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布局15分钟核酸“采样圈” 我们生活会有啥改变?

2022-05-25 13:22:53 来源:网络

由于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隐蔽性高、传染性强的特点,常态化核酸检测被视为“早发现”疫情的关键步骤,目前已在全国多个城市铺开。常态化核酸检测如何开展?为何要建15分钟核酸“采样圈”?官方对此进行了回应。

多地布局15分钟核酸检测“采样圈”

5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会议强调,要提升监测预警灵敏性,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拓宽监测范围和渠道。5月23日的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再次强调,要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方便群众就近就便进行核酸采样。

目前,多个城市和地区已经陆续探索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根据本地实际,合理布局15分钟核酸检测“采样圈”。

5月18日,浙江省召开发布会介绍,目前,杭州、宁波等市正探索城区全域常态化核酸检测机制,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服务圈”。其中,杭州在社区、公共场所、医疗卫生机构等布局了1万个便民采样点。

常态化核酸检测需要能力方面,杭州、宁波、温州3市均突破万人规模,其中杭州市累计培训采样人员6.2万余人,持续加强核酸采样人员培训,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江苏无锡投入运行2600余个便民核酸采样小屋,向市民免费开放,方便市民就近、就便进行采样,全面提高检测效率。

上海启市以“固定采样点+便民采样点+流动采样点”相结合的方式,优化常态化核酸采样点布局,构建“15分钟核酸服务圈”。

例如,奉贤区级目前已设置1279个核酸采样点位,其中正式启用921个点位,分为335个社会面点位,581个企业点位,5个学校点位,构建起了“区—镇—村居”三级“满天星”核酸采样网络,并进入常态化运转阶段。

核酸常态化,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改变?

5月来,核酸检测常态化成为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多地要求普通市民最短48小时、最长7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21日,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下发通知,明确河南省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服务指导意见,要求全省居民及其他在豫人员原则上每48小时应完成至少一次核酸采样(间隔一天采样一次)。

北京5月5日起开始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要求快递等5类风险行业从业人员,医疗机构等4个风险场所人员,定点医院和隔离场所周边等3个风险区域人员共20类重点人群,按照现有规定,分类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筛查。

此外,在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单位人员,每周进行1次核酸检测。本市区域内其他人员,每周进行1次核酸检测。

5月17日起,辽宁省大连市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点全面启用,原则上全市范围内所有居民每周都应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对间隔超过7天未进行核酸检测人员,“e大连”通行码将赋“灰码”提示风险。其中,周二对男性市民采样检测,周四对女性市民采样检测,周六均可采样检测。

除此之外,部分地区提出,不进行核酸检测将影响个人出行。

例如,杭州规定,未准时完成的市民将在扫场所码时弹窗提醒或赋码,不得进入公共场所,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北京市规定,5月12日起,进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单位、商务楼宇、商场超市、宾馆酒店、餐饮饭店等公共场所,须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安徽省芜湖市5月23日起要求市域内所有人员每5天至少进行 1 次常态化核酸检测。若未按照规定核酸检测频次进行核酸检测,其“核酸检测证”将由绿色转为灰色。而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公共交通等“核酸检测证”灰色一律不得进入或乘坐。

大规模、高投入进行核酸检测建设是否必要?

在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检测“采样圈”,一方面有利于公众就近就便接受核酸检测的服务,同时更有利于感染者的早期发现,来提高检测预警的灵敏度,早期发现疫情,有利于疫情的及时控制。

“核酸检测能力是对超大城市疫情防控的一大挑战。”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此前指出,超大城市具有人口基数大、密度大、流动性大的特点,要落实某一个抗疫措施,从市级政府到区,再到具体落地的街道、居委会,需要系统周密、大量资源配置和动员协调才能有效完成。

面对越来越多城市推进这一政策,布设这么多监测点成本是否过高?二、三线以及县城来说是否也需要建立?

23日,郭燕红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国内有多个城市和地区都已经陆续探索实施常态化的核酸检测工作。这些城市都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布局核酸采样点,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市民能够就近就便进行核酸检测。同时又不挤占医疗机构的核酸检测服务。

她表示,常态化的核酸检测,要根据当地的疫情防控的需求来决定,绝对不能一刀切。所以,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城市都要建立15分钟的核酸采样圈,主要是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省会城市以及人口千万级的城市。

在频次上,也并非要求所有人群都要48小时检测一次,具体的检测频次也是要当地根据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和防控的需要来因时因势确定。

,多地布局15分钟核酸“采样圈”&a鄱阳天气 mp;nbsp;我们生活会有啥改变?

