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微囊化技术或让打针治疗糖尿病成为历史

2022-05-25 13:19:32 来源:网络

用类似于药物胶囊制剂的外壳材料将胰岛包裹起来,做成一个“胰岛胶囊”。这样一来,胶囊中的胰岛既能免受免疫系统的攻击,同时又能很好地释放胰岛素,从而调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王轶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研究员

◎罗洪焱 陈 科

近日,瑞士弗里堡大学医学院雷欧·碧勒教授团队、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王轶研究员团队为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的官方期刊共同撰写了关于1型糖尿病(T1DM)治疗新进展的综述文章。该文章在综合近年来已发表的各类胰岛微囊化实验文章的基础上,展望了胰岛微囊化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胰岛微囊化技术如何用于糖尿病的治疗?该技术在治疗疾病时有哪些优点?未来还有哪些探索方向?有关专家就此进行了解读。

“胰岛胶囊”为糖尿病治疗提供新策略

提起糖尿病,人们都不陌生,作为一种尚无完全根治方法的疾病,其对于眼、肾、心脏、血管、神经造成的慢性损害和由其引发的功能障碍十分严重。其中,T1DM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T1DM患者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因受到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而死亡,从而导致胰岛素分泌量不足、血糖升高。

目前,医学界主要采用胰岛移植的方式治疗T1DM,通过超声引导将供体胰岛移植至受体肝门静脉内,从而替代受损的胰岛β细胞。然而,胰岛移植虽能较为长期且有效地调控血糖并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但免疫系统仍然不放过胰岛β细胞,这导致移植胰岛的功能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下降。

“利用微囊囊材包裹胰岛能有效隔离免疫炎性因子,因此胰岛微囊化技术成为治疗T1DM的最佳策略之一。”王轶说。

何为胰岛微囊化技术?“通俗地说,就是用类似于药物胶囊制剂的外壳材料将胰岛包裹起来,做成一个‘胰岛胶囊’。这样一来,胶囊中的胰岛既能免受免疫系统的攻击,同时又能很好地释放胰岛素,从而调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王轶说,这一技术也称为胰岛封装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免疫隔离的策略。

虽然胰岛被“裹上”了一层外壳,但胰岛微囊化技术可充分模拟天然胰岛的微观和宏观环境。

胰岛微囊化技术通过微囊造粒机将生物相容性材料包裹在胰岛外层,形成纳米级厚度的小微囊。植入的胰岛与机体形成免疫隔离屏障,允许葡萄糖、氧气、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信号分子通过微囊双向扩散,同时阻止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等对移植胰岛细胞的攻击。

传统的胰岛移植可因炎症反应等造成移植的胰岛大量减少。“这项技术在临床应用方面有许多优势,除了能解决供体短缺的问题,还能通过减少或消除排斥反应,避免移植的胰岛减少。”王轶表示,相比于未封装的胰岛,微囊封装的胰岛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也便于移除,避免失去功能的移植物残留在体内给人带来伤害。

将两种水凝胶材料结合各取所长

胰岛微囊化技术的发展,得益于封装材料的不断改进。作为一种“细胞胶囊外壳”,封装材料的孔隙、特性和成分对于胰岛的保形封装具有重要作用。

“材料的孔隙必须是最佳尺寸,以便允许营养交换但防止免疫反应的发生。”王轶说,有机代谢物的直径在0.05—1纳米,而球状蛋白质的直径在2—10纳米,因此包裹胰岛的微囊囊材的孔径应达到10纳米,以便于小分子和大分子的扩散,例如氧气、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

目前,制造微囊的水凝胶材料分为天然水凝胶与合成水凝胶。天然水凝胶主要包括多糖(海藻酸盐、琼脂糖、壳聚糖等)和多肽(胶原蛋白、聚L-赖氨酸)。王轶说,海藻酸盐是第一种用于制作微囊的材料,并且目前仍然是最受欢迎的微囊化材料。但由于其提取自海洋褐藻类生物,残留的杂质蛋白、多酚、内毒素等会影响材料生物相容性,这成为制约其临床应用的主要因素。

“天然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低的生产成本,但在生理条件下,其稳定性较弱。”她说,相比于天然水凝胶,合成水凝胶(如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可在孔径大小、机械强度和弹性等方面,实现对材料性能的控制,使得其具有更适宜的孔隙、更高的机械阻力和弹性,但其劣势在于生物相容性低和生产成本高。

