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扫码”破解老人“扫码难”的启示

2022-04-08 08:34:13 来源:网络

       在疫情防控下,不少老年人在面对“扫码”时经常感到不便。为破解老年人扫码难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通过与公安部门防疫大数据对接,运用数字技术手段,给无智能手机人员生成二维码,并制卡发放。(4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扫码成为个人出行标配。在出入公共场所时,人们需要用智能手机扫健康码、行程码、场所码等二维码。这是出于阻断疫情传播,精准追溯排查的考虑,广大公众理应自觉配合。不过,不少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有的虽然子女为其配备了智能手机,但他们并不懂得如何操作。对于这些老年人来说,“扫码难”成为横亘在出行和生活面前的现实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只能选择手工登记信息,费时费力,效率不高。赶上人多的时候,登记台前面排起长队,不仅耽误时间,还带来了人员聚集的风险。再者,登记需要填写姓名、住址、身份证号和联系电话等信息,倘若公共场所管理者保管不当,很容易造成个人隐私泄露,进而遭遇广告骚扰、精准诈骗,后果不堪设想。此外,还有一些场所没有设置人工登记处,不会扫码的老年人有可能被拒之门外。此前,就不乏老年人因为无法扫码被公共交通工具拒载、被公共机构拒入的新闻报道。

  “思路一变天地宽”。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转变思维方式,变“我扫你”为“你扫我”。通过与防疫大数据对接,运用数字技术,帮助老人、学生等无智能手机的特殊群体制作二维码卡片。“一卡在手,出门无忧”,老年人到超市、医院、药店等公共场所,只要出示二维码卡,由工作人员扫码后就能顺利进入。这种“反向扫码”的做法,不仅大大方便了老年人,也让防疫变得更加精准高效。

  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比重达到13.50%。随着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积极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不断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在帮助老年人拥抱数字时代,能用、会用、敢用、想用智能产品的同时,我们不妨多一些“逆向思维”,探索智能技术的“降维应用”,从而更加契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

  “反向扫码”就是生动的例子。扫码管理原本是无纸化,但同样可以与纸质版卡片相结合,相得益彰。对于老年人来说,亮码比扫码要简单快捷得多。无独有偶,今年以来,上海、陕西宝鸡等地在开展核酸检测时,通过打印纸质二维码,为老年人快速核酸检测提供方便。当然,防疫大数据是实时刷新的,二维码卡片不能一发了之,有关部门应加强大数据监测,及时为老年人更换卡片,对于异常情况妥善处置,确保精准防疫万无一失。

  疫情已进入第三个年头,目前国内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和局部聚集交织态势,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其他地方不妨积极借鉴推广“反向扫码”。在我国数字化进程不断加速、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反向扫码”背后的逆向思维、助老理念,更值得有关部门汲取。

,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反向扫码”破解老人“扫码难”的启示

相关:

老年人更需主动寻求新冠疫苗的保护   本报北京电 (申奇)中国疾控中心近日发布《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科普问答》(简称《问答》)。针对目前我国一些地区老年人群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仍然相对较低的情况,《问答》建议还未接种疫苗或未接种“加强针”的老年人,如果没有疫苗的绝对禁忌证,要尽快主动接种疫苗。   一些老年人认为,长期呆在家中或生活在边远地区,很少外出或前往外地,感染风险很小,就不用接种疫苗了。..

科学运动,您做对了吗?(健康直通车(第85站))   身体活动准备问卷   在您计划锻炼之前,为了您的安全,请仔细阅读并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回答下列6个问题。   是 否   □ □ 医生是否告诉过您患有心脏病或仅能参加医生推荐的体力活动?   □ □ 当您进行体力活动或运动时,是否有过胸痛或严重憋气的感觉?   □ □ 自上个月以来,您未参加体力活动或运动时是否有过胸痛或严重憋气的感觉?   □ □ 近6个月来,当您进行体力活动或运动时,是否曾因为..

