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发现早期控制新冠病毒感染新策略

2022-04-08 08:35:04 来源:网络

  面对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传统的应对手段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究竟有没有简单、实用的手段对抗当前的新冠流行?

  经过深入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黄波教授团队和秦川教授团队发现,靶向肺泡巨噬细胞是早期控制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策略,并通过新冠肺炎小鼠模型找到两种临床上常用的老药。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

  “这项研究不仅可以为新冠肺炎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也是‘老药新用’的一次大胆尝试,为筛选新冠治疗药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4月7日,黄波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强调。

  肺泡如同气球,是肺脏的基本结构单元。肺泡的内表面被称为肺表面活性层,由薄薄的一层脂和蛋白质组成,维持肺泡处于伸张状态。同时,这层脂膜能够将外界与机体内部隔离开来,血液药物分子包括抗体,没有能力穿过肺泡表面活性层。

  然而,新冠病毒最初入侵的部位就是肺泡,那么,它是如何在机体的层层防御下突破“隔离”的呢?

  对此,黄波解释说,尽管肺泡表面活性层将外界与机体内部隔离,但我们的免疫系统有一类专职的吞噬细胞,被称为巨噬细胞,这些巨噬细胞贯穿肺泡表面活性层,可以吞噬吸入空气中所包含的颗粒和微生物,从而维持肺泡的洁净。

  “因此,一旦新冠病毒进入肺泡,肺泡巨噬细胞就利用其表面的细胞膜将病毒颗粒包裹,将其吞入胞浆内,这种包裹了病毒的囊泡,被称为内吞体。”黄波说,内吞体能够将病毒颗粒递送至胞浆内垃圾处理站——溶酶体,从而将病毒分解为氨基酸、核苷酸等,供细胞再利用。

  但是,新冠病毒能够利用肺泡巨噬细胞的特定状态,从内吞体内逃出,反过来利用巨噬细胞进行自我繁殖。

  黄波表示,这个过程依赖于内吞体内一种蛋白水解酶(CTSL)以及内吞体囊腔的pH值。在酸性pH值下,CTSL被激活,水解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使得病毒遗传物质RNA被释放到细胞浆中,启动病毒的复制和扩增。正常生理状态下,肺泡巨噬细胞内吞体的pH值偏碱,其所吞噬的新冠病毒被送至溶酶体降解,从而机体表现不出症状或较轻微的症状。

  基于此,通过新冠肺炎小鼠药物筛选实验,黄波团队找到两种临床常用老药阻断新冠病毒从肺泡巨噬细胞的内吞体中逃逸。

  “临床上,双磷酸盐如阿仑膦酸盐 (ALN)通过靶向巨噬细胞,而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糖皮质激素药物地塞米松(Dex)则是常用的抗炎药物。”黄波说,我们发现,Dex和ALN可以分别通过靶向CTSL表达和内吞体的pH值,协同阻断病毒从内吞体逃逸。

  黄波表示,这样一种联合治疗的效果是通过鼻腔喷雾局部给药途径来实现的,系统性给药由于受肺泡表面活性层的阻碍,难以产生效果。同时,这种联合还能够发挥激素抗炎的作用。这种喷雾疗法简单、安全、成本低廉,易于推广使用,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早期控制新冠病毒感染的新策略。

,我国土耳其语翻译 科学家发现早期控制新冠病毒感染新策略

相关:

以为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轻敌了!   【科技观察家】   “感染后无需隔离的行政决定错了!”“新冠不是流感!”   4月6日,德国卫生部部长卡尔·劳特巴赫在社交网站上连发两条推文,为德国新冠防控政策的“摇摆”做解释。   德国的“摇摆”再次表明:以为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确实轻敌了!   从出现到成为主要流行株,奥密克戎毒株俨然一条“变色龙”——   最初,它带着骤增的50多个突变(30多个突变在关键蛋白上)疾声厉色而来,令..

大病众筹平台的“服务费”不宜从善款中来   近期不少网友反馈称,多家互联网大病筹款平台向捐款者收取“支持费”,甚至捐款1元也被收取3元;此外,水滴筹近期在部分城市开始试点收取服务费,向筹款者收费。(4月7日《北京日报》)   此前,大多数的网络众筹平台,都坚持大病筹款“0服务费”的模式。这也让这些大病筹款平台具有和其他商业平台不同的公益色彩,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大病众筹的活动中来。当这些大病众筹平台纷纷改变此前规则,转而采取商业化收费模..

