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变异株会引发流行新高吗?

2022-05-31 15:09:28 来源:网络

5月2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网站报告了我国首例境外输入奥密克戎变异株BA.5感染者的情况,该感染者4月27日抵达上海,5月12日已治愈出院。

在感染力和致病力方面,文章提醒,BA.5新分支的出现已经导致一些国家(如葡萄牙)病例数量的上升,南非4月下旬以来住院人数略有增加或与BA.5新分支的致病力有关。

那么,这种新出现在我国的奥密克戎分支会引发疫情“新高”吗?

欧洲升级BA.5的“风险等级”

早在2个星期前,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ECDC)便在其官网晋升了BA.5的“风险等级”,将其从“值得关注的变异毒株”(VOI)调整为“令人担忧的变异毒株”(VOC)。

BA.5为什么“令人担忧”?葡萄牙的感染数量示意图显示,BA.5的感染比例正在“取代”BA.2的数据优势。葡萄牙国立卫生研究院预估,BA.5的增长优势比BA.2多13%。在这样的优势下,“跑赢”现在的主要变异分支BA.2是迟早的事。

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分析认为,尽管该分支目前未占据主导地位,但其显现出来的高增长优势表明,(如果不有效应对)在未来几个月内可能在欧盟占据主导地位,引发传播“新高峰”。

有分析梳理了新冠病毒既往变种对于大流行的影响,也预测BA.4、BA.5未来可能会传播得更广泛。

BA.5是BA.2的子代分支

在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中,人们会看到不同的序列编号命名的新变体,例如BA.2.2、BA.2.12.1、BA.5等。这些变体之间是什么关系?

例如,美国研究者认为BA.2传播力至少比BA.1高30%,而BA.2.12.1被认为比BA.2的传播力还要高23%—27%。那么,是数字越大变异越多,传播力越厉害吗?

“BA.5是BA.2的子代分支,BA.5比BA.2具有更多的突变。”病毒学专家、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童贻刚对科技日报记者解释,可以理解为它们是同一个大家族的不同家系、不同的分支,不过数字和病毒的感染力、传播力没有必然关联。

童贻刚解释道:“因为变异是逐渐积累的,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因此在下一代又会在上一代的基础上有更多的变异,但变异位点不同,其对新分支所造成的感染力改变效果也不同,有的变异增强感染力,有的变异也会不产生影响。”

BA.5或有超高免疫逃逸能力

童贻刚认为,新的奥密克戎分支大多是由免疫逃逸造成的结果。尽管其感染能力和致病能力仍需要具体分析,但其免疫逃逸能力理论上会增强。

前述报告也认为,新的突变位点使得BA.5更有能力成功免疫逃逸。文中指出:L452R、F486V和69-70del突变可能会影响BA.5的特性,使其比BA.1和BA.2更具有增长优势,这可能主要是由免疫逃逸引起的。

BA.5高超的免疫逃逸能力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似乎已经显现出来。据世卫组织网站5月10日消息,BA.4和BA.5已经导致高免疫力地区的死亡和住院人数增加,这是一个警告,包括疫苗、检测、诊疗等在内的应对措施需要超前于未来的变异毒株。

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援引体外研究结果表示,用BA.1感染者血清进行的研究表明,BA.4和BA.5感染者都能够逃脱BA.1感染引起的免疫保护。虽然接种疫苗的血清表现更好,但现有疫苗的保护作用确实会减弱。也就是说,BA.1感染者仍会感染BA.5,现有疫苗对BA.5的保护效力会减弱。

BA.5会使核酸检测失效吗?

前述报告还指出,在病毒核酸序列中出现69-70del突变是聚合酶链反应(PCR)试验中S蛋白基因靶点失败的原因。

目前用于识别病毒的有效手段是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依靠PCR反应,对新冠病毒的一段特征序列进行“捕捞”和识别,而69-70del突变正是识别的关键特征突变,因此只针对S蛋白基因靶点的核酸测序将难以检测出BA.5。

报告同时指出,包含多个基因靶点的PCR分析能够保持检测的准确性。第八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中显示,目前我国用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是2个靶标(ORF1ab、N),因此,仍可以有效探测出奥密克戎的变异分支。

,新变异株会引发流柠檬怎么吃 行新高吗?

