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与亲友分享。归程未至,思绪却一早就飘回了遥远的家乡。   只身在香港的这3..

在过年团圆里弥补“云婚礼”的遗憾  3年了,终于回家过年了。这一次,我兑现了对爸妈“领儿媳妇回家过年”的诺言。为此,爸妈万分激动,一进腊月就开始打扫楼房、筹备年货、准备红包。   腊月二十九晚上,当我们推开家门的那一刻,浓郁的饭菜香扑面而来,红灯笼暖暖的光映在墙上,爸爸笑着接过行李,妈妈扔下围裙去暖她儿媳妇的手,小外甥女活蹦乱跳地围着我们转圈圈……我们被“家”的幸福气氛紧紧地包围了。   必须指出的是,我领回家的可不是“未过门的..

奔赴不同土地冒险 无根未必是坏事   当我走下从深圳驶出的列车,被迎面而来的清新空气吹拂时,我知道,老家已经在脚下了。周围拥挤的人流迫不及待地向出口挪动,春节返乡的兴奋感不断升腾。然而,对我而言,跟着父母“回家过年”,只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   在中国人的生活节律中,最不能更改的事大概就是“回家过年”。漂泊在外的人们,在岁末年关回到家乡,与阔别已久的亲戚过一个团圆节,不仅是一种传统风俗,也是许多人长期在外打拼的“盼头”和“念想..

念念不忘的故乡里有黄土地的颜色   本版图片由视觉中国提供   春节前,5岁的小侄子对着手机视频喊:“二大爷快回来吧,我快忘了你长啥样了。”我正在抢车票,盯着手机上还在努力“转圈”的抢票软件,忽有“儿童相见不相识”之感。我从好友那里借来一辆小汽车,把大包小包塞进后备箱和后座,踏上了归乡之路。   我已经有3个春节没在老家过了。新冠疫情这3年,我在北京、武汉、石家庄、上海等地来回奔波,做了一些报道。疫情期间的路多是安静的,每当车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