两种材料各有优劣,是否能各取所长,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王轶说,目前科学家正尝试通过天然水凝胶和合成水凝胶的结合,在改善天然水凝胶不足的同时,保持它们的有益性质。这也是胰岛微囊化技术目前研究攻关的方向之一。她说,目前已有的尝试包括:在海藻酸盐囊材的表面涂上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以降低免疫反应;通过聚L-鸟氨酸 (PLO)聚乙二醇化修饰海藻酸盐微囊化的胰岛,可具有较低的免疫反应和较长的胰岛体内存活时间;在聚乙二醇(PEG)水凝胶中加入寡肽RGD,可降低免疫排异反应;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PLGA)纳米纤维与FTY720(一种促进血管形成的小分子)或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结合,也可诱导移植胰岛的血管形成,改善移植胰岛的缺氧状态。

新的封装技术或成未来探索方向

1994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任教的黄馨祥教授团队报道了世界上首例微囊化人胰岛移植,一名糖尿病患者在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接受了海藻酸盐-聚-l-赖氨酸-海藻酸盐微囊化胰岛腹膜内移植,并在胰岛移植术后6个月再次输注封装的胰岛。但该患者在移植后9个月内一直未能实现胰岛素独立,仍然需要每日注射胰岛素。

此后,世界上多家科研机构以及公司都对胰岛微囊化技术展开了研究并进行临床试验,虽然短期内糖尿病患者恢复了正常血糖并且摆脱了对外源胰岛素的依赖,但最后仍恢复到移植前的需要外源性补充胰岛素的状态。

“胰岛微囊化技术进展如火如荼,但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微囊化胰岛的指南和专家共识,并且只有少数胰岛微囊化技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还无法进行大规模临床应用。”王轶表示,微囊的尺寸有严格的限制,当微囊尺寸过大时,会导致微囊内胰岛缺乏氧气和营养而发生坏死。此外,植入的微囊材料会引起异物反应,导致宿主识别所引起的囊周纤维化过度生长,从而影响营养物质和氧气进入微囊、阻止胰岛素的释放和废物排放,这些都是此项技术的局限与不足之处。

目前,胰岛乃至其他细胞如肝细胞微囊化治疗疾病,已然成为组织器官移植再生领域研究的热点。

“我们未来对微囊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新的封装技术,以提高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稳健性和移植物的存活率。”王轶说。

此外,目前已知的肝门静脉和腹腔内并不是微囊化胰岛移植的理想部位,因此寻找免疫豁免区域作为微囊化胰岛移植部位,也可以有效解决免疫排异所致的胰岛功能丧失和纤维化的形成。

“随着胰岛微囊化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微囊化胰岛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试验数量有望增加。如能寻找到更适用的囊材和封装技术,则能进行大规模生产和封装胰岛,胰岛移植的成本将会大幅降低。这将为治愈糖尿病带来新的希望。”王轶说。

,胰岛迫在眉梢 微囊化技术或让打针治疗糖尿病成为历史

相关:

10名患者临床治愈 中国学者基因治疗血友病获新突破 5月19日,《柳叶刀·血液学》报告了亚洲首个肝脏靶向血友病B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结果:10名血友病患者接受基因治疗平均58周后,他们的凝血因子水平从治疗前的2%以下提升到平均36.93%。该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以下简称血研所)与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团队合作完成。 “因为少了一块基因‘图纸’,血友病人体内造不出凝血因子。如果能用载体把‘图纸’送去补上,凝血因子造出来,病人就..

中国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县乡村全覆盖   本报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王美华)记者从国家卫健委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2.3万个,乡镇卫生院3.5万个,村卫生室59.9万个,实现县乡村全覆盖。   国家卫生健康委乡村振兴办主任、财务司司长何锦国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消除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因户因人因病精准施策、重点地区重点疾病防控四个方面着手,中国深入实施健康扶贫..