相关:

白蚁集中“分飞” 上海将加大病媒防治力度 5月29日,不少上海市民反映白蚁集中“分飞”。截至今晨,上海全市54家白蚁防治企业的近500人参与值守和灭治工作。 白蚁在自然界已有几亿年的历史,一直被人类视为害虫,全球每年因白蚁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我国是受白蚁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已知白蚁有4科44属479种,大多分布于淮河以南地区。 “就上海地区近10年的情况来看,这个季节白蚁大量分飞是正常现象。”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馆长殷海生5月3..

及时接种新冠疫苗、公共场所科学消毒……权威解读来了 当前,全国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继续下降,但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为何要及时接种新冠疫苗?如何对公共场所科学消毒?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作出权威解答。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染性也更强,传播过程更加隐匿,仍会导致重症和死亡。目前,新冠疫苗对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明显。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和加强针,效果会更好。 据悉,针对奥密克..

三个“历史最低”显示我国妇幼健康新成就 妇女儿童健康是反映国家全民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核心指标,也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重要组成部分。“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一组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国儿童健康管理率保持在九成以上,孕产妇、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在30日举行的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司长宋莉介绍,十年来我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健康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特色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不..

再次明确!2022年医保改革重点有这些 扩大药品耗材集采范围、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进一步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再次明确今年医保领域的改革目标。 重点一:扩大药品耗材集采范围 任务明确,继续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并扩大采购范围,力争每个省份国家和地方采购药品通用名数合计超过350个。这意味着,药品集采将继续扩围,进一步挤压药品带金销售的空间,扩大老百姓受益面..

严防猴痘!海关总署加强口岸卫生检疫 记者30日从海关总署获悉,近期,全球多个国家相继报告猴痘病例,为防止疫情叠加,海关总署对全国海关口岸卫生检疫相关工作作出部署,要求持续做好“多病共防”。 根据部署,海关总署及时组织专家开展风险评估,发布疫情警示通报,在口岸加强入境卫生检疫工作,包括严格落实入境人员健康申报、体温监测、医学巡查、采样检测等各项卫生检疫措施,加强进境携带、寄递物检疫和啮齿动物检疫,扎实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检测工..

多地出招!有序推进复商复市 唤回生活"烟火气" 3月以来,我国疫情反复并波及多个省份,目前正处在一个继续稳定下降的态势。受疫情影响,深圳、上海等地区经济活动一度按下“暂停键”。疫情挑战之下,市场主体的生存面临考验,改善预期、提振内需备受关注。近期国务院密集部署稳经济、促消费,各地方促消费政策也纷纷出台,助力经济恢复。随着多地复工复产复市的陆续推进,促消费再次成为全国多地发力的重点。 江苏启动促消费系列活动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江苏各地..

食品包装再“瘦身” 包装层数多、使用贵重材料、混装高价值商品……临近端午节,粽子礼盒热卖起来,过度包装的问题广受消费者关注。为让月饼、粽子包装“瘦身”和“轻装上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近日批准发布《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规定月饼和粽子的包装层数从最多不超过四层减少为最多不超过三层,进一步倡导绿色消费理念,规范行业发展。 “每年快到端午节时,都..

防疫时期,多关爱听损人士(医声) 疫情给听损人士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不得不改变或者取消常规的听力检查;保护身体健康而戴上的口罩,却因大范围的面部遮挡读不清唇语,阻碍了相互沟通;因为隔离,助听器和听辅设备无法得到日常维护和保养。 其中听力受损的老年群体生活则更为困难。他们听不到做核酸的通知和志愿者的敲门提醒,听不清电话中朋友和晚辈的关切问候。由于电话声音失真和延迟,哪怕使用视频形式通话,对他们来说仍是极大的挑战。研究表明,听损人..

那些抗疫中的“治愈”瞬间(大健康观察) 当前,全国疫情继续稳定下降,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持续存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继续以快制快处置疫情,查漏洞补短板,做好核酸筛查、流调排查和风险人员管控,尽早阻断传播链。在这个过程中,广大医务工作者投身抗疫一线,民众积极配合,医患双方真正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出现了很多“治愈”时刻——既治愈疾病,又抚慰人心。 深夜探访水果店 4月22日以来,北京妇产医院派出多名医务人员..

各地备用考点考场已准备充足(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 本报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吴月)记者从教育部获悉:4月以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持续指导各地结合本地疫情防控形势,精心制定高考组考防疫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并在考场布置、环境消杀、健康监测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目前,各地均已出台高考防疫相关工作方案,正在抓紧推进落实,切实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教育部、国家卫健委要求,准备充足的备用考点考场。各地已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