运动健身要克服“三难”(养生杂谈)   常言道“春季不减肥,夏季徒伤悲”,眼下正是春暖花开之时,许多人把健身提上了日程:信誓旦旦定下瘦身目标、满怀信心制定锻炼计划,有人去健身房办会员卡,有人请私人教练进行一对一指导,有人报班学习健身课程……   一番操作下来,效果如何?   “办卡健身,打卡三天就毫无音讯”“收藏了几十个健身视频,一次也没练过”“我和小伙伴的健身生涯始于立志,终于火锅”……网友们的感叹常让人有照镜子之感——这说..

中央援港应急医院项目一期竣工交付   本报深圳4月7日电 (记者苏银成、周珊珊、冯学知)经过30天争分夺秒日夜奋战,中央援港应急医院项目一期7日竣工交付。   当天举行的竣工交付仪式上,施工一线的建设者代表作为“主角”集中亮相。一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当时,香港抗疫形势异常严峻,应特区政府请求,经党中央批准,在落马洲河套地区援建应急医院。2万多名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逆行出征,抢建“生命之舟”。   中央援港应急医院是一所呼吸科..

上海临港方舱医院投入使用   4月6日,在上海临港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在帮感染者查看体温。   华山医院供图(新华社发)   4月6日,在上海临港方舱医院,一名来自江苏的医生展示“苏沪同心 守望相助”表达愿望。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目前,设计容纳1.36万张隔离床位的上海临港方舱医院部分投入使用,截至4月6日23时,已经收治感染者超过3200人。..

直面急难险重,党员医护人员站出来   4月5日早上7:30,处于封控状态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迎来近200位放疗患者和陪同家属,他们绝大部分来自封控小区。当晚8时许,直到最后一位患者结束治疗离开,放疗中心党员医护人员已连续工作13个小时,全天共完成84例放射治疗。   “疫情隔人不隔心。”疫情之初,放疗中心党支部书记汪洋就带领党员医生扎根医院,每天与门诊放疗患者“点对点”电话沟通,了解病情、核酸检测、居住地封控等情况。党员带头,多..

多措并举为群众排忧解难(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   4月7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生活物资保障专班负责人陈通介绍,上海建立应急特需保供机制,深入细致摸排属地老人、妇婴、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做到底数清晰,逐一落实个性化保供方案,“我们尊重广大市民的每一通电话、每一个诉求”。   上海全市奋力保供,全国各地大力支援,而打通“最后一百米”的责任,则落在了社区。   超大城市,社区形态各异,不同群体关切..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今日谈)   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不断提高“早发现”能力;紧盯传播链条,及时进行流调溯源;精准实施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分类管理措施……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各地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与病毒赛跑,跑得越快,就越能掌握战“疫”主动权。目前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播速度快、隐性感染和轻症病例比例高..

以强监管规制电子烟(人民时评)   “戒烟神器”“健康蒸气”“潮流科技”……近年来,一些商家宣称电子烟具有戒烟、保健等功效,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相关厂商也加大投入力度,电子烟专卖店、授权店和零售商日渐增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这种背景下,少数青少年也成为电子烟使用者,引发各方担忧。   吸烟有害健康,吸电子烟也不例外。随着使用者的增多,人们发现,尝试抽电子烟进行戒烟的人,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复吸卷烟,效果并不好。不仅如此,相关机..

德国宣布将取消“自愿隔离” 继续“强制隔离”   据新华社柏林4月7日电 (记者张毅荣)德国联邦卫生部长劳特巴赫6日表示,此前宣布从下月开始允许新冠感染者自愿进行隔离的措施是“错误的”,德国将继续沿用新冠感染者强制隔离政策。   劳特巴赫当天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在感染新冠病毒后终止隔离的安排是“错误的,也不会到来”。他强调说,新冠不是感冒,因此感染新冠后必须由卫生当局“安排并控制”隔离。   劳特巴赫此前宣布,德国政府从5月1日起取消对新冠..