“反向扫码”破解老人“扫码难”的启示 在疫情防控下,不少老年人在面对“扫码”时经常感到不便。为破解老年人扫码难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通过与公安部门防疫大数据对接,运用数字技术手段,给无智能手机人员生成二维码,并制卡发放。(4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扫码成为个人出行标配。在出入公共场所时,人们需要用智能手机扫健康码、行程码、场所码等二维码。这是出于阻断疫情传播,精准追溯排查的考虑,广..

老年人更需主动寻求新冠疫苗的保护   本报北京电 (申奇)中国疾控中心近日发布《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科普问答》(简称《问答》)。针对目前我国一些地区老年人群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仍然相对较低的情况,《问答》建议还未接种疫苗或未接种“加强针”的老年人,如果没有疫苗的绝对禁忌证,要尽快主动接种疫苗。   一些老年人认为,长期呆在家中或生活在边远地区,很少外出或前往外地,感染风险很小,就不用接种疫苗了。..

科学运动,您做对了吗?(健康直通车(第85站))   身体活动准备问卷   在您计划锻炼之前,为了您的安全,请仔细阅读并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回答下列6个问题。   是 否   □ □ 医生是否告诉过您患有心脏病或仅能参加医生推荐的体力活动?   □ □ 当您进行体力活动或运动时,是否有过胸痛或严重憋气的感觉?   □ □ 自上个月以来,您未参加体力活动或运动时是否有过胸痛或严重憋气的感觉?   □ □ 近6个月来,当您进行体力活动或运动时,是否曾因为..

运动健身要克服“三难”(养生杂谈)   常言道“春季不减肥,夏季徒伤悲”,眼下正是春暖花开之时,许多人把健身提上了日程:信誓旦旦定下瘦身目标、满怀信心制定锻炼计划,有人去健身房办会员卡,有人请私人教练进行一对一指导,有人报班学习健身课程……   一番操作下来,效果如何?   “办卡健身,打卡三天就毫无音讯”“收藏了几十个健身视频,一次也没练过”“我和小伙伴的健身生涯始于立志,终于火锅”……网友们的感叹常让人有照镜子之感——这说..

中央援港应急医院项目一期竣工交付   本报深圳4月7日电 (记者苏银成、周珊珊、冯学知)经过30天争分夺秒日夜奋战,中央援港应急医院项目一期7日竣工交付。   当天举行的竣工交付仪式上,施工一线的建设者代表作为“主角”集中亮相。一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当时,香港抗疫形势异常严峻,应特区政府请求,经党中央批准,在落马洲河套地区援建应急医院。2万多名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逆行出征,抢建“生命之舟”。   中央援港应急医院是一所呼吸科..

上海临港方舱医院投入使用   4月6日,在上海临港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在帮感染者查看体温。   华山医院供图(新华社发)   4月6日,在上海临港方舱医院,一名来自江苏的医生展示“苏沪同心 守望相助”表达愿望。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目前,设计容纳1.36万张隔离床位的上海临港方舱医院部分投入使用,截至4月6日23时,已经收治感染者超过3200人。..

直面急难险重,党员医护人员站出来   4月5日早上7:30,处于封控状态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迎来近200位放疗患者和陪同家属,他们绝大部分来自封控小区。当晚8时许,直到最后一位患者结束治疗离开,放疗中心党员医护人员已连续工作13个小时,全天共完成84例放射治疗。   “疫情隔人不隔心。”疫情之初,放疗中心党支部书记汪洋就带领党员医生扎根医院,每天与门诊放疗患者“点对点”电话沟通,了解病情、核酸检测、居住地封控等情况。党员带头,多..

多措并举为群众排忧解难(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   4月7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生活物资保障专班负责人陈通介绍,上海建立应急特需保供机制,深入细致摸排属地老人、妇婴、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做到底数清晰,逐一落实个性化保供方案,“我们尊重广大市民的每一通电话、每一个诉求”。   上海全市奋力保供,全国各地大力支援,而打通“最后一百米”的责任,则落在了社区。   超大城市,社区形态各异,不同群体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