相关:

天津将于5月25日在全市范围开展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 新华社天津5月25日电(记者李鲲、张建新)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24日晚发布指挥部第14号通告,于25日在全市范围开展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 通告原文显示,5月25日(星期三)19时起,凡是居住在天津市的全体居民,在当时居住地保持原地相对静止,根据各区防控指挥部统筹部署和街道(镇)、社区(村)组织安排,有序到指定地点及时主动配合进行核酸检测。核酸结果出来前要继续保持静止。

离高考14天,这份指南送给考生 距离2022年高考还有14天。在这两周时间里,如何做好考前疫情防控?考前心态、饮食、健康等方面如何调整?最后的备考该注意什么?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给考生梳理一份备考指南。 【做好14天监测】全国多地高考将于6月7日-8日举行。根据教育部此前要求,考生应做好考前连续14天本地健康监测,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和跨区域流动、不到人群流动性较大场所、不前往中高风险等级地区等。 “疫情下的高考备考,要按照指引,做足措施,..

牢牢坚持符合中国实际的抗疫方针 当前,上海全市16个区都已实现社会面清零。上海把降新增和防反弹牢牢抓在手上,以更加坚定果断、全面彻底的措施做到“四应四尽”,进一步巩固扩大疫情防控成果,有序有效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奠定坚实基础。 疫情防控是“国之大者”。今年3月份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总体呈现流行范围广,规模性疫情与散发疫情交织,外溢病例及续发疫情多发等特点。上海更是经历着严峻考验,4月13日单日新增阳性感染者数一..

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警惕!大学生也会得多动症 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又该如何预防呢?就此人民网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司飞飞。 “大学阶段是青年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尚未稳定,心理表现比成人更为敏感复杂,受环境、情绪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易引发心理问题。”司飞飞介绍,归纳起来,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焦虑障碍、抑郁障..

导致关节软骨病理性钙化的元凶找到了 近日,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焦凯副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自噬型钙化囊泡启动骨关节病软骨病理性钙化的核心机制,并发现利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抑制剂可阻断自噬型钙化囊泡的释放,实现骨关节病软骨病理性钙化及退变的逆转。这一发现为临床预防及阻断骨关节病进展提供了新策略,也为动脉粥样硬化、异位骨化等病理钙化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和临床防治策略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

新版变应性鼻炎指南发布 可促进规范化诊疗 5月20日,新修订的成人版和儿童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发布。 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程雷教授指出,成人版新指南在《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近5年发表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均更新了较多内容,添加了环境控制、抗IgE治疗、药物联合治疗策略,详细扩充了免疫治疗的相关内容,与当..

总结手术切除重建方案 破解前臂“骨癌”保肢治疗难题 近日,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团队关于前臂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的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刊物《肿瘤学前沿》上。恶性骨肿瘤即是人们俗称的“骨癌”。 前臂原发恶性骨肿瘤发病率极低,前臂肌群解剖结构复杂且与手的精细运动密切相关,神经血管密布、空间狭小。恶性骨肿瘤侵犯周围软组织往往造成重要神经血管受累,保肢困难。失去手臂意味着残障。患者在劳动能力下降、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的同时,还面临社会偏见导致的心理压..

胰岛微囊化技术或让打针治疗糖尿病成为历史 用类似于药物胶囊制剂的外壳材料将胰岛包裹起来,做成一个“胰岛胶囊”。这样一来,胶囊中的胰岛既能免受免疫系统的攻击,同时又能很好地释放胰岛素,从而调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王轶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研究员 ◎罗洪焱 陈 科 近日,瑞士弗里堡大学医学院雷欧·碧勒教授团队、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王轶研究员团队为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的官方期..

10名患者临床治愈 中国学者基因治疗血友病获新突破 5月19日,《柳叶刀·血液学》报告了亚洲首个肝脏靶向血友病B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结果:10名血友病患者接受基因治疗平均58周后,他们的凝血因子水平从治疗前的2%以下提升到平均36.93%。该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以下简称血研所)与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团队合作完成。 “因为少了一块基因‘图纸’,血友病人体内造不出凝血因子。如果能用载体把‘图纸’送去补上,凝血因子造出来,病人就..

中国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县乡村全覆盖   本报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王美华)记者从国家卫健委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2.3万个,乡镇卫生院3.5万个,村卫生室59.9万个,实现县乡村全覆盖。   国家卫生健康委乡村振兴办主任、财务司司长何锦国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消除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因户因人因病精准施策、重点地区重点疾病防控四个方面着手,中国深入实施健康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