让健身运动成为一种生活习惯(金台随笔)   在草地上惬意地丢飞盘,到郊区登山欣赏山花烂漫,在家跟着网络主播跳毽子操……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网红”健身运动项目受到大家追捧。这些健身运动项目技术门槛较低,更强调休闲性和体验感,对没有运动基础的人较为适宜,因此受到青睐。   健身运动项目成为“网红”,背后是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健康的作息、饮食习惯,让一些人身体亮起“红灯”。越来越多人开始将健身运动融入生活,希望摆..

上海应变克难韧性发展(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   5月20日,上海临港新片区总投资270多亿元的37个重点项目在线上集中签约。这是本轮新冠疫情以来,上海举行的第一场大规模投资签约活动,市场主体投资临港的信心依然坚定。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在大上海保卫战中,保持城市经济、金融、航运、贸易、科创等核心功能稳定运转,是巨大的挑战。与上海核心功能相关的政府部门、机构与企业等,全力以赴、持之以恒保运转、稳预期、强信心,守护好这座超大城市的经济运..

上海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   本报上海5月24日电 (记者刘士安、曹玲娟)在24日召开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吴寰宇表示,上海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推动向常态化疫情防控转换,坚持“以快制快、高效处置”“属地责任、市区联动”工作原则应对社会面疫情,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针对今后社会面如再出现新增阳性感染者将如何处置的问题,吴寰宇说,上海全市疫情防控体系保持激活状态。检测机构检出核酸阳..

疫情致浦东120万斤西瓜滞销?记者实地探访  新华社上海5月25日电(记者何欣荣、杨有宗)“上海市浦东新区有290亩‘南汇8424’西瓜滞销……”近日,这样一条求助消息在社交平台上广为传播,牵动着人们的心。记者24日实地探访得知,根据浦东新区农业农村委的统计,实际销售有困难的农户种植面积为93亩,可售西瓜总量约9万斤。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这些滞销西瓜正在陆续找到买家。   在浦东新区宣桥镇长春村的一处瓜田里,24日上午来了一批前来看瓜的人。其中既有上海一些..

新冠到底会不会间歇性排毒?几轮疫情以来,伴随着社会面「多轮核酸筛查工作」的开展,管控人员和社会中也不断排查出感染者、复阳人群。除较为熟知的漏检、采样质量问题等原因,「间歇性排毒」这个概念也被提出。那么,新冠,真的会「间歇性排毒」吗?什么是「排毒」?在免疫学和病原微生物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带菌状态」,指的是病原菌在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并未及时消失,而在体内继续存留一段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隐性感染者往往没有临..

我在北京做兼职核酸采集员刘洋大学学的是护理专业,2015年毕业后在医院工作了一年半,辞职转行,现在北京朝阳区一家室内装修公司上班。近日,北京疫情加剧,她的日常工作减少,于是应聘了日结兼职核酸采样员。以下是刘洋的口述:口述、图|刘洋实习记者|赵越01我大学是学护理专业的,2015年毕业后在北方一座四五线城市的医院实习了一年,工作了半年,月薪2000多元,工作还很累,我就辞职了。2018年底,我到北京来,在一家室内装修公司上班,公司在朝阳区..

韩博主曝权志龙出国时代被Jennie甩 金泰亨疑似乘隙而入近期,防弹少年团成员金泰亨与blackpink成员Jennie传出绯闻。网友发现金泰亨5月2日曾在个人社交平台发布过一张凋谢的雏菊旧照,这张照片引发了关注,不少网友猜测金泰亨疑似暗讽此前曾与Jennie传过绯闻的权志龙,因为权志龙最喜欢的花就是雏菊。而权志龙本月24日将个人社交平台头像换成竖中指的照片也引发了各种猜测,有网友认为他是在回怼金泰亨。近日,韩国娱乐记者李镇浩爆料称,金泰亨在Jennie绯闻男友权志龙出国期间趁虚而..

“追随者”京东方,为何难有高估值?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瞿菜花专栏最近,“京东方被剔除苹果产业链”的消息频传。据笔者查到的信息显示,国内消息的来源是一家韩国媒体The Elec。据其在5月4日发布的文章显示,京东方从2月份以来手机面板数量直线下降,早期猜测原因是显示驱动IC的短缺,但消息人士称仅凭这一点并不能解释京东方产量急剧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京东方改变了OLED面板的设计,更改了薄膜晶体管(TFT)的电路宽度,被苹果发现,因此叫停了京东方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